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

合集下载

聚合氯化铝-高锰酸钾-羟基氧化铁复合强化混凝微污染原水

聚合氯化铝-高锰酸钾-羟基氧化铁复合强化混凝微污染原水

14 分 析方 法 .
浊度 :Q 2 1 Z 0 散射浊度仪 ;T C O :岛津 V P CH
型T 0c测定 仪 。
2 结果与讨论
21 P C混 凝效 果 . A
图 1 P C对原水的混凝效果。由图可见 ,随 为 A
作者 简介 :张 再利 ( 9 6 17 年生 ) ,女 ,讲 师 ,博士 ,主 要从 事水 污染 控制 工程 技术 研究 。Emalesz@m iss. uc - i ez] alyu d./ : . e / 通信 作者 :Emallny — i i gm@ma . s. uc :a is ue . ly d n
聚合氯化铝一 高锰酸钾一 基氧化铁 羟 复合强化混凝微污染原水
张再利 ,谭奇峰 ,孙 国胜 ,梁 咏梅
1 .中山大 学环 境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0 7 ;2 广东 粤 海控 股有 限公 司 ,广东 广 州 5 05 12 5 . 10 0
摘要 :选用聚合氯化铝 ( AC)与高锰酸钾 、羟基氧化铁进行复配 ,强化混凝 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了复合混凝剂投加量 、 P 反应时问 、进水 p H、进水有机物浓度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及絮体的沉淀性能。结果表明 ,P . ACKMn 4 F O H 三元复合 O .e O 混凝剂具有显著 的强化混凝效果 ,与相 同条件下单投 P AC及 P . Mn AC K O 二元复合混凝相 比,T OC去 除率分别 提高 了 3 % 0 与 2%。达到相 同的浊度去除效果 ,三元复配混凝剂可缩短 2 %~ 0 0 7 5 %的反应 时间 ,减少 6 %~ 5 5 7 %的沉淀时间。进水 p H、 有机物浓度在一定 范围内变动 时, AC K O .e OH三元 复合混凝 剂对 浊度与 T P — Mn F O OC的去除率均高于单投 P AC的处理 效

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

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

水能经济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李安静【摘要】混凝作为重要的处理单元在各种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决定着后续流程的处理效能以及最终出水水质,在水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混凝过程的控制难度大。

近年来围绕混凝过程的优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包括多重絮凝、多级微絮凝以及絮体破碎再絮凝等,均有效地改善了混凝效能。

这些混凝过程大多需要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同形式的絮凝过程,因此混凝的条件和过程与常规混凝有一定差异,对混凝过程的凝聚阶段与絮凝阶段也会有不同要求。

目前,研究人员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关键词】强化混凝;技术研究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701、强化混凝的内涵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 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

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构造新的物质、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强化混凝的优势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

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表1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3、强化絮凝研究进展3.1 微砂强化絮凝技术当前,研究人员已开展了投加微砂为絮凝核心的强化絮凝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除污染效果。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通过综合大量文献,概述了强化混凝概念、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总结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在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强化混凝是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基于新型混凝剂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杂质、总磷和藻类等污染物质。

关于强化混凝,有强化混凝、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和强化絮凝等多种提法,本文统称之为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技术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强化混凝技术是对常规混凝中药剂、混合、凝聚和絮凝任一环节或多环节的强化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中污染物,包括低分子溶解性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强化混凝作用机理与常规混凝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沉析物网捕作用和特殊混凝作用等。

向污染水体投入混凝剂后,一方面通过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胶体扩散层被压缩,ξ电位降低,胶体脱稳;另一方面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析物网捕等作用使脱稳后的胶体相互聚结成大的絮体并沉淀,最终固液分离。

新型高分子混凝剂的使用使以上作用得到强化,它不仅具有以絮凝体吸附水中非溶性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又能对水中溶解性低分子有机物产生很强的化学吸附和强氧化等多种净化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混凝剂品种、混凝剂投加量、水质、水力条件、水温、碱度和pH等。

