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国人口教学设计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增长情况。
- 能够通过图表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法,观察我国人口分布图,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
- 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
2. 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资料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方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导入语: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的人口又是怎么变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我国的人口。
(板书课题)环节二:新课教学1.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结合书上11页内容,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总数是多少?生: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
师:占世界人口的多大比例?生:约占世界人口的21.2%。
师: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生: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课堂预设:师: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生: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特点?生: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寒冷,经济落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预设: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师: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如何?生: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总数仍在持续增长。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和分布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2.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3. 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4.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有什么了解?中国人口有多少?二、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2. 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
3. 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三、中国人口分布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讲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如东多西少的原因。
3. 提问: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四、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 讲解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如汉族、壮族、藏族、回族等。
3.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特点?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春节、壮族的壮族三月三、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对这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感想?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人口和民族的特点。
2. 强调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的重要性。
3.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和民族有什么看法?如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有关中国人口和民族的问题。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新教材《地理》中,地理知识点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人口分布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了解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3)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展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意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参与人口管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难点(1)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活背景知识)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中国地图、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讲解与梳理(1)向学生讲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包括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北部和西南地区人口相对稀少的特点。
(2)分析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3. 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口分布的例子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和特点,并进行展示。
(2)每个小组展示完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加深对人口分布的理解。
4. 学生练习和拓展(1)根据案例,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根据某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2)出示一些有关人口管理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就该新闻进行评论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5. 归纳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

初中地理教案人口与民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掌握我国的主要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实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重点: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表、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吗?人口数量是多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20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4亿。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6页,阅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
2. 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构成及民族分布特点。
3. 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
四、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7页的“我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8页的“我国民族构成图”,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共有几个民族?(2)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最少的是哪个?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意义。
2.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特点及民族构成。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人口政策时,部分学生对计划生育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1949~1965
1965~1975
1985~2005
“分布疏密不均”
1、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完成P4活动题1、2、3小题
(2)总结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读“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回答
我国农村与城镇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如何?
“我国的人口政策”
1、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
2、我国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的原因:
3、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和内容:
【合作探究】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计划生育带来的新的问题是什么?
【拓展提升】
人口迁移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方法之一,有人建议将东部的人口大规模向西部迁移,这样既可以缓解东部人口过多的压力,又增加西部的劳动力资源,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由主备教师撰写)
批 注(由使用教师补充)
【自主学习】
“数量世界第一”
1、读“中国人口构成图”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为_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
(2)人口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1)在课本P12完成活动题1: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根据各年份我国统计的人口数据填写下表:
按照下面图表人口增长趋势,估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大约是______,2030年大约是______
(3)通过对下面图表的分析可知,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主要原因是
年份
增加人口(亿)
时间(年)
【巩固练习】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新教材)人口分布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也是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口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人口分布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要求,制作一份关于“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
(2)掌握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了解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全球人口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家园,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全球人口的分布情况。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人口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2)理解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本教学设计分为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全球人口的分布情况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全球人口的分布概况,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差异性。
2. 学习新知讲解全球人口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的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地区等内容。
通过图片、数据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对人口分布情况有直观的了解。
3. 活动设计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自主分组选取某几个国家,分析其人口分布情况,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讨论和展示。
通过小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4.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总结全球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
第三课时: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为学习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铺垫。
2. 学习新知讲解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分布与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等的关系。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 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2. 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
2. 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口特点(1) 人口数量多【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2) 人口增长迅速【教师活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10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注意事项,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讨论:【问题】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2. 人口分布【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3. 人口问题【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数据,小组讨论。
人口教学设计

目标分解目标一:中国人口的增长任务一我国人口的数量: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过目不忘导入:世界上的中国人真的是很多呀,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人混合到一起那么,每5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中国人。
世界上人口在50,000,000以上的国家就会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0,000的省份,就有9个。
贵州一个省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一个国家的人口,上海的人口相当于澳大利亚一整个国家的人口,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排名多少?中国的人口呈现哪些特点呢?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人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数据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设问:人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国的人口是一下子这么多的吗?二、心中有数任务二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人口政策通过赌徒和文字材料概括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并能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人口对策我们一起听一听小胡老师的故事吧!小胡爷爷的故事:我爷爷出生于1921年,家里有5个孩子,长大成人有2个,其中大爷爷参战以身殉国。
故事反映了怎样的人口信息呢,处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哪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慢——生产力低、社会动荡小胡爸爸的故事:我爸爸出生于1967年,家里有7个孩子,仅有3人收到初中及以上教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
故事反映了怎样的人口信息呢,处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哪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快——计划生育思考:人口众多的利与弊?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465亿千克,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9562亿元。
算一算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教育经费,填入下表,并谈谈感想。
感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可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和教育经费,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受教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案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
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
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
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
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总结: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