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难点汇总14 含电容电路的分析策略
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分析1. 引言1.1 电路知识的重要性电路知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电荷在电流中的运动规律和物质的电学性质。
在现代社会中,电路知识无处不在,无论是家用电器、通讯设备还是工业生产都离不开电路的运作。
掌握电路知识不仅对物理学学科的深入理解有重要意义,更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学习电路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效地解决电路故障和设计新的电子产品。
掌握电路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例如在电子工程、通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熟练掌握电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电路知识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数字化领域的发展,还是新能源技术的研究,都需要深入的电路知识作为支撑。
电路知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知识储备和学术研究中,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我们应当重视电路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1.2 学习物理电路的必要性学习物理电路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物理电路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电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的运动规律和电场的性质,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电路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家用电器、电子设备还是工业生产中的电路设计,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路知识。
学习物理电路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学习物理电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跟上科技的步伐,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物理电路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2. 正文2.1 基础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基础电路知识是学习物理电路的基础,掌握好基础知识对于后续学习和解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学习基础电路知识的方法:1. 系统学习:首先要系统地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分析
1、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电路知识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磁感应强度等基本概念。
2、理解电路结构:学会理解电路的结构,包括电源、电线、电阻、电容等组成部分,了解电路中的各种元件的作用。
3、图像化思维:在学习电路知识时,应尝试将电路转化为图像化的形式,通过图像
去理解电路的结构和电流电势的流向。
4、实际联系:在学习中,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电路,如通过实验去验证电路,加强
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多做题:电路知识需要多做题才能掌握,通过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练习去巩固和拓
展知识面。
解题思路分析:
1、明确问题:在解题时需要先明确问题,确定电路中所求的未知量,包括电流、电
势差、电阻值、电容值等等。
2、根据题目条件列方程: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列出电路方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
霍夫电路定律等,然后对方程进行化简和求解。
3、分析电路特点:在解题时需要分析电路的特点,包括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变化的
方向、等效电路等,以此来求解问题。
4、运用物理原理:在解题时需要运用物理原理,包括电功率、电能、电磁感应等,
从而推导出所求未知量的数值。
5、注意单位:在解题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特别是在公式中出现不同单位时,需要先进行转换再进行计算。
6、核对答案:在解题完成后,需要核对答案,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看结果是否
合理。
如不合理,应重新检查公式推导过程及计算是否有误。
高考物理名师讲解重难点精讲与解析

高考物理名师讲解重难点精讲与解析物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常常被学生们视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然而,通过理解和掌握物理的重难点,我们可以轻松攀登这座高峰。
本文将由高考物理名师对一些重难点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的重点知识点1.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在力学中,力与加速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点在高考中经常会被考察,学生们需要通过练习题目来熟悉和掌握这个关系。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若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学生们需要通过分析碰撞问题和爆炸问题来理解和应用这个定律。
二、热学的常见难点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热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公式为PV=nRT。
学生们需要掌握该方程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中各个变量的含义,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训练。
2. 热量传递与热平衡热量传递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见的传热方式包括传导、传感和辐射。
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同时也需要注意热平衡的概念与应用。