只有优化这些反应条件,使混凝剂在最佳条件下起作用,才能达到强化混凝提高常规混凝效果的目的。

1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1.1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英国早在1870年就开始应用混凝技术,但很快被生物处理所取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型高效混凝剂的不断问世,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磷的去除率,强化混凝技术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

微污染水处理研究进展

微污染水处理研究进展
理 论 广 角
I ■
Caiedcl i h e hoR e isnaTngew n进 展
刘 肃
( 州 市 自来 水 公 司 广 东 r- l 5 0 7 广  ̄ ' 1 l 0)
[ 摘 要] 年来我 国大 部分饮用 水源 已经受 到不 同程度 的微 污染 ,现有 常规处理 工艺 己无 法有 效地去 除此类物 质 。本文 叙述 了处理饮用 近 水源 中微 污染物 的主 要技 术 ,包括 生物 氧化 预 处理 、化学 氧化 预处 理 、强化 混凝 、活性 炭 深度 处理和 膜 分离 技术 ,并且 概括 了各种 处理 方 法 的适用 适用 范 围和 优缺 点 。 [ 关键词] 污染 生物氧化 化学氧化 强化混凝 活性炭 膜分离 微 中图分类号 :X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0 — 1 x( 0 0 2 — 2 4 0 994 2 1) 50 7- 1 0
近年 来, 随着我 国工 业的 发展和 农用 化学 品 的增 加 ,我 国大部 分饮用水源水质 已经受到不 同程度 的污染 ,并呈发展趋 势。溶解性有 机 物与金属 离子微污染程度加 深、生活污水 与工业废水 中难 降解有机 物质增加 ,内分 泌干 扰物 、藻 毒素等有机污 染 日益严重 。 自来水厂利 用常规混凝剂 与现有常规处 理工艺 己无法 有效地去除此类 物质 , 目前 处理饮用水源 中微污染物 的主要技术是 强化常规工艺技 术或增加深度 处理 。主要处理技术 如下 : 1、 生 物 氧 化 预 处 理 生物 预处理 ,是 指在 常规 净水 工艺之 前增 设生 物处 理工 艺 ,借 助于微生物群 体的新陈代谢 活动,去除水 中可生化有机 物特别是低分 子可溶性有机 物、氨氮 、亚 硝酸盐 、铁 、锰等污染物 。夏四清等人 【 l 】 研究 受污 染饮用 水源 的生 物预 处理技 术 ,结果 表 明,生物 预 处理对 氨氮有较好 的去 除效 果,去除率在 8 %以上,C D 去除 2 %一 3 %, 0 O 0 0 浊度去 除 5 %左右 ,达到 了预 处理 的 目的 ,减少 了混凝剂 的投加量 。 O 生物预处理技 术是去除微污 染原水中氨氮和 有机 污染物 的一种 行 之有效的方法。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条件下 ,氨氮去除率可达 8 %以上 , 0 同时还 可 以减 少水处理 中氯 的消耗量 ,减少水 中 卤代有 机物 的生成 。 但 水 中大部 分天然 有机 物 的 分子质 量 较大 ,一 般可 生化 性 较差 。 生物处理运 行管理 比较复杂 ,需增设充气供氧 系统和反冲洗 再处 理等相关 设备,这些都增大 了水厂投资和 运营费用 ,同时也加大 了水 厂运行 管理的难度 。同时,生物预处理技 术对有机物浓 度有较高 的要 求 。在微 污染给水水源 中,低浓度 的有机 物成分无法满 足微生物对 营 养物质 的需求 ,预处理 效率低 。因此 ,生物氧化预 处理在 国内尤其 在 北方地 区未得到较普 遍的推广应 用 。 2、 化 学 氧 化 预 处 理 化 学氧化 预处 理技术 是依 靠投 加 的化学氧 化 剂的氧 化 能力 ,分 解 破坏 水中有 机污 染物 ,再利 用混 凝剂 脱 除胶体 悬浮物 ,使 水质 达 到 处 理 要 求 。 目前 采 用 的 氧 化 剂有 氯气 、 高锰 酸 钾 、 高 铁 酸 钾 、 臭氧等 。过去 通常采 用预 氯化 处理 的方 法来破 坏 水源 水中胶 体 ,氧 化有机 物 ,但 由于在 原水中大量加氯所 产生 的三 氯甲烷等对人体 有致 癌 的潜在 危险 ,预氯 化处理 微污 染原 水 已经 引起人 们 的担心 fJ 因 2。 此 , 采 用 其 他 氧 化 剂 对 微 污 染 原 水 进 行 预 氧 化 的 研 究 已引 起 广 泛 关 注 。投 加高锰 酸钾 能氧化 分解 原水 中低 分子 有机 物 ,再投 加硫酸 铝 等混凝 剂 ,形成 的絮体 颗粒较 粗 大 ,从而使 出水 水质 比投 加常规 混 凝 剂 的 出 水 水 质 提 高 化 学 预 氧 化 处 理 方 法 对 微 污 染 水 源 水 有 一 定 处 理 效 果 , 但 额 外 投加药 剂会 使处理 成本 增大 。另 外 ,化 学氧 化预 处理 有可 能使 出水 氯化 后 的致 突 变性 或多或 少地 增加 。

