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与管理

合集下载

交通特性课件

交通特性课件
(1)夜间视力随 着照度的增大而增 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 失现象。
(2)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交通特性
应用举例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光: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 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交通特性
事故次数与反应时间长短的关系
某一月的事故次数 0~1次组 2~3次组 4~7次组 8~9次组
10~12次组 13~17次组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夜间视力:
夜间驾驶员的辨认距离
物体颜色
白黑红灰绿
发现颜色距离 82.5 42.5 67.8 66.3 67.3
确认某物体距离 42.9 18.8 47.2 36.4 36.4
断定其移动方向 19.0 9.6 24.0 17.0 17.8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防治方法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0.86 0.86 0.89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定义1.1 交通工程学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2.1.1 道路交通的基本三要素(1)人: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

(2)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

(3)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

2.1.2 车辆交通特性车辆动力性能包括:(1)最高车速: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km/h)。

(2)加速时间(或加速度):分为原地起步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时间是指汽车由第Ⅰ挡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大多是用高挡或次高挡由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度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3)最大爬坡能力:汽车满载时Ⅰ挡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

2.1.3 道路交通特性(1)道路网体系道路网体系一般分为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两大体系。

公路网主要服务于区域城际及乡村的交通联系,城市道路网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所谓的道路网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道路等级、功能、布局、密度等宏观体系要素以及道路线形、断面、结构以及配套设施和管理等微观技术标准与要求。

(2)公路网等级划分按照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等五级,另有等外公路。

按照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等四级,另外还有专用公路。

(3)城市道路网等级划分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分为:①快速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快速交通骨架作用,联系城市主要片区,连接各条主干路、对外交通出入口,满足交通流大量聚集快速流动的要求。

②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要求通过的车辆快而多。

《交通工程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大纲

《交通工程学》大纲一、课程描述《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专业基础课,揭示人、车、路之间的规律、研究如何进行交通规划、组织、减少交通事故。

二、程教学目标:1.了解公路运输发展与交通工程学的关系,明确交通工程学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并掌握人、车、路、环境在交通过程中相互关系,学会以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道路交通及公路运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3.学习并掌握驾驶员的交通心理和生理特性,学会对驾驶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教育的方法;4.交通调查的意义,掌握道路交通的一般特性,并运用于公路运输管理和交通规划的实际工作中;了解道路交通理论,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合理组织运输生产和进行公路运输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了解道路交通,尤其是公路网规划的基本知识更新,学制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步骤,使其具有参加交通规划的能力;5.掌握交通事故的基本知识及其人、车、中、环境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学会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控制的途径及措施;6.学生了解道路交通管理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及其交通控制现管理的一般方法,掌握与有关部门一丐协同进行道路交通与公路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机动车辆保险的一般常识。

三、程章节及分课时分配、教学方式及手段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具有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四、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1.交通工程学及其作用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内涵;促使用权交通工程学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作用及其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

重点:(1)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内涵;(2)促使交通工程学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因素;(3)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4)交通工程学的作用其与公路运输管理的联系。

2.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概述:驾驶员的礼堂特性主要是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视野以及立体礼堂特性与安全德国关系;驾驶员瓜时间的形式、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和形式,影响驾驶员瓜时间的因素,驾驶员瓜时间对安全行车的影响;驾驶员的性格倾向、特点及其与违章、肇事关系的分析:驾驶疲劳的定义、种类及其成因,疲劳对安全的影响;驾驶员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分析:生物节律的内容及其对驾驶员肇事的影响,生物节律状态的计算方法。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第二章 交通特性

