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包括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监测、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2. 危重病救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各种危重病的救治原则和方法,包括心肺复苏、休克、重症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救治。
3. 重症患者的营养与代谢: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重症患者的营养与代谢特点,了解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治疗。
4. 重症患者的镇静与镇痛: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重症患者的镇静与镇痛原则和方法,了解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5. 重症患者的护理: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方法,包括基础护理、气道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6. 重症患者的康复:考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重症患者的康复原则和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7. 重症医学的伦理与法律责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重症医学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包括患者权利、医疗过错等方面的知识。
总体来说,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对考生的知识面和技能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同时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危重病医学 第1章 绪论

(二)麻醉医学与危重病医学的关系
1、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危重病医学的工作与麻醉 医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器官功能的调控。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复苏、重症监测 与治疗、疼痛机制和诊疗的学科。
麻醉医师工作的基本点是对病人生命功能实施监测、 支持、维护与调控。危重病医学的发生、发展始终有 麻醉医师的参与和贡献。
在临床麻醉中,麻醉科医师针对生命所进行的生命 支持、生命体征的监测、调节与控制工作,使麻醉学 医师具备了危重病诊治的理论知识、技能与经验。以 血压为例:
血压正常——监测、支持 血压降低——调节 血压过高、手术需要——控制
麻醉学的发展形成了危重病医学的基本体系
2、麻醉科医师是围术期病人的内科医师
麻醉医师具备危重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着重对病人生命功能整体监测、支持与调控, 对机体重要器官的保护和预防脏器功能不全;
1、麻醉:是以消除手术疼痛为目的,以麻醉技术、方法的研究与 临床实践为主要工作内容,属医疗技术科室; 2、临床麻醉学:是以为手术提供无痛、肌松等良好条件,对病人 生命机能进行监测、调节与控制,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稳定,保证 病人生命安全,为病人术后顺利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为主要任务的 临床科室,属外科学分枝,临床医学三级学科; 3、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复苏、重症 监测与治疗以及疼痛诊疗三大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科,与内、外科 并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工作的重点是对病人生
(2)不论原发病是什么,只要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 都会表现出许多共同特点: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的功 能衰竭,并互为因果,引发多个器官功能失常,最终 导致病人死亡。
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疾病危重危重阶段发展的共同 通路是本课程内容的特点之二。
重症医学习题集: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试题预测

重症医学习题集: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试题预测1、单选细胞坏死的表现为()A.细胞肿胀、溶解B.染色体无变化C.DNA电泳呈"梯"状条带D.线粒体固缩E.线粒体数量增多正确答案:A2、单选缺血-(江南博哥)再灌注损伤是指()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B.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C.缺血后恢复血流后的状况D.缺血后恢复血流后损伤加重E.再灌注后缺血的损伤减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缺血后再灌注以恢复血流,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3、单选氧消耗()A.反映心肺功能和血红蛋白的量水平B.代表组织实际需氧量C.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D.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E.反映全身组织水平氧供和氧耗的平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SvO2为来自全身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代表全身组织水平氧供和氧耗的平衡。
2.DO2为每分钟心脏向外周组织输送的氧量,反映心肺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
3.氧消耗即每分钟机体实际的耗氧量,在正常情况下,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但并不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
4.氧摄取率指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
4、单选下列有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炎症细胞因子不参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B.在炎症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孔径增大,通透性增高C.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介导免疫反应,形成SIRSD.氧自由基和血小板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高E.最终将导致MODS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会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TNF-α。
炎症介质进一步激活多形核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导致SIRS。
在炎症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孔径增大,通透性增高。
另外,氧自由基和血小板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白蛋白进入组织间隙,血管内的水也进入组织间隙,引起间质水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全身组织缺血、缺氧,导致MODS。
2020年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库【章节题库】(基础知识)-第1章 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基础知识第1章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试卷大题名称: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患者女性,25岁,与家人争吵后离家,1小时后被人发现昏迷在田间,口中大蒜味浓烈,口吐白沫,送至当地医院抢救。
