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观察记录表 (2)
三年级上册观察记录单

三年级上册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一棵小树苗
观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观察时间:每日早晨
观察地点:家庭小花园
观察目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小树苗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观察内容与记录:
观察时间
观察内容
详细记录
2023-09-25
小树苗长出了新叶子
今天早上我发现小023-09-28
小树苗的叶子数量增加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小树苗的叶子数量明显增加,整棵树看起来更加茂盛。
2023-10-05
小树苗的高度有所增长
通过测量,我发现小树苗的高度比之前增长了约5厘米。
2023-10-10
小树苗的根系发展
我注意到小树苗的根部变得更加发达,有许多新生的根须从树干底部延伸出去。
小学语文学科课堂观察记录表

郭屯联校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学校: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课题:《》课时: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__阶段观察方向观察内容观察结果课前学生准备1、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习有强烈的期待;(2分)2、教材、文具摆放整齐;(2分)3、课前预习充分(课文读的熟、有相关标注、能提出问题)。
(2分)教师准备1、对本课时教材、本班学生、拟采用的教法、相关教具的准备充分;(2分)2、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学习资料;(2分)3、教师有饱满的情绪、得体的教态。
(2分)课教师层面目标1、根据实际确定三维目标,不唯教参、切合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学情与新课标理念;(3分)2、学生基本可达到预期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3分)方法1、教学方法灵活并适合课型,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联系文本进行有价值的拓展;(4分)2、及时发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中要融入学法指导;(5分)3、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对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能适宜的鼓励,错误的表达可巧妙矫正。
(5分)过程1、无浪费时间与无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3分)2、能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不拖堂;(4分)3、训练和作业设计合理全面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5分)4、共性问题与目标预设一致,重难点有效达成。
(2分)基本功1、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得体、不造作;(3分)2、语言规范,准确形象、不过多重复、有启迪思路的作用;(2分)3、板书简洁、有序,重点突出(2分)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熟练恰当、不滥用。
(4分)个性对课堂教学的自信、教学有个性风格特点。
(3分)中学生层面参与1、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风气氛活跃但不失条理;(4分)2、自我调控能力强,参与时机与效率恰当。
无开小差、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睡觉、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4分)3、学习习惯良好(记笔记、读书动笔墨、三姿端正)。
作文教学课 堂 观 察 表

课堂观察表研究主题:作文评改课的环节设计对于课堂效率的影响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倾听、互动、达成观察时间:(2012)年(3)月(26)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基本信息:课题(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习作第二课时作文评改)上课班级(四年级<1>班)全班人数(38)授课教师(李海峰)填表人(朱莉红)环节效度观察点分析环节1 环节2 环节3 环节4 环节5填写提示揭题、导入回忆要求交流精彩语段学会符号举例修改动手修,展示评价小结延伸誊抄作文环节名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倾听认真倾听27 70%3180%36 95% % 23 60% 能倾听,但不够专注 6 15%615%2 3% % 11 30%走神开小差 6 15%3 5% 1 2% % 5 10%互动积极参与提问 6 15%6 15%19 50% % 2 5% 获得课堂回答机会 4 10%4 10%13 35% % 2 5%回答质量(优、良、差)优优优优良例: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 36 95%%迷惑不解,被动参加% % % 2 3% % 毫无反应,拒绝参加% % % 1 2% %达成完全达成教学目标% % % % 19 50%不能达成教学目标% % % % 3 5%是否有生成目标/效果(好、一般)/ / / / /例:是/好启发与思考通过对本张观察表的观察记录结果进行整理并联系各环节的设计得出了以下分析:环节一观察结果:学生倾听率占70%,互动率只有15%,虽然个别学生的回答质量为“优”,但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在这一环节被激发起来。
原因分析:这一环节教师采用的是名言导入,形式是让学生读名言和谈对名言的理解,虽然直接指向本次修改课,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显枯燥,所以效果一般。
改进策略:能否以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等方式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观察结果:学生倾听率占80%,互动率15%,学生回答质量为“优”,与第一环节相比学生参与面略有提升,但总体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不够浓。
英语作文课课堂观察记录

