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一、引言颅脑疾病是指脑组织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肿瘤等。
对于这些患者,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希望对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二、护理目标1. 缓解病人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维持脑功能稳定,防止并发症。
3. 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1. 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感觉、运动等。
观察瞳孔大小和反应、面部表情、言语能力等。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正常呼吸和氧气供应。
定期清洁口腔,避免积痰和窒息风险。
3. 管理疼痛,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疼痛控制。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 溶液平衡管理,对于短时间内大量排尿或排尿困难的病人,需要进行溶液平衡管理,保持水分平衡。
5. 预防感染,保持病人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和衣物。
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
6. 促进康复,根据病情和医嘱,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康复训练。
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能力。
7. 饮食管理,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提供平衡的膳食。
注意观察饮食是否适合病人的消化系统,如有必要,可以进行饮食调整。
8.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家庭支持体系。
四、护理注意事项1. 注意病人的安全,避免摔倒和意外伤害。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约束措施。
2. 给予适当的隐私和尊重,尤其是在个人卫生方面。
3. 定期观察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监测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5. 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低刺激的氛围,帮助病人休息和恢复。
6. 进行病情教育,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和预后,以增加他们的了解和合作度。
五、结论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对于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我们能够缓解他们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第三十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外科护理学-第三十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单选题]1.关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首发症状是意识障碍B.患者出现癫痫说明颅内一定有出血C.病人有(江南博哥)运动、感觉功能障碍D.累计脑组织范围广泛者可出现智力障碍E.婴儿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较常见的症状是癫痫,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
掌握“专业知识-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2.目前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A.血管内介入治疗B.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C.物理理疗为主D.休息E.抗感染治疗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为了防止出血和再出血,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及早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掌握“专业知识-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3.婴幼儿患颅内动脉瘤时,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为A.剧烈头痛B.喷射性呕吐C.前囟饱满,颅缝增宽D.颈抵抗E.布氏征和克氏征阳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颅内压增高的体征包括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表现,但是在婴儿的时期由于婴儿囟门和颅骨的骨缝未闭合,可以缓解一部分增加的压力,故不会出现上述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仅表现为前囟饱满,张力增加,骨缝增宽等。
掌握“专业知识-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4.关于颅内动脉瘤,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创伤是动脉瘤破裂的原因B.动脉瘤的破裂均没有一定的诱因C.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应嘱病人绝对卧床D.发病原因均为后天性动脉粥样硬化E.脑血管造影正常,可排除外颅内动脉瘤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动脉瘤破裂出血多突然发生,部分病人有运动、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
发病原因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因素。
掌握“专业知识-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5.下列哪个部位的肿瘤可出现精神障碍A.中央前回肿瘤B.额叶前部肿瘤C.枕叶肿瘤D.听神经肿瘤E.脑干肿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央前、后回肿瘤表现出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如淡漠、情绪欣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颞叶肿瘤有视野的改变和不同程度的幻觉;枕叶肿瘤可出现视觉障碍;小脑肿瘤会引起共济失调;鞍区肿瘤会引起视力改变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上根据局灶症状判断病变部位。
30章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十章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转移到颅内)。
常见原发性肿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共同表现——颅内压增高+局灶症状。
1.颅内压增高慢性、进行性加重,重者可引起脑疝,轻者引起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最终失明。
若瘤内出血可发生急性颅内压增高。
2.局灶症状与体征A.额叶肿瘤——精神异常,如淡漠、情绪欣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B.中央前、后回肿瘤——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C.颞叶肿瘤——视野改变和幻觉;D.枕叶肿瘤——视觉障碍;E.小脑肿瘤——共济失调;F.鞍区肿瘤——视力改变和内分泌功能障碍。
3.影像学检查◆CT和MRI——最常用。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早期发现肿瘤,确定脑肿瘤恶性程度及脑功能。
◆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查——垂体腺瘤。
【治疗原则】1.手术——主要。
2.放疗。
3.化疗。
第二节颅内动脉瘤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多数位于大脑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
病因:①先天性缺陷;②后天性——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破坏所致。
中老年人多见。
【临床表现及诊断】小动脉瘤破裂前无症状,较大动脉瘤压迫邻近结构出现相应症状。
动脉瘤破裂出血多突然发生,有运动、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
出血流至蛛网膜下隙——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因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而危及生命。
脑血管造影——确诊。
【治疗原则】及早手术,或介入治疗。
第三节颅内动静脉畸形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脉与静脉直接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网,周围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
多在40岁以前发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1.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畸形血管破裂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2.癫痫。
3.运动、感觉、视野以及语言功能障碍,智力障碍及精神症状。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肿
之间
有波动
较大,可蔓延至全 头部、帽状
常局限于骨缝之间
处理原则:
小的-自行吸收
早期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后 改用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抽血,加压包 扎
骨膜下血肿:早期冷敷以减少水肿,不能 加压包扎。(原因?)
