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种类与作用机制

合集下载

常用抗菌药物机制

常用抗菌药物机制

常用抗菌药物机制
1.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糖
类抗生素等。

这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细菌细胞壁在维持细菌形态、结构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细
菌细胞壁的合成可导致细菌死亡。

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重要,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2.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包括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这些
抗菌药物通过选择性地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来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从而防止细菌的增殖和生长。

3.核酸合成抑制剂:包括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等。

这类
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的核酸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例如,氟喹诺酮类抗
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
增殖。

4.细胞膜破坏剂:包括多粘菌素类抗生素、聚肽类抗菌肽等。

这些抗
菌药物能够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膜的破裂和渗透性增加,
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5.酶抑制剂: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由于细菌的耐药机制普遍
存在,细菌通过产生一种名为β-内酰胺酶的酶来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使抗生素失去效力。

因此,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已经成为一
种重要的策略,目的是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来恢复抗生素的活性。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它们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产生抗菌效果。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根据对细菌的不同作用方式进行分为以下几类:1.抗菌药物的细胞壁阻断机制: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的外部保护层,它可以维持细菌的形态和稳定性,并起到阻止外界物质进入细菌内部的作用。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物质。

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和青霉素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酶的活性,阻断了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构建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抗菌药物的DNA/RNA阻断机制:DNA和R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它们在细菌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通过与细菌DNA或RNA发生特异性结合,阻碍了核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3.抗菌药物的蛋白质合成抑制机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包括酶、结构蛋白等。

抗菌药物如氨基酸类和氨基甘露醇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止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4.抗菌药物的细胞膜破坏机制:细菌细胞膜是细菌内外环境的隔离屏障,它具有保护细菌的作用。

一些抗菌药物如胺碘酮等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内外物质交换的紊乱,细胞内外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非只有一种,很多抗菌药物可能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机制。

此外,在临床应用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具体的细菌类型以及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不同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

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加重了治疗难度和风险。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促进研发和应用新型抗菌药物也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氨基糖苷类。
(3)抗代谢类 磺胺类。
(4)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一、抗菌药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即为抗菌 药,常用的抗菌药有三类。 1. 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 抗生素半合成品
以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 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利福平。 3.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 一位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 雷白氏肺炎杆菌,主管医生一直用氨苄青霉素, 病情不断恶化。
* 不知道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 菌固有的耐药性。由于不掌握对克雷白氏菌属 仅有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等少数 几类抗生素有效,而氨基糖苷类由于血药浓度 低,药物很少抵达感染部位;喹诺酮类当时尚 无全身应用制剂;当时只有头孢菌素可选用, 如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换用头孢菌素情 况大不一样。
如细菌对磺胺药,改变代谢途径产生较多的 PABA 。 某些细菌可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
四、多重耐药
1.概念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2.常见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危害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不加控制广泛应用,必然造成耐药性增加, 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抗菌药合理应用日 益受到重视。 如:安徽省2003年,共收集523份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228例是应用抗菌类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 的43% 。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上半年 共收到112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5例是由抗菌 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40%。中国每年有八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化学药物。

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代谢以及其它关键的细胞过程来发挥作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是维持细菌形态的关键结构,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所必需的细胞壁合成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密度和强度降低,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这类药物可以结合到细菌的核糖体组分上,阻止核糖体上的转化过程,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无法正常合成所需的蛋白质,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这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菌的DNA复制和RNA合成。

它们可以结合到细菌DNA或RNA的特定区域,阻断其正常的复制和合成过程,从而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4.抗代谢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菌的代谢过程。

磺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细菌对二氢叶酸的合成过程,从而干扰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则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潮解酶,影响细菌DNA的超拧和解,干扰细菌DNA的合成和修复。

总结来说,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的DNA复制和RNA合成以及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

不同的抗菌药物针对不同的作用靶点,发挥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感染疾病的目的。

但应注意的是,随着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抗菌药物的有效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下,还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兽医领域,对于治疗细菌感染和疾病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照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抗生素:抗生素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

它们由真菌、细菌或人工合成,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能力。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

2. 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病毒性感染,例如流感、艾滋病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如抑制病毒复制或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和奈法韦等。

3.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它们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

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是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4. 抗寄生虫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和血吸虫病等。

它们能够摧毁寄生虫,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

奎宁和多奈哌齐是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

5. 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这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或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有助于治疗和控制结核病。

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下面列举了其中几种常见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

这些药物会干扰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过程,从而使其失去保护,细菌很容易受到损害。

2.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类似红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可以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抑制菌生长的效果。

