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入侵植物

合集下载

湖南省10种园林外来入侵植物

湖南省10种园林外来入侵植物

湖南省10种园林外来入侵植物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20年第2期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410125) 杨华外来物种入侵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不良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园林绿化工程因多从外地采购原料,不免引入外来物种。

工程完成后,一些外来观赏植物“逃逸”出来而未被及时监控,表现出很强的入侵性。

湖南省10种具有入侵性的园林外来植物如下。

1.橙红茑萝旋花科一年生藤本植物。

叶心形,边全缘或浅裂为多角形,有时多角状深裂;聚伞花序腋生,花1~7朵,总花梗较叶柄长;花冠高脚碟状,橙红色,喉部带黄色,冠檐5个,浅裂;雄蕊5个,与花冠筒近等长或稍露出。

暂未对当地生态构成威胁。

2.穿叶异檐花桔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或上升,单生或分枝,具棱,有糙毛;叶卵形,近圆形或椭圆形,有时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边缘具圆锯齿,先端圆形,钝或锐尖,有时渐尖;花1~3朵生于叶腋,无梗;子房长圆形或倒圆锥形;茎上部花的花萼裂片5个,少数为4个,茎下部的花较小;花冠蓝紫色或玫瑰色,很少白色,花蕾旋转;蒴果长圆形。

暂未对当地生态构成威胁。

3.假蒲公英猫儿菊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或上升,无叶或仅具少数几个苞片状叶;莲座状叶倒披针形,不分裂或羽状浅裂,先端圆形至急尖;头状花序单生或成简单的聚伞花序,花梗长;总苞圆筒状至狭钟状,舌状花黄色;瘦果棕色,冠毛羽毛状,有时具短喙。

暂未对当地生态构成威胁。

4.串叶松香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株高大,茎四棱;叶对生,叶片大,叶面有刚毛,卵状椭圆形,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头状花序排成聚伞花序,具异形花,边缘花舌形,中间为管状雄花,雄花褐色,雌花黄色;瘦果扁心形,褐色,边缘具薄翅。

其生长高度超过2米,能排挤本土草本植物,具有一定入侵风险。

5.翼茎阔苞菊菊科阔苞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密被绒毛;茎直立,显著特征是茎具有自叶基部向下延伸的翼;叶互生,广披针形,两面被绒毛,无柄;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呈伞房花序状;多数小花花冠白色。