英语作文课课堂观察记录In the realm of English composition classes, observation becomes an intrinsic facet, a silent yet illuminating participant. The classroom, a microcosm of linguistic exploration, unfurls its narrative through a spectrum of observations. Herein lies an attempt to encapsulate the essence of such an observant journey without the crutches of conventional transitions or summarizing clichés.At the threshold of the classroom, a mosaic of anticipation adorns the visages of the students. Some wear the cloak of confidence, poised to navigate the labyrinth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while others grapple with the tendrils of uncertainty, their pens poised like hesitant dancers awaiting their cue. The atmosphere oscillates between palpable tension and an undercurrent of camaraderie, a silent acknowledgment of the collective voyage about to unfold.Within this tapestry of learning, the instructor assumes the mantle of both guide and storyteller. Their voice, asteady cadence punctuated by the occasional crescendo of enthusiasm, weaves through the room like a gentle breeze, stirring the dormant thoughts of the students. With each anecdote shared and each grammatical nuance dissected, the classroom transforms into a sanctuary of shared discovery.As the discourse unfolds, the dynamics of engagement unveil themselves in myriad forms. The eager nod of comprehension, the furrowed brow of contemplation, and the subtleinterplay of pen against paper orchestrate a symphony of intellectual exchange. Amidst the ebb and flow of dialogu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eacher and pupil blur, giving rise to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fueled by mutual curiosity.Yet, amidst the tapestry of academic pursuit, the specter of apprehension casts its shadow. For some, the canvas of expression remains elusive, their thoughts tethered by the shackles of self-doubt. It is here that the true essence of learning reveals itself—not in flawless prose, but in the courage to embrace vulnerability and traverse the winding path of improvement.In the recesses of the classroom, language transcends its utilitarian constraints, emerging as a conduit for self-express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Through the prism of English composition, the contours of individual narratives converge, each imbued with a unique hue reflective of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aspirations.As the final echoes of discourse fade into the ether, a subtle transformation permeates the atmosphere. In the wake of introspection and collective exploration, the classroom emerges not merely as a crucible of academic rigour, but as a sanctuary of growth and self-discovery. Each observation, a brushstroke on the canvas of learning, contributes to the tapestry of understanding that binds us as seekers of knowledge.In the annals of English composition classes, observation transcends the realm of passive scrutiny, emerging as a cornerston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Within the crucible of the classroom, amidst the ebb and flow of dialogue, lies a testament to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language—atapestry woven not merely of words, but of shared experiences and the enduring pursuit of enlightenment.。
课堂观察记录表格[整理版]
![课堂观察记录表格[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0704165fbfc77da369b1be.png)
课堂观察记录表格[整理版]观察表大集合表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扫视(两分钟一次,共20分钟) 学生1 2 3 4 5 6 7 8 9 10 %说明:1(该编码体系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习非投入行为类别,每个编码代表的含义如下: ? 与任务无关的闲聊? 打瞌睡? 白日梦? 四处张望? 做其他的工作? 侵扰其他学生? 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削铅笔、转笔、上卫生间? 其他2(表中1—10代表着一段为时20分钟的观察,每2分钟扫视一次,所以共10次。
表2: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时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分钟)管理等待注意无关活动倾听观察动手实践讨论思考阅读书写说明:1(表中第一行表示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一段观察,每分钟记录一次学生的具体活动2(“管理”是指取出书本、笔等文具,拿资料,做学习的准备; “无关活动”是指闲聊、捣乱、打瞌睡、做小动作等; “动手实践”是指画图、手工、做练习等。
表3:课堂作业观察表学科班级课题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课堂作业的类型、时间、反馈情况课堂作业的时间(分钟) 课堂作业的反馈课堂作业的类型1—5 6—10 11—15 16及以上当堂反馈反馈形式口头作业1 口头作业2 口头作业3 书面作业1 书面作业2 书面作业3课堂作业的其他情况课堂教学细节/体会简记说明:在每一领域的相应选项处用“?”标识。
表4:课堂提问频数观察表学科班级课题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提问对象的位置、次数、频度第6列第5列第4列第3列第2列第1列教室前门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5行第6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课堂教学细节/体会简记说明:1(利用画“正”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应答次数,以同样的方式记录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2(利用“/”标识该位置上没有学生;3(课堂提问率=(参与发言的总次数?学生总数)×100%4(提问覆盖率=(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表5:课堂提问水平及教师理答观察表学科班级课题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提问的水平、类型、理答问题的类型教师的理答问题的水平封闭式开放式有引导缺乏引导没有反应问题问题巩固记忆的问题启发理解的问题强化运用的问题加强分析的问题强调综合的问题引导评价的问题课堂教学细节/体会简记说明:1(利用画“正”的方式记录每种类型的题目的出现次数。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翠鸟)2

缺点:
1、忽略了观察顺序
2、用词不太准
3、板书未明确写作顺序
这节课在重点的把握上没把握准,整节课忽略了观察顺序(由上到下),还有对分章的语段关系及总分关系,没讲解。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作文很重要了,然而对于动物的描述最重要的就是写作顺序,老师在上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顺序的观察上及语段的关系上,这样会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学生上课看似很认真,但对于真正理解还有待思考,过于活跃的课堂对学生的思维力有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的反馈上学生的语言表述上还有待加强。
对本文章的重点把握非常准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老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但学生的语言还有待提高,看似很活跃的课堂,对于真正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待思考。
老师在把握文章的难点上没有把握准确。
三年级下期的语文学习,对于小学中段来说,不要对文章做过多的讲解,要多读,在读中悟情。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把真正的难点落到实处。老师要在课后要真正的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弱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多多讲解。
缺点:图片模糊,不太清晰
在做幻灯片时,应尽量使用清晰的图片,图片与底色要对比鲜明。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与翠鸟相关的知识。
2、看翠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鸟哪儿最漂亮?
3、用直线画出关键词,翠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用填空的形式,来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
2、依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动物。
语文课堂观察记录

