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共48页文档
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

最低限度公正标准
(1)程序参与原则
又称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原则,是指受刑事裁判直接影响的人充分而 富有意义地参与裁判制作过程。
要求: 1、到庭原则:程序参与者在裁判制作过程中始终到场; 2、富有意义地参与裁判的制作过程 3、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诉讼活动并有效地影响裁判结果: 4、参与者在过程中具有人的尊严,并受到人道的对待。
2、关键:提高对个人权利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政府权力的 正当根据在于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
3、内容:A扩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使其成为真 正的诉讼主体:废除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提 问的规定,全面确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彻底推行无罪 推定和一事不再理原则;扩大律师对侦查程序的参与程度,保 障律师为履行辩护职责所必要的条件和权利。
二、刑事诉讼的价值
刑事诉讼价值概论 关于刑事诉讼价值的主要学说 刑事诉讼内在价值——程序公正 刑事诉讼外在价值——结果公正 刑事诉讼次级价值——程序的经济性 刑事诉讼诸价值之冲突与协调
(一)刑事诉讼价值概论
什么是价值?
经济学: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 哲学、社会学:价值即为“善”:值得人们向往和追求的。
最低限度程序保障
联合国《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第三项: 1、获知被控的罪名及案由;2、获有充分的时间与便利准备辩护并与辩 护人联络;3、获得迅速审判;4、有权委托辩护人,并获得公设辩护人 协助;5、有权与对方证人对质,并申请法院传唤他所提出的证人出庭作 证;6、有权获得翻译帮助;7、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刑事诉讼目的的历史演进
原始社会:以补偿被害人为惟一目的
原因:对犯罪的认识停留在原始阶段,将犯罪仅仅 视为对个人利益的侵害。
封建社会:维护专制皇权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件、期限、程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限定,对政府可能在刑事 诉讼中运用的权力加以严格限制。
➢ 第三,通过广泛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措施,保证司法的独立
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控审分离,不告不理,审判中心主 义,确立辩论、公开、参审、言词直接原则等)。
(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
❖ 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 ❖ 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标准)
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
1.纯粹的程序正义:不存在关于结果正当与否的任何标准,一切取决于程 序要件的满足,只要游戏规则公正,且被严格守,无论结果如何,都被认 为是公正的。
2.完善的程序正义:在程序之外存在结果正当与否的独立标准,并且存在 一种总是能够保证达到这种结果的程序(合理的程序总是导致正当的结果 )。
❖ 程序本位主义(英美学者) ❖ 经济效益主义([美]波斯纳)
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法律程序作为用以确保实体法实施 的工具,只有在具备产生符合正义、秩序、安全和社会公共 福利等标准的实体结果的能力时才富有意义。一项法律程序 无论被设计得多么合理和精致,只要它不具备这种能力,就 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 程序理性原则要求 :
➢ (1)程序理性原则要求法官据以做出判决的事实必须经过合理的 证明。
➢ (2)程序理性原则要求法官在制作裁判之前必须进行冷静、详细 和适当的评议。
➢ (3)程序理性原则要求法官的裁判必须依法庭调查和采纳的所有 证据为根据。
➢ (4)法官应明确陈述其据以制作裁判的根据和理由。
(四)中国刑事诉讼的目的及其调整
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重打击,轻保障”,实质性的保障 措施仍然停留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一点,也就是防 止错案上。
4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1.刑事诉讼法基本理念(1)惩罚犯罪与与保障人权相结合(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4)公正优先,追求效率2.刑事诉讼法制定目的、根据、任务(1)目的:1、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2)根据:宪法,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是刑诉的直接根据(3)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中国刑诉法历史发展1、《永徽律》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封建刑律2、1979年制定《刑事诉讼法》,1996年3月5日审议修正草案,3月17日通过,1997年1月1日颁布执行3、现行刑诉法:于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2013年1月1日起执行4.修改后增加的内容:(书P56)加入“尊重人权”在第2条。