第二章 交通特性

3.时变化
(1)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 天全天交通之比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以%表示)。它反映高峰小时 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并可供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之间作相互 换算之用。(表2-14 南京宁六公路16小时高峰小时交通量变化表)
(2)高峰小时系数PHF
1. 行人交通流特性(表2-4)
2.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图2-4、表2-5)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为1.0~1.3m/s之间,儿童 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大, 老年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个人空间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 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 路网布局 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 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寨与市、 县政府联接起来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和性能
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 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非 直线系数大,通达性差,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 大城市进一步扩展不利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职责:安全、迅速、顺利、准时、舒适地完成运送 要求:良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熟练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 ①视力(图2-2) ②视野 ③色感 ④其它 (2)反应特性(取决于素质个性年龄情绪环境工作经验等) (3)驾驶员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4.驾驶疲劳(身心,测定方法:生化测定、生理机能、神经机 能测定、自觉症状申述等)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课件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课件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
一、城市道路与公路
公路: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公路 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组成:人行道、车行道(机、
非)、分隔带(中央、机非分隔)、绿带; 道路宽度与设计车速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
道路宽度:道路宽度中包含种植行道树和设 置分隔带所需的宽度。但在道路中设置展宽 的街头绿地、街心花园、步行林荫道,以及 在道路外侧至建筑物之间布置的沿街绿地带, 均属于(G1)中类公共绿地中的街头绿地 ( G12 ),不属于道路用地范围。
n 基本影响因素:
n 基本专业知识与修养、价值观与能力 n 与交通参与者共同构成“游戏”系统 n 运营者的利润追求与服务水平的保障等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
2.1.1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系统中人的特性(小结)
n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最活跃的因素; n 人是交通需求之源; n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关键; n 人是改善交通系统之主;
自行车流交通特性
群体性 离散性 压缩与膨胀性 并排行驶 运行轨迹不易控制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
自行车基本特性
2.1.2 车辆基本特性 自行车流的膨胀性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
三.道路基本特性
1. 路网密度 2. 道路结构 3. 道路线形 4. 道路网布局 5. 道路面积率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静止 3.6
1 9岁
21
24 32 7.2 10.8 14.4 (km/h) 速度
交通工程学-第二讲-人-车-路基本特性
2.1.1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四五十年代已经开始注意研究人-车-路的相互影 响问题。
整理课件
1.创立初期:主要是交通管理,诸如给驾驶员发 执照,设立交通标志,安装手动信号机,进行路面画 线等,以减少交通事故、交通阻塞。
2.交通工程发展的中期
为了疏导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交通公害等,提 高道路通行能力,于是,倡导“组织交通”、“交通 规划”等,用计算机控制交通,改进道路线形设计 等。
础,近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为交通工程学提供了
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是推动交通工程学发展的
理论基础。
整理课件
(三)交通工程学发展概况
以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为标志,到如 今学科只有80年历史。
创立初期20世纪30年代,主要工作是如何通过交 通管理来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采取诸如设立 交通标志、安装手动信号、路面划线等措施。40年 代增加了交通调查、交通规划,综合考虑不同交通 方式的特点,使之衔接。50年代高速公路兴起,将 道路通行能力、线形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停车场 问题等列入交通工程研究课题。
整理课件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交通工程学发展
交通工程学建立初期其作用不够明显,自身的发 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随着应用数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的兴起和发展 ,为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 控制理论、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为 交通自动控制、交通自动检测提供了条件。
公路运输的发展是促使交通工程学建立的物质基
❖ 20世纪40年代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的定义: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计及交通管理, 研究道路网、车站及与其相邻接的士地与交通工具的 关系,以便人和物的移动达到安全、有效和方便。
❖ 澳大利亚著名的交通工程学教授布伦敦的定义: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与管理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与管理