二、头皮裂伤
钝形或锐器打击,不规则或规则裂伤 出血较多,出现出血性休克 处理:24h内清创缝合
颅内动脉瘤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CT是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明确其程度,提供出血部位的
线索。出血急性期, CT诊断阳性率极高,安全、迅速、 可靠。出血1周后, CT不易诊断。 MRI:对后颅窝、脑室系统少量出血及动脉瘤内血栓形成 、判断多发性动脉瘤中破裂瘤体等, MRI 优于CT。 脑血管造影:可了解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 血管数字减影技术(DSA)使脑血管显影更清晰,目前已普 遍应用。
进漏口封闭 2.头偏患侧,防止逆流,要保持外耳道、鼻
腔、口腔清洁 三避免:1.避免大声咳嗽、打喷嚏、擤鼻涕
2.避免从鼻腔插管、吸痰 3.避免用摒气排便 四禁: 1.禁耳鼻道填塞 2.禁冲洗 3.禁滴药 4.禁腰椎穿刺
脑损伤
脑损伤定义
脑损伤是指由暴力作用,使脑膜、脑组 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出现昏迷,>30min (最突出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 是脑挫裂伤最常见的症状
局灶症状与体征 相应的功能障碍(偏瘫、 肢体抽搐、失语等)。
生命体征紊乱 库欣反应。晚期可出现脑疝 和呼吸衰竭
颅内血肿
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病变,处 理不及时,易导致病人死亡。 分类
1.按解剖分: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外科护理学教学课件第9章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4.控制癫痫发作 遵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抗癫痫药物。 一旦发作,应及时给予抗癫痫及降颅内压处理。
(四)脱水疗法的护理
注意输液速度,观察脱水治疗的效果。常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 静脉输入,15~30分钟内滴完,每日2~4次,用药后10~20分钟起效,约 维持4~6小时。同时可使用速尿20~40mg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2~4次。 脱水治疗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应注意儿童、老人及心功能不良者。为防 止颅内压反跳现象,脱水药物应接医嘱定时、反复使用,停药前逐渐减量 或延长给药间隔。
2.生命体征变化 早期出现典型的“二慢一高”生命体征变化 (亦称库欣反应),即: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深慢。晚期 生命体征紊乱,血压下降,脉搏细快,呼吸浅快不规则,可因呼吸循环 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往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症状时轻时重。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受伤过程,如暴力大小、方向; 了解受伤时间及现场急救情况,如伤口的处理,撕脱的头 皮是否污染;了解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
2.身体状况 (1)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最常见。体积小,张力高,压痛明显,有时周围 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稍软,易误为凹陷性颅骨骨折。 2)帽状腱膜下血肿:因该处组织疏松,出血易扩散,严重者可 蔓延至整个头部,头颅增大,肿胀,波动感明显,失血量多,小儿及体 弱者,可因此致休克或贫血。 3)骨膜下血肿: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张力较 高。 (2)头皮裂伤:伤口大小、深度不一,创缘多不规则,可有组 织缺损,出血量大,可伴有休克。 (3)头皮撕脱伤:头皮缺失,颅骨外露,剧烈疼痛和大量失血 常导致创伤性休克。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1.下列哪个部位的顿内肿瘤可出现精神障碍
A.中央前回肿瘤
B.额叶前部肿瘤
C.枕叶肿瘤
D.听神经肿瘤
E.脑干肿瘤
解析:额叶:精神症状较其他部位多见;颞叶:除出现酷似额叶肿瘤的持续性精神症状外,还可有发作性症状,如痉挛;顶叶:精神症状较少;枕叶:精神症状少见;胼胝体:常于早期出现严重且多样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智力减退、记忆障碍、人格改变;间脑:出现精神症状较少,以显著的记忆障碍为主;垂体:除内分泌功能障碍外,可有精神迟钝、行为被动、性欲减退、嗜睡;幕下:以早期出现意识障碍为主,精神症状少见。
答案:B
2.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是
A.情绪激动、剧烈活动
B.睡眠状态
C.头部创伤
D.使用抗凝药物
E.寒冷
解析: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刷烈活动、情绪激动、饮酒、便秘等。
答案:A
3.女性,18岁。
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
查体: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体温37℃。
既往身体健康。
CT示双侧裂池纵裂池内高密度影,首先应考虑
A.脑炎
B.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肿瘤
E.脑脓肿
解析:年轻病人,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CT示双侧裂池纵裂池内高密度影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可能为脑血管畸形。
答案:C。
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3

