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详细分类目录共

合集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以下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目录:
1. 信息技术产业:
- 与机器学习
- 云计算与大数据
- 物联网与智能设备
- 5G与通信技术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2. 新能源与清洁技术产业:
- 太阳能与光伏技术
- 风能与海洋能技术
- 能源储存与电池技术
-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 清洁燃料与生物能技术
3. 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 - 基因工程与基因编辑技术 - 医疗器械与医疗设备
- 生物药物与新药研发
- 数字健康与远程医疗
- 生物检测与诊断技术
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机器人与无人系统
- 3D打印与增材制造
-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 新材料与特种材料
- 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5. 虚拟经济与数字文化产业:
- 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
- 文化创意与数字娱乐
- 数字艺术与虚拟现实娱乐
- 电子竞技与游戏产业
- 数字教育与远程学习
这些分类目录只是一些常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分类。

这些产业都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七大新兴战略产业

七大新兴战略产业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5. “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6.“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决定》提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本版对7大产业进行深度扫描,挖掘各大行业中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供广大读者投资参考。

信息技术5个细分领域受益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3G领域中有上海普天、广电信息、华胜天成、振华科技、烽火通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中天科技、联创光电、中兴通讯、中创信测、长园集团、武汉凡谷、浪潮软件、上海贝岭、亿阳信通、新大陆、长江通信、光迅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一、节能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数字虚拟等技术,文化创意产业。

三、生物产业。

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

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绿色农用生物产品。

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产业。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用于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的海洋工程装备。

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五、新能源产业。

以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为重点的核能产业。

以太阳能和风力利用为主的光伏产业和风电技术装备产业。

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六、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积极发。

7大战略新兴产业及细分领域整理

7大战略新兴产业及细分领域整理

9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锁定了7大战略新兴产业。

其中:1、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建筑节能领域、污水处理领域、节能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绿色节能照明领域、垃圾发电领域5大类)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则包括我国高速铁路等技术;3、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2大类)4、新材料产业,包括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的应用;(建材、化工新材料、水泥制造、玻璃制造、陶瓷制造、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等7大类)5、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4大类)6、新能源产业,是指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的发现和应用;(锂电领域、风力发电领域、核能核电领域、光伏太阳能领域、氢能领域、乙醇汽油领域6类)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则主要指互联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一些新兴平台等。

(3G领域、物联网领域、3D领域、三网融合领域、移动支付领域5大类)在圈定七大产业的同时,会议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并强调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不过尚未提出政府投资的具体规模,但明确提出将建立“稳定投入增长机制”。

财政支持主要在加大政府投资和税收政策两方面体现。

一是通过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二是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

融资支持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分别为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9月10日消息,据报道,国务院日前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7个方向

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7个方向

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7个方向,也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1.节能环保,重点关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等类公司,如豪泰科技,三安光电等2.新兴信息产业,重点关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类公司,如软控股份、远望谷、数源科技、拓尔斯等3.生物产业,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类公司,如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4.新能源,重点关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企业,如中核科技,东方电气、湘电股份等;5.新能源汽车,重点关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如宇通客车,安凯客车等;6.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关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类公司,如中国卫星,宝钛股份、西飞国际等;7.新材料,重点关注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类公司,如北矿磁材、中科三环、金发科技等。

1.产业结构调整,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工业方面,转变现有的以做外贸出口代工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不断自主创新,升级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改变“世界工厂”的角色!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2.发展新兴产业,终止“计划生育”政策,提升青壮年人口比例,防止人口老龄化。

增加国内消费市场,不再依赖外销,因为外销越多,外汇储备也越多,美元压制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相对贬值,我们收来越多外币,将来贬值的也越多!3.自给自足,扩大就业,增设就业岗位,完善公共福利保险、医疗卫生体系。

总之:中国未来10---15年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旦国内转型成功,则标志着中国又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但如果转型失败,那就悲剧了!中华民族将会永远黯淡下去,淡出历史的舞台,一蹶不振!虽然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付出了很大的发展代价,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

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一、新能源概念龙头股1、核电设备龙头东方电气()、上海电气2、核电仪表龙头自仪股份()3、核电材料龙头沃尔核材()4、核电阀门龙头中核科技()5、核电电力电源龙头奥特迅()6、核电蒸汽发生器龙头久立特材(),同类潜力股:哈空调7、太阳能龙头航天机电(),同类有潜力的股票:孚日新能、天威保变、南玻A8、风能龙头金风科技()。