三、电学的重难点解析1. 电路分析与电阻学生们需要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包括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计算和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可以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2. 电容与电势差电容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电容器的存储电量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容量成反比。
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验和练习来理解电容的概念以及与电势差的关系。
四、光学的知识点解析1.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们需要熟悉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放大率的计算方法等。
通过练习题目和实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学生们需要熟悉和掌握这些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验,可以观察和体验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加深对其理解。
高三物理电容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电容器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容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电路中起到储存电荷和能量的作用。
在高三物理中,学生将会学习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公式和应用。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习中的电容器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容器的基本原理1. 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板隔开的绝缘介质组成,导体板可以是金属板或金属箔片。
2. 在电容器中,当有电荷通过时,正电荷会聚集在一侧导体上,而负电荷会聚集在另一侧导体上。
3. 在电容器中,两个导体间的电荷分布形成了电场,导致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和储存电能的能力。
二、电容器的电容量1. 电容量是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量与电容器的结构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与导体板的面积A和板间距d成正比,与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正比。
3. 电容量的计算公式为C = εrε0A/d,其中εr为相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大约为8.85 × 10^(-12) C^2/(N·m^2)。
三、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1. 充电过程:当电源连接到电容器时,电场驱使电荷从电源的正极流向一个导体板上,而从另一导体板上的电荷流回电源的负极。
2. 放电过程:当电源断开连接时,两个导体板上的电荷开始通过外电路回流,直到电容器中不再存储电荷。
四、电容器的串并联1. 串联:将两个或多个电容器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其总电容量等于各电容器倒数的和的倒数,即Ct = 1/(1/C1 + 1/C2 + ...)。
2. 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电容器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其总电容量等于各电容器的和,即Ct = C1 + C2 + ...。
五、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1. 电容器可以用来存储电能,常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充电系统中。
2. 电容器可以用作电路中的滤波器,用于去除交流信号中的噪音。
3. 电容器可以用来改变电路的时间常数,从而调节电路的响应速度。
六、电容器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电容器时,需要注意它们的极性,将导体板连接在正确的位置上,否则可能导致短路或损坏电容器。
物理高考一轮总复习电路分析技巧

物理高考一轮总复习电路分析技巧电路分析是物理高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电路分析技巧是十分关键的。
在电路分析过程中,通过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物理高考一轮总复习电路分析的技巧,帮助大家提高对电路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在开始电路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律。
例如,电阻、电流、电压和电源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功率定律等基本定律。
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二、简化电路的方法在电路分析中,有时会遇到复杂的电路,给分析带来不小的困难。
因此,掌握简化电路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简化电路时,可以运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简化方法,将复杂的电路化简成简单的电路,从而更加便于分析。
三、电路等效替换电路等效替换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一个复杂的电路转换成等效的简单电路,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电路等效替换时,可以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等效原理,将复杂的电路化简为简单的电路进行分析。
四、电路分析的数学方法在电路分析过程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电路的节点电流法和电路的回路电流法,通过建立方程组和运用高中数学知识,解出电路中的未知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答。
五、运用模型分析电路在电路分析中,运用模型分析电路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例如,根据电容特性,可以将电容等效为开路和短路,对电路进行简化;根据电感特性,可以将电感等效为导线和开路,进一步简化电路。
运用这些模型可以提高学生对电路分析的把握能力。
六、多做电路分析题在学习电路分析的过程中,多做电路分析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可以提高对电路分析技巧的掌握程度。
