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案例分析

Zone3:5643
Zone5:4750
Zone7:2056
Zone9:2110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商务休闲层中庭功能排布,中庭悬挑近14米
Zone8
Zone1
Zone2
Zone3
Zone4
方案推导
外皮做成旋转收缩上升的样式,让大楼更加具有动感。将尖角改为圆弧状,以减小风压的影响。圆润的 角度能包容硬朗的环球和金茂。而最终玻璃的消耗仅增加18%。
立面设计
由三段圆弧构 成的圆导角三边形 (其中之一切角) 作为上海中心外围 几何的基本构形, 旋转上升并均匀缩 小,演进为一个平 滑光顺的非线性扭 曲面,形成了大厦 独特的立面造型。
9区:3层观景/ 以上设备层
Zone9
竖 向 功 能 概况
8区:10层酒店
建筑高度:632m
+5层精品办公
Zone8
结构高度:574m
塔楼层数:地下5层,地上124层
7区:15层酒店
Zone7
大楼竖向划分为9个区
6区:14层办公
Zone6
1个裙房商业区
5个办公区 2个酒店区
5区:14层办公
Zone5
1个观景区
4区:13层办公
Zone4
每个区被2层高的设备层分隔
空调设备
3区:13层办公
Zone2
电梯设备
1区:5层商业/会议
Zone1
维修保养设备
5层地下商业/停车
平面设计
相对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 的近似正 方形的平面布局,这样的布局少了视线和光线死角, 不仅可以让办公人员能在更多的角度欣赏大厦周围 的美景,而且在冬季阳光可以更多的进入建筑内 部 ,减少了建筑的能耗。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更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利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下面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其建筑高度达到 632 米,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第一高楼。
在设计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式上升的外观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阻,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系统,既能隔热保温,又能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包含了办公、商业、酒店、观光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
由于建筑高度极高,对施工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在混凝土泵送方面,需要采用超高压泵送技术,将混凝土输送到几百米的高空。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安装监控系统等。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大楼的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人员流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高度达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其建筑形态优美而独特。
大楼的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承受了巨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同时,为了抵御迪拜炎热的气候,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性能的玻璃和铝板幕墙,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遮阳效果。
在施工方面,哈利法塔的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迪拜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工作。
此外,在超高泵送混凝土、钢结构安装等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汇报人:XX
2024-01-24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上海中心大厦概述 • 建筑结构与技术分析 • 机电系统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 运营管理与服务品质提升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分析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点、设计 理念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通过精细化的抗震设计,采用隔震支座、耗能支撑等减震 技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 全。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爬模施 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筑材料选择与性能评估
1 2 3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高强 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等优点,能够满足超高 层建筑的特殊要求。
智能化技术应用
大厦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果,如智能电梯、智能 空调系统等,为超高层建筑的智 能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绿色环保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注重环保和节能设 计,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材料 和技术,对未来超高层建筑的绿 色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基本情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 也是世界第二高楼,建筑主体为 119层,总高度632米,结构高度 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 地下,可停放2000辆。
建筑设计特点
独特的外形
上海中心大厦外形呈螺旋式上升 ,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 穿至顶部,与城市的天际线和周
围环境相融合。
高科技应用
大厦采用了众多高科技技术,如智 能电梯、双层玻璃幕墙、风力发电 等,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的理 念。
上海中心大厦可行性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可行性分析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栋高度达到632米的超高层建筑。
