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两首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件

3. 放慢语速,让朗读充满感情
词语解释: 剪秋罗:一种美丽的开花植物。
霸占:意思是霸道地占有。 指仗势占为己有。
默读这首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花牛都在哪里活动? 这首诗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坐、草地
里眠、草地里走、草地里做梦。
找出诗中的动词,说说这首诗通过描
写花牛的动作,体现了花牛怎样的生活。 坐
花牛在草地里
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因__为__花__牛__在__草__地__里__坐__,__所__以__花__牛__压__扁__了__一__穗__剪__秋__罗__。____
2.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改为“被”字句) _半__个__天__被__白__云__霸__占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现代诗二首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鸟儿或其他动 物的诗歌?你能回想起来吗? 杜甫的《绝句》、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作 者 介 绍 刘大白(1880—1932):原
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
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徐志摩(1897—1931):浙 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 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 诗社成员。其代表作品有《再别 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眠 走 做梦
闲适、美好
拓
展
朗读古诗《画鸡》,并用自己的
阅 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读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学
习 写
1.朗读这两首诗,感受诗中蕴含的景致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 2.学习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体现景
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

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一、课文概述。
- 作者:刘大白。
- 诗歌主题。
- 描绘了一幅倦鸟归巢、夕阳西下的秋江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诗歌内容分析。
- 归巢的鸟儿:诗的开头“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拟人化,“驮着”一词把鸟儿写得很有力量感,同时也表现出鸟儿的疲倦,斜阳似乎成了它沉重的负担。
但即便如此,鸟儿还是要归巢,这体现了家的吸引力。
- 江上的景色:“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里描写了鸟儿双翅翻动时的动态画面,“把斜阳掉在江上”这种奇特的想象,将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
而“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又把芦苇在夕阳映照下的颜色变化描写出来,“妆”字同样是拟人手法,赋予芦苇人的行为,使整个画面富有诗意和美感。
- 作者:徐志摩。
- 诗歌主题。
- 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里的各种活动,展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诗歌内容分析。
- 花牛的活动。
-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诗人描写了花牛慵懒地坐在草地上的情景,“压扁了”这一动作描写非常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花牛庞大的身躯压在剪秋罗上的画面。
-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上睡觉,而天空中的白云自由自在地舒展着,“霸占”一词将白云拟人化,写出了白云的肆意,与花牛的闲适相呼应。
-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一描写体现了花牛的活泼,“滴溜溜”这个词生动地表现出花牛尾巴甩动时的动态感。
-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花牛在草地上做梦,而此时太阳不知不觉地落下西山,“偷渡”一词把太阳落山的过程写得很有趣味,好像太阳是悄悄溜走的。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特色。
(二)意象运用。
三、学习感悟。
- 从这两首现代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诗的独特魅力。
它不像古诗那样格律严谨,但却有着自由的表达形式和丰富的想象力。
部编四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精品课件

这首诗歌采用了回环反 复的结构形式,读起来 朗朗上口,同学们在朗 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 象的写出了小花牛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的活泼、可爱。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3 现代诗二首
仿写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
我喜欢你,狐狸, 你的狡猾是机智, 你的聪明是有趣。 不管大人怎么说, 我,喜欢你。
3 现代诗二首
人们历来都讨厌这只狐狸,说它________,而作者 却认为它________________。把狐狸的_________说成是 _________,把狐狸的_________说成是_________。
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 越国境。
回到自己的窝。
3 现代诗二首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3 现代诗二首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
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 上的景色。
3 现代诗二首
推荐阅读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星空,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3 现代诗二首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3 现代诗二首
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 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 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 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课件(共16张PPT)

秋 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刘大白
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 文学家。著作有《白屋说诗》《白 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 《白屋文话》等。与鲁迅先生是同 乡好友。
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生 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把课文读正 确,读流利。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的画面?
芦苇
倦鸟归巢 驮着斜阳
请同学们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鸟儿要干什么?是什 么样的状态?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特指女人美丽 的容颜。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画面: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 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在一瞬间, 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芦苇平时的样子你还记得吗?想像一下“白头 的芦苇”被夕阳染红的样子吧!
头白
红颜
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 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
头白的芦苇,
憨厚的大地 也披上了一身红纱衣。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活泼的溪水 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你看过的夕阳是 什么样子的?
画面:斜阳的余晖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 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傍晚,太阳沉沉落下,柔和的余晖洒满 天空,红红的,美极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3 现代诗二首(花牛歌)

