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特殊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书号 9787040114317 定价 27.50元品相八品正版二手内容简介本书共分13章,系统阐述了人体基本组织及运动、神经、感官、血液和循环、呼吸、消化、营养及代谢、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对神经系统作了重点介绍。

本书大部分章节均反映了近年来在细胞和分子生理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配有丰富的插图。

每章后附有小结和复习参考题。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绪论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第三节器官、系统、人体形态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骼第二节骨骼肌第三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神经的兴奋与传导第三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活动第四节神经系统解剖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四章感觉器官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觉器官第三节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第四节其他感受器第五章血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血液的化学成分及理论特性第三节血细胞生理第四节血液凝固第五节血型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必脏第三节血管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淋巴系统第六节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第七节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第七章呼吸系统第八章消化系统第九章营养、代谢与体温调节第十章泌尿系统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第十二章生殖系统第十三章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参考书目中英文名词索引001。

人体解剖生理学--特殊感觉器官

人体解剖生理学--特殊感觉器官
无机盐少量,但HCO3一含量高于血浆 分泌部位 睫状体血管过滤和非色素上皮细胞
循环: 后房 瞳孔 前房 虹膜角膜角
眼静脉 巩膜静脉窦 功能-曲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和维持眼内压。
㈡晶状体
双凸透镜状,有弹性,无色透明, 不含血管和神经
晶状体核 晶状体囊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
㈢ 玻璃体
玻璃体凹
眼球侧面观
1. 眼球壁 1)眼球纤维膜(fibrous tunic of eyeball)
角膜 cornea 位于纤维膜层前1/6,由透明无血 管的CT组成,具有折光作用。神经末梢丰富。
巩膜 位于纤维膜层后5/6,为白色坚韧不透明的厚 膜,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内部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又 称许氏管),巩膜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泪腺 睑结膜
眶下神经
上泪小管 泪囊 下泪小管
泪点
鼻泪管
下鼻甲 下鼻道
四、眼球外肌
上直肌 — 瞳孔转向上内侧 下直肌 — 瞳孔转向下内侧 内直肌 — 瞳孔转向内侧 外直肌 — 瞳孔转向外侧
上斜肌 — 瞳孔转向下外侧 下斜肌 — 瞳孔转向上外侧 上睑提肌 — 提上眼睑
上斜肌 上直肌 提上睑肌
额窦 滑车
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 能力最强的是:空 气-角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 镜潜水时,水中视 物模糊的原因是空 气-角膜界面的折 射率↓所致。
2)眼球血管膜vascular tunic含有大量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脉络膜

感觉器官概述(人体解剖生理学)

感觉器官概述(人体解剖生理学)
接触感受器(触觉、压觉、味觉等) ②内感受器:平衡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脏感受器
注:感觉器不形成感觉,只产生神经冲动。
3、感觉器官
是机体感受特定刺激的装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 构成。
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感觉)、嗅 上皮(嗅觉)、味蕾(味觉)等器官,这些器官均 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概述
1、感觉的产生
内外环境的改变(刺激)
感受器/感觉器官(接受刺激) 神经 冲动
神经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
2、感受器 例如:最简单的感受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
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 或装置。 感受器的分类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分两类:
①外感受器:距离感受器(视觉、嗅觉、听觉等)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视器和前庭蜗器。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502课程总学时/学分:72/4(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36学时)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机构及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阐明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产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运动、循环、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等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完成生命活动的各项生理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调节和控制因素,为后续课程如实验心理学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

本课程将融合多种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结合电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巩固。