入侵植物

入侵植物

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导致当地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②间接导致依赖于当地生物物种生存的其他生物 物种的数量减少;③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④当 地环境对火灾、病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⑤当地土壤保持和土壤营养改善能力降低;⑥当 地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⑦当地生物多 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 原产于北美,生长迅速,竞争性强,能在一地很快形 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亡。豚 草开花时会产生大量的呈黄色雾状的花粉。人一旦吸入, 会出现咳嗽、流涕、全身发痒、头痛、胸闷、呼吸困难 等症状,严重的还会诱发肺气肿和哮喘。
• 互 花 米 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 本,生于潮间带。植株 耐盐耐淹,抗风浪。种 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 分布在60厘米深的滩 涂中,单株一年内可繁 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 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 现已在美国西部和欧洲 海岸归化。
• 假 高 粱 (Sorghum halepense) , 俗 名 : 石 茅、阿拉伯高粱
• (4)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入侵生物的原产 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 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 下。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 相对低廉的优点,但产生明显控制效果 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
• (5)综合治理
• 将生物、化学、人工、生态环境管理等 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 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 目的,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 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 的有机结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 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 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但在防除外来生物时, 化学农药往往也杀灭了许多种本地生物, 1975~1985年,加拿大为消灭杉树上的云杉 色卷蛾而喷洒名为Mataci的杀虫剂。进入20 世纪90年代后期,渔业和环境专家们推断, Restigouche河中的大西洋鲑鱼数量减少,是 因为杀虫剂中含中有一种名为Nonylphenol的 惰性溶剂。因此对一些特殊环境,如水库、湖 泊,化学农药应该限制使用。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介绍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介绍
dl n m ) ei u a
香薷 、 荷 、 野薄 车前 草 、 苍耳 、 花蒿 、 茅 、 草、 黄 碱 赖 狗尾 草、 油杉寄 生 、 根藤 、 寄生植 物 、 寄生植 物、 寄 无 松 桑 槲
生植物 、 微甘菊、 紫茎泽兰等 2 种 。 4
中 国外来 人 侵植 物 介绍
1 物种 名称 : 胡椒 草 拉 丁文 名 : eeo a euia P prmil l c p l d
据了解 , 林业部 近 日公 布 了 23种林 业危 险性有 3 害生物的名单 , 其中昆虫及螨类有 16种 、 5 病原 微生物 有5 3种 、 有害植物有 2 4种。这份名单是 在原有 3 5种
重点检疫 对象 的基 础上 , 增加 了各 地补充检疫 对象和 已在国内传播蔓延的外来有 害生物。被列人 名单的有 害植物是藜 、 灰绿 藜 、 叶 香藜 、 菊 巴天酸 模 、 叶独 行 宽 菜、 黄香草木 樨 、 白香 草木 樨 、 窄叶野 豌豆 、 冬葵 、 密花
毒 麦 D re r gas(oim t uetm) anl y rs Ll m l u e u e n 水 葫 芦 Wa r ycn ( i h ri c si s t ait Ec on r s e) eh h h a a p
五 爪 金 龙 P l t —l vdMonn l y( o oaci— a e e e rigGo ma a r m e ar i
心Ⅱ 落葵薯 Mae aVn A r e od o a t - d i ie( ne r cri l ) r da fi
黄 花 草 木 樨 Y l w S et oe ( lou o c ai eo w e lvr Mel s f i l) l c it f n s i 白香 草 木 樨 Wht S etl e Mel u l s i w e o r( lo s b ) e cv it a u 棒 叶 景 天 T bla K l c c K lnhetboi) ueef a nh e( aaco i l a uf a 蔓 马 缨 丹 Wepn atn L na am neies ) e i Lnaa( atn o t dni g v s 假 韭 Oen e ef o ocru ( ohs ru rce l dr a t sod m N toc d m gai ) a l N h o l 苇 状 羊 茅 T lFsu F s c rn iae ) a ece( euaaudnca l t 大 花 老 鸦 嘴 Bu rm e Vn T u bri rn oa leTu pt i e( hn e aga i r ) g l f 飞机 草 O o E p t i ( ua r m o o tm) d r u a r m E p t i d r u ou ou a 单 刺仙 人 掌 Pik er( p ni o aa ta r l Pa o u t m n cn ) cy a h 赛 葵 C rm n e C at a e a o Ma at m crm n oo adl osF l m l w( l s u o a — s l v r o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附件: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紫茎泽兰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 M. King & H. Rob.)英文名:Crofton Weed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

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

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

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原产地:中美洲、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m。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

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方法:(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

(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2、薇甘菊学名:Mikaina micrantha H. B. K.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鉴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授,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花白色,头状花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