这里是一种拟人化的 手法,做梦可以梦到 很多东西,可以引发 我们更多的想象。
3 现代诗二首
猜一猜花牛会梦到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青草真美味啊! 明天我要逮只蛐 蛐给我弹琴听。
3 现代诗二首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首诗歌 分别写了哪几幅图画?
花牛压剪秋罗 云下花牛眠
花牛甩尾图
花牛梦中见夕阳
3 现代诗二首
人3 现教代版诗二语首文 四年级 上册
3 现代诗二首
3 现代诗二首
秋在刘大白眼中是“妆成一瞬的红颜”,
花牛歌 在诗人徐志摩眼中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
去看看吧!
3 现代诗二首
徐志摩(1897—1931年), 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留 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 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 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 夜》等。
3 现代诗二首
互动课堂
女生读第一小节,用横线画出描写 的景物。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 现代诗二首
花牛在草地里做什么呢 ?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画面:花牛在草地上休息,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
3 现代诗二首
压扁了剪秋 罗,可以看 出花牛的什
3 现代诗二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luó
罗列
mián bà
睡眠 霸
zhàn
占
3 现代诗二首
识字游戏
一 穗
压扁
偷 渡
霸占
3 现代诗二首
词语解释
剪秋罗:石竹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 高约60cm。 偷渡:1. 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
2. 偷越关隘或国境。 本课指太阳悄悄地落山了,说明时 间过得很快。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归巢斜阳头白芦苇妆成压扁霸占剪秋罗滴溜溜强调“归巢”的“巢”、“压扁”的“压”读音,补充“剪秋罗”图片及资料。
2.指生分小节读诗文。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一)赏析《秋晚的江上》。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指生回答。
3.探究:秋晚的江上,还会有哪些景物呢?4.学生自由想象,回答交流。
5.通过齐读、赛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情怀,想象诗的意境。
(二)赏析《花牛歌》1.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又描绘了哪些景物?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生回答。
3.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表现了花牛悠闲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4.想想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模仿课文形式,仿写一小节诗歌。
预设:花牛在草地里跑,五彩的花儿跟它一起跳舞。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5、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形式配乐再读诗歌。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品读了两首现代诗,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现代诗二首(花牛歌)教学设计