本课程教材是以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原则并兼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的进行编选的。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部分:绪论(2学时)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四、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五、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六、人体解剖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教学难点: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2学时)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肉组织四、神经组织第三节器官、系统、人体形态一、器官和系统二、人体形态、人体解剖方位教学要求: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熟悉四种基本组织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其分布部位和分类。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7)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17)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央凹的特点
在白昼或亮光下,眼正对被注视物体,成 像于中央凹,视物清楚,并有色觉 其结构基础: 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密集 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形成专线联系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央凹之外视网膜周缘部的特点:
若成像在视网膜周缘部,视觉不清楚,色 觉不完善 结构基础: 视锥细胞越来越少,视杆细胞越来越多 不形成专线联系
前庭阶外淋巴液
鼓阶外淋巴液 圆窗膜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骨传导 、骨传导
声波
颅骨振动 耳蜗内淋巴液振动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鼓膜和中耳的病变 传音性耳聋 特点 气传导受损 骨传导不受损 耳蜗病变 特点 感音性耳聋 气传导受损 骨传导受损
鼓膜穿孔或听骨链被破坏,各种频率的听力普遍 丧失40-60dB,并不引起全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折光物质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二、视Fra bibliotek生理☺ 眼前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内折光物质在 视网膜成像过程 ☺视网膜的感光过程(光的刺激转变为神经 信息) ☺神经信息沿着视觉传导通路传导到大脑皮 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的过程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声波在耳内的感受及分析
1、感受 、感受 盖膜与基底膜发生振动 搓动听毛
毛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末梢的膜电位变化 神经信息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初步分析 、初步分析
声波是机械振动波 变量: 振幅 频率 声音的响度 声音音调的高低
2008

特殊感觉器官的解剖和生理PPT课件

特殊感觉器官的解剖和生理PPT课件
鼻侧会聚现象,称为眼球会聚。也称为 辐辏反射。
这种反射过程可以使成像于两眼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产生单一的清晰视觉。
29
(二)眼的调节异常
1.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使远处 物体的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矫正近视可用凹透 镜。
2.远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弱, 使远处物体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后方,造成视远物模 糊。矫正远视用凸透镜。
视网膜鼻侧 上小动脉
眼动脉 颈内动脉
22
动视 脉网
膜 鼻 侧 下 小
视网膜颞侧下小动脉
二、视觉生理
(一)眼折光功能的调节
视近物(6m以内)时,如果眼不作调节,近物发出的散 射光线,经折射后必定成像于视网膜之后,视网膜上 形成的是模糊不清的物像。 但是,正常眼能看清一定近距离的物体。这是因为视 近物时,由于眼的折光系统能随着物体的移近而发生 相应的变化,以使物像仍能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25
晶状体变凸调节过程:
视近物 物像模糊
视区皮层
中脑正中核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环行肌收缩)
视物清晰
物像前移
晶状体变凸 折光力
26
2、瞳孔的调节 当视近物时,在晶体调节的同时还伴随 瞳孔缩小。这种反应可减少入眼的光线 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使视网膜形成的物像更清晰。称为瞳孔 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屈光 作 营养角膜、晶状体 用 维持眼压
眼静脉
16
2、晶状体 位置和作用
白内障: 晶状体浑浊
睫状小带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囊
晶状体核
17
3、玻璃体 为胶状物质,表面为玻璃体囊,具有折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课后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课后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第一章名词解释: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血管膜(中膜): ① 虹膜—位于血管膜最前面,后接睫状体,虹膜颜
色因种族而弃,我国为棕褐色。 虹膜由平滑肌组成: a.瞳孔括约肌(缩瞳肌)-环绕瞳孔周围,受
副交感N支配。 副交感N⊕ 缩瞳肌收缩 瞳孔缩小。
b.瞳孔散大肌(扩瞳肌)-放射状排列,受交 感N支配。 交感N⊕ 扩瞳肌收缩 瞳孔扩大。
② 睫状体: 睫状突---最前端较厚的放射状突起.
虹膜后方 睫状小带---睫状体发出与晶状体相连 (悬韧带).
睫状肌---环形平滑肌,受副交感N支配. 睫状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变晶状体前后的厚度和曲率,能调 节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隔,虹膜前为前房,虹膜后 为后房,其中充满房水。 ③ 脉络膜: 位于眼球壁的后2/3,在睫状体后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色 素,呈棕黑色。其功能是供给眼球营养,吸收眼球内散射后的 多余光线。
子构型,引起某些离子的跨膜流动,在受体细胞中产生 膜电位的变化,即感受器电位或称为发生器电位。
3、感受器电位能调节某些通道(如电压门控Na+通 道或Ca2+通道)的活动开闭,或在同一细胞的不同位 置引发动作电位。
3、感受器的编码 感受器在将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 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也就存在于动作电位的 序列之中了, 神经冲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神经 纤维中的传输,即称为感受器的编码。 频率编码:刺激越强,动作电位发放的频率越 高,这就是刺激强度的频率编码。 群体编码:刺激强度可以通过参与传输信息的 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编码。 标记线方式编码:由于某一种感受器只能选择 性地对某些特殊能量刺激发生反应,由此产生的传
刺激。 光 感 受器:感受可见光光强和波长的变化。 温度感受器:可分为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受器两种
不同类型。
2、感受器的换能的分子信号机制 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必须将其他能量形式
转换成为电信号形式,才能将机体信息传递到 中枢神经系统中,此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
感受器的换能的共同步骤: 1、当感受器接收到不同的刺激能量。 2、感受器细胞通过改变膜上某些离子通道的蛋白分
③房水循环: 进入
经瞳孔
睫状体产生房水 前房
眼后房
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虹膜角间隙 状V。
巩膜V窦