7、驾驶员应具备的条件
P29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员应具备下述职业特
点:身体健康;能从危险之中选择出最危险 的情况;正确、冷静、迅速而恒定地做出反 应;在黄昏时有必要的视力;对眩光不敏感; 有判断速度、距离的能力;对转向盘和踏板 能施加不同力;能辨别不同颜色;准确行车; 技术机敏;对工作有兴趣;对同志态度和蔼; 遵守交通法规等。
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
美国Loomis认为:当血中酒精浓度为0.03% 时,驾驶能力就有低落;当为0.1%时,低落 15%,为0.15%时,低落30%。 日本学者研究:当酒精含量达到0.5mg/ml时, 驾驶机能受到影响,辨色力降低,反应时间增 加,错误反应增加46%. 英国Cohen的试验:见P25。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酒后开车产生事故的特点:
向静止的物体冲撞; 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夜间与对向车迎面撞击; 因看错路引起的各种翻车; 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酒后驾驶事故悲惨案例:
珍惜生命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5、驾驶员的差异
年龄差异
P27 违章、超速、冒险行车者青年居多。老年人对交通标志、
弯道、障碍判断不清,反应迟钝、易肇事。对青年驾驶员应加强 教育,对老年驾驶员不安排夜间行车,中年驾驶员的驾驶效果比 较好。
安全态度差异
P28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各种各样活动中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5、驾驶员的差异
性别差异:
①开车时男驾驶员多胆量大,强行超车,东张西望,女驾 驶员这种现象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黑红灰绿 82.5 42.8 67.8 66.3 67.3 42.9 18.8 47.2 36.4 36.4 19.0 9.6 24.0 17.0 17.8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1)夜间视力随 着照度的增大而增 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 失现象。
10~12次组 13~17次组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0.86 0.86 0.89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驾驶员的疲劳和兴奋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
不准确,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 (任何疲劳皆同) 兴奋的影响因素:酗酒、争吵、斗殴及外界 的强烈刺激等 兴奋后的表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生高, 注意力不集中等
(2)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应用举例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目(耀眼):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 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 碍。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有最高的明 亮度;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标志、 信号设置的依据)
信号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标志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 (3)信息处理
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 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 断和决策,最后通过“反应器”操纵车辆。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1)视力: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 力。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
《交通工程学》
—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1人的交通特性
§2.1.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1.2行人的交通特性 §2.1.3乘客的交通特性
§2.1.4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及运营者特性
§2.2汽车的交通特性 §2.3道路的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防治方法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色视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 感觉不同。
不同的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如红色显近,青 色显远;明亮度高的物体视之似大,显轻;明亮度低者,视之似 小,显重等等。
我国交通标志使用六种颜色:红、黄、蓝、绿、黑、白。红色波 长最长,传播最远,使人产生“火”和“血”的联想。对人的视觉和心 理有一种危险感和强烈刺激,多用于禁令标志。黄色具有明亮和 警戒感觉,用于注意危险的警告类标志。蓝色和绿色使人产生宁 静和平与舒适的感觉,多用于指示、指路标志。夜间人眼的识别 能力降低,白色最好,黑色最差。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饮酒与驾驶
捷克斯洛伐克的莫斯试验表明: 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为0.03%-0.09%时,
其事故的发生率比不饮酒者增加7倍,当酒精 浓度为0.1%-0.14%是,事故率为不饮酒的 32倍,当酒精浓度为0.15%时,事故率竟增 加128倍。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错觉: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车道上画V形线 错觉的用处:
道路变窄,视觉减速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3、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即驾驶员对于一个特定的刺激产生感知并对 它作出反应,是驾驶员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概述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主要通 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1、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
(1)感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 (2)知觉
静视力是站在视力表前5m处,依次辨认视标 测定的视力,视力共分12级,我国驾驶员的体检 视力标准为两眼的视力各应在0.7以上;或裸眼视 力0.4以上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动视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与驾驶员的年龄等生理条件有关,年龄越大动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事故次数与反应时间长短的关系
某一月的事故次数 0~1次组 2~3次组 4~7次组 8~9次组
§2.1人的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 道路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行人和乘客。 人的因素不仅涉及到交通安全,而且贯穿交
通工程学的各方面。 其中驾驶员的特性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1.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迈克尔·舒马赫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视力越差(驾驶员学驾驶年龄限制的依据); 动视力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明显下降。
车速(km/h): 60 80
看清标志的距离(m) 240 160
《交通工程学》—人、车、路的基本交 通特性和管理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夜间视力:
夜间驾驶员的辨认距离
物体颜色 发现颜色距离 确认某物体距离 断定其移动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