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走进中学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七上示范导学案:第1课-走进中学(第1课时).doc

【教科版】七上示范导学案:第1课-走进中学(第1课时).doc

第一课走进中学校园风景线校训?烟熏?以烟草冠名的希望小学比比皆是,看似慈善,却埋下了恶的种子。

“四川烟草希望学校” 的校训竟然是“立志奉献社会,烟草助你成才”。

漫画中的校训是否具备校训应有的意义?是否能够起到校训应有的作用?提示:(1)校训集中反映了-•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

漫画中的所谓校训“烟草助你成才”太过商业化,明显不具备校训应有的意义。

(2)校训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漫画中的所谓校训“烟草助你成才”易误导学生,明显起不到校训应有的作用。

1.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成长,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2.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只要用心关注、细心感受,我们一定能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3.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牛.、发展的历程,留下了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

4.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

1.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校史?校史记录着学校的诞生、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学校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留下了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

了解学校的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2.了解学校的校训有什么重要意义?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

校训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

答案:A3.校训是要求( A.全体学生C.全体师生 1. 走进中学,我们会遇到()。

①新的老师 ②新的同学③新的环境・ ④新的课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 2. 进入中学后,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取得好成绩,以下建议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oA.不管环境如何,只要闷头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B. 尽快了解新学校C. 尽快认识新同学,建立新友谊D. 尽快熟悉新老师,融入新的班集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 走进中学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 走进中学教案 教科版

单元目标:1.通过身边的变化体验新角色,通过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新学校,通过自我介绍、相互签名等活动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学会适应新环境。

2.通过昨天与今天的比较,了解新生活,培养对新学校、新角色、新生活的喜爱之情。

3.了解中学新规则,理解班规、校规的意义和作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主人翁精神。

设计理念: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生面临学习、生活、身体、心里、角色等方面的一系列课题。

初一第一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的起点,做好初中阶段的“始业教育”。

让学生喜欢中学生活,为今后三年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是本单元的主要任务。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主题“走进中学”、“昨天与今天”、“新的起点”。

三个主题由浅入深依次展开,宏观上从了解昨天、适应今天、展望明天三个角度切入;微观上落脚在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学校、认识新同学、适应新学习和新规则、承担新角色以及树立新理想等具体问题上。

因此,依据这三个主题,本单元在内容上设为三课,课与课之间表现出时间上的延续性、内容上的延展性,从学科认知发展、心理发展的角度各课的安排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学情分析:告别了小学的学习,进入中学,学生们面对课程的增多,作业的增多,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以及家长和老师要求的提高,孩子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中学生活的恐惧和焦虑。

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生面临学习、生活、身体、心里、角色等方面的一系列课题。

初一第一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的起点,做好初中阶段的“始业教育”。

如何让学生喜欢中学生活,与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三年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是本单元的主要任务。

第一课走进中学一.课标、教材课标要求: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2.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3.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教材:本课意在引导学生产生认识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的愿望和共识。

教科书从认识校园、跨越陌生感、建立新集体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

走进中学教学设计(精美篇)

走进中学教学设计(精美篇)

第1单元扬帆起航第一课走进中学校园风景线【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课程的起点。

考虑到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和过渡,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始业”教育,让学生感受、了解初中生活,熟悉新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和集体。

“校园风景线”引导学生了解新学校,包括学校的外观、历史和校训。

首先,以赏心悦目的校园剪影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安排“画说学校”活动请同学们描绘自己对新学校的初步印象。

然后,以“校史寻踪”为活动主题,通过参观、访问等活动考察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学校的历史足迹。

最后,通过对“校训”的感悟,加深他们对校园精神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

初一第一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的起点,做好初中阶段的“始业教育”。

所以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课标依据】一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二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三2.2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2.4懂得人因不同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新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新学校的发展历史,知道校训的含义。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学校的有关照片,包括学校各种设施、学校社团、学生的各种活动的精彩照片。

2.学生课前参观学校,绘制校园导游线路。

【教学活动设计】导入:课前多媒体课件展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们!对同学们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

一批七年级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我们将在这个新的环境里走过三年的中学时光,让我们一起认识我们的新学校吧!(一)我是八中小导游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八中经过了一天(几天)的学习,对学校的环境已经有所了解。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走进中学学案 教科版(1)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走进中学学案 教科版(1)

走进中学学习目标一、感受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

二、踊跃与同窗、朋友交往,培育热情、爽朗的性格。

3、熟悉新教师的教学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情感。

学习重点一、校园剪影,校史追踪。

二、同窗、教师进行沟通和交往。

学习难点一、校训感悟。

二、自我治理、适应新环境。

课前预习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一、本课建议用2课时完成。

课前认真阅读本课教材内容,并用笔勾划出知识点,构建大体的知识框架。

同时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自测”和“我的疑问”。

二、针对完成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自纠,经历基础知识,针对预习时的疑问和学习重难点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材助读本课包括“校园风光线”和“跨越陌生”。

