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政府经济政策分析
08《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End16
(三)关税的消费效应
消费量的下降对消费者的福利有不利的影响。 图 8 - 1 中,征收关税前后消费者剩余分别为三 角形 HGPW 和三角形 HBPt所示,所以,消费者福 利的损失为梯形GBPtPW的面积(a+b+c+d)。 综合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便可得到关税的贸 易效应,即:生产效应 + 消费效应= 贸易效应。 在图8- 1中,征收关税后进口的减少 =Q1Q2- Q3Q4=Q1Q3(生产增加)+Q4Q2(消费减少), 此即为关税的贸易效应。
5/14/2014 9:52:21 PM
End23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2)
2、大国情形
由图 8 - 2 可知。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 财政收入= a-(a+b+c+d)+(c+e)= e -(b+d)。当e>(b+d)时,本国福利 增加;当 e <( b+d )时,本国福利则会 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 福利效应不确定,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 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
5/14/2014 9:52:21 PM
End11
(二)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
P H Pt
生产者剩余增加 生产者剩余
S
A a c
B
PW I O
C b E F d
G
t D
Q1 Q3
Q4
Q2
Q
End12
5/14/2014 9:52:21 PM
图8—1关税的经济效应
关税的生产效应:图形说明
征收关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上 升,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厂商现 在面对较高的价格,从而能够补 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 于是国内生产增加,即为征收关 税的生产效应。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8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37
(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图8-3 (a)
(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 图8-3 (a)说明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决定
• 假定社会上只有甲和乙两个消费者。将甲和 乙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 得市场需求曲线D。 市场需求曲线D 与供给曲线S 相交于H 点, 决定该私人物品供求数量为Q0 , 均衡价格为 P0 。
(一)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竞用性
排他性
具体实例 食品、衣服、鞋帽、电视机、 洗衣机、电冰箱、轿车、 火车上的铺位、飞机上的座位等 国防、道路、公共图书馆、电视、 公园等
私人物品
是
是
公共物品
否
否
公共物品的特征:
•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例如:天气预报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 • 非排他性:不能够将那些没有付钱的消费者排除在 消费过程之外; 例如:国防一旦建立之后,就不能把那些不付钱 的消费者排除在外。
– 垄断市场
• 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C 点垄断企业产出量为
Qm, 并决定该产量的价格为Pm。
图8-1中,假定完全竞争和垄断行业在长期中成本均保持不变。
P D
MCm
B ACm
Pm
P*
C
A MRm
Sc, AC=MC
Dm Q* Q
0
Qm
哈伯格(A. Harberger)对垄断成本的研究:
1954年,利用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衡量了垄断的
– 均衡数量Q0 是该私人产品的最优数量。
(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图8-3 (b)
图8-3 (b)说明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 假定两个消费者甲和乙,将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 加,得公共物品市场的市场需求曲线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第八章政府规制(三),

此外,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业的行为目标也存在一定的 差异,前者主要关注企业效率和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与生 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实现,而后者主要追求自身利润的 最大化。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规制双方行为目标的差异,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委托代理问题来处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 政府规制部门是委托人,被规制企业是代理人。采用传统的规制理 论就会产生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 具体说就是:被规制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隐瞒成本水平,尽 量高报自己的成本(隐藏信息);同时,由于被规制企业为降低成 本而做的努力很难被政府规制部门观测到,所以前者可以选择“偷 懒”而不被发觉(隐藏行动),后者也不知道应该支付或补偿多少 才会使企业愿意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 传统规制理论没有认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把政府规制部 门看成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也就不会设计出克服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的规制方法,从而造成规制效率低下。激励规制理论 则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立论前提,把规制问题看作是委托代理问题, 通过设计诱使企业说真话的激励规制合同,以提高规制效率。
8. 政府规制(三) 内容摘要
激励性规制的目标:有效竞争
特许投标竞争
区域间比较竞争
直接竞争
社会性规制
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形成和应用
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过程中,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 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政府规制部门掌握的关于企业 的信息要比企业自身掌握的相关信息少得多。表现在: 第一,被规制企业更了解必要的生产技术;被规制企业知道 自己为降低成本做出了多少努力,而政府规制部门对此却无 法测量; 第二,政府规制部门常常无法观测到产品或服务供给的产量 和质量等变量,等等。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政府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附录:《政府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1章导论——政府经济学的学科(一)选择题1、政府经济学的是一门新兴的的交叉学科。