建议在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高考一轮总复习电路分析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解析如何应对电路题的挑战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解析如何应对电路题的挑战电路题是物理高考中的必考知识点,也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难点。
在应对电路题的挑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中电路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理解电路基础知识在解决电路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电路基础知识。
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以及串联、并联、电势差等基本电路的特性。
只有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电路题。
二、绘制电路图解决电路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绘制出电路图。
通过绘制电路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方式。
同时,电路图也有助于我们分析电流、电压的走向,进而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运用基本电路定律在解决电路题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电路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则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答电路题。
四、注意电路中的等效替换在一些复杂的电路题中,可以通过等效替换的方法简化问题。
对于串联电路,可以将多个电阻看作一个等效电阻;对于并联电路,可以将多个电阻看作一个等效电阻。
通过等效替换,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成一个等效电路,从而更方便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戴维南定理通过等效电源的方式,将电路简化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组合;诺顿定理则通过等效电流源的方式,将电路简化为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阻的组合。
掌握了这两个定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电路题。
六、多做电路题,加强练习最后,要想在高考中应对电路题的挑战,关键在于多做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电路题目,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能够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发现和改进,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高考中的电路题是必考知识点,也是考生们的一大挑战。
高中物理-14 变压器中动态变化--含二极管、电容器和电动机电路—高中物理三轮复习重点题型考前突破

含二极管的变压器问题在理想变压器问题中,偶尔在副线圈的电路中存在二极管,该类问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应加以重视.(1)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2)先假设二极管不存在,分析副线圈的电流,再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对副线圈的电流进行修正.(3)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1.(2019·西安八校联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 1∶n 2=22∶5,电阻R 1=R 2=25 Ω,D 为理想二极管,原线圈接u =2202sin (100πt ) V 的交流电,则( )A .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B .通过R 2的电流为1 AC .通过R 2的电流为 2 A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00 W 答案:C 解析 由原线圈交流电瞬时值表达式可知,交变电流的频率f =1T =ω2π=50 Hz ,A 项错;由理想变压器变压规律U 1U 2=n 1n 2可知,输出电压U 2=50 V ,由理想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知,交变电流每个周期只有一半时间有电流通过R 2,由交变电流的热效应可知,U 22R ·T 2=U 2R·T ⇒U =22U 2=25 2 V ,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 2的电流为 2 A ,B 项错,C 项正确;电阻R 2的功率P 2=UI =50 W ,而电阻R 1的电功率P 1=U 22R 1=100 W ,由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 =P 1+P 2=150 W ,D 项错.2.(2019·河南六市一联)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与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相当于导线;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相当于断路)、定值电阻R 0、热敏电阻R t (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及报警器P (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报警器P 将发出警报声)组成闭合电路,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变压器线圈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B.电压表的示数为22 2 VC.R t 处温度减小到一定值时,报警器P 将发出警报声D.报警器报警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比报警前小答案:B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f =1T=50 Hz ,而理想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A 项错误.由题图乙可知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有效值U 1=220 V ,则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U 2=n 2n 1U 1=44 V ,设电压表示数为U ,由于二极管作用,副线圈回路在一个周期内只有半个周期的时间有电流,则由有效值定义有U 22R 总·T 2=U 2R 总·T ,解得U =U 22=22 2 V ,B 项正确.由题给条件可知,R t 处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报警器会发出警报声,C 项错误.因报警器报警时回路中电流比报警前大,则报警时副线圈回路的总功率比报警前大,而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等,D 项错误.3.(多选)图甲为某恒温装置的电路原理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原线圈接正弦式电流,R 0为定值电阻,R 为半导体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 为理想二极管,R 1为电阻恒定的电热丝,AB 间电压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高三物理电容器电路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容器电路知识点在高三物理学习中,电容器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电容器是电路中常见的电子元件之一,它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且在电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以及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等知识点。
