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故事
教师支教经历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支教经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支教活动,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伟大和责任。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讲述我的支教故事。
一、支教背景2019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旨在缓解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我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支教队伍,来到了位于贵州省的一个偏远山区。
二、支教生活1. 适应环境初到支教地,我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其次,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再者,由于地域差异,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
面对这些困难,我坚定信念,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环境。
2. 教学工作支教期间,我担任了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思考。
在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
3. 关爱学生支教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即爱”的真谛。
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他们的生活。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留在教室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此外,我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时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4. 家校沟通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积极与家长沟通。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学生的进步更加显著。
三、支教成果1. 学生成绩提高经过一年的支教,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他们从最初的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变成了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坚定了我继续支教信念。
2. 教学经验积累支教期间,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个人成长支教生活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学会了关爱他人。
我的支教援疆故事

我的支教援疆故事摘要:一、援疆支教背景及动机二、支教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三、对学生的影响与改变四、对个人成长和教育的反思正文:尊敬的读者,您好!我是一名支教志愿者,下面我将为您分享我的援疆支教故事。
这次支教经历不仅对我自己的人生观、教育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
一、援疆支教背景及动机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等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为了支援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国家启动了支教项目,吸引了众多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志愿者。
我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新疆神秘文化的向往,踏上了援疆支教的征途。
二、支教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支教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初到新疆,我面临着种种挑战:恶劣的气候、陌生的环境、语言沟通的障碍等。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我对教育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三、对学生的影响与改变短短的几个月支教时光,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逐渐发生了改变。
他们从最初的羞涩、沉默,变得敢于发言、勇于提问。
我对他们的影响不仅如此,还拓展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有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学会了独立思考。
这些改变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自己的支教事业充满了信心。
四、对个人成长和教育的反思支教经历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所接受的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总结,我的援疆支教故事充满了挑战、收获和感动。
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基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愿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都能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的明天播种希望。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您带来启示和鼓舞。
我的支教故事征文

我的支教故事征文《我的支教故事(篇一)》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支教,直到那一天,脑袋一热就报名了。
嘿,这一去可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去的那个村子,那叫一个偏僻。
刚到的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原始部落。
村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我拖着我的大行李箱,走得那叫一个艰难。
村里的小孩们都围过来看我这个“外来客”,眼睛里满是好奇。
我被安排住在学校的一间小屋子里,那屋子小得可怜,一张小床、一张破桌子就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我刚把东西放下,校长就过来了。
校长是个看起来很憨厚的大叔,他笑着对我说:“小老师啊,条件是艰苦了些,你多担待。
”我连忙说:“没事儿,校长,我能行。
”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
我教的是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娃娃。
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还挺紧张的,那些小脸蛋都抬起来看着我,眼睛亮晶晶的。
我刚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小娃子就举手问我:“老师,你从大城市来的,大城市是不是有好多高楼大厦啊?”我笑着回答:“那可不,高楼大厦可多了,还有很多汽车,跑得比咱们村里的牛车快多了。
”这一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小娃娃们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有个叫二蛋的小男孩特别调皮。
有一次上课,他在下面偷偷玩自己做的小弹弓。
我走过去,把弹弓拿起来,他还梗着脖子说:“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可好玩了。
”我哭笑不得地说:“二蛋啊,咱上课的时候可不能玩这个,你要是喜欢,下课老师陪你一起玩。