*房水不断生成,不断回收,生成与回流达动 态平衡,使眼内保持恒定的房水,维持眼内压 (2.3-3.2KPa )。
*如房水循环受障,房水积聚,使眼内压↑,视 力减退,甚至失明---青光眼。
(2)晶状体: 位于虹膜后方,外包弹性透明囊,其边缘有睫状小
第四章 特殊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眼 第三节 听 觉 器 官-耳
第一节 概 述 感觉的产生:
①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 受刺激
② 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 ③ 中枢的整合分析
1、感受器的类型和分类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机体内
部组织中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 构或装置。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眼的基本概念
一、眼的结构
(一)眼球 1、眼球壁 (1)纤维膜(角
膜、巩膜) (2)血管膜(脉
络膜、 睫状体、虹膜)
(3)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 (1)房水 (2)晶状体 (3)玻璃体
1.眼球壁的结构: (1) 纤维膜(外膜): ① 角膜—占纤维膜1/6,无色透明,无血管的结缔 组织组成。具有折光作用;有丰富的感觉N末梢,感 觉灵敏。 ② 巩膜--占纤维膜5/6,白色不透明,前接角膜, 后方与视N表面硬膜相连。具有保护作用。 角膜与巩膜交界处有环形的巩膜V窦(许氏管)。
4、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
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会逐渐减小或频率 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适应可降低去极化的范围和程度,使 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 产生反应。
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快适应感 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种。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
视N乳头外侧约3.5mm稍偏下方为黄斑,其中凹陷称 为中央凹是感光最敏感处。
2.眼内容物(眼内折光系统): (1)房水:无色透明液体,充盈于前,后
房中。 ① 房水的作用:折光作用,营养角膜
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 ② 房水生成:由睫状肌上皮细胞内含
大量碳酸酐酶有关。其形成机制尚不太 清楚,一般认为除来自血浆的被动滤过 外,还有主动过程参与。
适宜刺激:某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 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能量刺激即成为感受器 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刺激强 度大。
1)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 内 感受 器:感知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 外 感受 器:感受外部环境的变化。 2)根据感受器接受刺激的性质不同,感受器可分为: 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刺激。 机械感受器:主要感受机械力或引起感受器变性的
(3)视网膜(内 膜):
衬在脉络膜的内面。
外层—色素细 胞上皮层。
内层—神经细 胞层,有三层神经 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层,有三层神经细胞组成. 外:感光细胞 →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中:双极细胞. 内:神经节细胞—其轴突为视神经纤维组成 视神经,在眼球后方穿出。
视神经---起始处视网膜呈白色圆形隆起称视N乳头 (视N盘),中央有血管出入,无感光细胞称生理盲点。
带连于睫状体。睫状肌舒缩可调节其凸度。 作用:聚光作用,具有弹性,所以凸度可改变。
*晶状体发生混浊,可影响视力----白内障。
(3)玻离体: 无色透明胶状物,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作用:折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二)眼球的附属装置
1、眼睑 2、结膜 3、泪器 4、眼外肌
二、视觉生理 视觉生理可分为
(1)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 (2)视网膜感光细胞如何将物像 转变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外界光线
眼 角膜
折 房水
光 系
晶状体
统 玻璃体
视网膜上成像
大脑皮层视觉 中枢(枕叶)
视神经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