“校园风光线”引导咱们了解新学校,包括学校的外观、历史和校训。

“跨越陌生”引导咱们熟悉新的人际环境,包括新同窗、新教师和新集体。

预习自测一、校园风光线一、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部师生一起遵守的行为准那么和标准。

你所在学校的校训是。

二、跨越陌生二、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窗说一句“你好”。

3、给同窗一个善意的,做出一个友好的。

4、结识新同窗,让同窗了解自己、同意自己,能够从开始。

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表现。

五、教师是咱们的指导者,是咱们的引路人。

六、每一个同窗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教师的对象。

7、任何一名教师都喜爱同窗向他请教,更希望同窗们与他。

八、以的身份,融入咱们的班集体,计划咱们的前景,一路来制造一个值得回忆的“家”。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学始于疑质疑探讨一、校园风光线一、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咱们的学校。

(P4“活动”)二、P5“探讨”。

3、P6“讨论”。

二、跨越陌生4、结识新同窗的方式?(P8“活动”)五、P9“活动”。

六、列举你理想中的班集体的特点。

如何共建如此的班集体?设计班训和班徽;制定班级公约和班级工作打算。

当堂检测1.转眼之间,咱们已经从旧日的小学生成长为今天的中学生了。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活把咱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咱们又开始了人一辈子新的征程,在人一辈子道路的新起点上,咱们应该()①与同窗们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欢乐②踊跃寻求各类刺激,体验作为初中生的新鲜③不让每一天虚度④做一天僧人撞一天钟⑤放任自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③⑤2.以下走近新同窗的方式正确的选项是( )A.他不睬我,我也不睬他B.他理我,我也不理他C.对新同窗说一句“同窗,你好”D.只和成绩好的同窗来往3.张鹏同窗说:“新学期开始了,我是一个中学生了,我必然要在新班级里尽快熟悉所有的同窗,和教师、同窗成为宜朋友,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进咱们的学业成功。

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导学案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导学案(第1单元:走进中学)

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导学案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导学案(第1单元:走进中学)

七年级上册思想政治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第一节我上中学了一、复习提纲1、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有何不同?2、如何积极适应中学的新生活?二、关键词填空1、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有何不同?(1)在中学,____________增多了。

(2)在中学,____________加大了。

(3)在中学,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高了。

(4)在中学,_________ ______更丰富多彩了。

2、如何积极适应中学的新生活?(1)自觉遵守__________________,(2)尽快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主动迎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认识新伙伴一、复习提纲1、什么是“闭锁心理”?2、为什么要克服“闭锁心理”?3、为什么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如何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4、什么是真正的友谊?5、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二、关键词填空1、什么是“闭锁心理”?将自己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

2、为什么要克服“闭锁心理”?因为人际交往是_________的,如果我们想获得理解,就要______________ _______;如果我们渴望人际交往中的________,就要先____________。

相反,对人怀有很深的______,只要求对方无条件地______ 和_______,而自己却没有以_______________作出回应,就像一把“________”,会锁紧我们通向______的大门。

3、为什么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如何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为什么:热情开朗的性格会对人的__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的影响。

如何:(1)每天保持________________。

(2)对老师、对同学_________ ____。

(3)与人交往______、________,不计较________________。

走进中学 教案

走进中学 教案

走进中学教案教案标题:走进中学教案目标:1. 了解中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2. 掌握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设计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活动,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中学阶段的特点和学习需求;2. 学生能够分析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学生能够设计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中学教材和教辅资料;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学生活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中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中学的印象和期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了解中学阶段的特点(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交流并列举中学生活的特点,例如身体发育、思维能力提升、兴趣广泛等;2. 汇总学生的回答,展示在投影仪上,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学阶段的整体认识。

步骤三:分析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5分钟)1. 介绍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个性化教育等;2. 分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适合中学教学的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原则和方法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步骤四:设计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堂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活动;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3. 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学阶段的特点和教学原则;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促进中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中学阶段的教学主题,设计一份完整的教案;2. 学生可以观察并参与中学教学实践,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2. 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质量和创新性。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1课走进中学(导学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1课走进中学(导学案)

新会区睦洲中学()年级( )科导学稿家长(晚修值日教师)签名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中学第1学时课型:新授课主备:陈亦明备课长审核:刘美笑审核人:何锦池上课班级:初一()班学生姓名:上课时间:第 1 周星期第节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寻找“校园情况知多少”的活动,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2,.通过分析“陈杰与李辉的不同遭遇” ,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预习导学】阅读课本P2—3,思考并归纳相应的问题1.收集学校相关知识,填写课本P2 “校园情况知多少”卡片内容。

我们七年级开多少门课程?有哪些课?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信息、综合、体育)2.阅读课本P2-3,思考并回答课本P4 问题。

陈杰为什么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李辉为什么会觉得孤单、失落?及时调整好心态,适应中学生活,调整好心态,不适应中学生活积极主动与同学、教师沟通,与同学、教师沟通,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有益身心健康集体活动。