这些药物会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合成过程。

3. 干扰核酸的合成:一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和碱基类似物等,可以通过插入到细菌的DNA或RNA中,干扰其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这些药物是通过与细菌的核酸结合来发挥作用。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一、定义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生长
和繁殖,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大类。

二、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在感染病原菌不明确的情况下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菌,被广泛应用于呼吸
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

三、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根据其靶位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
抑菌药、细胞膜药和合成醇药三类。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伊曲康唑等,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流感、HIV感染等疾病。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副作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常见的抗菌药物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来进行治疗。

结语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需谨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潜在的副作用。

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感染疾病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 引言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来发挥治疗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抗菌药物与细菌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分类以及常见的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2. 抗菌药物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当抗菌药物与细菌相互作用时,可以发生多种作用方式,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某些抗菌药物可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不能正常地生长和繁殖。

典型的例子是青霉素类药物,它们能够抑制细菌的横纹肌动蛋白合成,从而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阻。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抗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能够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断蛋白质合成进程。

•干扰细菌DNA复制和转录:某些抗菌药物可以与细菌的DNA结合,阻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进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喹诺酮类药物是常用的代表,它们能够与细菌DNA酶结合,阻止DNA链的合成和复制。

•干扰细菌代谢过程:部分抗菌药物可以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磺胺类药物可以阻断细菌产生二氢叶酸的代谢途径,从而影响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3. 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通过阻断细菌的DNA复制和转录来发挥抗菌作用。

•磺胺类抗生素:如甲氧苄啶、磺胺嘧啶等,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来发挥抗菌作用。

4.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与细菌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更多的作用机制和新的靶点,为抗菌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名词解释 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 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的作用是抑制或杀死细菌,从而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

抗菌药物通常分为两大类:抗生素和抗菌药(包括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1.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生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
抑制或杀死细菌,例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菌蛋白
质合成、阻止细菌核酸合成等。

例子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
四环素等。

2.抗真菌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可能涉及皮肤、黏膜、
内脏器官等部位。

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核酸
或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举例包括伊曲康唑、氟康
唑等。

3.抗病毒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与抗菌药物不同,抗病毒药物
通常是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和生命周期来发挥作用。

