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与技术创新(上)
论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论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作者:冯雪莲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08期摘要: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技术核心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
本文论述了技术核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企业获取技术核心能力的路径,并且提出了提升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技术核心能力;竞争优势;路径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高科技的竞争上。
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技术核心能力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下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乃至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技术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1.1 技术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中的主流,其中基于技术和技术创新观的核心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所谓“技术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因为拥有了特有技术要素、技能或通过将各种要素和技能进行独特组合创造出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由此产生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技术、知识)的企业能力。
它具有一些明显特征,如技术核心能力是内生的、异质的组织潜力,它渗透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整合过程、或某一特定的子过程中,即它可能蕴涵在某一核心技术中,可能蕴涵于特定的技术要素中,也可能蕴涵于不同技术要素的组合中;技术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作用于为顾客所认可、并接受的产品上;技术核心能力可以通技术平台、产品平台等衍生出大量相关的新产品、新服务;技术核心能力具有企业特性和异质性;技术核心能力具有动态变迁性特征,即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要随着企业所处环境以及竞争对手战略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作动态变化。
1.2 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的表现技术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Hamel和Prahalad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组先进技术的整合,即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以技术为依托的有机组合。
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基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促企业发展

实现重型燃机制造技术 国产化 。首 台交货 的重型燃气轮机 已
实现了4 .%的 国产化率 , 目前 国产化率最高的重型燃机。 65 是 燃机的国产化改造还在继续 ,目前东汽正着力在关键部件 的 加工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取得突破 ,力争 “ 十一五”形成 转 子叶片加工能力和热部件制造能力 ,使燃机生产从完整意 义 上真 正实现本土化和国产化 。国产化率的提升 ,意味着东 汽在燃 机领域掌握了更多的关键技术 ,对于 国外企业技术依 赖大 幅降低 ,巩 固了企业 的技术核心能力 。 5 攻克风机低温运作难题。为 了在世界风 电市场站稳脚 . 跟, 并实 现风电装备 国产化 、系列化 、 规模化 的研制 目标 , 东 汽 引进德 国Re o r p we 公司先进 的风机制造技术,并启动了大 功率风力发 电设备技术改进工作 。 了适应我 国北方严寒 , 为 东 汽要将在零下 2 度能运行的机组 , 0 重新设计为零下 4 度仍可 0 以正常运行 、零下 4 度仍能生存的机组 ,并创造性刷新我国 5 耐低温球墨铸铁 冶炼记录 ,自行研 发多个部件 ,使东 汽风机 实现低温运转 。随着风 电领域 的进入 ,东汽形成 了火 电、核
消 化 吸 收 国外 先 进 技 术 的基 础 上 , 汽 进 行 了 创 新 和 发 展 , 东 走
生命 周期限制 , 赢得竞争优势 , 构筑核心能力 , 从而推动企业 的持 续发展 。
东汽技术创新实践
通 过 对 东 汽 发展 历 程 中几 次 技 术创 新 事 件 的 回顾 , 以深 可
出了一条适合 国情 的大型商用核电站 自主建设之路。在岭澳 二期工程 的招标 中,东 汽成为该 项 目的主承包商 ,逐 渐取得 了核 电发展 的主动地位 。 伴随着核 电领域总体容量的放大 , 东 汽在该领域的成 长空间也将更加广阔。 4 大 幅提升燃机 国产 化率。世界上只有 少数跨 国公司能 . 自主开发大型燃气轮机 。基于这种状 况,东 汽制定了 “ 强强 联 合、以我为主”的研 发战略,与三菱公司合作 , 分步 、 分段
研发管理的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

研发管理的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和市场环境。
在这样的下,研发管理作为企业持续创新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研发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管理实践。
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方法或理念,以改进产品、服务或生产流程,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而研发管理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
研发管理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的准确判断。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从市场、竞争对手、用户等多个角度进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并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创新开发。
在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时,研发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并进行项目跟踪和评估,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研发管理的核心能力研发管理的核心能力包括创新管理、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是研发管理的核心能力之一。
创新管理需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方案。
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创新的机制和流程,从而有效管理创新的实施过程。
在创新管理中,企业还需要注重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以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研发管理的另一个核心能力。
技术管理需要对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机构,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同时,技术管理还需要注重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可商业化的产品或服务。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预算和资源限制下,组织和管理研发项目的过程。
项目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计划,并合理分配资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项目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和资源分配,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项目管理还需要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
(参考资料)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专长