查体见瞳孔针尖样,呼吸急促,双肺满布湿啰音、哮鸣音,ChE活力30%,关于治疗药物中选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对外周M受体和中枢M、N受体均有作用B.选择性作用于M1、M2受体C.首次用药需与氯解磷定合用D.为中枢性抗胆碱能受体药E.作用时间长(半衰期约6~8小时),不良反应少【答案】B【解析】盐酸戊乙奎醚为中枢性抗胆碱能受体药,对外周M受体和中枢M、N受体均有作用,但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亚型,对M2受体作用极弱,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较阿托品作用强,有效剂量小,作用时间长(半衰期约6~8小时),不良反应少。
2.患者男性,40岁,因患伤寒服用氯霉素,1周后查血象发现有严重贫血和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氯霉素破坏了红细胞B.氯霉素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C.氯霉素抑制了线粒体整合酶的活性D.氯霉素抑制了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E.氯霉素加强了吞噬细胞的功能【答案】C3.患者女性,36岁,出现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盗汗,来院就诊,查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该患者使用异烟肼治疗,该药物是()。
A.肝药酶抑制剂B.肝药酶诱导剂C.对肝药酶无作用D.肝药酶强化剂E.以上均不是【答案】A【解析】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药物首选异烟肼,后者属于肝药酶抑制剂。
4.患者男性,70岁,5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采用置入支架重建血运治疗,并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该药不能与保泰松联用的原因是()。
A.竞争性置换作用B.非竞争性置换作用C.拮抗作用D.协同作用E.以上均不是【答案】A【解析】抗凝药华法林99%与血浆蛋白结合,当与保泰松合用时,结合型的华法林被置换出来,使血浆内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增加,抗凝作用增强,可造成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加强监护病房的设置

·讲座·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加强监护病房的设置蔡柏蔷 危重症患者如出现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并影响到其功能时,则需要加强监护,通过监护可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包括急性呼吸衰竭在内的各种严重的器官功能异常。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为危重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异常,其特征为呼吸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肺外脏器的功能不全[1]。
重症监护病房(ICU )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对危重患者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脑及肾等脏器,进行能反映其功能实质的各项参数的监测,从而迅速采取有效的医护措施。
从事重症监护的医务人员应是训练有素、多种学科的医疗队伍,能努力使危重症患者从不稳定的生理状况恢复到健康。
训练有素是指ICU 的医务人员能进行熟练的日常床旁监护工作,其医师队伍的组成包括内科医师、麻醉师和外科医师等,应有1~3年的专科训练经历。
多种学科是指ICU 中监护危重症病人的基本成员,应有内科医师、护士、药师、呼吸治疗师和营养师等[2,3]。
现在国外ICU 中素有训练的医师、护士和呼吸治疗师通过使用复杂的监护设备,进行有效的多方面治疗,已使危重病人的转归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国内自70年代起,开始设置心脏病监护病房(CCU )和外科ICU 。
为有效地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许多医院又建立了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及心肺功能的监测。
但是,就总体水平而言,国内ICU 在监护设备、人员编制、所开展的技术水平以及监护病房的设置方面等,仍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
一、重症监护医学的基本概念11监护:为判断某项治疗的效果和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连续或接近连续的方法实时评价其生理功能。
监护与测定完全不同,监护是连续的或接近连续的临床工作,而测定是间断进行的工作。
因而监护病房中连续地心电图监视是符合监护定义的,而动脉血气分析只不过是测定。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记忆总结汇总.

重症医学中级考试帮助记忆总结一、重症医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项或2项以上,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频率>20次/分或者PaCO2<32mmHg;4)WBC>12×109/L或<4×109/L或者未成熟细胞>10%。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1)明确感染;2)有SIRS;3)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下降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4)组织灌注不良表现,尿量(<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炎症介质: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临床表现为对多个靶器官损害;2)白介素-1 IL-1为白细胞培养的上清中含有的一种可溶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多种效价来介导机体炎症反应,促使疾病进一步向脓毒血症休克、MODS方向发展;3)白介素-6 IL-6由T cell、B cell、单核cell,成纤维cell,内皮cell 产生,作为反映脓毒血症预后的一个指标;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花生四烯酸代谢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引起体循环血压下降和肺动脉高压;5)白介素-4 IL-4 由Th cell产生,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合成分泌IL-1、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减轻炎症介质对细胞内皮的损害,抑制炎性反应;6)白介素-10IL-10 由Th2 cell,活化的单核cell和上皮cell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合成的作用,调节整体抗炎调节作用。
*氧输送DO2:为每分钟心脏向周围组织输送的氧量,血红蛋白、Sa02或CO中任意指标的改变,都可导致SO2的改变,DO2=CO×CaO2×10=CO×(1.34×Hb×SaO2+0.0031×PaO2)×10。
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

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重症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受到了广大医学生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重症医学知识和技能,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应运而生。
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是一本系统全面的教材,涵盖了重症医学的各个方面。
首先,教材详细介绍了重症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教材详细介绍了重症医学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重症医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症医学的治疗技术。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重症医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重症医学的前沿知识和趋势。