4.公检法(专门机构)的性质、职责、地位、审判组织(1)性质:①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侦查机关,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②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并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范围行使侦查权③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2)职责: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人民检察院: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审判(3)地位: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②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4)审判组织:5.当事人概念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分别处于控诉或者辩护地位的主要诉讼当事人。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 一、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 刑事诉讼是指法官在其他诉讼关系人的参 与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审理刑事案件的活 动。保障实体真实、遵守正当程序、在公 正前提下追求诉讼效率是我国刑事诉讼的 基本价值追求;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 现两者平衡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最终目标, 这应当是现代刑事诉讼总的理念。
• 2、直接目的: • (1)公正实施刑事实体法(或称实现刑罚 权,控制犯罪) • (2)充分保障公民人权 • 就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的关系 而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刑 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 的实现,同时,根本目的的实现,使实现 直接目的的社会价值得到确认。
第四节 刑事诉讼结构
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的理论基础: • 一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 二是控审分离原则。 • 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的特点
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
侦查阶段 明显具有纠问 式的特征。侦 查机关在事实 各种专门调查 工作和采取强 制措施时,除 逮捕需要由检 察机关批准外, 基本上都可以 自行作出决定 起诉程序 一般只 有两方 主体: 检察机 关和被 告人。 检察机 关身兼 控诉和 裁判双 重职能 审判阶段 采取控辩对抗、审判 居中的方式。包括控 诉、辩护、审判三方 主体;在运作方式上 ,弱化了法官的庭前 审查,强化了控辩双 方在庭审中的对抗。 法官主要负责主持庭 审,只在必要的情况 下才依职权讯问被告 人、询问证人
四、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 它是指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应符合经济效 益的要求:一个行为或过程要符合经济效益的要 求,就必须同时做到两点:—是使投入的资源得 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二是使产出的成果达到最大 化。 • 测量和评定程序经济性的标准包括: • 1、刑事审判程序的设立应保证审判活动的迅速有 效进行。 • 2、刑事审判程序应当尽量简化。 • 3、刑事审判程序应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刑诉基本原理

刑诉基本原理一、刑诉法基本概述国家机关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1、概念指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渊源①宪法;②刑事诉讼法典:1979年7月1日通过,1996年3月17日一修,2012年3月14日二修;③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规章、规定;④有关国际公约和条约(保留条款除外);3、刑诉与刑法的关系①刑法是实体法,解决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②刑诉法是程序法,解决以何种程序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刑诉法具有保障刑法正确适用的工具价值,也有自己的独立价值,与刑事实体法相辅相成;二、刑事诉讼法制定目的与任务(一)制定目的保证刑法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二)任务1、首要任务:正确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人不受追究;2、重要任务:教育公民遵守法律,与犯罪做斗争;3、根本任务:维护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新增)、保护各种合法权利;三、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冲突时,原则上保障人权应当优先;(二)实体公证和程序公证1、实体公证是指结果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程序公证指的是过程公证,诉讼参与人充分有效地参与诉讼,程序规定得到遵守,程序违法得到救济;坚持并重原则,冲突时,程序公正优先;(三)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两大价值目标,公正是首要价值目标,“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四、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主体1、国家专门机关公安、检察院、法院、国安、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走私侦查机关;2、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①诉讼当事人:直接影响诉讼进程并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②其他诉讼参与人:协助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二)刑事诉讼职能1、控诉职能侦查机关、检察机关、自诉人和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2、辩护职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3、审判职能法院(三)刑事诉讼结构审判中立、控辩平等、控辩积极对抗、诉审分离、审判本位主义;控诉方辩护方(四)刑事诉讼阶段公诉: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自诉:审判、执行;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公、检、法、国安、军队保卫、监狱、海关走私侦查部门一、公安机关1、性质:行政