一、A11、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颅内压低于10~15cmH2O,此时将引流瓶抬高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B、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可将引流管向外全部抽出,再重新插入脑室C、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D、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E、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用盐水冲洗2、关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创腔引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创腔引流的目的是防止形成脑脊液漏B、术后创腔引流袋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应高于头部创腔水平面C、术后48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抬高,以期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D、引流3~4日后,当血性脑脊液转清,即可拔除引流管E、引流5~6日后,当没有脑脊液流出,即可拔除引流管3、关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引流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A、清醒后给予半卧位B、健侧卧位以利于引流C、引流瓶应低于创腔60cmD、术后使用强力脱水药E、术后不需要严格限制水分摄入4、开颅术后脑脊液持续脑室外引流,要求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多少厘米,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A、5~10B、10~15C、15~20D、20~25E、25~305、判断脑室引流管是否通畅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根据A、病人病情是否缓解B、是否有引流液C、引流液的量的多少D、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E、导管是否扭曲、受压6、脑室引流术后病人引流管护理方法正确的是A、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15cmB、定期夹闭导管C、每日引流量不超过600mlD、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E、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即可拔管7、颅脑手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通常情况下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A、200mlB、300mlC、400mlD、500mlE、600ml二、A21、患儿,男,2岁4个月。
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烦躁,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
下列不正确的护理措施为A、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B、记录24小时出血量,防止体液不足C、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一切刺激D、为防止患儿呕吐,应减少患儿食物的摄入E、给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2、女性,45岁,因脑肿瘤、颅内压增高,行脑室引流术后3小时,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将引流袋降低B、报告医师C、将引流管轻轻旋转D、生理盐水冲洗E、必要时换管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颅内压低于10~15cmH2O,此时将引流瓶降低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故A错误。
常见颅脑疾病术后的护理

(5)胃出血 (6)顽固性呃逆 (7)癫痫发作
(1)出血
颅内出血是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 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至48小时内。 病人往往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 醒后又逐渐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 底或电凝止血痂脱落,
其它如病人呼吸道不畅、二氧化碳 蓄积、躁动不安、用力挣扎等引起颅内 压骤然增高,也可造成再次出血。故术 后应严密观察,避免增高颅内压的因素, 一旦发现病人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 报告医师,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为防止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再出血, 必须保持术后病人安静,若发现病人 躁动不安,在排除颅内压增高或膀胱 充盈的因素后,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5、病情观察及护理 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等。颅前窝手术 后常有额眶部水肿,可给予冷敷以减 轻不适。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 况,加强敷料更换和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切口感染。
