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了解GDP

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GDP,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GDP中有约10%—20%是无效成本,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

许宪春介绍说,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

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20%的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GDP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本是经济学名词,国家统计局在统计GDP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虽然在核算GDP时,疏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GDP三种形态的计算中都不涉及无效成本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2000亿元,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3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对此,许宪春说,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概念很混乱,它们和GDP不是一个口径,比如三角债、逃废债务造成的损失、欺诈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概念和GDP都不是同一类概念。通常我们在计算GDP时使用的数据是来自统计部门、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如金融保险系统、铁路系统、民航系统、邮电系统等,这些部门的数据均不会讨论无效成本的概念。当然,GDP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数值都能往GDP上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GDP值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许宪春说,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绿色GDP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GDP缩减指数?

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如何正确使用GDP缩减指数就成为GDP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GDP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

使用GDP缩减指数的目的在于把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通过相关价格指数换算为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以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

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或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GDP缩减指数

GDP缩减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二是可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三是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所谓

“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

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翻两番”是如何计算的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在“九五”期间,全国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为了准确理解“翻两番”的经济含义,必须明确以下三个基本概念:

一是“翻两番”是数学上的几何倍数概念,“翻一番”是原基础数的2倍(增长1倍);“翻两番”就是原基础数的4倍(增长3倍)。

二是在测算翻番目标时,应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不过,现在测算翻番目标时多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替代,这是因为“地区外净要素收入”这一指标,经现有资料测算,数值不大,现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接近。

三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不是按当年价格计算,而应以不变价计算。只有在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出的翻番才有实际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地同时期年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算法

同上述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算法相似。

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什么

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指以财政收入为分子,国内生产总值为分母而形成的比率,它是反映财政收入同国内生产总值

间数量关系的重要统计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所得占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同期财政收入合计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

一般来说,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国家财力越充足,但应注意,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经济增长环境稳定的

条件下(如税率、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比例关系稳定),这个比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财政收入的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上升

,财政预算也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

什么是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

国民经济景气监测分值及综合评分是通过建立国民经济监测系统,利用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和预警模型,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统计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所选择的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性指标中,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选择若干指标组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志,对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反映的当时国民经济状况,发出不同的信号,最后,通过观察分析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态势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第一,选择和确定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指标,这些指标最好是按月度或季度收集整理;第二,计算各指标指数,即各指标本期的实际值与上年同期的数值相比,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用以制定预警信号;第三,确定各个灯区的临界限,将各指标指数按照各种临界限划分为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浅蓝灯区和蓝灯区五个区间,并将五个区间依次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第四,根据确定灯号分数的标准,将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各指标的指数转换为灯号分数;第五,综合各指标的灯号分数,求得整个国民经济动态灯号分数;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动态灯号分数进行预警信号的分析。当预警信号亮出绿灯,表示当时的经济景气比较稳定,可在稳定中采取一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当预警信号亮出黄灯,说明经济稍热,当预警信号亮出红灯时,说明已经过热,必须采取有力的紧缩措施;蓝灯表示已进入萧条,必须采取强有力刺激经济复苏的对策。

目前北京市统计局采用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选择以下12个指标组成;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银行贷款余额、职工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零售物价指数、营业税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独立核算企业销售收入、海关出口总值、财政支出。

以上指标得分相加,48分以上为红灯区(热);42-48分为黄灯区(偏热);30-42分为绿灯区(正常)、24-30分为浅蓝灯区(偏冷);24分以下为蓝灯区(冷)。

采用经济景气打分和综合评分的方法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应用方便。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运用这种方法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极其复杂的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来说,必须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定性分析的作用,不宜片面强调这种方法的作用。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一、增长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 ÷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 如果初值为A ,第n+1年增长为B ,年均增长量为M ,年均增长率为x?%,则: M= B?A n B =A(1+x ?%)n 增长量 = A 1+m%×m% , 当m >0 时,m 越大,m%1+m% 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 当0

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万亿美元。 A.1.6 B.2.2 C.2.6 D.3.0 二、比重 比重 = 分量÷总体量×100% 已知本期分量为A ,增长率为a%,总量为B ,增长率为b%,则: 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 A ÷(1+a%) B ÷(1+b%)=A B ×1+b%1+a% 如果a%>b%,则本期A 占B 的比重( A B )相较基期( A B × 1+b%1+a% )有所上升。 如果a%

