大地电磁法
多极化大地电磁法原理及应用

多极化大地电磁法原理及应用
大地电磁法(简称MT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球
自然电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的电性结构。
其原理是基于地球自然
电磁场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响应差异,通过测量地面上的电
磁场变化来推断地下的电性结构。
在大地电磁法中,通过在地面上设置电磁探测器(接收器)和
电磁发射源(发射器),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
当电磁波穿过地
下不同介质时,会受到不同的阻抗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电磁响应。
通过记录不同频率和不同时间的电磁场数据,可以推断地下不同深
度和不同电导率的地质构造,如岩石、矿藏、地下水等。
大地电磁法在地质勘探、矿产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
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大地电磁法可
以帮助识别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可以揭示
地下水含水层的分布和性质;在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地质监测中,
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应用,大地电磁法还可以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地震
前兆监测、地下管线探测等领域。
通过分析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
大地电磁法为地下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总的来说,大地电磁法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
的电性结构,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资源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地下结构的研究和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大地电磁法用于矿区岩溶塌陷区的探测与预知

大地电磁法用于矿区岩溶塌陷区的探测与预知一.大地电磁法基本原理大地电磁法—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用于研究地球电性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它利用宇宙中的太阳风、雷电等入射到地球上的天然电磁场信号作为激发场源,称为一次场,该一次场是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大地介质中,大地介质中将会感应出变化的电场即大地电流场,并产生二次电磁场,在地球内部,这种电磁场的分布取决于岩石的电性结构。
在地面上单点观测天然交变电磁场互相垂直的E x、E y、H x、H y四个分量,分析研究地面波阻抗随频率的变化,可以探测出地球内部岩石电性随深度的分布规律。
大地电磁法以其设备小巧轻便,工作方法简单,获取信息量大,资料直观易解释,在水文地质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大地电磁法的野外勘查工作中通常采用带磁偶源电磁系统和无磁偶源电磁系统模式。
二.矿区岩溶塌陷区地质环境分析2.1水文地质条件较多种类矿区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分为上层滞水和潜水。
区间下穿大营坡批发市场段地下稳定水位埋深约3.7~6.2m,位于矿洞拱顶以上9.6~11.7m。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层赋水性差异较大,岩溶地区地下水受构造节理裂隙、岩溶洞(隙)及管道控制,分布不均匀,规律性差的特点,对矿区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2.2其他不良地质状况根据先期矿区地质环境详勘报告分析,矿区内部主要存在的不良地质结构主要有岩溶和穿越断层。
区间范围地层褶皱强烈,断裂复杂,岩溶地貌面起伏平缓,岩溶地质条件甚为复杂,矿井内部白云岩、灰岩广泛分布,现状地表为植被及既有路面及建(构)筑物,地表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岩层表面发育溶孔、溶隙、溶洞。
地下岩溶形态主要以溶洞、溶沟(槽)、溶蚀裂隙为主,岩体内主要为溶孔、垂直溶洞(隙)、溶蚀破碎带,发育形态呈单个状或岩溶管道。
溶洞被粘土或角砾充填,呈全或半充填状态,局部为空洞。
区间穿越两条断层,断层两侧岩体表现一般呈现破碎状,岩溶较发育,均具富水性。
三.大地电磁法(A M T)瞬变电磁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为基础的一种阵列勘探方法,是通过检测地下介质传导直流电流的能力的差异来反演地下介质的物探新方法。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地下的
导电体和非导电体,在地质探矿、油气勘探、环境地质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取测区和测线
在测区内选取一条合适的测线,并确定测线的起点和终点。
测线
应该尽可能地穿过预期的目标区域,并与地面不垂直,以便于电磁波
在地下传播时设计到目标区域。
二、设置测区总布置图
在测区内绘制总布置图,标明各个测点的位置,并确定测点间距,一般来说,测点间距应该小于等于测线长度的1/10。
同时还需要标明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等信息。
三、实施测量
在测点上设置电极,一般为4个,分别安装在测点的东西南北4
个方向上。
将发射线圈连上发射信号源,将接收线圈连上接收器,然
后依次对每个测点进行电磁场测量。
四、处理和解释数据
通过收集和测量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地下介质电
阻率分布的图像。