混凝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混凝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混凝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混凝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混凝、聚集和沉淀,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混凝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混凝沉淀法的原理混凝沉淀法基于物理和化学原理,通过添加混凝剂促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汇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利用重力或气浮等方式使其沉淀下来。

该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混凝剂与悬浮物的反应、混合沉淀和污泥处理等。

二、混凝沉淀法的应用领域1.生活污水处理:混凝沉淀法可以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对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

通过混凝沉淀,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无机溶解物,降低进一步处理的难度。

2.工业污水处理:混凝沉淀法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污水处理厂中,包括制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它可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等,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3.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相对较为薄弱,混凝沉淀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

通过混凝沉淀,可以有效去除村庄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改善环境。

三、混凝沉淀法的优势1.适用性广泛:混凝沉淀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等。

不同领域的污水处理厂都可以采用该技术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后续处理设施的效果。

2.处理效果好: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发生作用后,悬浮物得到聚集并形成较大颗粒,易于沉淀。

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无机溶解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的处理达标率。

3.操作简单:混凝沉淀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一般只需在污水中适量投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反应,然后再通过沉淀池将沉淀物与清水分离。

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4.成本较低:与其他高级处理技术相比,混凝沉淀法投资成本较低,适合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同时,该技术不需要大量能耗,可以节约能源和运营成本。

综上所述,混凝沉淀法是一种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

混凝沉淀水污染控制实验报告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2018年12月3日。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确保人民生活用水的安全,混凝技术成为了水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混凝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一、混凝技术的基本原理混凝技术是指利用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絮状物、胶体等微小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使其沉降或浮于水面,并通过过滤、沉淀等方式将其分离出水体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混凝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水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细小颗粒在混凝剂作用下发生聚集,形成较大的凝聚体,这些凝聚体随后通过沉降、浮升等方式从水中分离出去。

混凝剂一般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大类。

常用的无机混凝剂有氧化铝、硫酸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钙等;有机混凝剂一般为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这些混凝剂能够改变水中颗粒的表面电荷应力,使颗粒之间发生凝聚,从而实现净水目的。

二、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混凝前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技术通常被用于污水的初级处理阶段。

当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悬浮物、胶体和其他微小颗粒时,通过混凝技术可以将这些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凝聚体,便于后续的沉降、过滤等处理。

混凝前处理还可以有效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提高处理效率。

2.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混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泥脱水和固液分离过程中。