3现代诗二首(花牛歌)教学设计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归巢”“红颜”“霸占”“偷渡”等词语意思。
(2)明确诗歌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本诗的意境和深刻意义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意境,说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通过想象完成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的构思。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境,说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通过想象完成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的构思。
2.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画,描绘一下看到的画面。
归纳: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研究一下这首短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朗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问题(1)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明确:归鸟、夕阳、芦苇(2)在什么季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风景?明确: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XXX,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
“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出版新诗集《旧梦》、《邮吻》。
除此之外,出版的著作还有《白屋说诗》、《中国文学史》等。
四、分析诗歌,研重点。
1.解读意象。
什么是诗歌意象?明确:“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构成局部,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天然风景即“物象”带着墨客的情感色采,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讲解
归巢的鸟儿
斜阳
头白的芦苇
归纳总结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 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 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篇幅的描写, 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 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拓展延伸
心上的写真
从低吟里, 短歌离了她的两唇, 飞行到我的耳际。 但耳际不曾休止, 毕竟颤动了我的心弦。
归巢的鸟儿, 鸟儿喜欢夕阳这个发光的宝 尽管是倦了, 贝,驮着回去赏玩,实在是
淘气。“驮着斜阳”这一奇
还驮着斜阳回去。特的想象,趣味盎然。
课文讲解
品读第二节的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象。 思考 :鸟儿的双翅能把夕阳抖落到江上吗?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 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课文讲解
品读第三节的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比较下列两句在表达上不同。
(1)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2)一瞬间,斜阳的余晖把头白的芦苇染红了。
课文讲解
➢ 第一句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写出芦苇美丽的容颜。 诗人把视线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上。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江 面,也染红了芦苇,在一瞬间,白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夕 阳下,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秋日黄昏江 景图。
我会认 luó mián bà
霸占 青峰
剪秋罗 滴溜溜
我会认
一穂:一棵。 剪秋罗:草名,又名剪秋纱、汉宫秋。多年生草本植物,夏秋 两季开花,呈深红或稀白色,花瓣有不规则深裂。 眠:睡觉。 霸占:仗势占为己有。
偷渡: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 青峰:青色的山峰。
课文讲解
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了一头淘气 的小花牛在草地上坐、睡觉、走等活 动,赞美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课文讲解
品读第一节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小花牛在草地上干什么?这时你会说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也妆成一瞬的( 红颜
)了。
课后作业
背诵这首小诗,然后尝 试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中的 美景。
第二课时
花牛歌
引入新课
诗歌是一座灯塔,照耀你迷失的方向;诗歌是一点星光,点亮 你黑暗的灵魂。你瞧,草地上有一头淘气的小花牛,你听,有人在吟 着小花牛的诗歌,快跟着老师去仔细瞧瞧吧!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 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 成员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 冷翠的一夜》等。
我会认 cháo wěi
巢苇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红颜
我会认
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具有匍匐的根状茎, 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于 潮湿地带,可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课文讲解
飞扬, 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课堂小练
花牛在草地里( 坐 ),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 眠 ),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 走 ), (小尾巴 )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 做梦 ),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课后作业
和小花牛相似,小朋友 们在操场上经常会干什么呢? 用小诗描写一下吧!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秋天的 傍晚的江上特有的景物:疲倦的归巢的 鸟儿、西沉的夕阳、白花花的芦苇。构 造了一幅静谧、绚丽、和谐的画面。
课文讲解
品读第一节的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归巢的鸟儿为什么还要不顾疲倦,驮着夕阳回去?
刘大白
从瞥见里, 微笑辞了她的双唇, 飞行到我的眼底。 但眼底不曾停留, 毕竟闪动了我的心镜。
心弦上短歌之声的写真, 常常从掩耳时复奏了; 心境上微笑之影的写真, 常常从合眼时重现了。
课堂小练
( 归巢 )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 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 一翻 ),
把斜阳掉在江上;
( 头白)的芦苇,
现代诗二首
目录
第一课时 秋晚的江上 第二课时 花牛歌
第一课时
秋晚的江上
引入新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今天,老师 带领大家走进书本,走近夕阳,走近黄昏,走进 大自然。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 庆棪,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 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 的文章,东渡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 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1916年回国编《杭州报》, 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任浙江省第一 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他与李次九、陈望道、夏丐尊一起改革国语教育, 被称为"四大金刚”。
(2)仿写: (什么) 在 (哪儿) (干什么), (怎么样) 。
(1)我觉得“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最有趣,写出了小花牛吃草时很 快活、很悠闲的情景。
(2)小牛在草地上喝水,咕咚咕咚真痛快。 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翅膀忽闪忽闪的。
课文讲解
自读第四节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小花牛在草地里甩尾巴后又开始干什么了? 从“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中你知道什么?你想 到什么成语?
➢ 这时我会说:“小花 牛,真淘气,把剪秋罗都 压扁了。”
课文讲解
品读第二节
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象。 思考:小花牛在草地上又干什么?这时你会说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 眠:睡觉的意思。小花牛 在草地上吃饱了,开始睡觉了。 云儿为小花牛遮太阳呢。
课文讲解
自读第三节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1)小朋友,你觉得哪个词最有趣?
小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从这句我知道太阳 快要落山,天要黑了。我想到了”日落西山”、 “夕阳西下”等成语。
课文讲解
草地 白云
剪秋萝 小尾巴
归纳总结
《花牛歌》是著名诗人徐志摩 的一首儿童诗,这首诗写了淘气的 小花牛在草地上吃草、睡觉、走路 等活动,充满了童趣。
拓展延伸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