在数据解释时需要考虑地质地貌和地下构造等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的实施需要在地形地貌、地质构
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遵守测量操作规范,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
数据,为地质探矿、油气勘探、环境地质等行业提供有力支持。
大地电磁amt方法原理

大地电磁amt方法原理哎呀,咱今天就来说说这大地电磁 AMT 方法原理哈。
你想啊,这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神秘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大地电磁 AMT 方法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这个神秘盒子的一角。
简单来说,它就是通过测量地球天然电磁场的变化来了解地下的情况。
就好像我们通过听一个人的声音、观察他的动作来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一样。
大地电磁 AMT 方法能让我们知道地下的电性结构,这可太重要啦!你看哦,我们生活的大地可不是平平无奇的,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层、岩石,还有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电流啊什么的。
大地电磁 AMT 方法就是利用这些天然的电磁场,来探测地下的奥秘。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一点点地搜集线索,然后拼凑出地下的真相。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地下有没有水啊,水在哪里,有多少。
这对于找水源、开采资源什么的可太有用啦!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方法,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里有宝藏,哪里有危险。
它的原理呢,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理解。
就像是我们听音乐,不同的音符组合起来就有了美妙的旋律。
大地电磁 AMT 方法也是通过测量不同频率的电磁场,来构建出地下的电性结构图像。
这就像是给地下拍了一张 X 光片,只不过这张“X 光片”更加复杂、更加神奇。
而且啊,这个方法还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需要我们去挖地三尺,就能知道地下的情况。
这多省事儿啊!不用大兴土木,就能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
那有人可能会问啦,这个方法就那么准吗?当然啦,科学家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才让这个方法变得越来越可靠。
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练成了绝世武功。
总之呢,大地电磁 AMT 方法原理就像是一把打开地球秘密之门的钥匙,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
它让我们看到了地球内部的精彩世界,也为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难道你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吗?。
大地电磁法测深的基本原理

大地电磁法测深的基本原理一、引言大地电磁法测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的岩石、土壤、水和矿藏等物质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地电磁法测深的基本原理。
二、大地电磁法测深的基本概念1. 电磁场电磁场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共同组成的,它在空间中传播并携带能量。
在大地电磁法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频率范围在数千赫兹到数十千赫兹之间的高频电磁场。
2. 电阻率电阻率是描述物质导电性能大小的参数,它表示单位体积内该物质对于通过其内部流动的电流所产生阻力大小。
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值。
3. 大地电磁法测深大地电磁法测深是一种利用高频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现象来探测地下结构及其性质(如岩性、含水性等)的方法。
三、大地电磁法测深的基本原理1. 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线圈内部有交变磁场时,会在其内部产生交变电场。
同样地,当一个线圈内部有交变电场时,会在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这种现象称为互感现象。
2. 大地电磁法测深的测量原理大地电磁法测深中使用了一对相互垂直的线圈(即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线圈中通过高频交变电流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接收线圈则用来检测由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电场。
当发射线圈中的高频交变磁场穿过地下物质时,会在其周围产生感应电流,并进一步形成感应电场。
这个感应电场可以被接收线圈所检测到。
3. 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深度处物质所具有的不同电阻率值。
通常情况下,岩石、土壤等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值,而水和矿藏等则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值。
因此,通过对大地电磁法测深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四、大地电磁法测深的应用1. 矿产勘探大地电磁法测深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从而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最佳开采方案。