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

常见入侵植物

常见入侵植物

27.野胡萝Daucus carota L.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胡萝卜属 传播途径:其果实常混入胡萝卜果中传播。该种是胡萝卜 地里的拟态杂草,可能是元朝引种胡萝卜时带入。
19.南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
中文别名: 刺苜蓿,刺荚苜蓿,黄花苜蓿,金花菜,母 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肥田草,草头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豆科,苜蓿属 为害特点:一般性杂草。有时侵入农田,危害小麦、油 菜等夏收作物,危害较轻。又为朝鲜黑龟甲虫、小地老 虎、棉实夜蛾、玉米夜蛾、苹果叶螨的媒介;炭疽病、 白粉病和霜霉病的寄主,造成间接危害。牧草,绿肥, 也可供蔬菜食用。
24.铜锤草Oxalis corymbosa DC.
中文别名:红花酢浆草,大酸味草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牻牛儿苗目,酢浆草科,酢浆草属
为害特点:一般性杂草。观赏;全草入药,有清热消肿, 散淤血,利筋骨的效用。
25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 L.
中文别名:老枪谷、仙人谷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苋科,苋属 为害特点:一般性杂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逸为 野生。常危害蔬菜、果树及茶树,也生于田边及路埂, 但发生量小,危害轻。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泽兰属 入侵时间及地点:20世纪80年代于香港被发现曾被误认为熊耳草,直到1995年 才被鉴定。 为害特点:所到之处,其他低矮草本逐渐被排斥,在华南果园中,它迅速覆 盖整个果园的地面。其所到之处排斥其他低矮的草类,由于其对土壤肥力 吸收力强,能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对土壤的可耕性破坏严重,严重影响 果树的生长,同时能分泌一种有毒的恶臭味,影响家畜觅食。 形态特征: 全株被长柔毛,茎直立,高0.3-1m,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至菱形, 具腺点;边缘齿状,先端急尖,某部圆楔形,具三脉;叶柄长0.3-2cm。 头状花序于茎、枝端,总苞钟形,小花25-30,蓝紫色;花冠长3.5- 4.8mm。瘦果长2-3mm,黑色,具白色冠毛。

植物入侵名录中国汇总

植物入侵名录中国汇总
热带美洲
三裂叶薯***
番薯属
Ipomoea trilobaL.
热带美洲
十字花科(6种)
Cruciferae
野油菜(芥菜)*
芸苔属
Brassica juncea(L.) Czern.
西亚南和印度
臭荠*
臭荠属
Coronopus didymus(L.) J. E. Smith
南美
绿独行菜
独行菜属
Lepidium campestre(L.) R. Br.
南美
裂颖雀稗
雀稗属
Paspalum fimbriatumH.B.K.
哥伦比亚
牧地狼尾草
狼尾草属
Pennisetum polystachion(L.) Schultes
美洲和非洲热带
小虉草(细虉草)
虉草属
Phalaris minorRetz.
欧洲
奇(异)虉草
虉草属
Phalaris paradoxaL.
小白酒草(小飞蓬)
白酒草属
Conyza canadensis(L.) Cronq.
北美洲
苏门白酒草***
白酒草属
Conyza sumatrensis(Retz.) Walker
南美洲
大花金鸡菊
金鸡菊属
Coreopsis grandifloraHogg ex Sweet
美洲
线叶金鸡菊
金鸡菊属
Coreopsis lanceolataL.
欧洲,亚洲西部
密花独行菜
独行菜属
Lepidium densiflorumSchrad.
北美
北美独行菜
独行菜属
Lepidium virginicumL.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第三批)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第三批)

附件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目录1.反枝苋 (4)2.钻形紫菀 (5)3.三叶鬼针草 (6)4.小蓬草 (7)5.苏门白酒草 (8)6.一年蓬 (9)7.假臭草 (10)8.刺苍耳 (11)9.圆叶牵牛 (12)10.长刺蒺藜草 (13)11.巴西龟 (14)12.豹纹脂身鲇 (16)13.红腹锯鲑脂鲤 (17)14.尼罗罗非鱼 (18)15.红棕象甲 (19)16.悬铃木方翅网蝽 (21)17.扶桑绵粉蚧 (22)18.刺桐姬小蜂 (24)1.反枝苋学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英文名:Redroot amaranth别名:野苋菜分类地位:苋科Amaranthaceae形态特征:植株高20~140cm,茎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具纵棱,密生短柔毛。

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菱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急尖至微凹,有小短尖,两面及边缘有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苞片及小苞片钻形,顶端具芒尖;花被片5,白色,具1浅绿色中脉。

