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
【原创】高考真题文言文断句 试题(含答案)

高三文言文断句真题专练(2020卷Ⅰ)(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原文】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020卷‖)(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原文】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020卷Ⅲ)(《史记•王彪之传》)【原文】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
2020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断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句话的末端用句号断开,叫“句”;在一句以内口气中止的本地用逗号断开,叫“读”(dòu)。
高三的学习,各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都经过全面训练,特别是文言断句这种“有法可依”的考点,大致总结了对话标志、虚词标志、固定结构、特殊句式、修辞技巧、词性标志等比较实用的方法技巧。
但是在做题时学生仍然存在普遍容易丢分的地方,下面一起了看看这些易错点。
(一)、混淆语气停顿和句读正例:天人之理一也。
误断:天人之理/ 一也。
此例中学生将主语和谓语断开,这是语气的停顿而非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通常是无须断开的。
为了纠正这个易错点,应该多练习从词性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
和现代汉语一样,古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或者找准动词,就基本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断句位置而断出句读了。
例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在以上括号内语段中先划出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确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从而为断句提供便利,也可作为检查验证的一个标准。
例2、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亦有在“入”字后断开而发生错误的情况。
此句除了可以从语意上分辨外,也可依据动词“入”来找到它的宾语“胡”而避免发生这种句子不完整的错误。
(二)、误用对话标志正例:乐天每作诗/ 令一老妪听之/ 问曰/解否/ 曰解/ 则录之/ 不解/则又复易之。
误断:乐天每作诗/ 令一老妪听之/ 问曰/解否/ 曰/ 解/ 则录之/ 不解/则又复易之。
此例中学生在所有“曰”的对话标志后均断开而发生错误。
纠正这个易错点,应强调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道”为标志。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左光斗传》试题及翻译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翻译《明史·左光斗传》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遗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遭妻子南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20学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断句专练14题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学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断句专练14题苏教版高三总复习断句并尝试翻译答案1《周礼》:“调人②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注】②调人:周代官名。
【答案】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2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
【答案】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3学以为己而不为人。
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此六经、《语》《孟》所载古之圣贤学问渊源,历历可考也。
【答案】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4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答案】夫瑕也//颣也/岂有损于玉与珠哉/而或且曲为之说曰/此非瑕也/非颣也/玉与珠之所以为美者/正在是也!这种瑕疵,难道会损伤玉玦、明珠的美吗?但有人却曲全地替它辩解说:“这不是瑕呀,不是疵呀,玉和珠所以被人称美,就是在这种地方呀!5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
【答案】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
6如使深居自闭于闺闼之中兀然颓然而曰知道知道云者此乃所谓腐儒者也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是君子之所不为也【答案】如使深居自闭于闺闼之中/兀然颓然而曰知道知道云者/此乃所谓腐儒者也/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是君子之所不为也如果使他们深居自闭在深室内宅,不与外界接触,整天一副浑然无知、萎靡不振的样子,而嘴里却念念有词,说自己“懂得大道、懂得大道”,这只不过是人们所说的迂腐的读书人罢了。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4讲:文言文断句》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4讲:文言文断句》学之初·技为先——应用“题文齐读法”,快读准做文言文全国卷试题的卷面阅读量在逐年加大,未来的高考“让15%的考生做不完”已成为命题人的共识,文言文耗费过多的读文做题时间是考生难以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要因素之一。
文言文怎样做到快读准做?3个选择题的有效利用是潜在的读文帮手。
命题人为降低试题难度和文意理解难度,设3个选择题,这3个选择题的题肢均有利于快速理解文意(断句题4个选项断开处80%相同,看选项比在文中硬性断句更容易理解;古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均是4个选项3个正确,更可以利用选项疏通难懂的字、词、句)。
利用这一命题特点,编者在一线教学中总结出“题文齐读法”这一实战策略,在此与广大师生共享。
也希望广大考生在今后的学习答题中,坚持用此法,熟能生巧,内化于心,提高做题效率。
一、怎样“题文齐读”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
而概括分析题主要就是对传主生平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考查。
因此,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以及相关题目,采用“题文齐读”的方法。
当然,由于考生的层次、记忆能力、做题的敏锐意识不同,在读题时不可照搬上述模式,既可边读文边浏览题目,也可一气把题读完再看文,这就需要因人而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题文齐读”法解题示范★(1)开始读文,初步了解了人物“鲁芝”(读文关注点——传主的字号、籍贯、家庭情况)的简介,当读到加点词语“坟籍”时,明确此处设置了一个文化常识题,若不看题目,此处理解文意只能清楚“鲁芝沉浸在坟籍中”,感到很难理解,看到古文化常识题选项A 后,倍感语意畅通,茅塞顿开,并能迅速判定其正确。
2020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 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 可及也。
▪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 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 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 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 使人不能赶上。
▪
断句口诀
▪做题前:
▪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 文段休问长与短, 熟读精思是关键。
▪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 联系全文前后看, 先易后难细分辨。
做题中:
词性词义要精研,句法结构帮助判。
紧抓“曰”“云”“言”,对话标志易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新冠背景下的语文学习课
▪ 敬畏自然 ▪ 珍爱生命 ▪ 直面人性 ▪ 文化反思 ▪ 家国情怀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 □什么叫断句
▪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 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 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 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 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 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 读。
▪ 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技法丨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三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
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项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即“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一、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
二、文言断句三步解题法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
技法一 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 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 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 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 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 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 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 动词谓语为“率”“吊祭”,意思是“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中 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是“年四十卒还葬成都”, 句子中主语为“霍峻”,意思是“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卒”为 “死”,不应该看作“最终”,排除B项。