机关、国家治安保卫机关、人民政府组成部分;2、组织体系: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3、职权:(1)立案权、撤销案件权(不须检察院批准)、移送审查起诉;(2)侦查权: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拘留、执行检察院批捕或法院的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3)执行权:拘役、剥夺政治权利;对检察院作出的不批捕、不起诉决定可复议,意见不接受,可提请上一级检察院复核;二、人民检察院1、性质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机关、司法机关;2、组织体系最高检、省检、市检、县(区)检、专门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级可侦查下级管辖的案件,上级可将本级管辖案件移交下级管,下级可将管辖案件请求上级侦查;3、职权(1)立案、侦查权;、(2)公诉权;(3)法律监督权;(4)批准或决定逮捕权;(其他侦查机关必须报请检察院批捕)三、人民法院1、性质唯一审判机关;2、组织体系最高法、高法、中法、基层法院;专门法院: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海事法院(无刑案审判权);3、职权(1)是否开庭,自诉案件是否受理;(2)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3)执行死刑(立即执行);刑事诉讼中的参与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一、当事人(一)概述1、指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对诉讼进程有直接影响的人;2、范围(1)被害人;(2)自诉人;(3)犯罪嫌疑人;(4)被告人;(5)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二)被害人1、仅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2、被害人诉讼权利(1)申请复议权: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和理念35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的基 本范畴和理念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Biblioteka 35
2015刑事诉讼法学专题一:基本理念

法国的德莱福斯案件
1894年法国军事情报处在德国驻巴黎大使馆安插了一个 密探A,在使馆做女佣,几乎是个文盲。德国武官冯.施 瓦茨利用自己的身份从事间谍活动,他习惯于将文件等 撕毁后仍入字纸篓,让佣人烧掉。A就将这些被撕毁的 文件捡起来送给法国情报处。
1894年9月26日,她向情报处提供了一个重要文件碎片, 是一封给冯.施瓦茨的信,信上没有日期和签名,内容显 示是给冯.施瓦茨寄去几份法国军队的情报。由此可见, 一个法国军官背叛了祖国,将情报卖给德国。
王甲、王乙两家因宅基地而引发纠纷案
王甲、王乙系亲兄弟,两家相邻,因宅基地问题多次发生争执. 王甲以其为长兄为由企图多占面积,王乙坚决不同意。在一次争 斗中王甲用木棒击中乙岳父腰部,造成腰椎骨折和脾挫裂(系轻 伤)。王乙见岳父被打倒,情急之下,点火扔向王甲的房屋,因 村民抢救及时,只烧毁衣被家具。事后亲戚请王甲、王乙的舅舅 协调两家纠纷。王甲同意舅舅的意见,付医疗费给王乙岳父,烧 毁的衣被家具也不要王乙赔偿,但仍坚持多占宅基地。王乙不同 意舅舅的意见,主张“打官司”,向法院“讨个公道”。村干部 为避免事态扩大争斗不止,劝王乙既然王甲已作出赔偿,由村干 部出面协调解决宅基地问题,就不要到法院去告发了,毕竟是亲 兄弟。王乙同意。五天后,派出所警察得知此事,将王甲、王乙 均传到派出所,初步调查后对两人予以刑事拘留。
混合辩论式诉讼模式
1、在侦查程序中,强调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但不否 认侦查机关的职权作用。
2、在起诉程序上,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赋予检 察官一定限度的起诉裁量权。
3、在审判程序上,基本上实行对抗制方式。但是,法 官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仍然掌握指挥权。法院在认为必 要时、可以依职权调查证据。
当代世界刑事诉讼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法学第三章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以及基本原则

四.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程序普遍 遵循以下几项根本原那么:
1.刑事程序法定原那么; 2.司法独立原那么; 3.国家追诉原那么; 4.无罪推定原那么; 5.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那么; 6.程序参与原那么; 7.平等对抗原那么; 8.强制性措施限制与适度原那么; 9.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那么。
有义务免费为其指定律师.
〔3〕之后涉及欧洲诸国,以及 我国港、澳、台地区;现在不 少国际文件都有规定。从沉默 权的提出到广泛适用,经历了
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建立沉默权的意义:
在西方,沉默权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一 项人权。沉默权在加强控方举证责任的同 时也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 量,有助于抑制警方的暴力、制约强大的 警察权。
官独立。
2. 西方国家树立司法独立原那么的 历史
〔1〕1612年 英国大法官柯克对抗国王 詹姆士一世;
〔2〕1891年 日本大津事件 沙俄皇太子 在日本大津游历时遭警卫刺杀成重伤 大 审院大法官儿岛惟兼
★ 〔三〕无罪推定〔假定〕原那 么
1.含义:无罪推定是指任何被指控犯罪的
人,在未经法院以合法的程序,并以确实、充分
英美法系国家:美国1994年发生的辛普森 涉嫌杀妻一案。
〔3〕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两大法 系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刑事诉讼 大陆法系国理家:念追求实体公正。强调
实现刑法优先,把刑诉法当作刑法的实 施法,确保处分犯罪 。
英美法系国家:追求程序公正。强调
遵守诉讼法优先,严格制约国家权力的 滥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 权益;把刑诉法当作刑法实现的限定法, 确保无辜的人不受处分。
三.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
1.控审职能别离: 根据分权制衡理论,实现以权力制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