雄蕊5枚;柱头3枚。

胞果扁球形,包裹在宿存花被内,周裂。

种子圆形至倒卵形,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

地理分布:原产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东半球。

入侵历史:19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

本种的入侵途径主要为人工引种或农产品运输传播扩散。

现主要分布于安徽、北京、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天津、西藏(芒康)、新疆、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

该植物可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反枝苋可与其他多种美洲苋属植物杂交,如绿穗苋、鲍氏苋、尾穗苋和刺苋等。

此外,反枝苋还是桃蚜、黄瓜花叶病毒、小地老虎、美国盲草牧蝽、欧洲玉米螟等的田间寄主。

控制方法:(1)机械防治:结果前拔除;(2)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良好,如阿特拉津、乙草胺、烟嘧黄隆等作用于玉米地化学防除;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用于大豆田除草;敌草隆、恶草灵用于棉花地除草。

植物入侵的案例

植物入侵的案例

植物入侵的案例植物入侵是指由于外来物种进入并适应了新的生境,繁殖迅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或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经济损失等问题。

以下是植物入侵的一些案例。

1. 美洲龙葵:美洲龙葵原生于南美洲,后被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美洲龙葵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现在,美洲龙葵已在美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美洲龙葵的种子可以在风中传播数百英里,并在新的生态系统中繁殖,它的茎叶密集生长,占据了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2. 泰国藤葛:泰国藤葛原生于南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后被引入了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

泰国藤葛在新的生态系统中繁殖快速,茎蔓延伸,在其它植被上攀附生长,覆盖面积极大,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泰国藤葛还会破坏房屋、公路和其它重要的建筑设施。

3. 紫茎泽兰:紫茎泽兰原生于亚洲和欧洲地区,后被引入美国、加拿大和南美洲等地。

紫茎泽兰在新的生态系统中繁殖迅速,它的花朵美丽,叶片宽大,根系发达,容易与当地物种竞争生存。

紫茎泽兰还会发放类似于科罗拉多甲虫的化学信号来吸引更多的甲虫,进一步繁殖和传播。

4. 沙漠苦竹:沙漠苦竹原产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地区,后被引入了美国和欧洲等地。

沙漠苦竹能够适应最恶劣的环境,耐旱、耐寒、耐盐碱,其生命力惊人,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几乎无法被控制。