2. 水文地质调查大地电磁法测深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从而帮助水利部门制定最佳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大地电磁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

大地电磁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引言矿产勘查是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找矿和预测储量的过程,是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有效地寻找矿产资源,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勘查技术。
大地电磁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勘查手段,已经在矿产勘查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大地电磁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以及其优势。
1. 大地电磁法简介大地电磁法(Electromagnetic Method)是一种利用地下电磁场异常来推测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电磁信号的响应,判断地下的电导率差异,从而揭示潜在矿产资源的位置和性质。
大地电磁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地质领域,包括矿产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勘探等。
2. 大地电磁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2.1 天然电磁场法天然电磁场法是利用地球自身产生的电磁场进行勘查的方法。
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对天然电磁场的响应,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信息。
在矿产勘查中,天然电磁场法可用于追踪含矿石的矿体边界、预测矿体的延伸方向和深度等。
2.2 人工电磁场法人工电磁场法是通过在地面上产生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然后测量地下岩石对该电磁场的响应。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从而揭示更详细的地下电导率分布。
在矿产勘查中,人工电磁场法可以用于寻找附近的矿石矿体、判断矿体的规模和形态等。
2.3 纵波电磁法纵波电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纵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系数,推断地下介质性质的方法。
在矿产勘查中,纵波电磁法可以用于判断矿体与岩石的界面情况、预测矿体内部的含矿岩层等。
3. 大地电磁法的优势3.1 非破坏性大地电磁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勘查方法,不需要人为开挖或钻探地下。
它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响应,可以获取地下岩石的电导率信息,从而推断矿体的位置和性质。
相比传统的钻探勘查方式,大地电磁法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2 宽覆盖范围大地电磁法可以应用于不同地质环境的矿产勘查。
大地电磁法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
大地电磁法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
大地电磁法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大地电磁法阻抗系统的一套数学公式。
它为工程上计算设备的预设以及阻抗分析提供了便利。
大地电磁法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定义了三个维度的元素的阻抗,也就是横波阻抗、纵波阻抗和短路阻抗。
这三个阻抗都是关键的有限元素属性,对于设计过程和分析都很重要。
张量阻抗公式本质上是法拉第方程组,旨在表达电流影响大地电磁场量的规律。
大地电磁法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通过对物理学原理的探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出有效结果。
同时,它们也带来全新的数据处理方式,使大地电磁法阻抗的计算过程更加高效、安全、准确。
总而言之,大地电磁法张量阻抗通用计算公式是一种权威且完整的数学公式,为电磁领域的相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它为电磁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有效的预测和分析工具,使他们能够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3节 大地电磁测深法
二、MT正演基本理论
1、均匀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 引入笛卡尔坐标系,令z轴垂直向下,X—Y轴位于 地表水平面上。把麦克斯韦旋度方程展成分量形式:
由于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于均匀各向同性大地介质中, 其电磁场沿水平方向上是均匀的,即
E y z E x i H y z Hz 0 H y z H x 1 Ey z Ez 0 1 i H x
考虑到在国际单位制中,实测的磁场是B而不是H,而 H=B/µ;又除了铁磁介质外,一般岩石 µr=1,取 µ=µ0=4π×10-7H/m,ω=2π/T,并将E(mV/km)和 B(nT)用实际测量的单位代入,经过单位换算,得便于 计算的数值方程