9、风力发电厂龙头闽东电力()。

10、核电厂龙头申能股份()。

11、水利发电龙头、、。

二、新兴信息产业龙头1、通信网络龙头恒宝股份()2、通信设备制造龙头新海宜()3、物联网龙头大唐电信()4、三网融合龙头数源科技()5、新型平板显示龙头诚志股份()6、高性能集成电路龙头上海贝岭()7、高端软件龙头科大讯飞()8、云计算龙头浪潮信息()同类潜力股:物联网超高频射频识别龙头远望谷()。

物联网二维码龙头新大陆()。

物联网自动识别芯片龙头厦门信达()。

物联网智能卡龙头东信和平三、新生物产业龙头1、生物医药龙头华兰生物(),2、血液制品龙头上海莱士(),3、抗体类药龙头华神集团(),4、疫苗生产龙头莱茵生物(),5、超级细菌龙头联环药业()有可以成为龙头的潜力股:天坛生物、海王生物、安科生物、科华生物6、生物农业龙头隆平高科()同时密切关注:敦煌种业、丰乐种业、东方海洋7、生物能源龙头丰原生化()。

8、海洋生物龙头北海国发(),同时密切关注:交大昂立、长春高新、四环生物。

四、节能环保龙头1、高效节水龙头新疆天业()2、高效LED龙头三安光电()3、高效节能灯龙头佛山照明()4、建筑节能龙头泰豪科技()5、先进污水处理龙头碧水源()6、先进大气污染控制龙头龙净环保()7、废金属循环利用龙头格林美()五、新能源汽车龙头股1、新能源客车龙头安凯客车(),同时关注:中通客车。

2、电控龙头万向钱潮()3、电机龙头宁波韵升()4、锂电池龙头成飞集成()5、锂资源龙头中信国安()6、锂矿龙头西藏矿业(),同类潜力股:西藏城投、德赛电池、风帆电池、江苏国泰、杉杉股份、中炬高新7、充电设备龙头奥特迅()六、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1、制造卫星的龙头中国卫星()2、航天配件龙头轴研科技()3、航天材料龙头宝钛股份()4、GPS卫星定位龙头四维图新()5、航天电子设备龙头航天电子()同类潜力股:航天动力、北斗星通、超图软件、华力创通、欧比特6、大飞机龙头西飞国际()7、军工特殊用钢材龙头八一钢铁()同类潜力股:西宁特钢8、海洋工程龙头海油工程()9、海军装备制造龙头中国重工()重点关注:大功率发动机龙头上柴股份(),船用柴油机龙头中国船舶(),机车龙头股中国南车(),二重重装(■■■),核电装备AP1000、AP1400技术龙头上海电气、东方电气。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

温家宝撰文: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总理重要文章纵论我国科技发展问题7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

一些重要科技领域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并将深化我们对人类自身和宇宙自然的认识,提升人们的科学理性,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貌,催生以知识文明为特征的新型人类文明。

新科技革命将依赖人类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的强大需求拉动,也必将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

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对我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文章强调,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

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文章分五个部分:一、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五、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中国政府网)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磅出炉三大产业有大看点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磅出炉,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产业颇具看点记者14日获悉,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部日前出台《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产业的扶持重点。

本报记者从《规划》中发现,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均设定了具体的数字指标,而反渗透膜,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与充电桩,LED设备与MOCVD国产化则成为三大亮点。

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

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

2015年11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6》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组织了一支“院士为核心、专家为骨干”的开放性咨询队伍,于2011年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项目,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展开调研,探讨各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集成方法进行技术、产业成熟度分析,结合国民经济与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提出重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培育与发展的建议。

(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5.“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6.“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助推新的投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对新业态的支持、服务、监管、规范都亟待加强,必须狠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

报告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老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于接续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

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

《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

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业技术标准。

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

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

《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

4月至5月,由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

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

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

《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

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

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

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界定目录范围,筛去低端产品;最后参考国际标准,增加发展潜力大的产品类别,力求编制一套覆盖面广、科学性好、操作性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独立体系目录,实现与现行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产品目录形成并存并重关系。

四是确定目录的框架结构,形成初稿。

在综合组的协调下,7个专题组由专业司局牵头,组织相关研究支撑机构分头同步开展了本领域的目录编制。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于6月底编制完成七大领域的产品目录,并于8月底汇总形成了目录初稿。

五是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

8月到9月,课题组就《目录》初稿广泛征求了各司局、地方经信委、行业协会、企业的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和行业管理专家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10多次修改。

形成的《目录》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基本具备了统计的可行性。

六是开展了统计调查试点工作。

为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于9月底至10月初在北京、陕西、湖北三地同时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试点工作。

试点调查显示,《目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七是建立了与国标行业代码的对应关系。

为方便使用,《目录》列出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代码的对应关系。

《目录》产品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0多个大类。

五、编制内容《目录》下设7个门类,34个大类、152个中类、470个小类、332个次小类,共包含721种产品。

(一)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中将节能环保产业分为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本目录根据具体情况,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分类在上述基础上适当细化。