③肺部感染 多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全身 情况差的病人,若未能及时控制,可 因高热及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或加重脑 水肿,甚至发生脑疝。
预防脑手术后感染的主要方法有:
常规使用抗生素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
(3)中枢性高热
多出现于术后12至48小时内,体 温达40度以上,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瞳孔缩小、脉搏加速、呼吸急促等症 状,一般物理降温效果差,需及时采 用冬眠低温治疗。
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 腔留有较大空隙,24小时内手术区 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身时发生 脑和脑干移位。搬动病人或为病人 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 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 或震动。
2、营养和补液 一般颅脑手术后一日可进流质饮食,第 二三日给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 通饮食。较大脑手术或全麻术后病人有恶 心、呕吐,术后可禁食1至2日,给予静脉 补液,待病情平稳后再逐步恢复饮食。术 后长期昏迷的病人,主要经鼻饲提供营养, 鼻饲后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发呕吐和 误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依动脉瘤直径分:
小型动脉瘤 一般型动脉瘤 大型动脉瘤 巨大型动脉瘤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 20%
3、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 出血症状
a 、 严重的珠网膜下腔出血。
b 、 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漓、意 识障碍、
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
c 、 部分病人出血前可有运动、劳累、用力排便、咳嗽情绪激 动等诱
因。
也有无明诱因或在睡眠中破裂。
(2) 局灶症状:取决于动脉瘤位置、大小及毗邻解剖结构。
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动脉瘤
a 、 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不能内收及上、下视,直接间 接光反射消
失。
b 、 珠网膜下腔血液可诱发脑动脉痉挛。
c 、 广泛脑动脉痉挛可导致脑梗死,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 亡。
4、颅内动脉瘤临床分级(Hunt)
I 级 无症状,轻微头痛及轻微颈项强直。
U 级
中度至重度头痛,颈项强直,除颅神经麻痹外,无其他
神经功能缺损。
川级
倦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V 级 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
W 级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5、辅助检查
直径v 0.5cm 直径 0.6 — 1.5cm 直径 1.6 — 2.5cm 直径>2.5cm
5分钟, 重点讲 述,举例, 分析,判断, 提冋。
2分钟 略
讲。
1分钟 略讲。
脑血管造影1分钟重
点详讲检
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必要检查,可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数目等。
头颅CT MRI可有助诊断。
b、预防再出血
休息:单间安静免情绪激动和便秘
药物治疗查方法及意义。
4分钟详讲,重点强化药物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1分钟略讲。
4分钟重点讲述,举例,分析, 判断。
2分钟详讲,强调做好环节管理的必
要
1分钟略讲。
2分钟详讲,重点演示,强化。
1分钟慨述
导入。
2分钟略讲。
3分钟重点详讲。
举例,分析, 图
片。
2分钟,详讲,提冋,
举例。
1钟概述
导入。
3分钟略讲。
3分钟略讲。
10分钟,重点讲述,举例、分析、
判断、提问。
3分钟略讲。
3分钟重点讲述,举例,分析。
2分钟略讲。
年龄性格工作; 发病的特点和经过;
有无高血压、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 创伤史。
b 、 身体状况 局部和全身
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肌力及肌张力感觉功能 深浅反 射及病理反射;有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有无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重要脏器功能。
c 、 辅助检查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术后评估
a 、 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b 、 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目的引流情况
c 、 有无并发症
c 、未发生并发症
(4)护理措施
a 、加强生活护理,防止意外发生 吞咽困难:防止误吸,咬伤舌头; 肢体无力:加强生活照料防止坠床,
摔伤;
躯体移动障碍
疼痛
潜在并发症
脑脊液漏
颅内压增咼
脑疝
颅内出血
感染
中枢性咼热
癫痫
(3)护理目标
a 、病人肢体活动功能恢复
生活自理
b 、疼痛减轻 舒适感增强
1分钟 略讲。
1分钟 略
讲。
11分钟 重点详讲。
(2)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