以上是在均匀各向同性大地介质的条件下,地面电磁 场的振幅测量值和介质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式,也是大 地电磁测深法中最基本的关系式,在以后讨论非均匀 介质时还将用到,但那时必须赋以新的概念。
k2 i 2
ZTE = Ex = -iωμρ1 Hy Ey Hx = - -iωμρ2
k1 i 1
ZTM = -
Ex 0 E y ZTM
ZTE H x 0 H y
当测量轴和电性主轴方向不一致时,设两者之间的 夹角为
第三节 大地电磁测深法(MT)
大地电磁测深法概述
1、什么是大地电磁测深法? 利用高空垂直入射的的天然交变电磁波(10-3~ 103Hz) 为激励场源,通过在地表观测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 场来研究地下介质电性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 法。
2、MT发展历史 • 大地电磁测深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A.N. Tikhonov和 L. Cagnird分别提出的天然电磁场方法。 • 6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难度大,该方法的研究进展 缓慢。 • 但它具有探测深度大、不受高阻层屏蔽的影响、对 低阻层反应灵敏等吸引人的优点,因而对该方法的 研究始终为人们所关注。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介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介绍1.方法原理和仪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简称CSAMT 卡尼亚电阻率测深曲线,因此又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该法最早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D. W.Strangway教授和他的学生Myaron Goldtein于1971年提出。
针对大地电磁测深法场源的随机性和信号微弱,以致观测十分困难这一状况,他们提出了一种改变方案——采用可以控制的人工场源。
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奠定了CSAMT法的基础。
自70年代中期起CSAMT法得到了实际应用,一些公司相继生产用于CSAMT法测量的仪器和解释应用软件。
主要仪器是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16和GDP-32两种多功能电磁仪。
现以GDP-32为例说明仪器的技术指标:该仪器有八个接收通道,能够完成时域激发极化(TDIP)、频域激发极化(RPIP)、复电阻率(CR)、瞬变电磁法(T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
其性能指标为工作频率0.007Hz—8192Hz,工作温度-20℃--60℃,工作湿度5%--100%,时钟稳定度∠5×10¯10∕24h,输入阻抗10 Ω ∕D C ,动态范围190dB,最小检测信号电压0.03µv、相位±0.1mard(毫弧度),最大输入信号电压±32v,自动补赏电压±2.25v(自动),增益1/8-65536(自动)。
2.方法技术80年代以来,方法理论和仪器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应用领域也扩展到了地质普查,勘探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床,水文,环境等方面,从而成为受人重视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目前在我国已将本方法作为危机矿山深部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在许多矿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以有限长地电偶极子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一定距离处同时观测电、磁场参数的一种电磁测深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介绍
上部静态效应 旳“挂面条” 异常,使中部 旳低阻异常形 态畸变。
底部旳高阻 异常,可能 是近场效应 旳成果。
甘肃花牛山金银铅锌矿
此类“直上 直下”旳 “挂面条” 异常,是静 态效应校正 做旳不好引 起旳假异常。
底部旳特高 阻异常,很 可能是“近 场效应”旳 成果,应引 入“近场效 应校正”。
采用MT旳数据处理和解释 软件处理CSAMT资料,效果 一般不佳:
CSAMT“静态效应”旳特点
CSAMT相对于MT静态效应有特点
1. 测量电极距较小,静态效应更突出; 2. 高频段供电电流较小,观察误差较大
3. 测点距较小,且一般(标量测量)与 测量电极距相同,成EMAP布极;
4. 相位观察精度可能较高。
CSAMT应该,而且能够建立和采用 与MT不同旳静态效应校正措施。
1. 静态效应校正效果往往不好
2. 不作近场效应校正,使深部 出现高阻假异常。
采用优异CSAMT软件, 对上述三个CSAMT资料 旳处理和解释成果。
本区出现 大量“直 上直下” 旳异常 (所谓 “挂面条” 异常), 很可能是 静态效应 校正做旳 不好旳成 果。
电阻率断面及解释推断图(2023年计 算)
a=900Ωm, f =1 Hz时, =15 km
近场校正
•当不满足“远区场”条件
(r>3 )时,需要做“近场校
正”。 •已经建立了多种“近场校正”措
施,使观察成果能形象地反应地
近场校正例1
均匀大地
近场校正例2
低型二层大地
近场校正例3
Q型三层大地
近场校正例4
K型三层大地
近场校正例5
HK型四层大地
热烈祝贺内蒙古地矿局 物探方法技术及测试分析高级培训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地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法(MagnetotelluricSounding),简称MT,是苏联学者Tikhonov(1950)和法国学者Cagniard(1953)50年代初提出来的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研究地球电性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由于它不用人工供电,成本低,工作方便,不受高阻层的屏蔽,对低阻层分辨率高,而且勘探深度随电磁场的频率而异,浅可以几十米,深可达数百公里,因此,近年来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引起了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兴趣和极大的重视。