3.阅读课本P5-6 回答:初中生活新的变化有哪些?(1)学习增多(2)学习加大(3)的要求高(4)更丰富【课堂探究】(预习课完成)1.探究园——校园情况知多少?①略②要点记录:学校的环境变了,学习的内容多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2.出谋划策——陈杰和李辉的不同境遇:①陈杰之所以这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因为,陈杰是个兴趣广泛的男孩子,他能主动了解学校的情况,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主动融入新集体,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②李辉有孤单、失落感是因为,李辉不敢主动和同学交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总担心别人不接纳自己,这样同学也难接近你,因而觉得孤单、失落。

③我的主意:增强自己的信心,主动与同学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将自己融人集体之中。

【要点归纳】中学生活的新变化主要有:学习科目增多了;学习难度加大了;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社团活动更丰富多彩了。

【课堂检测】1、与小学相比,中学生活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改变都是新的开始。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走进中学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走进中学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走进中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认识教师做诙谐的自我介绍。

教师说说同学们给自已的印象。

提出几点要求:平等、尊重、守纪、向学。

二.走进中学-——谈开学的感受1开校了!开校了!终于开校了!在假期中同学们就掐指盘算着,离开校还有几点:十天,五三天,二天,一天。

天天算,天天等。

想起来心里美滋滋地、惴惴不安地。

我们为什么感觉美滋滋的,而又为什么心里惴惴不安呢?那么这学期的开校与以往的开校有什么不同呢?2.不同在于我们跨入了中学的大门,我们成了中学生了。

那么跨进中学的大门,成了中学生意味着什么呢?走进中学,揭开了生命篇章中崭新的一页,进入了人生历程中一个绚丽多彩的时期,开始了人生历程中美好的青春年华。

走进中学,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从这个新的起点开始,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美好的明天!三.校园风景线1.校园剪影(1)昨天同学们就报了名,在学校各处都看了。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说说你看到的学校有哪些美的地方,那些还不够好?介绍学校的教学大楼、彩砖硬化、文化长廊、花池、文化墙、学校的餐厅、宿舍、微机室、白板教室等。

(2)介绍学校的文体活动2.校史寻踪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

校史记录着学校诞生、发展的历程,留下了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

东乐中学历史悠久。

据史记载,早在明代嘉靖年间,东乐这儿就有学校。

清喜庆七年(1802年),东乐县丞周能珂创办天山书院。

同治四年,毁于兵祸,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率军西征,经过东乐,更名仰止书院。

1995年,中小学分设,正式更名为东乐初级中学。

2006年以来,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

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东乐中学逸夫教学楼是邵氏基金捐款的我省第二十一批基础教育项目. 2008年4月2日教学楼正式奠基开工, 2008年10月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工程总投资228万元人民币,其中邵氏基金捐资60万港币,县财政配套投入60万元,东乐乡政府配套投入75万元,山丹县教育体育局筹资4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走进中学导学案
一、先知先学
1. 学习重点
①友谊的建立:友谊的建立大致能够分为五个阶段:
a. 彼此陌生,互不相识。

b.单方或双方注意到对方的存有。

c. 单方或双方受到对方的吸引,相互接近,实行表面接触。

d. 双方互动,建立友谊关系。

在这个阶段,交往的双方彼此探索在哪些方面能够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沟通范围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开始有一定水准的情感投入,进一步确认双方人际关系上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e. 朋友之间的感觉,也有水准深浅之分。

交往双方在心理上的相容性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更加广泛和深刻。

紧张型冷漠型合作型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畏服但不喜欢既不喜欢,也不害怕尊重信任,热爱敬佩
师生感情疏远,紧张对立冷漠理解和谐,团结友好
师生课堂合作状态学生不服从,甚至反抗各行其是,
不合作也不对抗合作共进
师生交往课堂交往单向,
课外交往少,
易发生冲突课堂交往基本单向,
课外交往较少,
师生冲突少课堂交往双向或多向,课外交往多,
师生融合
二、当堂检测
1.转眼之间,我们已经从昔日的小学生成长为今天的中学生了。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又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在人生道路的新起点上,我们应该()
①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②积极寻求各种刺激,体验作为初中生的新鲜③不让每一天虚度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⑤放任自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③ D.①③⑤
2.下列走近新同学的方法准确的是( )
A.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
B.他理我,我也不理他
C.对新同学说一句“同学,你好”
D.只和成绩好的同学来往3.张鹏同学说:“新学期开始了,我是一个中学生了,我一定要在新班级里尽快理解所有的同学,和老师、同学成为好朋友,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动我们的学业成功。

”在以下关于良好人际关系作用的说法中,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
A.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和谐、舒心的环境
B.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能促使你学习更快地进步
C.与老师和谐相处,会赢得老师真诚耐心的指导与协助
D.和同学搞好关系,能够在自己犯错误时避免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4.踏入初中生活,一个新的班集体将在我们手中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只为自己的目标努力②大家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③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班级规章制度④只要有优秀的班干部就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5. 今天我的新同桌问了我一道数学题,我想了半天也没做出来。

我说:“咱们去问问老师吧!”可我同桌却连连摆手,说:“我可不去,我小学数学就学的很差,老师肯定会看不起我的,要去你自己去吧。

”我觉得他说的不对,但又不知怎么劝他,请你帮我出出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