”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说:“真的吗,老师?”从那以后啊,这二蛋上课可认真多了。
和这些小娃娃们相处久了,我发现他们都特别单纯。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拿了一个煮好的玉米给我,说:“老师,这是我家自己种的玉米,可甜了,你吃。
”我接过玉米,心里暖暖的。
看着他们那纯真的笑脸,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教他们。
这就是我支教的开始,虽然有苦有甜,但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我知道,这段支教经历将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我的支教故事(篇二)》在村子里支教的日子过得飞快,我和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支教那些事儿》说到支教,那我可太有发言权啦!我曾经有幸参与过一次支教活动,那一段时间的经历真的是让我永生难忘,也感触颇多。
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那个乡村小学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有点小小的落差。
跟我想象中的乡村小学不太一样,这里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教具也比较简陋。
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时,我瞬间就被点燃了。
我负责教孩子们语文,这可真是不容易啊!这些小家伙们那是相当调皮捣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那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我正讲得唾沫横飞呢,一个小家伙居然在下面偷偷玩弹弓,嘿,把我给气的呀!我当时就大喝一声:“那位同学,你在干嘛呢!上课要好好听讲知道不!”那小家伙被我吓得一哆嗦,赶紧把弹弓藏起来了,看着他那副模样,我又有点想笑。
不过呢,孩子们虽然调皮,但也超级可爱啊!有一次上课,我嗓子有点不舒服,咳嗽了几声,结果下课后,一群小家伙就围过来了,有的给我递水,有的说老师你要注意身体呀,哎哟喂,把我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还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场户外活动。
那些孩子们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似的,撒欢儿地跑啊、闹啊。
看着他们那么开心,我也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玩游戏的时候,我故意输给了一个小女孩,结果她那得意的小表情,真是太逗了。
我就开玩笑地说:“哎呀,你可真厉害,老师都比不上你啦!”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说:“老师,下次我还能赢你!”哈哈哈,真是太可爱了。
支教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也充满了快乐和感动。
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些孩子们或许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们有着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纯真的心灵。
回来以后,我常常会想起那段支教的时光,那些孩子们的笑脸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是那么珍贵,那么难忘。
如果你有机会,也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哦,相信你一定会爱上那里的!。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精选篇1驻村风采|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他们凝心聚力追绮梦,齐耕热土断穷根。
他们用勇敢、责任与担当,托起人民最期盼的乡村振兴梦,用梦想去守护梦想,用奉献去燃起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
自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系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农户,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一起,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干部__。
"驻村帮扶两年来,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不仅一个个富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记者在驻村干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__嘴里听到杉二村的变化,也听着她驻村的故事……脱贫之后再出发,凝心聚力促振兴。
2021年5月,__被组织安排到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她和同组的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杉二村发生了明显变化,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堆被干干净净的垃圾桶取代;进村的小路变成了平整敞亮的大道;在周边打零工的村民也组建了专门的电路维修团队,可以在附近接活,有了村集体收入。
__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亲友团"。
刚到村的__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她便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在驻村工作中发挥所长,主动前往当地的麦坪镇中心完小和杉木小学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程。
她发现,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更能较快地融入一个家庭,了解群众冷暖。
说到这里,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校上课期间,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自己和奶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深山里有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他叫李明。
李明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虽然有许多机会选择优越的工作,却选择了到深山支教,希望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每天清晨,李明背上背包,踏上崎岖的山路,奔向远方的学校。
那里没有电脑、没有漂亮的教室,甚至没有供学生们用的教材。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李明的热情。
他带着自己准备的教案,用精心准备的教具,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被李明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住了。
他把枯燥的公式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
他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久违的笑声在教室里回响。
李明深知,要让孩子们真正受益,仅仅上课是不够的。
他在放学后,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他教孩子们植树、种菜,让他们了解自然的美妙;他引导孩子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他还带领孩子们登山、露营,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无限可能。
时间飞逝,李明在深山支教已经度过了三年。
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
许多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听话而勤奋的孩子们成为了整个山区的骄傲。
然而,李明也面临着离别的时刻。