()A、经济学与行政学B、管理学与行政学C、经济学与政治学D、政治学与财政学2在政府经济学中,政府被理解为()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立法机关C、国家司法机关D、国家统治机关3广义的政府经济把政府全部有关经济的活动都纳入研究视野,等均应当成为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A、财政活动B、宏观经济管理C、收入分配D、社会保障4、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有等。
()A、政府的收入与支出B、政府对经济的管理C、政府对市场经济后果的矫正D、政府政策的政治过程5、政治学认为,政府的职能分为两个层次。
()A、统治B、管理C、立法D、司法(二)判断题1、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
2、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政府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国家就是政府,政府也是国家。
4、政府经济学假设政府既是一个经济人又是一个道德人。
5、政府经济行为既包括政府本身的经济行为,也包括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调节等行为。
(三)问答题1、如何认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ABCD4、ABCD5、AB(二)判断题1、论点正确。
2、论点正确3、论点错误。
4、论点正确。
5、论点正确。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全部经济活动或政府经济行为或政府经济职能。
2、政府进行决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即政府在哪些领域必须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应该在什么范围以及什么程度上对市场活动进行干预,等等。
第二,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什么方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来调节市场经济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对市场进行监督,等等。
第三,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效率和效果,即政府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参与、干预、调节和监督市场经济的效果如何?效率怎样?等等。
宏观经济学 第8章 经济增长II

0.3 MPK 0.12 2.5
因此,MPK = 0.12 0.04 = 0.08
slide 15
8.2.1.评价储蓄率
由前面的计算知: MPK = 0.08
美国实际GDP 每年增长3%, 因此 n + g = 0.03
在美国,有 MPK = 0.08 > 0.03 = n + g 结论:
c* = y* i*
= f (k* ) ( + n + g) k*
c*= f (k*) - ( + n + g) k*
c*达到最大化, 就是当:
MPK = + n + g 时 等价于: MPK = n + g
在黄金律稳态,资 本的边际产量减去 折旧等于人口增长 率加上技术进步率.
slide 26
趋同
索洛模型预测,其它情况相同时,“贫穷的” 国家果是这样的话,贫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
会缩小,人们的生活水平会“趋同”。
然而在现实世界上,许多贫穷国家并不比富
裕国家增长快。这意味着索洛模型没有用吗?
slide 27
8.1.2. 技术进步时: 稳态增长率
变量 效率工人人均资本 效率工人人均产出 人均产出 总产出 符号 稳态增长率 0 0
k = K/ (L E ) y = Y/ (L E )
(Y/ L ) = y E
g n+g
slide 9
Y = y E L
8.1.3. 技术进步时: 黄金律
为找到黄金律水平的资本存量, 用k* 来表示c* :
slide 10
8.2 促进增长的政策
四个政策问题:
第八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五、我国目前政府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国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 在投资范围上,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缺位和 越位现象 政府引导外资投入的BOT方式面临困难 政策性银行步履维艰
• 资金成本偏高 • 资金来源的结构极不平衡 • 资金运用任务艰巨
10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市场主体的成熟过程:
1. 不断的市场冲击 2. 对政府引导的失误与政府引导的弹性理解 3. 企业家和经营者队伍的成熟
31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三、政府经济职能的合理定位
第一阶段经济发展初始时期,政府主要在基础设 施、资本投入启动、人才优扶政策等方面投入较 大的精力与资本,为私人资本大规模动作打下基 础 第二阶段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成长期以后, 政府就应该只在企业成长的软环境上提供服务, 建立起公正、公平的政策与法律环境,提供发展 导向与咨询服务,为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中介服务 等 第三阶段,当一国经济进入了相对发展时期,国 内市场主体已日臻成熟,国内企业有能力参与国 际竞争的时候,政府的作用应该作进一步的调整
3.政府投资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的惯例
4
公共经济学 第8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二、政府投资方式的选择
1. 以政府的参与程度不同,划分为政府间接投资、 政府独立投资和政府参与投资
① 政府间接投资:政府通过认购企业债券、提供利息补 贴的方式而进行的投资 ② 政府独立投资:政府通过直接投资于国民经济发展急 需、但企业又不愿或无力投资的产业或部门,以改变 社会总投资的分配比例,从而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 政府独立投资包括拨款和贷款 ③ 政府参与投资:往往是政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投资者 联合进行投资,实现对投资的引致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和实施主体:中央银行
调节的对象:货币供应量
利率
宏观经济目标:社会总供给与
总需求基本平衡
8.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功能
防御性功能:保护本国货币和 金融体系免受冲击
主动性功能:控制货币和信用, 使总供给总需求平衡
8.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分担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各种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8.1财政政策
8.1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
政府投资
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促进社 会的总体均衡;通过政府 购买性支出,促进经济结 构的调整。