语文课堂观察记录一、观察对象:初三(2)班学生二、观察日期:2021年11月22日三、观察地点:教室四、观察内容:1. 上课准备:学生们按时到达教室,整齐地排列在自己的座位上。
他们将课本和笔记本摆放整齐,准备听课。
2. 教师讲解:语文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手势展示课堂内容。
他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学生互动: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同桌进行小组讨论。
他们相互倾听、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 课堂练习:老师设计了一些课堂练习,学生们独立完成后进行互评。
他们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积极参与讨论。
5. 课堂展示: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
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6. 课堂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了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五、观察感受: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培养和交流的平台。
六、观察结论:通过观察语文课堂,我认为语文课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多样,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学会思考、交流和合作。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七、观察建议:在语文课堂中,我建议老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八、观察结束。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范例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范例话说咱们今天聊聊这个“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听着挺高大上的,其实啊,它就是咱们老师的小助手,帮咱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笔一划都记下来,好让咱们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跟家长交流起来也更有底气,对吧?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有的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有的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早餐,匆匆忙忙的。
这时候,咱们的观察记录表就像是一个默默的旁观者,静静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铃声一响,课堂开始了。
小明这家伙,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小星星,生怕老师看不见他。
他的积极劲儿,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给他点个赞。
而小红呢,她则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坐在位置上,认真地听着老师讲的每一个字,时不时地点点头,仿佛在跟老师进行无声的对话。
这样的学习态度,真是让人欣慰。
当然,课堂上也不全是这么和谐的画面。
偶尔也会有那么几个“小调皮”,比如小刚,他总是坐不住,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好像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会轻轻地走到他身边,用眼神提醒他注意听讲。
而小刚呢,也像是明白了什么,赶紧坐直身子,认真听起课来。
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嬉戏。
这时候,咱们的观察记录表也会悄悄地记录下他们的欢声笑语,因为这些快乐的瞬间,也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放学的时候。
孩子们背着书包,满脸笑容地走出教室,仿佛完成了一天中最美好的任务。
而咱们的观察记录表呢,也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点点滴滴。
回到家后,老师们会认真翻阅这些记录表,回顾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他们会发现,有的孩子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有的孩子虽然性格内向,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却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这些发现让老师们更加了解孩子们的优点和不足,也让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体现了作文教学的‘赏’、‘析’、‘写’、‘改’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抓住重点,以片段精彩之处呈现给学生。提示、点拨为辅,学生写、赏析为主。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让学生评价文章的精彩之处,不合适,教师引导、指导。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每次提问都很有针对性。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教师出示自己的写作片段,和学生共同分析。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设计了不同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更感兴趣。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基本满足,个别优秀学生‘吃不饱’。
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指导后写作训练体现了这一点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指导点拨有效解决。
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未分层布置,作文教学还需要分层布置吗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朱老师的作文课教学抓住了“赏、析、写”,如果再在精彩的片段进一步指导‘诵’会更精彩。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任职学校
通高
任教
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高一
姓名
观察视角
二、怎么教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整理文章片段,经过课前预习。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结合名家文章(或是本班学生精彩文章),教材内外结合。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注重了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朗读能力的培养。
补充视点:
8、是否关注了学生差异?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作文教学,仍有少部分同学不积极,需要教师关注。
教学改进建议:
‘赏、析、写’做得非常好,‘诵’上再提高。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任职学校
高新区第一小学
任教
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高一
姓名
观察视角
三、怎么学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展示,从问题入手,引入。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个别作文片段、语句的不恰当,让学生主动修改,评价。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学校
通高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高一
姓名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作文课教学)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以‘赏、析、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明确恰当。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小组合作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肯定有,在汇报交流时,部分学生的写作精彩不断。
补充视点:
无
教学改进建议:
课堂学习的成果通过文集显现,优秀的成集,非优秀的也要成集,作文部分好坏,只有更好。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对修改后的文章,小组内交流,课堂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成文。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朱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不回避,积极引导、评价。
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用一个小故事导入到作文教学上,激发孩子的兴趣。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赏析’之后有15分钟时间写作、巡视、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让孩子通过汇报交流,取长补短,形成文集。
补充视点:
网络的利用
学生修改时,缺少大量的知识,如果在写作时有网络的利用搜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当堂写作,当堂展示,当堂评价。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两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
补充视点:
能否结合现代化教育?
信息技术的动漫等手段应用在作文教学中会更丰富多彩。
教学改进建议: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整合
朱老师的性格及教学特点,如果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催生’效果,课堂会更精彩缤纷。
教学改进建议:
教师占用的时间
以生为主,教师占用的时间还是有点多。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任职学校
通高
任教
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高一
姓名
观察视角
四、学得如何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多数学生目标达成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