混凝技术可以使污泥中的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有利于后续的脱水处理,减少能耗和处理成本。

3. 工业废水处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的废水排放。

这些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和固体颗粒,通过混凝技术可以将这些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凝聚体,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三、混凝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1. 自来水厂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技术被用于除去水中的浊度和色度物质。

通过加入适量的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凝聚成较大的凝聚体,进而通过过滤等手段将其分离出去,从而提高水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2 结 论
微污染水源水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带来 了严重的挑战 的处理工艺 , 保证 饮 目前 , 在微 污染水源水 处理过程 中 , 使 用 的预处 理技术 主要 在实际工作 中,
有 吸附预处理技术 、化学氧化 预处理技术 和生物 氧化预处理技 用水 的安 全 性 。 术。 在这其 中, 对 于吸附预处理技术来说 , 其主要是利用吸附剂所 参 考 文 献 1 1 陈莉, 范跃华 . 微污染源 水的处理技术发展 与探讨 [ J ] . 重庆 环境 具备 的吸附特性来去 除微 污染水源水中的少量有机污染物 , 在这 『
个过程 中, 使 用 比较多 的吸附剂是活性 炭 、 沸石 、 粘土及硅 藻土 。 科学, 2 0 0 2 , 2 4 ( 6 ) : 6 7 — 7 0 . 而 目前该技术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难 以回收利用 , 这使得该 『 2 1 5 E * 1 ] 平, 薛春 阳, 郭迎庆 , 等. T i O 2 / P P填料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
的 理论 参考 。
1微污 染水 源水 处 理技术 分 析
大分 子 , 难 降解 的有机物 得到降解 , 还可 以使得活性 炭更好 的发 挥其 吸附 I 生能 。 另外活性炭 中大量 生长 的微生物可以使得 活性炭
的处理效果进 一步得到提高 , 同时也通过分解活性炭 中得有机物 1 . 1微 污 染 水 源 水 传 统 工 艺 强 化处 理技 术 使得 活性炭 的寿命 得到延长。对于生物活性炭技术 来说 , 其主要 对 于原有 的饮用水 处理工艺 进行 改进 和强化是 目前 微污染 是通 过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 和活性炭上 的微生物 的生 物氧化作用 水源水处理 中经常使用 的手段 , 并且经改进和强化处理后 的微污 来实现微污染水源水有机物的去 除。与单独使用活性炭对 微污染 染水源水的水质较好 , 可以满足 国家饮用水标准 。 目前在微污染 水源水进行处 理相 比 ,生物活性炭技术具有处理出水副产物少 、 水源水处理 中常用 的强化和改进 传统工艺有 强化混凝技 术和强 运行 费用低 、 对有机物具有较好去 除效果 的优点 。但是 同时存在 化过滤技术 。 生物 活性炭价 格较 高 、 长期使用可能使水 的微生物指标难 以达 到 对于强化 混凝技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加 大混凝剂 、 助凝 剂等药 相关水质标 准的缺点。对于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来 说 , 目前使用 剂的投量 ,使药剂的投量处于过量 的状态 ,并将 p H调节到最佳 较多 的膜过滤技术主要有微滤 、 超滤 、 纳滤和反渗透四种技术 。 膜 p H, 从而使得传统混凝技术的去除效 果得 到增加 。但是该技术 目 过滤技术对 于细菌 、 色度 、 嗅味 、 消毒副产物 均具有较好 的去除效 前还存在着对一些特定 的污染物 和亲水有机 物去除效果不佳 , 且 果 , 且其具 有 占地较少 , 处理不 产生副产 物 , 出水水 质稳定 、 易 于 生产的副产物难 以确定 。而对 于强化过 滤技 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通 自动控制等优点 , 在微污染水 源水处理 中具有非 常广 阔的发展前 过设计新 型滤池 , 更换更加有 效 的滤料来 对滤池进 行改进 , 使得 景 , 但是其基建 和运行费用相对较 高。对 于光催化氧化深度处 理 原有难 以通过滤池进 行处理 的溶解性污染物得到去除。而对 于设 技术来 说 , 具有氧化性强 , 作用范围广 , 氧化 产物可以完全 矿化 的 计新型和更换滤料两个方 面来说 , 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 的是对滤 优点 。 料进行 改进 , 并 且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是在滤 料的适用性 和过滤效果方面还是存 在着一些 问题 。 1 . 2微 污 染 水 源 水 预 处 理 技 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摘要:本文以珠江广州某段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展开强化混凝的研究。