据报道,MT在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欧、日本、冰岛等国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十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在引进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后,其勘探效果已逐渐被地球物理学家所公认。
现在已成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普查与勘探中,该方法是其它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地震法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此外,在地热田的调查、天然地震的预测预报等方面,MT都发挥了或者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大地电磁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质自由50年代初问世以来,由于仪器测量精度不够,加之理论也不完善,它曾一度被打入冷宫,只是在此60年代引入模拟记录,在数字处理和解释中采用张量分析后,大地电磁才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仪的推广,大地电磁法的地质效果才最终被地球物理学家所乘认。
在我国,虽然60年代初就引进了大地电磁法并开始了仪器的研制和方法的实验,然而,由于同样的原因,直至80年代初,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大地电磁法(即大地电磁测深法)不仅给石油和天然气的普查与勘探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也给那些地震勘探难以进行(如火成岩和碳酸盐岩覆盖地区)和难以到达地区的石油勘探展示了新的前景。
大地电磁法也有它的不足。
首先,野外施工期限和每个测点上数据采集时间都受大地电磁场变异的强弱制约,记录的质量也取决于场源的性质和尺寸,这种“靠天吃饭”的被动源工作方式,无疑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成本;其次,体积勘探的性质决定了MT的分辨率不高而且电阻率越高、频率越低,分辨能力越低;第三,观测误差,特别是低频的观测误差较大,而且观测误差的大小不仅受场源性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干扰的大小所制约,而且也有赖于观测时间的长短和叠加次数的多少;第四,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还很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岩石的电性差别不仅是电磁测深法而且也是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种类的岩石的电阻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已为大量的事实所证明。
因此,大地电磁法和电测深法一样可以在地质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大地电磁法的地质、地球物理基础的另一个侧面:天然大地电磁场及其特征。
§7.1.1 大地电磁场及其特征大家知道,地磁场可分为基本场和变化场两大部分。
基本场起因于地球内部,是磁法勘探的研究对象;而变化场的起因却源于地球的外部,是大地电磁法和磁变测深等的研究对象,因此,这种变化场又称为大地电磁场或大地电磁变异。
根据现代理论,大地电磁变异与太阳风引起高空电离层的电流运动以及大气中的放电现象等有关,如图2-1所示。
研究表明,在地球表面随时随地都存在大地电磁场,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图2-1太阳风和地球磁层首先,大地电磁变异可分为磁暴、磁湾、地磁脉动和雷电等几种形式(石应骏等,1985)。
磁暴是一种振幅变化十分剧烈的不规则的电磁变异,有弱磁暴(变化幅度150…300伽马 ),大磁暴(变化幅度300…500伽马),强磁暴(变化幅度大于500伽马)之分。
磁暴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应阶段:即初始期,主相期和恢复期,如图2-2所示。
图2-2 磁暴(1959年7月14日—15日,余山台记录)磁湾是一种形如海湾的地磁场变异,如图2-3 所示。
磁湾一般出现在地方时零时左右若开始时磁场的水平分量减小,称负磁湾反之称正磁湾。
磁湾延续时间一般仅一到二小时,变化幅度仅为几伽马。
地磁脉动是一种正弦形或近似正弦形的地磁变异,其周期一般为几秒到几百秒,振幅通常为几十分值一到几十伽马。
地磁脉动又可分为规则脉动(Pc)和不规则脉动(Pt)等两大类,每一类又根据其周期范围分为若干小类,如表2-1所示。
图2-3磁湾记录(1971年5月19日,天水镇)产生的地磁变异,呈短暂的脉动形式。
其振幅变化很大,并具强烈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其频谱成分一般为高频。
其次,大地电磁场还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规律性。
一般讲,高纬度和中纬度强而低纬度弱;夏季强,冬季弱;白天强,夜间弱。
表2-1第三,大量的统计表明,大地电磁场的频谱成分极其丰富,各种不同频率都有能量存在,而且振幅谱也很有规律,如图2-4所示。
由图可见,大地电磁场在低频段(<10-1Hz)和高频级(>10Hz)------的能量强,而在1Hz附近的中频段(10-1Hz<f<1Hz)能量弱。
以地磁场为例,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其振幅仅为10-1--10-2伽马,而在1Hz附近会将到10-3图2-4大地电磁场的振幅谱伽马以下。
由图2-4还可以看出,大地电磁场的能量在随频率升高(高频段)和降低(低频段)而增加的总趋势中,在不同的频率段上还有极值存在,这是规则脉冲和不规则脉冲的反映。