下面将从市场需求、地理位置、建筑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上海中心大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市场需求是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周边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企业以及知名国际企业,这些企业的高端办公需求非常强烈。
而上海中心大厦的超高层建筑形象、先进的办公设施以及独特的地标性都能够吸引这些企业入驻,满足其对高品质办公空间的需求。
其次,地理位置对一个项目的可行性也有重要影响。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地段,交通便利,与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连接紧密,对于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出行非常方便。
另外,上海中心大厦紧邻黄浦江畔,可享有壮丽的江景和城市全景,环境优美,增加了项目的吸引力。
其三,建筑技术是超高层建筑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保障。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最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拥有强大的抗震抗风能力,能够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该建筑还应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的运营效率和节约成本。
最后,经济效益是评估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指标。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幢单体超高层建筑,其办公空间的出租收入非常可观。
经过精确的市场调研和定价策略,开发商可将大厦的出租率控制在较高水平,从而保证稳定的租金收入。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上海市乃至中国的地标建筑,其所带来的品牌价值和形象推广效应也会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
总结起来,从市场需求、地理位置、建筑技术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来看,上海中心大厦具备了较高的可行性。
它能够满足高端办公需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以及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这使得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一座地标性建筑,对于推动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上海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上海中心大厦是由美国建筑设计师Gensler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是将大自然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
这座建筑的外立面呈螺旋形状,如同一片翻滚的海浪,象征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蓬勃发展和无穷活力。
此外,大厦内部还拥有许多独特的设计元素,如高效的天气系统和有机农场,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上海中心大厦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大厦的外墙表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不仅能有效地隔绝热量和噪音,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节省能源。
此外,大厦还采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先进技术,使其成为一个高度可持续的建筑物。
上海中心大厦的政府支持和战略位置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上海市经济中心的陆家嘴地区,这里是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聚集地。
充足的资源与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得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各行各业企业在上海市发展的首选地点。
上海中心大厦对于上海市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该大厦为上海市提供了更多的办公空间和商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驻。
这不仅推动了上海市的经济增长,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上海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到大厦的观景台欣赏整个上海市的美景,还可以体验高速电梯、360度旋转餐厅等独特的设施和体验。
这为上海市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提升了上海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总之,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设计、可持续发展、地理位置和经济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物,更是上海市向世界展示其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中心大厦将继续为上海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3篇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3篇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1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是目前世界排名第十五的高楼。
它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大的意义,为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分析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的难点,展现出其设计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1.设计高难度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独特的外形给其设计带来了高难度,同时建筑结构还必须要能够承受地震、台风、风荷载等各种自然灾害。
因此,对钢结构的深度设计要求十分高。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材料各项力学性能、环境作用等因素,根据力学原理、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进行多种计算和分析,找出最优的结构方案。
2.材料及接口问题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的各个杆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连接,这些连接设施是安全性设计及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