其中,考虑到节水是节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和节能又有很大的不同,将节水单列;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将再制造单列。

三级目录总体遵循装备、产品和服务的编制顺序,节能、节水、环保产业以产业链为主线进行分类,资源综合利用参照《中国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2010年第14号)中综合资源利用范围进行分类,再制造产业参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中对再制造业的定义进行分类。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描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三大领域: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再根据产业链研究及技术特征、运营特征、主体特征等自有特点,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三大领域的细分框架。

最后参考《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 ,2008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0年修订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等确定最终的分类目录。

(三)生物医药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描述并结合医药统计制度的分类方法,将生物医药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和生物制造三类。

再根据32号文中每一类下的重点方向确定三级目录。

在三级目录分类框架下,将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广泛临床需求或急需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选入目录。

考虑到生物育种的管理职能归农业部,与我部职能关联度不大,此次未将生物育种相关内容列入《目录》。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描述,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航空产品、卫星及服务、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类。

然后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上述五个领域进行细分,其中航空产品、轨道交通装备按照装备、配件、机载设备和服务进行分类;卫星及服务按照卫星整星、分系统、服务进行分类;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是海洋资源开发所需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经专家研究形成三级和四级分类,最终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衔接。

(五)新能源产业按照国发32号文关于“新能源产业”的描述,将新能源产业二级目录划分为核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五类。

其中核电从较为完整涵盖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类;太阳能按照两大技术和应用方向确定三级目录,四级目录根据上下游产业链体系进行分类;风电和生物质能源选取产业内重点领域进行分类;智能电网目前尚没有准确的定义,本目录主要考虑智能电网的重点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六)新材料产业为了充分突出材料属性和功能特性,在国发32号文确定的四大类新材料基础上,将新材料产业进一步细分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六大领域。

再根据每一领域新材料的定义和特性进行三级和四级目录划分。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结合国发32号文确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领域,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将二级目录划分为七大领域: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装置、驱动装置、整车电子控制系统、专用辅助系统、专用接插件、供能装置及车网互动。

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 - 2020)》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进行分类;储能装置将具有先导性和战略前景的产品按照能量来源类型及能量载体进行细分;驱动装置、专用辅助系统和供能装置及“车网互动”选取产业内重点领域进行细分;整车电子控制系统和专用接插件根据统计需要不再进行细分。

六、产品代码与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的基本分类与代码分为五层,一、二层码段为1位代码,三至五层码段为2位代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共有8位代码。

代码结构图如下:××××××××次小类码段小类码段次小类代码小类代码中类码段中类代码大类码段大类代码门类码段(门类代码)第三层至第五层,原则上每层为01~99的两位顺序代码,含“其他”的产品为上一层产品的收容项,用代码“99”表示。

当第二至四层产品不再细分时,产品代码后面补“0”至第五层。

七、其他为便于统计,本目录对因产品多重属性或产业链交叉产生的重复内容予以剔除。

重复交叉内容的剔除主要遵循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和产业完整性原则。

第一,产品主要用途原则。

当产品能同时归属于两个类别时,将产品归入最能体现其主要用途的类别。

例如通信导航定向设备,根据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归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通信传输设备类,而不是归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卫星及服务类。

第二,兼顾产业完整性原则。

如果使用产品主要用途原则后,产品仍可归入两个以上类别,则要兼顾产业完整性。

若某一类别中加入该产品后产业的完整性有所改进,则将产品归入该类别。

例如新能源汽车专用储能装置既可归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可归入新能源产业,根据产业完整性原则将其归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分类目录结构表检索目录一、节能环保产业 (1)(一)节能产业 (2)(二)节水产业 (3)(三)环保产业 (5)(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8)(五)再制造产业 (16)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9)(一)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 (20)(二)下一代信息网络 (32)(三)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36)三、生物医药产业 (44)(一)生物医药 (45)(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46)(三)生物制造 (48)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49)(一)航空产品 (50)(二)卫星及服务 (51)(三)轨道交通装备 (52)(四)海洋工程装备 (54)(五)智能制造装备 (55)五、新能源产业 (60)(一)核电 (61)(二)太阳能 (63)(三)风电 (65)(四)生物质能源 (66)(五)智能电网 (68)六、新材料产业 (71)(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72)(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73)(三)先进高分子材料 (74)(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76)(五)高性能复合材料 (77)(六)前沿新材料 (77)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79)(一)新能源汽车整车 (80)(二)储能装置 (81)(三)驱动装置 (82)(四)整车电子控制系统 (82)(五)专用辅助系统 (83)(六)专用接插件 (83)(七)供能装置及“车网互动” (83)物联网产业 (84)一、节能环保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