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合集下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这篇文章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历史
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深刻反思了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困境和硬实力的不足,以
及民族精神的觉醒和民族自尊心的崛起。

文章中所提及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思潮,呈现了
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对历史的反思也让人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本文揭示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严重损害。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文明古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但自从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苦难时期。

西方列强通过没收中国的财富和领土、强制开放自由贸易等手段,彻底摧毁了中国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文中提到,鸦片战争后,西
方国家通过逐渐扩大贸易范围、对华开放以及屈服中国,其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建立经济殖民地。

虽然中华民族潜力无穷,但不足以挽回形势,中国在弱化中逐渐失去独
立性,成为了列强的战利品。

然而,当我们审视这段历史时期,不难发现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上
的地位,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
运动等一系列思潮和事件,都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难而展开的斗争。

这些思潮和事件
不仅仅反映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仰,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
自尊心的表达。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革步履不停,而这些事件是中国人民对付外
敌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代史心得体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代史心得体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心得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我们知道,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

恰好也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的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使我深深折服。

这本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使后人了解中国的演变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得到学术界一至很高的评价。

该书系统地叙述地半封建的社会;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

我认为,这本书的作者对每次战争进行全面总结以及带来的经验教训分析的一步到位,仅仅是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让那几个不同阶段的革命发展阶段的历史展现在我的眼前,并且初步了解- -些爱国人士,一些革命先驱。

作者以默默无常的语调与爱国主义人士那种奋起反抗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又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中华民族处于艰难的苦境之中。

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等史实时,对侵略者那是如此的憎恨愤怒。

使我影响最深的还是1840的鸦片战争在全国爆发,帝国主义为打开中国市场,使鸦片源源不断的流入国内,导致中国的真金白银不断向外流通。

于是革命先驱林则徐展开了虎门销烟,在国内进行了一切严烟活动和政策。

而英国资产阶级以不平等为了争取平等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以战败而告终,最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割地赔款,于是中国进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有后来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步加深。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终于意识到不能一味地落后和被迫,我们要反抗斗争,于是就有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等。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逐渐传播,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们和工人阶级也参与了这次运动,他们共同联合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

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

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4)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4)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4)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是一本涵盖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历史的书。

书中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结束的时期,中国形势的演变和整个过程的发展。

通过读书,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出现了让贵族、封建制度和坚定相信国有优先的奴性思想,以及文官内弱外强的矛盾尴尬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人民开始求变,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和发展。

而五四运动正是这一改革进程的重要一步,这一改革引发了中国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文化的革命,由此给中国的整个历史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然,历史上的岁月流逝,历史也不会重来。

就现在的中国而言,它仍然有很多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维护民族独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社会管理等。

但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给我们展示了希望:只要努力,积极投入到社会中去,就能够有所改变,从而致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强大兴旺。

只有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不忘,对中国的未来的憧憬和努力,中国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3)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3)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一书,以鸦片战争为起点,
描述了中国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五四运动发生这一时期的历史活动。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被迫承认“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受到严重压迫,新式资本主义崛起,中国社会遭受剧烈变革及重大灾难,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同时,中国也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新思想流行,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思想纷纷涌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抛弃,逐渐的被现代文明所替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变革而又不断发展的时期,令人钦佩的是,在如此艰难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背景下,中国的思想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勇敢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在拯救中国国民所要面对的困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并参与了相应的政治活动,启迪了中国人民拥抱新的思想,振奋了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精神,最终引发了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个时代的变革就此告一段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经历最为复杂、政治形势最为混乱,激烈的政治斗争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从此迈向新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变革也极大地影响了今天中国的发展,它也促使我们更加明白中国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我们更有动力去探索,去改变现状,承担起人民的责任,为实现共和国的愿景而努力。

[精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精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精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本书是蒋春风教授编写的一本历史文化读物,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鸦片战争到康有为南游的历史事件,第二部分则涵盖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影响和历史意义。

该书内容详实、易懂,引人入胜,在我阅读完毕之后,让我有了更为清晰的历史印象,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第一部分中,蒋春风教授通过介绍鸦片战争及其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

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如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严复等。

在此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也明白了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影响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形态,也对今日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导火索,以及运动的发展过程。