例子包括
阿司匹林、奎贝特、奥司他韦等。

抗菌药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于控制和治疗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谨慎,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药性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类 天然青霉素类
亚亚类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青霉素G、青霉素V 甲氧西林、奈夫西林 、苯唑西林、氯唑西 林、双氯西林、氟氯 西林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青霉素类
氨基组青霉素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广谱青霉素 羧基组青霉素 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阿洛西林 头孢噻啶、头孢噻吩 、头孢氨苄、头孢唑 啉、头孢拉定、头孢 吡硫、头孢羟氨苄 头孢孟多、头孢呋辛 、头孢尼西、头孢雷 特、头孢克洛、头孢 丙烯、氯碳头孢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头孢哌 酮、头孢克肟、头孢 布坦、头孢地尼、头 孢泊肟 头孢匹罗、头孢噻利 、头孢吡肟、头孢吡 普 氨曲南、卡芦莫南、 格洛莫南、替吉莫南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链阳菌素
恶烷酮类 硝基咪唑类
利奈唑胺 甲硝唑、替硝唑
抗菌药物 抗菌谱 革兰阳性/阴性球菌、厌氧菌 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作用机制
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大部分大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 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 细胞壁合成 感嗜血杆菌等阴性杆菌 产β -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 和假单胞菌,对克雷伯菌和肠 球菌无效,可协同氨基糖苷类 作用肠球菌 产β -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 和假单胞菌 阳性球菌作用最强,阴性杆菌 作用最弱。
β -内酰胺酶抑制 剂的复合制剂
舒巴坦
他唑巴坦
链霉菌发酵滤液提 取 氨基糖苷类 小单胞菌属发酵滤 液提取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一代
链霉素、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核糖霉素 、巴龙霉素、新霉素 庆大霉素、福提霉素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地贝卡星 萘啶酸
二代 喹诺酮类 三代
常用药物
大环内酯类 新一代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罗美沙星、氟罗沙 星、培氟沙星、诺氟 沙星 司帕沙星、妥舒沙星 、左氧氟沙星、加替 沙星、格帕沙星、莫 西沙星 红霉素、柱晶白霉素 、麦迪霉素、乙酰螺 旋霉素 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地红霉素、氟红霉 素、阿奇霉素、罗地 霉素和美欧卡霉素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对胺苯 甲酸)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 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 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 制。
广谱抗菌药物,对立克次体、 与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 支原体、螺旋体、阿米巴等敏 阻止肽链延伸,抑制蛋白质合成。 感,常作为衣原体、立克次体 感染治疗首选 作用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使 肽链延长受阻而抑制蛋白合成 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白喉棒 与细菌50S核蛋白体亚基结合,抑 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阳杆菌 制蛋白质合成,并可干扰肽酰基的 。各种厌氧菌,尤其是对红霉 转移,阻止肽链的延长。 素耐药的脆弱类杆菌对该药敏 感。沙眼衣原体对本药敏感, 克林霉素是治疗肺部厌氧菌感 染、衣原体性传播性疾病的首 选药物 阳性菌有活性,部分革兰阴性 可与细菌70 s核糖体的50s亚基不 菌和厌氧菌也有抗菌活性 可逆地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 的合成。达福普汀与细菌核糖体结 合后引起核糖体构象改变,使喹努 普丁与细菌核糖体的亲和力提高。 与达福普汀和喹努普丁单独作用时 具有的抑菌作用相比,本剂的杀菌 性更能体现出药物的协同作用。 需氧的革兰阳性菌 细菌蛋白合成抑制剂 革兰阳性、阴性厌氧菌包括脆 硝基环被厌氧菌还原而阻断细菌 弱类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DNA合成,组织DNA的转录、复制
脲基组青霉素
一代头孢
二代头孢 头孢菌素类 三代头孢
四代头孢 单环类
头霉烯类
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头孢美唑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拉氧头孢类
氧头孢烯类
其他β -内 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必阿培南、帕尼培 南、多利培南
其他β -内 酰胺类 克拉维酸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 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阳性菌作用
可逆结合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 23S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 肽链延伸;肺部浓度较血清浓度 除阳性菌外,对流感嗜血杆菌 高;新一代药物具有免疫调节功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具 能,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 有强大抗菌租用 能 阳性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 性,MRS非常敏感 阳性菌作用 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的前提D丙氨酸-D-丙氨酸末端结合,阻断 肽聚糖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壁合成 扰乱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转运,从而 阻碍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 成,改变细胞质膜的性质;通过破 坏细菌的细胞膜,使其内容物外泄 达到杀菌的目的。 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对胺苯 甲酸)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 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 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 制。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 细胞壁合成,不同头孢菌素与不同 阳性球菌作用最弱,阴性杆菌 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 作用最强。
两种菌作用效果相近
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如脑膜炎 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 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阳 性菌和厌氧菌无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活 性,对厌氧菌有高度抗菌活 性,对非发酵菌无效。 与三代头孢菌素特点相同,尤 其对产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作 用强大,对产酶的金葡菌有一 定作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RS、屎 肠球菌、某些脆弱类杆菌耐药
糖肽类 达托霉素 环脂肽类
全身感染治疗
磺胺类
肠道感染
磺胺甲基异恶唑、磺 胺嘧啶、磺胺甲氧吡 嗪 柳氮嘧啶银、磺胺二 甲氧嘧啶
磺胺类 局部感染 短效 中效 长效 磺胺米隆、磺胺醋酰 钠 土霉素、四环素 地美环素、美他环素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氯霉素、甲砜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克林 霉素 林可酰胺类
对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PBP-3作用 强大,但对除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假 单胞菌及不动杆菌作用差。对内酰 胺酶稳定 头孢美咗优于头孢西丁;
良好通透性;与PBP1、PBP2结合导 致细菌溶解;对质粒和染色体介导 的β -内酰胺酶稳定
与青霉素类的复合制剂对产β -内 酰胺酶(2a/2b/2c/2d/2e型)的细 菌有抑菌活性 应用于肠道感染,可抑制由质粒或 染色体介导β -内酰胺酶的细菌; 对不动杆菌作用强。 酶抑制作用优于克拉维酸和舒巴 坦,几乎可作用于所有β -内酰胺 酶。 依靠离子的吸附作用,吸附在菌体 表面,造成膜的损伤;和细菌核糖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 体30S小亚基发生不可逆结合,抑 抗菌活性,对阳性球菌有一定 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造 的活性 成遗传密码的错读,产生无意义的 蛋白质 大肠埃希菌,阳性球菌无作 用,且易迅速产生耐药,临床 少用 革兰阴性与阳性菌均有作用, 左边表内药物排序为活性强度 通过外膜孔蛋白和磷脂渗透进入细 菌细胞;作用于DNA旋转酶,干扰 排序 细菌DNA复制、修复和重组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高于二代 4~8倍,对厌氧菌亦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