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是时候将这些孩子交给更多的好老师去培养了。
他在最后一堂课上告诉孩子们,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发他们的思考,给他们希望和勇气。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奉献和付出,更反映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种子。
这个故事将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孩子点燃希望的火焰。
发生在支教大学生身边的故事

发生在支教大学生身边的故事作为一名支教大学生,在乡村里的生活中我见过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其中有一些让我永生难忘。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名妈妈和她的儿子。
我的学校位于湖南的一个偏远地区,而我的学生派往的村子离学校还有7公里。
为了到达学校,大多数孩子要么骑自行车,要么步行。
但是,对于这个妈妈和她的儿子来说,步行距离太长了,他们只好爬山路经过杨州坪到达学校。
就在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的脸就被太阳晒得红彤彤的,浑身是汗。
他的妈妈则用一块布片为他拭去汗水。
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的妈妈回答说,她的孩子想要上学,而路程只能这样,她只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听了这句话,我们心中非常感动。
我们立即给这个孩子和他的妈妈安排了住宿和交通。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女孩。
作为一名新手支教老师,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有一天,我给我的学生上了一节数学课,教的是百分比。
当我教百分之五十的概念时,有一个小女孩却始终听不懂百分号的概念。
我尝试了很多次,但她似乎始终不明白。
我甚至让其他学生帮助她,但依然不起作用。
最后,我终于想到了一种方法。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百个小球,告诉她其中五十个是红色的,然后让她自己画出百分之五十。
这个小女孩终于明白了,她拿起百分号画圆圈,画了50个小球,然后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发现了正确的方式!她的微笑让我觉得我在这个地方所学到的东西远远比我所教的多。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兄弟姐妹。
这对兄弟姐妹是我的学生,他们的家乡饱受洪水的困扰。
在我们进行支教期间,这两个孩子都非常勤奋,但有一天,他们突然没有来上课。
我很担心,于是请另一名老师去找他们。
后来,我们得知这位老师发现这对兄弟姐妹的家被洪水淹没了。
他们需要收集水果和蔬菜来养活家人。
我和我的团队马上行动起来,为这家人筹集了食物和其他必需品。
我们也帮助他们修建了一个更安全的房子,使得他们的家人不会再被洪水侵蚀。
这三个故事让我意识到,我的支教生涯不只是教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帮助穷苦人家获得更好的生活。
让我潸然泪下的三个支教故事

让我潸然泪下的三个支教故事故事一:点亮小小心灵的画笔。
我有个朋友去山区支教,那地方穷得叮当响,学校就几间破房子。
他教的班上有个小男孩,叫石头。
这石头啊,平时话不多,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还打着补丁的衣服。
我朋友是教美术的,他发现石头每次上美术课都特别认真,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彩色的画笔,就像看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
可是,石头从来都不敢主动去拿画笔,总是等别人都挑完了,才默默拿起剩下的那支。
有一次,朋友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梦想。
石头画得特别慢,下课了还在画。
朋友走过去看,只见画面上是一个小小的人儿站在一间明亮的大房子前,房子周围有好多鲜花。
朋友就问石头:“这是你家吗?”石头小声说:“这是学校,我想以后我们也能有这么漂亮的学校。
”朋友心里一阵酸楚。
后来朋友了解到,石头家里穷得根本买不起画笔,他对这些画笔的渴望就像饿了很久的人渴望面包一样。
朋友自己掏腰包买了一套崭新的画笔送给石头。
当石头接过画笔的时候,那眼睛里突然就有了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老师,我能有自己的画笔了。
”那一刻,朋友的眼眶也湿了,这孩子小小的梦想和对一支画笔的珍视,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故事二:老校长的坚守。
我曾经到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支教。
那个学校的校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在那里已经坚守了几十年。
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有老校长一直都在。
有一次,学校的屋顶被大风刮坏了一块,老校长就自己爬上屋顶去修。
那可是个摇摇欲坠的屋顶啊,我们都劝他别上去,太危险了。
老校长却摆摆手说:“没事儿,我熟悉这屋顶,就像熟悉我自己的手掌一样。
”他在屋顶上忙活着,我们在下面提心吊胆。
老校长对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一样。
有个小女孩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老校长就偷偷地帮她交了,还告诉小女孩:“这是学校给你的奖励,因为你学习努力。
”小女孩信以为真,学习更加刻苦了。
可是,老校长的身体越来越差。
有一天,他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突然晕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支教故事
我的支教故事
南漳县九集中学廖俊英
弹指一挥间,一年的支教工作悄然结束。
在南漳县肖堰中学支教期间,我深深体会到支教扶贫的意义和责任,体会到山区孩子学习的不易,体会到山区教育人的执著。
肩负使命,一心扑在教学上。
学生未到,我已经到校安营扎寨,全面了解肖堰中学八年级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
通过分析上一年的生物学科测试情况和走访师生,发现问题、找准原因后,我配合其他教师进行精准施策,努力提高全年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奋斗有我,专心扑在提高上。
转化学困生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我坚持向课堂要质量、用“三优”促提高。
所谓“三优”,一是优先课堂发言,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有时可能因为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他们对上课所学内容毫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多给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二是优先课堂板演,学生一般都害怕到黑板上板演,我在课堂教学中会选择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配套例题中的基本题。
三是优先巡视指导,当学生独立解题或进行课堂练习时,我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对象主要是学困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给予帮助。
以研带训,全心扑在传帮带上。
山区教育较弱,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专业化配备不强,师资出现老龄化、不均衡化等现象,作为支教教师,开展传帮带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积极上好示范课和研讨课,在交流中积极发言,和肖堰中学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提高课堂教学技巧、学生日常管理的心得等,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四个:提高意识,加强训练;注重方法,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多加指导;坚持不懈,循序渐进;表扬与惩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