[参考译文]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 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文书下发到管辖的部门进行 审理。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 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 廷辅佐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 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如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 遣大臣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置。”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滽前 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请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 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 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 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 /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 /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 /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 而 务 爱 粟 / 为
——文言文断句
今日故事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 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 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古书没有标点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 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 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 断句读。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
太谁宗触曾忤罢陛朝下/怒帝曰/岂会过杀魏此征田每舍廷汉争/文辱德我后使问 / 谁我触常忤不陛自下得/ 帝后曰退/而岂具过朝魏服征立/每于廷庭争帝辱惊我曰/ 使皇我后常何不为自若得是/后对退曰而妾具闻朝主服圣立臣于忠庭今/陛帝下惊圣 / / / / 译曰文明:皇故太后宗魏有何征一为得次若直下朝是言后妾生对幸气曰地备说妾数:闻后“主宫真该圣安杀臣敢了忠不这个贺今乡巴 / / / 佬陛!”下文圣德皇明后问故:魏“征谁得惹陛直下言生气妾了幸?”备太数宗说后:宫“谁安能
• 第三人称:彼、之、其
•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 • 远指代词:彼、夫、其
文言代词
疑问代词:
问人:“谁”“孰”“何”;
问事:奚、胡、曷(何)、安、焉。
牛刀小试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 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王浚)告母,邈遂妻 之。浚后参征南军事,羊祜hù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 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祜 曰:“浚有大才,必可用也。”
比敢魏征不更贺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
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 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 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 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 能不向您祝贺呢?”
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B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 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B.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 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C.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 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D.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 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是( )(3分)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或、况、且、至于、
于是 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等; 5 、叹词如 嗟夫、呜呼 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温馨提示:利用虚词进行断句时,也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
你能想到哪些虚词有类似的情况? 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
断句步骤
一、通读语境(上下文),了解大意。 二、找出选项中的差别点,先易后难进行排除,
把题目简化为二选一。 三、借助“方法”,巧妙断句。 四、通读检查
文言断句方法与技巧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 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沛公北向坐 / 张良西向侍 / 范增数目项王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项王默然不应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 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窍门六: 总分断句法
• 《赤壁之战》中,“初,鲁肃 闻刘表卒”,
• 先用全称,后面的“肃 径迎之”、 • “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名词
窍门1:借名词、代词断句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 仆、妾
• 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 公、阁下、陛下、足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窍门3: 借对话标志词断句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词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注意: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 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典题】 (2018全国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 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 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 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6-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分析疑 难点
“好”“尚”构成的动宾关系是并列的。 “敦”“习”构成的动宾关系是并列的,不能把“学习”理解为一 个词。
3.答案整合 B
-9-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王
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 好行侠仗义,崇尚力气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 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 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 些书典的主要旨意。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 曹后,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 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振,被提升到朝中 任大司农。
(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 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
窍门1:借名词、代词断句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 ① 专有名词,如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地名, 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 死于九江”。
•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 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
窍门2: 借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 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 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 该断句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虚 词时要善于归纳它们的规律。
国 计 者 过 矣。”
译文: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 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如 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况 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 可以彰显我们的名声。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是战略决 策的失误啊。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窍门4 修辞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 (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牛刀小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 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 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 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 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 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 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