连接设施的拼接要求高精度、高精度常常需要进行多次修正及调整,使得钢结构的元件和构件的装配和安装更为顺利。
材料与接口的结合是一项重要难点,因为要兼顾高强度、轻量化、独特性的特点。
3.防腐问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环境和材料的耐久性。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之后,其钢结构需要长期存在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之中。
同时,在建造过程中,钢结构需要经历多次复杂的施工工序,很容易受到腐蚀。
钢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有工业防腐经验,合理选择材料的成分、厚度及外层涂层的质量。
钢结构的防腐问题,不单是为了保护高楼的使用寿命,更是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安全问题。
4.施工难度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独特的外形给建筑工人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建筑材料及设施的运输问题,都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整个钢结构的制作和组装也是非常复杂的工序,钢丝绳的设置和操作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
因此,对每一个构件要进行深入的制作计划和组装设计。
综上,上海中心大厦的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比较多。
上海中心说明文介绍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建筑,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娱乐、观光、会展等功能于一体。
这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高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41.08万平方米,地下16.72万平方米。
上海中心大厦是陆家嘴地区超高层建筑群的收官之作,定格了上海浦江之东天际线的最高定点。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外观呈螺旋上升的形态,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与上海金茂大厦的经典隽永的塔形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简洁明快的立体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大厦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呼应,丰富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充满着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的诠释。
它不仅是一个竖直的微型城市,也是一个资源高度集约化、能源高度节约化的超级大楼城市。
其规划设计小陆家嘴收官之作的地位,定位为“形神兼备、秀外慧中、汇集大成”,展示出21世纪现代摩天大楼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完美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经历了诸多挑战,但最终实现了规划者和建设者的宏伟目标。
于2016年4月27日完成分步试运营,并在同年入选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
这座摩天
大楼不仅是中国建筑工程的杰作,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
上海中心项目功能定位

100套客房
VIP空中会议
会展信息中心
会议合计
顶层观光娱乐
设备类
5,000
1%
117-120
15,000
20,000
10,000
3%
4%
2%
裙房1-4
高端会议、观景及餐饮等
会展、宴会、24小时信息发布等
40,000
7%
380,000
71%
1-130
时尚新奇购物娱乐城
27,000
5%
B1-B2
餐饮、购物、娱乐等
超高层豪华全球企业馆
上海中心
SHANGHAI TOWER
沿街裙房独立BOX式办公
定位依据
➢进一步加强项目档次,与IFC呼应但避免正面竞争高档品牌。
➢形态上避免和IFC冲突,采用若干3-4层的独栋建筑(BigBOX),
为奢侈品牌提供一个独立旗舰馆,彰显个性
目标客户
快速消费类奢侈品、奢侈耐用类、奢华餐饮等
地下时尚新奇购物娱乐城
定位依据
➢突破8小时以外的空城瓶颈,补充区域休闲娱乐功能
➢充分利用地铁通道的大量客流,轨道交通客流通过本地下空间,
带来商机
➢人员相对混杂,适合定位主题性时尚娱乐购物城
目标客户
通过地下通道带来的大众人流、项目及项目周边商务人员、住户等
功能描述
➢主题多功能娱乐馆,全年安排体育比赛、演艺、秀场等活动
裙房1-4层
独立BOX办公
会展信息中心
25,000平方米
15,000平方米
B1-B4层
地下商业
多功能体验馆
地下停车
配套设施
•公共设施
27,000平方米
8,000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天际线
早在20年前,上海便规 划了在金融贸易区建设三 栋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 为最后一块“拼图”。 本设计的一个 重要方面即是要考 虑新建上海中心的 建筑高度与金茂大 厦、环球金融中心 的形体关系问题。 如何才能使这三者 形成完整而和谐的 关系,设计团队 Gensler经过建立 模型与函数分析, 最 终确定建筑高度为 632, 比环球金融中 心高出140 通过这幢建筑的高 度函数曲线可以看 出, 三者的高度之差 所具有的数列关系 形成一条平缓上升 的曲线,不仅产生了 视觉上的和谐效果, 同时也象征着踏实 进步、不断追求卓 越的精神
SHANGHAI TOWER 上海中心大厦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
高层建筑设 高层建筑标准层空间构成与设计
三.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概念设计
四. 高层建筑防火技术与设计 五. 设备与建筑设计 六. 造型与立面设计
空调设备 电力设备 逃生区域 电梯设备 维修保养设备
Zone3
Zone2
裙房/商业
地下室
Zone1
裙房平面
标准层形态
造型设计对节能的影响:
同等面积的不同形状平面 围合的建筑物的表面积变 化。 这种圆润三角形的结构, 在照顾造型的前提下,极 大的减少了建筑物的表面 积,从而减少了与外界的 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是 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C单元
客房单元设计
D单元
E单元
F单元
卧室 客厅 洗手间 卫生间
服务用房设计
服务用房设置于核心筒中位置隐蔽,且服务的辐射范围变大,可 以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服务用房设计
服务用房设置于核心筒一端以及中部
客房交通分析
货运电梯 疏散楼梯 消防电梯 客运电梯
核心体设计
Zone2
Zone5
卫生间 设备间 消防电梯 本区客运电梯 封闭楼梯
02
区位分析
周围环境分析