通过具体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本书也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产生的广泛影响,以及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在读完本书之后,我深切感受到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它不仅是一次历史事件,更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历史文化读物。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影响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加深了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本书也引导读者对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刻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我相信,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对于不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启示。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作为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一本充满了历史意义和价值的书籍。

这本书讲述了从鸦片战争起,通过不断的抗争和改革,中国人民最终走向独立和自由民主的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的艰辛和付出,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独立与民主的价值。

首先,中国人民历经了不断的抗争和接受西方文化的疑惑和挣扎。

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是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西方列强的严重侵害,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更让人民的尊严受到了沉重打击。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愤怒和抵抗意识逐渐高涨,同时也被迫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华洋观念的碰撞,民族思想的萌芽,则是起着很大的表现。

其次,中国人民的改革和抗争不断推进。

中国人民本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进行改革,给我们了很多良好的启示。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实际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觉醒和经济独立的表现。

甲午战争后,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试图使中国由封建王朝转型成现代国家。

然而,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变法失败了,但这场变法的意义影响了整个中国国家的走向。

最后,五四运动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追求。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文化运动,在国家的进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中存在了很多盲目跟从和传统保守的思想,而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则在这时振臂一呼,要求进行文化独立、科学与民主等方面的改革。

总之,这本书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近代史中的变迁,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追求。

这些历史珍贵的经验和教训也为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民族复兴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让我们倍加珍惜已经得到的民主权利,振奋精神,为实现我们国家的更加强大,让中国在新的话语权下更加出彩!。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经历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经历了国家命运的曲折起伏。

在这一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磨难,也迎来了希望,不断探索着民族复兴的道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遭受了英国的侵略,不仅失去了大片领土,也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这场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和落后,也激发了人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试图摆脱外国列强的侵略和统治。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依然缓慢,国家的命运依然岌岌可危。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也开始了对传统观念和制度的质疑和反思。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

在这一次运动中,中国人民发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呐喊,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爱国运动。

这一次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对国家命运的探索和追求,也开始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改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段曲折而又光荣的历程。

在这一段历史中,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着民族复兴的道路,也不断追求着国家命运的改变。

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走向强盛,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应用物理学(2)班 2012326690041 舒炳锋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三个方面述评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

笔者认为这是一部熔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可供各种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的大众史学读物。

引言:读史明智,以故为鉴能使我们少犯错误,读历史,品读风云人物。

关键词:爱国救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五四运动
正文: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叫《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章,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

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朽的痕迹。

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

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而这些都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思想文化的沉闷,各级政府的腐败,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和买办阶级的产生以及租界的出现。

到了太平天国的兴起,洪秀全等人利用被“修饰”过的上帝和人民的迷信号召农民起义,拜上帝会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农民革命纵然取得了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皇朝的胜利,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总是为地主阶级用这样那样方法所窃取。

洪秀全等人上台后,官民制度两种化,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新起的皇朝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农民仍然处于封建的压迫下。

在作者看来,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带有致命的弱点,他们所设计的整个社会由废除剥削制度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组成的方案,也就很明显的不过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来的社会制度事实上从未真正实行过,也不可能真正实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灭亡是势在必行的。

同时也暴露出了仅靠农民起义的弊端,因为虽然他们富于社会经验,见多识广,更多权变和机灵,但是他们也往往把无组织性、无纪律性、流寇主义、单纯破坏性这些坏东西带进了农民革命队伍,阻碍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再后来,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

但以本人的浅见,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

当时社会和国民素质还不足以推行资本主义,这其中需要一个类似君主立宪的过渡阶段,而那时的中国不得不处
在了一个不土不洋的尴尬阶段,而且当时许多遗留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但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家,倘若一直走下去必定会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新面貌。

不幸的是最终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夺走,他更
是将中国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正如作者所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
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生了在本质上有别于过去八十余年的一切革命运动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成为运动的指导力量,五四运动因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在这个运动中,中
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
产党从此诞生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
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

他们
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
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
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

义和团运动
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
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

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

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

”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
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
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

当我们读到
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
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

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
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作者着墨不多,用事实再现了那段悲痛耻辱的历史,着
力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
族于水火中的丑类无形中激起了读者对民族英雄的钦佩敬慕之情和对卖国贼的愤怒不满。

这么多次的革命最终都悲壮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苦苦地挣扎,救国之路该怎么走?强国之路又该如何?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深思的。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
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不忘国耻,时刻记住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