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图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 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 A.寒战; ❖– B.肺炎; ❖–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 D.白细胞>1.8万/mm3; ❖– E.感染性心内膜炎; ❖– F.收缩压低于90mmHg; ❖–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 (2)发热>=39.5℃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15 Aminoglycoide 氨基糖苷类 16 Anamycin 安沙霉素类
抗菌药物
四环素 强力霉素 二甲胺四环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磷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红霉素 达托霉素 克林霉素 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梭链孢酸(夫西地酸)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 利福平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进行登记,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到检验科查看登记,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安置与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100.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控流程图(参考)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控流程图(参考)
如发现存在可疑同源同种病例聚集现象
每季度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结果、细菌耐药情况
检出多重耐药菌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定期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督导
通过电话再次提醒临床做好隔离防控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或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科
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确定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
及时与有关临床科室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主管医师须在6小时内完成病程记录,做好患者治疗及复查。
做好多重耐药菌隔离单元设置,实施隔离防护措施
临床科室半小时内开出“特殊疾病护理”隔离医嘱
上报
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科室
反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2、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进行登记,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到检验科查看登记,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安置与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ppt课件
9
•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耐药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南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 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应当提供 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多重 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 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 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 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 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 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进行手消毒。
ppt课件 6
多耐药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南
•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 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 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ppt课件
ppt课件 3
•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 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 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 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ppt课件
4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 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 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 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 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 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 社区进行传播
ppt课件 10
多耐药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南
•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 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 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 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 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多重耐药菌(MDRO)的防控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 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 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每天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 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 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 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清洁消毒。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床单元 以及隔帘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抹布、拖把专用,使用后必须消毒处 理。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增加清洁、消毒频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
细菌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二、MDRO 传播机制
多重耐药菌可能是来自内源性菌群 (存在于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 殖道的条件病原体)或是外源性菌群(由 环境宿主或其他人传播的病原体)。
六、多重耐药菌的多部门协作(MDT)
一、 临床科室: 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 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 植患者,及时落实隔离措施。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 感染信息系统。
二、检验科 : 微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 在检验报告上标注,报告相关部门科室----临床科室、院感办,并及时登记。
➢:广泛耐药(XDR):除1~2类抗菌药(主要指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几 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抗菌药类别耐药的确定同MDR)。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进行登记,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到检验科查看登记,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安置与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流程

附件1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流程附件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MRSA与VRE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一旦科室发生这两种耐药菌的感染,可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一、MRSA和VRE的预防1.MRSA的预防1)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 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效果好。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长期使用与MRSA的出现率呈平行关系。
2)早期检出带菌者应加强对从乡镇卫生院转入者及MRSA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筛查高危人群,如ICU的病人,提高病原学监测送检率,能保证早期检测和恰当的预防措施得以实施。
同时细菌室应选用准确的检测手段,发现MRSA,及时向临床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加强消毒制度医护人员检查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消毒,应用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医疗用品要固定,以防交叉感染。
2.VRE感染的预防特点:VRE定植于肠道而不引起感染症状;VRE不引起腹泻;VRE定植或感染高危险性的病人。
因此,在医疗机构筛选VRE是必要的,尤其在下述高危病人:①重症监护病人(ICU病人)②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③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④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⑤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
二、MRSA和VRE的报告1.发现MRSA和VRE病人首先要由检验科细菌室报告院感科主任或院感专干(记录在册)、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及时隔离病人。
2.如果是医院感染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上报感染病例上报卡。
三、MRSA和VRE感染控制措施1.MRSA感染控制措施1)告知工作人员和病人有关注意事项,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在病房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