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专长索尼公司有句很有名的格言:再创辉煌就是要把过去的一切事情完全否定,而只保持支持这个企业过去发展的最基本的基因——创新性。
索尼公司一直是一个以创新见长的企业,创新的重点总是放在其核心技术即核心专长上,而且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都给企业带来了一轮新的辉煌。
所谓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在技术及其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的集合。
就其所涉及的领域来说,它全方位地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支柱。
一、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专长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进入战略管理阶段之后,技术创新能力开始作为企业核心专长(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被看成是一种战略竞争力。
所谓核心专长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能够使企业长久产生并保持的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能够使企业长期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根本所在。
然而并非所有的能力都具有战略价值,都能构成企业的核心专长。
只有那些在关键性领域或企业价值链关键性环节发挥杠杆作用的能力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专长。
美国学者Barney提出了核心专长的四项要求,即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模仿与学习的成本极高。
James B.Ouinn和Freder Ghhilmer 提出了核心专长的七个基本特征:即核心专长应该是知识与机能的整合;具有应变力与可扩展性;有限的数目;在价值链上具有独特的杠杆作用;顾客认为长期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能控制或主导的领域。
虽然学术界对核心专长的理解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对核心专长的看法有多大的分歧,企业知识技术技能始终是核心专长关注的焦点。
表1关 注 点 能力表示或维度整合观prahalad and Hamel (1990年);Kesler等(1993年) 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 文字描述,是组织的标志,例如Sony的缩微化能力网络观Klein等(1998年) 技能网络 各种技能及根据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协调观Sanchez等(1996年)Durand(1997年)组合观Prahalad(1993年) Coombs(1996年) 科因等(1997年)各种资产与 技能的协调配置各种能力的组合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结构、行为与文化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核心制造能力、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企业核心营销能力、企业组织/郭斌(1998年) 界面管理能力 知识载体观Dorothy Leonard- Barton(1992年) 魏江(1997年) 知识载体用各种知识载体来指示;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元件—构成观Henderson and Cockburn(1994年)能力构成 元件能力与构架能力平台观Meyer and Utterback(1993年) Meyer and Lehnerd(1997年) 对产品平台的作用用户洞察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能力、组织能力技术能力观Patel and Pavitt(1997年) 用专利指示的相对技术能力专利份额与潜在技术优势(资料〖BFQ〗选自王毅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载于《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3卷第3期)。
以技术创新为主导打造企业核心能力

技 术 创 新
近 年 来 , 庆 测 井 工 程 处 的 主要 长
原有 的利 益 格局 被打 破 , 的利 益 关 新
系 重 新 确 立 ,市 场 竞 争 变 得 日趋 激 烈。 在油 田工程 技术 服 务市 场逐 步放 开、 外部 测 井队 伍争 相进 入长 庆 的 大 环境 中 ,需要 注入 现 代 经营理 念 ,长
的关 键 能 力 , 决 定 企业 竞 争胜 负 的 是
最 重要 的 力量 。 业 在不 同 的发 展阶 企 段 , 要 不断 培育 、 固和 发 展核 心 都 巩
确 立 培 育 核 心 能 力 的 发 展 战略
长庆测井 3 0多 年 来 紧 密 围绕 服
务于油 气勘 探 、开发这 一 主 营 业务 , 立 足 于油 田 “ 孔 、低渗 、低产 ”的 低
的、 有长 庆 特 色 的测井 技 术 系列和 解
释 方法 系列 ,为长 庆 油 气储 量 、产量 逐 年大 幅 度增 长做 出 了贡 献 , 为测 也 井 学 科技 术 发展 增 添 了力量 。
19 9 9年我 国石 油 工 业重 组 改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它集 合 了一 些高 新技 术 的应 用 , 当今
规 定一 线大学 本科 生见 习期 和见 习后
标 , 开发 核 心技 术和 持 续 创新 为主 以 导 ,以 造就 高素 质 的人 才 队伍 、建立 高效 率 的 创新组 织 、 育开 拓进 取 的 培 企 业文 化 为主要 支 撑 , 技 术 创新 同 把 制 度 创新 、 管 理 创 新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推进 长庆 测 井走 专 、精 、特 、新
源泉。
高 素质 的人才 队伍是 培 育企 业核心 能 力的 关键 。从 2 0世纪 9 0年 代起 ,长 庆 测 井 就 开始 大 力 实 施 人 才 系 统 工 程, 为培 育 和提 升 核心 能 力 奠定 人 才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陈宇宁)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专业:企业管理学号:070720131 姓名:陈宇宁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1、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在二战前的工业时代,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只需提供单一的标准化商品就能盈利,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企业规模日益壮大,企业数量与日俱增,生产能力也大幅增强,使得商品极大丰富;同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停滞,市场需求萎缩,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而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行为,而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也开始探索新的企业理论,尤其是企业竞争战略。
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市场战略只被看作是企业生命中相对短暂的表面现象,企业核心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的、独特的本质。
企业间的竞争从外部市场的竞争转而为企业内部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的方法就此应运而生。
2、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公司能力的支持作用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大容量存储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成为企业经营有力的支撑工具。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企业各方面能力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也剧烈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统一的全球市场,使工业经济转为知识和信息经济,也使得企业组织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企业必须开发培养克敌制胜的强大能力。
3、知识经济的崛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专门知识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已经融入企业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中,其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在这一时代,知识不仅不再是资本的附庸,而且已经替代资本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企业技术管理创新的核心能力分析