沙漠苦竹的茎秆细硬,可以扎穿皮肤,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案例表明,植物入侵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加强对植物入侵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苋科,莲子草属 入侵时间及地点: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人引种至上海郊区,浙 江杭嘉湖平原作为马饲料。 传播途径:作物饲料有意引种。20世纪50—70年代,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作 为优良饲料在全国进行大力推广,80年代后期逸为野生,该草自然蔓生面积迅 速扩大。 为害特点:喜旱莲子草主要在农田(包括水田和旱田)、空地、鱼塘、沟渠、河 道等环境中生长为害,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草害问题,主要表现在: 阻塞水上交通,封闭河塘水面,降低作物产量,影响农田排灌 ,危害人畜健康, 危及生物多样性及破坏生态环境等。
6.孔雀草Tagetes patula
中文别名:小万寿菊、杨梅菊、臭菊、红黄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万寿菊属。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菊科畏寒草本花卉。株高30至40厘米。羽状复叶,小 叶披针形。花梗自叶腋抽出,头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花色 有红褐、黄褐、谈黄、杂紫红色斑点等。花形与万寿菊相似,但 较小朵而繁多。开花时,在矮墩墩多分枝的棵儿上,黄橙橙的花 朵布满梢头,显得绚丽可爱。孔雀草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适宜盆 栽、地栽和做切花。
12.毒麦Lolium temulentu.L.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黑麦草属
传播途径:种子繁殖。 为害特点:一般混生于麦田中为有毒杂草,颖果内种皮与淀粉层 之间寄生有毒麦菌的菌丝,它含有一种毒麦碱,人、畜食后都能 中毒,轻者引起头晕、昏迷、呕吐、痉挛等症;重者则会使中枢 神经系统麻痹以致死亡。毒麦未成熟时或多雨潮湿季节收获的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藿香蓟属. 入侵时间及地点: 19世纪出现在香港 。 为害特点: 19世纪出现在香港,同时由印度支那蔓延至云南南 部。藿香蓟已在许多地区的菜地、果园、茶园、蔗田、玉米地 及水田边以优势种成片生长,成为危害较严重的农田杂草。
4.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
2,含羞草Mimosa pudica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豆科,含羞草 属。于明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华南地区,1777年出版 的《南越笔记》中即有该种的记载。 为害特点:
为南方秋熟旱作物地和果园杂草。全株有毒,广 东西部和广西南部曾有牛误食中毒死亡的报道。
3.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0年代于香港被发现曾被误认为熊耳草,直到1995年 才被鉴定。
为害特点:所到之处,其他低矮草本逐渐被排斥,在华南果园中,它迅速覆 盖整个果园的地面。其所到之处排斥其他低矮的草类,由于其对土壤肥力 吸收力强,能极大地消耗土壤养分,对土壤的可耕性破坏严重,严重影响 果树的生长,同时能分泌一种有毒的恶臭味,影响家畜觅食。
形态特征:
全株被长柔毛,茎直立,高0.3-1m,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至菱形, 具腺点;边缘齿状,先端急尖,某部圆楔形,具三脉;叶柄长0.3-2cm。 头状花序于茎、枝端,总苞钟形,小花25-30,蓝紫色;花冠长3.5- 4.8mm。瘦果长2-3mm,黑色,具白色冠毛。
5.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
7.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西番莲目,西番莲科,西番莲 属 为害特点:常攀附其他植物生长,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 落,危害甘蔗等农作物,破坏当地动植物相,造成生物
多样性丰富度的减少。
8.蓖麻Ricinus communis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目,大戟科,蓖麻属
常见植物入侵种
1.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中文别名: 水葫芦,凤眼蓝,布袋莲。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 物纲,百合目,雨久花科,凤眼莲属,1901年,凤眼莲被作为 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可借助种子传播,可依靠匍匐枝无性繁殖, 人类活动助长了种群扩散。 为害特点: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 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 活用水;滋生蚊蝇。
入侵时间及地点:根据659年《唐本草》记载,蓖麻早年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为害特点: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油脂作物推广栽培。种子容易混入其他作 物种子中引进并扩散到新的区域。蓖麻逸生后成为一种高大的杂草,排挤本 土植物或危害栽培植物;在南方,多年生的蓖麻也是多种病虫害的寄主,并 为一些虫害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蓖麻种子含有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 若误食种子,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大米草在多个国家用于堤坝防护,迅速生长和扩张,造成当地植物的大量灭 绝。造成大量野生鸟类和涉禽栖息地和食物匮乏。其同样威胁蚌类养殖。
11.灯笼草Physalis angulata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酸浆属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
一年生草本。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长于 田野中。
9.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玄参目,玄参科,婆婆纳属 为害特点:
生于路边、宅旁、旱地夏熟作物田,特别是麦田中,对作物 造成严重危害,同时成为黄瓜花叶病毒、李痘病毒、蚜虫等多种 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分布在菠菜、甜菜、大麦等作物根部的病 原菌(Aphanomyces cladogamus)同时也寄生在该种植株上。
10.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大米草属 传播途径:随水漂流,自然景观“改良”,防护堤坝,鸟类携带,轮船配重/压 舱。为害特点:
大米草在防护堤坝方面有可见的好处,但其向外延伸迅速,可以诱发形成盐 沼。生长迅速、产量高,在多个食物网中居于底层,为多种生物的食物,为多种 生物提供庇护,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有害生物。有一定的经济潜力,如生物燃料、 造纸业、鱼食、绿肥、绿色食品等等。(Chung 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