§7.1.2 麦克斯威方程除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波形和能谱上的规律以外,大地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也是有规律的。
这就是必须遵从麦克斯威方程。
在实用单位制中,麦克斯威方程组如下:∇⨯H=j+∂∂D t t B∂∂-=H⨯∇(7.1.1) ∇∙=D q∇∙=B0式中 E----电场强度 H ----磁场强度 D ----电磁感应强度 j----电流密度 q----自由电荷∇---哈密顿算符 在直角坐标系中为∇=+∂∂∂∂∂∂x j zk i +y (7.1.2)∇和矢量场的点积和差积,分别表示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
例如div A =∇∙A =∂∂∂∂∂∂Ax x Ay y Azz++ (7.1.3)zy x z y x rot A A A ∂∂∂∂∂∂=k j iΑ (7.1.4)(7.1.1)式的物理意义是:电场可以是自由电荷q 引起的发散场,也可以是变化磁场引起的涡旋场;磁场H 是由传导电流j 和位移电流t∂∂D激励产生的涡旋场。
交变电磁场在互相激励、互相转化的过程中,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描述了电场和磁场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大地电磁场必须遵守的基本方程。
然而,由于高空电离层距地面很遥远,场源的尺寸又远远大于探区的范围,加之空气的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之比实际上为无限,因此,大地电磁场可近似当作从高空垂直入射的平面电磁波。
大地电磁场这种特殊性,不但使大地电磁法在实践中成为可能,而且给正反演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和任何波动一样,大地电磁波在电性分界面也要发生反射、折射、绕射等,并且要满足相应的边界条件,即1 电场和磁场的切线分量连续,E 1t =E 2t ,H 1t =H 2t2 电感应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法向分量连续,D 1n =D 2n , B 1n =B 2n3 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连续,j 1n =j 2n4 在无穷远处电磁场诸分量为零。
综上所述,岩石的电阻率是有差异的,大地电磁场是存在的,在介质中大地电磁场的传播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第二节 水平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测深理论假定地球模型是由水平均匀层状介质所组成,其电阻率只是深度的函数,即ρρ=()z ,我们称这种模型叫Cagniard 模型。
Cagniard 模型虽然简单,但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该模型可以作为许多地区,特别是沉积盆地中地球模型的代表。
因此,水平均匀层状介质条件下的大地电磁测深理论,就成了我们讨论的重点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7.2.1 水平均匀层状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7.1.1)式是大地电磁场所遵循的基本微分方程式,由于大地电磁法应用的频率都很低,一般f <10Hz,这时在导电介质中的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j 相比可以忽略不计(ωε<<σ),在谐变场e -i t ω的情况下,假定介质无磁性(μ=μ0),并利用j =σED =εEB =μ0H(7.2.1)(7.1.1)式变为 ∇⨯E=i ωμ0H∇⨯H=σE(7.2.2)⋅∇H=0⋅∇E=0这里σ是介质的导电率,ε和μ分别为介质的介电率和导磁率。
若以ε0和μ0表示真空中的介电率和导磁率,则在实用单位制中ε0=136π⨯-109F mμπ07410=⨯- H m(7.2.3)式中∇∙=E 0和∇∙=H 0说明在导电介质中电场和磁场均为无散场。
(7.2.2)式是大地电磁测深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将(7.2.2)中第一式两边取旋度∇⨯∇⨯=∇⨯E i H 0ωμ()由矢量分析知∇⨯∇⨯=∇∇∙-∇=-∇E (E)E E 22等式两边用(2-11)中第二式代入,简化得∇-=22E E 0k(7.2.4)其中k i =-ωμσ0称为复波数。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22H H k 0(7.2.5)(7.2.4)和(7.2.5)称为赫姆霍茨方程,它们是在谐变场情况下E 波和H 波之波动方程。
∇2称为拉普拉斯算符,在直角坐标系中∇=++2222222∂∂∂∂∂∂x y z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电磁场的分布,就是求赫姆霍茨方程的定解问题,它的解法在一般的偏微分方程的教科书中都可以找到。
这里,着重讨论它的结果。
为使问题清楚,我们先从均匀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讲起。
§7.2.1.1 均匀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如图2-5所示,假设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于均匀各向同性介质表面,由于电磁场沿水平方向(x,y )上是均匀的,假定电场沿x 方向极化,则(7.2.4)和(7.2.5)式简化为∂∂2220E zk E xx -= (7.2.6)图2-5 均匀介质与大地电磁场∂∂2220H zk H yy -=(7.2.7)式中E x 和H y 分别是表示x 方向的电场和y 方向上的磁场,其解为Ex z Ae kz ()=-(7.2.8)H A i Ex z zy =ωμ∂∂0()=--kA i e kz ωμ0(7.2.9)由此可见,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大地电磁场有以下特征:①Ex 只与Hy 有关(或Ey 只与Hx 有关),Ez 和Hz 都为零,换言之E 与H 互相垂直并分别与传播方向正交;②电场分量Ex 和磁场分量Hy 的振幅和相位不仅与介质的电阻率ω有关,而且也与入射大地电磁场的性质有关。
因此单用电场和磁场分量研究或确定介质的电阻率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