首先,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主要参数确定了实验水样,进而对实验水样进行了常规的混凝沉淀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其最佳投药量;然后,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1]分别展开了强化混凝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水样具有微污染水的特征(codmn在4.1~6.2mg/l);对于实验水样,以氯化铝做混凝剂,其效果强于硫酸铝,其中氯化铝的最佳投药量为10mg/l;投加pam,能够显著降低沉后水的浊度,当pam投加量为0.20mg/l时,沉后水浊度的去除率最高为97%,较不投加时的去除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投加pam对codm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高锰酸钾有较好的助凝除浊的效果。

投加了高锰酸钾之后,沉后水浊度较不投加高锰酸钾均有了下降;其中,当投加量为0.10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此时浊度的去除率为96%;高锰酸钾具有较好的助凝除codmn的效果,投加高锰酸钾之后,沉后水的codmn去除率均有提高,当投加量为0.5mg/l时,对codmn的去除率最高,较不投加高锰酸钾时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关键字:强化混凝,助凝剂,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聚丙烯酰胺(pam)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广州全市属珠江水系,境内河流纵横,水量丰沛。

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母亲河的珠江水系,正面临着因日趋严重的水污
染所导致的一系列水质性水资源短缺[2]。

饮用水源水质不断下降,严重威胁到城市供水安全。

广州三大战略水源中,流溪河水环境质量优于iii类[3];东江北干流(及增江)上中段满足iii类,下段氨氮、石油类、总磷超标;沙洲水道do含量低,石油类亦有超标现象发生[4]。

目前,广州市内的有9个水厂中,除取水点在流溪河的江村水厂其水源水质尚能保持在ii类外,其余均有超标,部分水厂仅能作工业用水水厂使用。

另一方面,人民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水质参数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继出台[5]。

特别是2006年我国推出了最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其在水质指标方面,较旧标准《gb5749-85》增加了71项。

同时,新标准在关键参数上(例如浊度,codmn)也了更严格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的给水处理厂构筑物更新较慢,多数仍沿用原有的传统水处理工艺,面对新情况存在应对上的不足[6]。

因此,针对现阶段水源水质的特点,研究安全、高效、低耗的饮用水处理工艺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本项目以珠江广州段的微污染水为研究目标,以浊度和浊度和有机物为主要考察的水质参数,通过强化混凝的方法,经过试验,提出一套强化混凝技术的方案,从而优化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确保供水的水质。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水样
本文在珠江内航道中靠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处取水做为初始水源水。

在实验期间,其codmn范围在9.1mg/l-13.9mg/l内,水质相对稳定。

为了使源水符合三类水源的要求,我们对所选取水样进行稀释后作为实验水样,并进行了强化混凝的研究。

在项目开展期间,实验水样的参数见表1。

表1 实验期间水质情况
1.2 主要实验设备
实验采用的主要设备及参数见表2。

表2 实验的主要设备及参数
1.3实验药品
本次试验主要使用药品如表3。

表3实验主要使用药品
1.4测定指标
本实验的主要检测指标见表4。

其中温度与ph值为反应条件的观测指标;浊度为常规混凝沉淀的表征指标,codmn为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表4 主要检测指标及方法
2.混凝剂的优选及最佳投药量的确定
2.1混凝搅拌程序的确定
搅拌程序以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建立的搅拌程序为标准程序,见表5。