资料分析常用基础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基础公式 一、关于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相关的基础公式 增长率增长率 现期值增长率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1- %1001-%100-%100?=?=?=)基期值 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量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1- 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 +?=+=1 二、关于年均增长相关公式 年份差 初期値末期值年均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年份差初期値末期值?+= 年份差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値?=- 1-年份差初期値 末期值年均增长率= 年份差年均增长率)(初期値末期值+?=1 年份差年均增长率) (末期值初期値+=1 三、隔年增长相关公式 1-11间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隔年增长率+?+= 间期增长率) 现期增长率)((现期值隔年增长率现期值隔年增长中的,基期值++=+=111 四、比重相关常考公式 比重 部分整体比重整体部分整体部分比重=?=?= %100.1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现期整体现期部分基期比重++?= 11.2

部分的增长率 整体的增长率部分的增长率现期整体现期部分比重的增长量+?=1-.3 4.比重变化的判定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部分的增长率=整体的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注意:比重增长量的单位为百分点。 五、平均数相关常考公式 平均数 总量份数平均数份数总量份数总量平均数=?=?= %100.1 总量的增长率 份数的增长率现期份数现期总量基期平均数++?=11.2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现期份数现期总量平均数的增长量+?= 1-.3 4.平均数变化的判定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总量的增长率=份数的增长率,则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份数的增长率 份数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平均数的增长率+=1-.5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与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如果基期量就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就是a,B的增长率就是b,“A+B”的增长率就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就是10%,“二成”代表的就是20%,以此类推。 A就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就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就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就是原来的8倍。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她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就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就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就是100,那么现在就就是20。 算法:100×20%=20。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360docs.net/doc/1f15333341.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 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 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 r +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 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 +1现期×r 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七、现期比重= 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 八、基期比重=B A ×a 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 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 b a B A +-?1 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 A 十一、基期平均= a 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 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 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 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 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 十六、间隔基期量= 间隔增长率 现期量+1

2018省考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2018省考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河北省考的资料分析考查20道题,较数学运算的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而资料分析一般在最后部分。因此,合理分配做题顺序非常重要。资料分析题目基本都是以公式为基础,下面为大家梳理下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公式。 1. 基期量和现期量 基期量=r +1现期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 基期量现期量求解分析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时间的关键词。 2. 增长率 增长率=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增长量- 增长率常考的有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两者均与时间相关。其中同比增长率是以历史同期相比(一般是以去年同期相比);环比增长率是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 3. 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r=r r +1现期量 增长量求解时要与增长率区分开,增长率是相对变化的指标是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而增长量是一个绝对变化量,是一个具体数值。另外,增长量的计算通常是以给出现期量和增长率形式考查,即对 r r +1现期量的计算,该公式计算时以百化分的方法计算较为简便。 4. 比重 现期比重==%100?B A

基期比重=b 11+÷+B a A =a b B A ++?11 (部分现期量A ,部分现期增长率a ,整体现期量B ,整体现期增长率b ) 比重问题是河北省考资料分析的重点考察题型, 比重的计算题型较为简单。而比重比较的题目直接求解比较复杂,需要掌握比重比较的规律:当a>b 时,现期的比重大于基期的比重;当a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一尧基本概念中常用公式(一)增长量 1.定义 增长量:说明两个同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计算公式 增长量计算公式为:对比期水平-基期水平 (二)同比和环比 1.定义 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2.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100% (三)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率 1.定义 平均增长量:又称“平均增减量”,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平均增长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段时期的增长幅度。当这个时期为年时则为年均增长率,公务员考试中通常考查的是平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2.计算公式 平均增长量计算公式为:总增长量 时间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 ,第n +1年为B ,则年均增长率x = B A n √ -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四)比重 1.定义 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比重=分量 总量×100% (五)百分数/百分点 1.定义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2.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同一组数据的倍数和增长率存在如下关系:增长率=(倍数-1)×100%。 2

资料分析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1 x%+?=?+=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 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都是人们用来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三个重要总量指标。以工业生产为例,可以说明总产值、净产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的总和。它既包括在生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已知现期量,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直接做差、简单估算 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 1现期量基期量+= ()x %1-≈现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当X<5,才可使用约等于号之后的公式 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基期量比较 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 1现期量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计算基期量时,如果给出现期量和增长率: 若增长率< 5%,建议使用公式法化除为乘进速算; 若5%≤增长率<10%,那么在答案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化除为乘近似公式; 若增长率没有什么特殊特征,则考虑直接进行直除或估算。