政府主要通过政府投资完成国 家基本建设,形成固定资产, 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相关行 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乘数 的作用
8.1财政政策
8.1财政政策
松性财政政策
财 政 政 紧性财政政策 策 类 型
第八章 政府经济政策分析
8.1 财政政策
8.1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的功能
2
财政政策的工具
3
财政政策的类型
8.1财政政策
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财政政策的功能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8.1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政府主要通过税种与税目的 设计、税率的调整、税收的 减免与加成来对国民经济发 展进行调控
国债
国债通过排挤效应、货币 效应和利率效应调节社会 投资和消费、市场货币供 求等关系
光伏风电野蛮生长终结
8.3 产业政策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光伏产业已 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但受全球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市场 应用不足等影响,目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必须支持光伏 产业走出困境并健康发展。
8.2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出售有 价证券,以此来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市场利率的业务活动。
买进债券
流出货币
增加货币供应
出售债券
回笼货币
减少货币供应
8.2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控制货 币供应量的活动。
存款准备金率
8.1财政政策
本讲结束,请关注下一讲的内容
第八章 政府经济政策分析
8.2 货币政策
8.2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功能
2
货币政策目标
3
货币政策工具
4
货币政策应用
8.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规划》将十大领域列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高纯 多晶硅、硅碇/硅片、晶硅电池、薄膜电池、高效聚光太阳 能电池、BIPV组件、光伏生产专用设备等。
8.3 产业政策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转 换效率和长寿命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降低 电池产品成本和最终发电成本,力争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扩张型货币政策——刺激需求
公开市场:买进债券 准备金: 降低准备金率 再贴现: 降低再贴现率
增加货币供应
刺激需求
8.2货币政策
本讲结束,请关注下一讲的内容
8.3 产 业 政 策
8.3 产业政策
8.3 产业政策
工信部2012年02月24日正式发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 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 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 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货币供应
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
8.2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 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 活动。
提高再贴现率
贷款规模缩小
减少货币供应
降低再贴现率
贷款规模扩大
增加货币供应
8.2货币政策
经济膨胀——紧缩型货币政策——抑制需求
公开市场:出售债券 准备金: 提高准备金率 再贴现: 提高再贴现率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我国将采取实施差异化政策,引 导多晶硅等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制 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我国光 伏产业健康发展。
8.3 产业政策
1
产业政策的含义
2
产业政策的特征
3
产业政策的功能
4
产业政策的内容
8.3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 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政策制定主体:国家(或各级政府) 政策目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政策手段:产业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促进、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8.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单一目标:物价稳定或经济增长 双重目标: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多重目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长”。
8.2货币政策
中长期时间跨度
8.3 产业政策
◆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
国家计划
产业政策
市场机制
◆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
当前幼小、不成熟 民族经济发展所必需
◆熨平经济震荡
不是保护落后
引导、保护、扶持或限制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意图的产业协调发展
◆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借鉴经验、教训、引进先进技术、少走弯路、降低成本
中性财政政策
(1)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 免税范围等;
((21))增扩加大税财收政、支提出高和税增率加和财缩政小赤减字; (免3税)范增围加;财政补贴。 (2)压缩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赤字; (3)减少财政补贴,使财政支出得 到控制。
中性财政政策是对社会需求保持中立 的财政政策,收支之间保持基本平衡。
案例:光伏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8.3 产业政策
经过十一五的狂飙突进,超高速发展的光伏产业遭遇了产 能过剩的困扰。同时,“两头在外”的畸形格局,也是中 国光伏产业动辄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美欧相继抡起贸易 保护主义大棒的事实明确告诉中国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市场 已成为挽救国内光伏业的当务之急。
8.3 产业政策
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 的结果,在市场发育不完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产业政策受到高度重视。)
8.3 产业政策
更深层的干预色彩 更强烈的赶超意识 更着重于调节供给 更长的调节时间
干预社会再生产过程 鼓励战略产业调整 长线产业 调节供给源泉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