该程序经过使用,能够较好拟合水厂的工况,沉后水浊度
适宜。

表5 标准搅拌程序
2.2 硫酸铝最佳投药量实验
用量筒分别量取800ml水样至混凝搅拌机的搅拌桶中,依次在投药管中投加不同浓度的硫酸铝溶液,开启仪器进行搅拌,经过沉淀之后测量沉后水的浊度。

不同硫酸铝投加量下沉后水的浊度情况如图1。

图1 硫酸铝投加量曲线(源水浊度16.6ntu)
由图1可知,当硫酸铝的投加量由62.5 mg/l至250 mg/l逐渐变大时,沉后水浊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其中,当硫酸铝的投加量为137.5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为1.57ntu,浊度的去除率达到了91%。

2.3氯化铝最佳投药量实验
用量筒分别量取800ml水样至混凝搅拌机的搅拌桶中,依次在投药管中投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铝溶液,开启仪器进行搅拌,经过沉淀之后测量沉后水的浊度。

不同氯化铝投加量下沉后水的浊度情况如图2。

图2 氯化铝投加量曲线(源水浊度16.6ntu)
由图2可知,当氯化铝的投加量由0mg/l至12.5 mg/l逐渐变大时,沉后水浊度呈现先降低后稳定的趋势。

其中,当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0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为0.65ntu,浊度的去除率达
到了96%;继续增加氯化铝的投加量,沉后水浊度有上升的趋势。

2.4 硫酸铝和氯化铝混凝效果的对比实验
根据上面两个实验,可知投加硫酸铝可以把沉后水浊度降到
2ntu以下,但其投加量较大,达到137.5mg/l;投加氯化铝当其投量在6.25mg/l-12.5mg/l时,沉后水浊度即在1.2ntu以下。

通过技术与经济方面的比较,可以判断氯化铝更适合作为实验水样的混凝药剂。

为了进一步验证判断,进行了硫酸铝和氯化铝混凝效果的对比实验。

其中,实验的结论如图3所示。

图3 氯化铝与硫酸铝混凝的沉后水浊度去除率曲线(源水浊度16.6ntu)
根据图3,可知当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7mg/l,8.75mg/l和10mg/l时,选用氯化铝做混凝剂,其去除率较硫酸铝同比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当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0mg/l时效果最好,沉后水浊度为1.12ntu,浊度去除率可达93%以上。

混凝剂的选择以浊度为主要考察指标,在对浊度的考察中,发现氯化铝的混凝效果优于硫酸铝,其最佳投药量为10mg/l。

在后续的强化混凝试验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混凝剂均为氯化铝,投量为10mg/l。

3.强化混凝的研究
3.1 pam强化助凝效果的研究
用量筒法分别选取1000ml实验水样于搅拌桶中,进行强化助凝实验,在标准程序的第3阶段(即慢搅80转/min)开始时刻投加
pam。

实验的药品投加参数见表6,。

实验完成后,取沉后水分别测量其浊度和codmn。

表6 pam强化助凝药品投加参数
3.1.1 pam强化助凝对浊度的去除
不同pam投加量下沉后水的浊度情况见图4。

图4投加pam的浊度去除率曲线图(源水浊度14ntu)
由图4,不投加pam时,沉后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7%;当pam投加量分别为0 mg/l,0.05mg/l,0.08 mg/l,0.10 mg/l,0.15 mg/l,0.20 mg/l时,沉后水浊度分别为1.77ntu ,0.94 ntu ,0.76 ntu ,0.8 ntu ,0.71 ntu 和0.38 ntu,投加了pam之后,沉后水浊度较不投加pam均有了较大的下降;其中,当投加量为0.20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此时浊度的去除率为97%,其次投加量为0.08mg/l 时,此时浊度的去除率为95%。

由于pam的单体有毒,所以实验中对更高投量的pam没有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