现期量计算 已知基期量,增长量 量增长基期量 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1%x x +?=?+=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现期量的计算常和年均增长率结合考查,求年均增长率时可利用的近似计算公式为())5%(1%1<+≈+x nx x n ,估算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增长量计算 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直接做减法 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估算 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n 1时,公式 可被化简为:n +=1现期量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年的量增加r%,求2006年的量b。 b=(1+r%) 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5年的量a。 a= b÷(1+r%) 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6年比2005年增加多少。 b÷(1+r%)×r% 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的量b。 b= a×(1-r%) 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5年的量a。 a= b÷(1-r%) 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比2005年减少多少。 b÷(1-r%)×r%

已知2006年的量为b,年平均增长率为r%,求n年后的量a 是多少? a= (1+r%)n 另外,增长率的增长,只要考虑增长率自身相加减,比如已知2004年的量为b,2005年比2004年增长5%,2006年增长率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请问2006年的增长率为多少? 5%+5%=10% “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考 点 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 去年量计算(1)已知今年量, 增长率x% x% 1+ = 现期量 基期量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今年量, 相对去年量增加 M倍 M + = 1 现期量 基期量截位直除法 (3)已知今年量, 相对去年量的增 长量N N - 现期量 基期量=尾数法,估算法 去 年量比较(4)已知今年量, 增长率x% 比较: x% 1+ =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今年量 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 接比较今年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 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今年量计算(5)已知去年量, 增长率x% ) ( 基期量 基期量 基期量 现期量 x% 1 x% + ? = ? +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去年量, 相对去年量增加 M倍 ) ( 基期量 基期量 基期量 现期量 M M + ? = ? + = 1 估算法 (7)已知去年量, 增长量N N + =基期量 现期量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8)已知去年量 与今年量 基期量 现期量 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去年量 与增长率x% x% ? =基期量 增长量特殊分数法 (10)已知今年量 与增长率x% x% x% 1 ? + =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 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 n + = 1 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 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11)如果去年量 为A,经N期变为 B,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资料分析公式

第一节增速公式 一、同比增速公式 同比增速,是我们在考试里面最常见到的一种增速,这个增速表示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概念是从“同比”衍生出来的,我们知道所谓“同比”,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得到的变化情况,所以同比增速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得到的增速,那同比增速公式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用呢,我们看下面的讲解。 (一)同比增速公式推导 同比增速,是最简单的一种增速,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增速,这种增速可以通过斜率来分析出来,大家如果不明白,可以采用斜率来分析一下。现在,我们还是通过下面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公式。 假设指标A,在今年的值,也就是末期值为M,而在去年同期,也就是基期值为N,那么同比增速r,就是M/N-1; 我们用文字表示就是同比增速=末期值/基期值-1; 同比增速=(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 同比增速=增加量/基期值; 同比增速=增加量/(末期值-增加量)。 注意:末期值——今年某一时期的具体值; 基期值——去年同期的具体值。 (二)同比增速公式的应用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同比增速公式,不仅仅可以用来求增速,还可以用来求基期的具体值,怎么说呢?我们还是仔细的看看,同比增速公式的两种应用吧。 1、求增速 我们在上面说了,求增速是同比增速公式的基础应用,一般当试题里面出现以下提问方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套用同比增速公式来解答: (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某指标的增速为多少? (2)2010年某指标的同比增长率是多少? (3)2010年,某指标比2009年增长了多少? …… 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通用同比增速公式。 2、求基期值 我们根据同比增速的公式,增速=(末期-基期)/基期,那么就有增速×基期+基期=末期,也就是(1+增速)×基期=末期,那么就有基期=末期/(1+增速)。 这个公式,在资料分析试题里面也经常用到,所以我们直接记住公式就好了,不用直接去推导,一般试题的提问方式就是:2009年,某指标的具体值是多少?(注意,材料给出的是2010年的具体值,以及增速) 二、环比增速公式 (一)环比增速公式的推导 环比增速,是从“环比”这个概念引申出来的,所谓“环比”,就是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得到的变化情况,所以环比增速就是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得到的增速。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现期量=现在的量,或者是今年的量。 基期量=原始的量,或者是上年的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资料分析最新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最新计算公式整理

————————————————————————————————作者:————————————————————————————————日期: ?

2017资料分析最新计算公式整理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 %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1现期量 增长量 ( 2) 公 式 可 变 换 为 :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