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组成的装置,在电路中常用C表示。
导体板上的电荷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Q=C×V表示,其中Q表示电荷量,C表示电容,V表示电压。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通过连接电源,电荷从电源流向电容器,逐渐积累在导体板上,导致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上升,最终达到与电源电压相等的稳定状态。
充电过程可以用充电曲线来表示,曲线呈指数增长趋势。
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断开与电源的连接,电荷从电容器流向电路中的负载,导致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下降,最终消耗完电荷,电压降为零。
放电过程可以用放电曲线来表示,曲线呈指数衰减趋势。
3.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3.1 电容器的存储和释放能量由于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的能力,它可以作为电路中的能量储存器。
在电路中,当电容器充电时,电能被转化为电势能,而当电容器放电时,电势能又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3.2 电容器的滤波作用电容器还可以用于电路中的滤波作用。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可以通过存储电荷的能力来平滑电压信号,减小信号的波动,从而起到滤波的作用。
这在电路中广泛应用于稳压电路和音频放大器等电子设备中。
3.3 电容器的时间常数电容器还具有时间常数的概念,即电容器充放电的时间。
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时间与电容器的电阻和电容有关,可以用公式τ=R×C表示,其中τ表示时间常数,R表示电阻,C表示电容。
时间常数描述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快慢程度,对于电路的稳定和响应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三物理电容器电路知识点主要包括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充电和放电过程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14 含电容电路的分析策略将电容器置于直流电路,创设复杂情景,是高考命题惯用的设计策略,借以突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适应高考选拔性需要.应引起足够关注.●难点磁场1.(★★★★)在如图14-1电路中,电键S 1、S 2、S 3、S 4均闭合.C 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悬浮着一油滴P ,断开哪一个电键后P 会向下运动A.S 1B.S 2C.S 3 D.S 4图14—1 图14—2 2.(★★★)(2000年春)图14-2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 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A.电阻R 中没有电流B.电容器的电容变小C.电阻R 中有从a 流向b 的电流D.电阻R 中有从b 流向a 的电流 ●案例探究 [例1](★★★★★)如图14-3所示的电路中,4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 ,E 为直流电源,其内阻可以不计,没有标明哪一极是正极.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在平行极板电容器的两个平行极板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电小球.当电键K 闭合时,带电小球静止在两极板间的中点O 上.现把电键打开,带电小球便往平行极板电容器的某个极板运动,并与此极板碰撞,设在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但带电小球的电量发生变化.碰后小球带有与该极板相同性质的电荷,而且所带的电量恰好刚能使它运动到平行极板电容器的另一极板.求小球与电容器某个极板碰撞后所带的电荷.命题意图:考查推理判断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不能深刻把握该物理过程的本质,无法找到破题的切入点(K 断开→U 3变化→q 所受力F 变化→q 运动状态变化),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与技巧:由电路图可以看出,因R 4支路上无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无论K 是否闭合始终等于电阻R 3上的电压U 3,当K 闭合时,设此两极板间电压为U ,电源的电动势为E ,由分压关系可得U =U 3=32E ① 小球处于静止,由平衡条件得dqU =mg ② 当K 断开,由R 1和R 3串联可得电容两极板间电压U ′为U ′=2E③由①③得U ′=43U ④图14-3功,表明小球所带电荷与下极板的极性相同,由功能关系mg2d -q212='U mv 2-0 ⑤ 因小球与下极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设小球碰后电量变为q ′,由功能关系得 q ′U ′-mgd =0-21mv 2 ⑥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q ′=67q 即小球与下极板碰后电荷符号未变,电量变为原来的67. [例2](★★★★)如图14-4所示,电容器C 1=6 μF ,C 2= 3 μF ,电阻R 1=6 Ω,R 2=3 Ω,当电键K 断开时,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当K 闭合时,电容器C 1的电量改变了多少(设电压U = 18 V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没有依据电路结构的变化分析求出电容器充放电前后的电压变化,使问题难于求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在电路中电容C 1、C 2的作用是断路,当电键K 断开时,电路中无电流,B 、C 等电势,A 、D 等电势,因此U AB =U DB =18 V ,U AB =U AC =U DB =18 V ,K 断开时,电容器C 1带电量为Q 1=C 1U AC =C 1U DC =6×10-6×18 C =1.08×10-4 C.