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的编写过程经过了多个专家的反复讨论和修改,确保了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教材采用了简明扼要的语言,配以丰富的图表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材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临床实例和病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的出版对于提高医学生的重症医学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材的出版将填补国内重症医学教材的空白,为医学生提供了一本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其次,教材的出版将促进医学生对重症医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同时,教材的出版还将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的出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重症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编写教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重症医学的发展速度很快,教材需要及时更新和修订,以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教材的使用需要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这对于一些医学院校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第十轮本科教材重症医学的出版对于提高医学生的重症医学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医学课件

临床表现
脓毒症患者通常出现发热、白细 胞升高、心动过速等表现,严重 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 克。脓毒症休克患者通常出现低 血压、意识模糊、四肢发绀等表 现。
治疗
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需要进 行全面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同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 行抗感染治疗,并对症治疗和支 持治疗
05
重症医学的护理与康复
结果,评估通气效果。
血液净化治疗
定义
血液净化治疗是一种通过血液 净化技术,清除体内多余的代 谢废物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
定的治疗措施。
适应症
急性肾衰竭、中毒等患者。
操作流程
建立体外循环通路,选择合适的净 化模式,设置血液净化参数,开始 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生化指 标,评估净化效果。
床旁检测技术
对症治疗
重症患者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 疗,如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 等。
支持治疗
重症患者需要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 免疫力,如营养支持、免疫支持等 。
康复治疗
重症患者康复期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以促 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03
重症医学的诊疗技术
心肺复苏术
定义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针对心脏骤 停患者的紧急治疗措施,通过 人工按压心脏和人工呼吸,以
重症患者的康复指导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计划,逐步加强运动强度和时间 ,促进患者康复。
呼吸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强肺功 能,改善呼吸状况,减少肺部感染 的风险。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心理干 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主要病原菌是()。
A.弗劳地枸橼酸菌、铜绿假单胞菌B.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C.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D.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E.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答案】'.E2.患者女性,35岁,龋齿多个,近1周来高热,咳嗽、咳黄臭痰。
查体:左肺有实变体征,2天后右侧出现胸痛,经X线证实右侧有胸腔积液,胸穿后抽出带恶臭的脓性液体,病原菌最有可能是()。
A.军团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支原体D.结核分枝杆菌E.厌氧菌'【答案】'.E3.一位肠梗阻患者,发病4天入院,血压75/53mmHg,血钠130mmol/L,血钾3mmol/L,CO<sub>2</sub>CP 14mmol/L,其治疗程序首先要()。
A.补液,必要时使用升压药B.补钾C.急诊手术D.补钠E.纠正酸中毒'【答案】'.A4.一昏迷患者,呼吸深大,就诊时拟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不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伴随的征象是()。
A.脱水B.pH<7.35C.呼气烂苹果味D.低钾E.局灶性癫痫'【答案】'.D'【解析】'.<br />题干信息:患者呼吸深大,诊断为酮症酸中毒,结合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正确的答案应当为D,虽然钠、钾等离子大量丢失,但由于失水大于失盐,血液浓缩,故治疗前血钾浓度可正常或偏高。
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是()。
A.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B.产生DNA螺旋酶C.孔蛋白缺如D.具有外膜药物泵出蛋白E.产生β-内酰胺酶'【答案】'.E6.以下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的是()。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继发反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答案】'.D7.患者女性,55岁,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20/90mmHg,应考虑为()。
A.溶血反应B.发热反应C.疟疾感染D.体温中枢受损E.过敏反应'【答案】'.B'【解析】'.<br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表现有颜面发红、焦虑、皮疹或轻度呼吸困难、发热、心动过速、寒战、轻度低血压。
症状发生于输注红细胞30分钟至2小时,输注血小板可能发。
生得更早。
体温升高通常在间断输注后延长2~12小时。
8.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A.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B.细菌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C.主动排外D.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E.DNA螺旋酶的改变'【答案】'.B9.以下不属于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的诊断指标的是()。