上 做 大 ,但 在 产 业 分 工 中 却 很 难 处 于 有 利 地位 , 也很难做 强 , 更 不 可 能 获 得 持 久 的 竞 争 优 势 。 国 内有 些 企 业 过 去 曾经 辉
核 心 能 力 的 内涵 、 特 点 “ 核 心 能 力 是 企 业 中特 别 是 关 于 如
一
第 二 ,企 业 不 愿 意 在 技 术 创 新 中 的
、
是 在研 究 开 发 获 得 新 知 识 、新 技 术 的基
础 上 实 现 技 术 创 新 .也 可 以 将 已有 的技
风 险 融 资 中 冒 险 。 风 险 投 资 公 司 只 能 解 决有 限的 “ 激进 创新 ” 的风险分 担 问题 , 而 大 量 对 中 国尤 为 重 要 的 渐 进 创 新 和 工 艺 创 新 却 不 一 定 要风 险公 司 的介 入 。 第 三 , 中 间试 验 环 节 与 市 场 及 生 产 相脱节 。 至 于 中间 试 验 , 它 却 是 创 新 必 经 环节 , 但把它“ 实体化 ” 为一个基 地 , 是 否 就 是 一 种 优 化 的 选 择 ? 现 实 中 的不 少 中 试 基 地 .往 往 成 为 一 种 以 自我 为 中 心 的 封 闭结 构 , 其 结 果 甚 至 与初 衷 相 悖 , 造 成 这 种 状 况 的 原 因 何 在 呢? 企 业 建 立 试 验
对 产品、 工艺的改进 ; 在实现方式上, 可 以
如何去降低“ 架桥” 的风 险 和成 本 。由此 , 才 能 找 到 从 制 度 上 确 保 创 新 主 体 到位 的
途径 。
持续技术创新构筑核心能力

力有 限 使企业 背 上包 袱 ,减 弱企 业 核
心能力 。
( 者 单住 作
管理 分 院 摄 影搏 会 潘德 权
抚 顺石 油 学 院工 商
上 海石 化 广 角 杜志 炎)
放慢 技 术创 新 的步 伐 ,将 资 源用 于 培
养 自身其 他 方面 的 能力 ,以进 一 步 增
强企 业 的竞争 力 。 以 , 所 企业应 根据 市
整。
【 ) 须 抓 住 市场 需 求 的发 展 变 2必
化 趋 势。技 术 创新 的高风 险性 主要在 于 市 场发 展趋 势难 以预测 ,尤其 对 于
持续性 技 术创 新 而言 ,它不仅 要 求 对
市场做 出短期 预测 ,而更 主要 的是 做
出长 期预 测 , 以风 险 就更 大 =因 此 , 所
持 续性 技 术创 新是 建 立在 对 市场 发展
c 必 须 使 持 续 技 术 创 新 的 方 向 4)
与企 业发 展 般略和 企业 宗 旨相 匹 配 。 战 略是企 业 的 灵魂 ,它指 引 着 企业 发
展 的方 向 ,也指 引着企 业 技 术创 新 的
方 向。 乏方 向 的技 术创新 . 论取得 缺 不 多少 科研 成 果都会 在 一定 程 度上 影 响 企业 核心 能 力 的增 长 ,因 为 这样 的技 术创 新 对企 业核 心技 术 的贡 献是 有 限 的 .而且 在一 定程 度 上分 散 了企 业 的 资源 = 【 必 须 与 自身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5) 相 匹配 。 术创 新能 力 , 技 是指 企业 依靠 新技 术 上 的剖 新 推 动 企 业 发 展 的 能
同时 , 也是 为社 会 的发 展作 贡 献 . 不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