当K 闭合时,电路R 1、R 2导通,电容器C 1两端的电压即电阻R 1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的电压分配关系得:U AC =211R R UR +=12 V此时电容器C 1带电量为:Q 1′=C 1U AC =7.2×10-5 C电容器C 1带电量的变化量为:ΔQ =Q 1-Q 1′=3.6×10-5 C所以C 1带电量减少了3.6×10-5 ●锦囊妙计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能的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有充电、放电电流,一旦电流达到稳定状态,电容器在电路中就相当于一个阻值无限大(只考虑电容器是理想不漏电的情况)的元件,电容电路可看作是断路,简化电路时可去掉它,简化后若要求电容器所带电量时,可在相应的位置补上.分析和计算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时,关键是准确地判断并求出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其具体方法是:1.确定电容器和哪个电阻并联,该电阻两端电压即为电容器两端电压.2.当电容器和某一电阻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两端时,此电路两端电压即为电容器两端电压.3.对于较复杂电路,需要将电容器两端的电势与基准点的电势比较后才能确定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图14-4●歼灭难点训练 1.(★★★)(1997年全国)如图14-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恒定,要想使灯泡变暗,可以A.增大R 1B.减小R 1C.增大R 2D.减小R 22.(★★★)一平行板电容器C ,极板是水平放置的,它和三个可变电阻及电源联接成如图14-6所示的电路.今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极板之间静止不动.要使油滴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A.增大R 1B.增大R 2C.增大R 3D.减小R 23.(★★★★)如图14-7所示,E =10 V ,R 1=4 Ω,R 2=6 Ω,C =30 μF ,电池内阻可忽略.(1)闭合开关K ,求稳定后通过R 1的电流;(2)然后将开关K 断开,求这以后通过R 1的总电量.图14—7 图14—84.(★★★★)如图14-8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池电动势E =90 V ,内阻r=5 Ω,R 1=10 Ω,R 2=20 Ω,板面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M 、N 相距d =3 cm ,在两板间的正中央有一带电液滴,其电量q =-2×10-7 C ,其质量m =4.5×10-5 kg ,取g =10 m/s 2,问(1)若液滴恰好能静止平衡时,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头C 正好在正中点,那么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m 是多大?(2)将滑动片C 迅速滑到A 端后,液滴将向哪个极板做什么运动?到达极板时的速度是多大?图14-5 图14-65.(★★★★)如图14-9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竖直金属导轨MN 和PQ 的上端接有一个电容为C 的电容器,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可紧贴竖直导轨无摩擦滑动,且滑动中ab 始终保持水平,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不计电阻,求最后通过C 的充电电流.图14—96.(★★★★★)图14-10所示,金属棒ab 质量m =5 g ,放在相距L =1 m 的光滑金属导轨MN 、PQ 上,磁感应强度B =0.5 T ,方向竖直向上,电容器的电容C =2μF ,电源电动势E =16 V ,导轨距地面高度h =0.8 m.当单刀双掷开关先掷向1后,再掷向2,金属棒被抛到水平距离s =6.4 cm 的地面上,问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还有多大?图14-10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C 2.BC [歼灭难点训练]1.AD 2.CD3.电容器稳定后相当于断路,K断开前电容器相当于和R 2并联,K 断开前,电容器相当于直接接到电源上,K 断开前后通过R 1的电量即为前后两状态下电容器带电量之差.电容器稳定后相当于断路,则:(1)I1=I总=)64(1021+=+R R E A =1A (2)断开K 前,电容器相当于和R 2并联,电压为I2R 2,储存的电量为Q 1=CI 1R 2 断开K 稳定后,总电流为零,电容器上电压为E ,储存电量为Q 2=CE所以通过R 1的电量为:ΔQ =Q 2-Q 1=C (E -I 1R 2)=1.2×10-3 C4.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触头C 正好在AB 正中点时对液滴进行受力分析知,重力G 与电场力Eq 平衡,从而求得电容器两极电压,也就是BC 间电压,然后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得R BC ,从而求得R m .将滑片C 迅速滑到A 端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求得AB 间电压,即电容器两板间电压UAB =UMN ′=159090+×90即UMN ′=77 V 大于C 在中央时电压,对液滴分析受力知电场力大于重力,所以向M 板运动,由动量定理便可求得速度.(1)滑片C 在AB 中央时,对带电液滴由平衡条件得mg =qdU MN所以UMN =q m gd =7241021031045---⨯⨯⨯⨯ V =67.5(V ) 由题意知U MN =UBC =67.5 V 由欧姆定律得21mRR r E ++=UBC即21590mR +2m R ⨯=67.5 所以R m =90 Ω (2)滑片滑到A 时,UMN ′=m1m R R r ER ++15909090+⨯V =77(V )>67.5 V所以液滴向M 板运动,设达M 板时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q ·mg U MN -'2·2d =21mv 2 所以v =0.2 m/s5.经分析知最终ab 棒做匀加速下滑,设最终充电电流为I ,在Δt 内电量、速率、电动势的变化量分别为ΔQ 、Δv 和ΔE则有I =t Q ∆∆=C ·t E ∆∆=CBL ·t v∆∆=CBL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BIL =ma 解得I =CL B m mgCBL22+ 6.电容器充电后电量为Q =CE .开关掷向位置2时,电容器通过ab 放电,其放电电量为ΔQ ,则通过棒中电流为I =tQ∆∆ 金属棒受安培力F =BIL =BL tQ∆∆ ① 据动量定理F Δt =mv -0② 由平抛运动可知v =s/hgsg h 22=③由式①、②、③得BLt Q ∆∆·Δt =m shg 2 所以ΔQ =hg BL m s 2=1.6×10-5C电容器所余电量Q ′=Q -ΔQ =CE -ΔQ =1.6×10-5 C 所以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CQ '=8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