A.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B.有SIRS的存在C.收缩压<90mm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以输液或药物维持D.心率>100次/分E.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答案】'.D10.关于各种常见致病真菌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在组织及培养基中均为芽生孢子,一般无菌丝B.丝状霉菌型真菌:组织及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C.曲菌属菌丝体由具横隔的菌丝组成,由菌丝生出分子孢子梗,在梗基顶部形成分生孢子D.念珠菌在直接镜检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菌丝和假菌丝E.隐球菌在墨汁染色下直接镜检示菌体呈球形,直径15~20μm,菌体周围有宽厚的荚膜'【答案】'.E11.药物的ED<sub>50</sub>值越小,则其()。
A.毒性越大B.作用越强C.安全性越大D.治疗指数越高E.以上均不是'【答案】'.B'【解析】'.<br />ED<sub>50</sub>即半数有效量,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LD<sub>50</sub>即半数致死量。
治疗指数即药物的LD<sub>50</sub>/ED<sub>50</sub>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12.LD<sub>50</sub>是指()。
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B.能使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C.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D.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E.以上说法均不对'【答案】'.C'【解析】'.<br />ED<sub>50</sub>即半数有效量,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LD<sub>50</sub>即半数致死量。
治疗指数即药物的LD<sub>50</sub>/ED<sub>50</sub>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13.内源性医院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最主要来源是()。
A.胃肠道和口咽部定植菌B.皮肤定植菌C.胆道定植菌D.会阴部定植菌E.体癣等皮肤真菌'【答案】'.A14.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法是()。
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B.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C.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44倍的剂量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答案】'.B'【解析】'.<br />首剂采用1.44倍的常用剂量是静脉给药方式的负荷剂量,有利于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口服给药的负荷剂量是常规剂量加倍。
15.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答案】'.C'【解析】'.<br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后者可中和外毒素而用于治疗;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制成类毒素,用于预防接种。
16.关于真菌致病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致病菌为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曲菌属B.ICU患者IFI的致病菌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以条件致病性真菌占多数C.念珠菌属只引起深部真菌感染,包括呼吸道、肠道、泌尿道、全身性感染、心内膜炎等D.隐球菌属仅新生隐球菌可引起人类真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与脑及脑膜感染,也可侵犯皮肤和骨关节等E.可引起人类曲菌属感染的主要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等'【答案】'.C17.关于失水,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渗性失水:失水多于失钠B.低渗性失水:失钠多于失水C.等渗性失水:消化道丢失、皮肤丢失D.高渗性失水:水摄入不足、水丢失过多E.低渗性失水:失水时补充水不足、肾丢失'【答案】'.E18.关于抗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为内毒素经甲醛脱毒而获得'【答案】'.B19.每个葡萄糖分子经过三羧酸循环实现有氧氧化,并产生()。
A.18个ATPB.28个ATPC.38个ATPD.48个ATPE.58个ATP'【答案】'.C20.关于正常菌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正常菌群对宿主无害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C.条件致病菌也属于正常菌群D.正常菌群有生物拮抗、免疫、营养等作用E.正常菌群寄居于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答案】'.B21.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个体出生时就存在,应答迅速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答案】'.C2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蛋白尿、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可能是()。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Ⅰ型或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答案】'.C23.黄曲霉毒素与哪种肿瘤关系最密切?()A.原发性肺癌B.食管癌C.原发性肝癌D.肉瘤E.胶质神经瘤'【答案】'.C24.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肉毒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答案】'.D25.生物利用度是指()。
A.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C.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D.给药24小时内的AUC与MIC比值E.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答案】'.B26.患者女性,25岁,与家人争吵后离家,1小时后被人发现昏迷在田间,口中大蒜味浓烈,口吐白沫,送至当地医院抢救。
查体见瞳孔针尖样,呼吸急促,双肺满布湿啰音、哮鸣音,ChE活力30%,关于治疗药物中选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对外周M受体和中枢M、N受体均有作用B.选择性作用于M1、M2受体C.首次用药需与氯解磷定合用D.为中枢性抗胆碱能受体药E.作用时间长(半衰期约6~8小时),不良反应少'【答案】'.B'【解析】'.<br />盐酸戊乙奎醚为中枢性抗胆碱能受体药,对外周M受体和中枢M、N受体均有作用,但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亚型,对M2受体作用极弱,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较阿托品作用强,有效剂量小,作用时间长(半衰期约6~8小时),不良反应少。
27.患者男性,40岁,因患伤寒服用氯霉素,1周后查血象发现有严重贫血和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氯霉素破坏了红细胞B.氯霉素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C.氯霉素抑制了线粒体整合酶的活性D.氯霉素抑制了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E.氯霉素加强了吞噬细胞的功能'【答案】'.C28.患者女性,36岁,出现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盗汗,来院就诊,查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痰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该患者使用异烟肼治疗,该药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