浦东新区拥有包括浦东国际机场、浦东国际信息港、浦东国际深水港、·磁悬浮列车和轨道交通 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商务需求。开发开放10多年来,浦东新区城市综合功 能迅速提升。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包 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内的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 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设计理念
建筑的造型为盘旋上升 的形态, 其最初构想来源哲 学 “发展的螺旋式”这 一逻辑概念。 小至原子、分子, 大至 宇宙, 都以螺旋上升的方式 发展变化, 体现了设计者试 图表达的具有哲学思辨的世 界观。 这种“螺旋式曲线”包 涵了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 是事物经过自身发展, 经过 曲折的过程由低级阶段向高 级阶段回复性前进的过程在 此理念的基础上, 建筑的形 态与中华文化中象征宇宙螺 旋塔的造型相结合, 象征着 中国与世界、空间和时间的 联系, 始终以开放自由的心 态面对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同 时也表达了中国未来发展的 信心。
摩天大楼比照
上海中心以其柔和、旋转的优雅造型,屹立于全球摩天大楼殿堂
技术与荣誉
中国第一高楼 上海新地标
我国安装最高的能源中心
中国绿色建筑体系认证
世界最高绿色建筑
美国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
软土基上建造的85万吨单体 幕墙设计、安装难度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体积民用建筑底板浇筑 ……
未来展望
建成后的上海中心,将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品字型的超高层摩天大楼组 群, 以其独一无二的形态屹立于黄浦江畔,集中体现了城市发展的高度和速度。 金茂大厦 —— 过去 环球金融中心 —— 现在 上海中心 —— 未来
01
项目概况
一
项目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 Shanghai Tower
项目选址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 地块,基地邻近有上海金茂大 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 超高层建筑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为满足 公众审美层面与专业审美层面 的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成为 建筑、人、城市和谐共生的领 袖之作
空间重组的多样性与灵 活性:办公单元按功能关
系和工作流线进行分组,组 与组之间采用家具加以分隔, 联系方便 层高: 5300mm
2.柱网
使用巨型柱
共享空间设计
餐饮
前台 艺术 展厅 健身
便 利 店
多功 能厅
商务休闲层中庭功能排布
中庭挑空近70米形成空间渗透,且休息空间设 置于靠近建筑外壳的部分,可以直接采光通风, 拥有良好的视野和景观。
核心体设计
Zone6 货梯
Zone7
卫生间 设备间 消防电梯 本区客运电梯 封闭楼梯
核心体设计
服务间
Zone8
Zone9
卫生间 设备间 消防电梯 本区客运电梯
核心体设计
Zone10
封闭楼梯 消防电梯 客运电梯
电梯设计
电梯系统
电梯设计
Zone9
Zone8
Zone7
Zone6
Zone5
Zone4
其标准层虽保持相同的形态,但由于旋转而上并且逐渐缩小的形体,其面积逐渐 缩小变化: 第七层:4553.3m² 一百十七层:2070.7m² 中间大部分3000m²左右为面积有效率最大
办公部分标准层布局
ZONE2~ZONE5
开放型办公空间
进深尺度较大、空 间大、空间布局灵 活可变 办公单元按功能关 系和工作流线进行 分组,组与组之间 采用家具加以分隔, 联系方便 采光、通风效果较 好 但大空间声音及视 线干扰较大 适用于需要大型集 体办公的高层建 筑——高级职员可 安排在小房间或隔 间内,小型会议、 接待室等用房可靠 一边或集中布置在 核心筒周围
标准层形态对比
典型标准层
壳体部分
用于办公、居住、 娱乐、休息(如 客房)等人们日 常使用的部分。
核体部分
通常将辅助用房 集中布置,竖向 对齐贯通,并与 相应的结构形式 结合形成坚强的 “核心”,用以 抵抗巨大的风和 地震侧移。
标准层核体布局模式
集中式布局
将“核体”部分 集中起来,在标 准层中独立成区 布置。 标准层有良好的 采光、交通流线 以及和工作和居 住等功能相适应 的空间划分(避 相对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 的近似正方形的平面布局,这 免相互干扰)。 样的布局少了视线和光线死角,不仅可以让办公人员能在更多
设计理念与技术
上海中心的设计突出了高层 建筑的一个理念, 即 “垂直城币”的概念这 一理念来源于该项目的设计 公司Gensler所的理解的” 现代中国开拓进取的精神 和人类拥抱传统、重新审视 自我的梦想和抱负”。大 厦设计运用创新的外层材料 和中庭解决方案是对传 统层叠式功能结构理念的挑 战, 以期将高质量的城市 生活概念引入高层建筑, 手 造一座立体城市上海中心的 设计强调建筑竹为场所对未 来生活的预测和引导美国建 筑师亨利·库白曾提出“市 民摩天楼”的概念, 他认为 一种面向城市开放的、而非 以统治性的姿态参‘到城干 中的介入方式, 是未来高层 建筑应有的品质。
18 层 6层
Zone1
每隔14层有一层避难层
其它部分设计---避难层
设备间
避难间
三小时防火墙
避难层与设备层相结合的形式
结构转换层
板式转换层
03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概念设计
三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概念设计
伸臂桁架
结构造型设计分析 建筑的主要承重体系从内至外可分为三重结构 一一核心筒、筒外巨柱和悬臂梁三者形成稳定 的体系。双层外表皮系统的荷载则通过连系杆件 附加在主体结构上建筑的基本平面形式为圆形, 由 对称均衡的体系包括组合巨柱、核心筒、带型析 架与钢制悬臂析架实现主要的结构功能而由三角 形平面的扭转而形成的建筑造型主要依靠最外层 的幕墙来实现外层的玻璃幕墙以钢制联系杆件与 建筑主体连结, 内外幕墙中间的空腔形成共享空间, 向内部开放。
59层
Zone4
45层
Zone3
31层
Zone2
19层 7层 B5~B1层
Zone1
B5~B1每层均有设备间 层高: 3400mm~6000mm
其它部分设计---避难层
114层 100层
Zone9
Zone8
Zone7
85层
Zone6
72层
Zone5
58层
Zone4
44层
Zone3
30层
Zone2
level6
Zone3
Zone2 Zone1
电梯服务方式:分区服务
电梯设计
Zone9
Zone8
Zone7
Zone6
Zone5
Zone4
Zone3
Zone2 Zone1
上海中心配备3台世界最快18m/s的升降电梯,仅一 分钟就可以从底层抵达632米高的顶部
电梯设计
电梯设计
电梯设计
转换层设计
Level 18
酒店部分标准层布局
ZONE5~ZONE7
客房标准层面积
1950~2400 共有十八间客房
平面形式与尺度
点型 交通走道围绕 中央核心 筒式布置,有效率高,空 间浪费少,但方向性略差。
Zone6~8--酒店区典型平面布置
客房单元设计
用巨 型柱 作为 卧室 与客 厅的 分隔
A单元
B单元
将卫 生间 与浴 室分 开设
Level 19
Zone2~Zone3 Zone2区电梯部分通 过转换机房转换成为 Zone3电梯
Level 20
Level 21
Zone3~Zone4 时由znoe3电梯转换为Zone4电梯
电梯设计
双层电梯
建成后的上海中心大厦日常容纳人员会在1万至2万,为解决超高层建筑 的垂直交通压力,共配备了149台电梯,垂直运输的就达到108台。在客流量 较大的办公区域,上下两层轿厢的“双层电梯”将大显身手,提高运送效率。 为了保障楼内人员在发生险情时快速疏散,大厦分为9个区间,每个区间的 底层都设为专用避难层,可乘坐独立的消防电梯迅速抵达大楼底层。这些消 防电梯将使用防火电缆、专用电源,轿厢也是防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