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分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小结和体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小结和体会一、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能。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完成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包括土压力计算、基础结构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深入理解了基础工程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土压力计算在基础工程设计中,土压力的计算是一个关键环节。
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包括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通过对比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我们发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于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土的压缩性和湿度等因素对土压力的影响,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基础结构设计在完成土压力计算后,我们进行了基础结构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荷载分布、土壤条件、施工条件等。
通过反复试算和调整,我们确定了最合适的基础型式和尺寸。
在这一阶段,我深刻体会到了基础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基础结构。
四、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绘制是基础工程设计的最终环节,它涉及到将设计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施工方案。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CAD软件进行绘图。
通过反复练习和摸索,我逐渐掌握了CAD软件的使用技巧,并能够熟练地绘制各种基础工程的施工图。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绘图标准的重要性,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只有严格遵守绘图规范,确保图纸质量,才能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
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我不仅掌握了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然而,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因此,实践对于学习土木工程学科至关重要。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二、课程性质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涉及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等专业知识,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础工程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建筑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础知识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质、力学模型、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土体重量、土体内摩擦角、受拉和受压强度、土体流变性能等。
2.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的应力和应变、岩石的破坏模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等。
3.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地基的类型和特性、地基的设计方法、地基的施工工艺、地基的检测和监控等。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基础工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开设基础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讲授和辅导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展示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2. 模拟实训在实验室中进行基础工程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实地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和实地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基础工程课后课程设计c轴10号

基础工程课后课程设计c轴10号一、引言基础工程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
在基础工程中,C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轴线的位置和方向。
在本次课后课程设计中,我们将讨论C轴的相关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设计。
二、C轴的概念和作用2.1 C轴的定义C轴是指在工程设计中用于确定一个轴线位置和方向的参考线。
它通常是一个虚拟的线条,可以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管道的布置、道路的走向等。
2.2 C轴的作用C轴在工程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建筑物的布局,使得整个工程更加合理和美观。
同时,C轴还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线,用于确定其他构件的位置和方向,从而提高工程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C轴的设计方法3.1 C轴的确定确定C轴的位置和方向是基础工程设计的第一步。
通常,C轴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工程的整体布局和要求; - 建筑物的功能和形态; - 周边环境和地形等。
3.2 C轴的绘制绘制C轴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也可以手工绘制。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C 轴的绘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C轴应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统一的作用,即所有构件的位置和方向都应与C轴相对应。
2. C轴应具备明确的标记,以便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
3.3 C轴的应用C轴的应用范围广泛,下面以建筑工程为例,介绍C轴的具体应用方法: 1.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通过C轴确定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从而确定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形态。
2. 结构构件的布置:根据C轴确定结构构件的位置和方向,使得建筑物的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
3. 管道的布置:通过C轴确定管道的走向和布置方式,使得管道系统更加合理和便于维护。
4. 道路的走向:通过C轴确定道路的走向和宽度,使得道路交通更加顺畅和安全。
四、C轴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C轴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个实际工程中的C轴设计案例: ### 4.1 工程背景某城市规划建设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设计其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结构构件的位置。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和要求。
2. 课程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
•掌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3.1. 选题和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管理等。
3.2. 设计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并应用相应的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3.3. 实施和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并记录实施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
3.4. 结果评估和总结学生需要根据实施和测试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项目的成功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如下:4.1. 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选题、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实施和测试指导。
4.2. 独立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也可以组成团队进行合作。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学习资源教师将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学习指南、示例设计和工程软件等。
学生需要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应用这些资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改探讨

程选题 。 做 到与 时俱进 ; 提 高 了老师的教 学效率、 学生的学 习效率和 交流 沟通效率 。体现 以学 生发展 为 中心 的教 学, 激 发和调动 了 自主 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 性 , 提 高了独 立分析 和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 基础工程 ; 课程 设计 ; 互联 网; 虚拟平 台; 模 块化
教学中所学 的主要基础理 论 和专业 知识 ; ② 提高学 生主 动查
建设 中 , 教研室 老师 通过 承 担参 与武 广 、 京 沪 高速 铁路 等 科 研、 生产 项 目, 积 累了大量 高速铁路 桥梁 基础 科研 、 设 计施 工
资料 。( 2 ) 教研室老师 已研制 编写 了一系列基 础工 程设计 计
定程 度上影 响 了 课程 设 计 过 程 中学 生 主 观 能 动性 的发 挥。
化, 课程设计全 过程 共 分 为 “ 设 计 任 务模 块 …‘ 预 习模 块 ” 、 “ 指导模块” 、 “ 计算 模块 ” 、 “ 范 例模块 ” 、 “自检模 块” 、 “ 虚 拟 设计模块 ” 和“ 网上 答 疑 模 块 ” 等 8个部 分 , 各模 块 的功 能
过 以下措施 : ( 1 ) 丰富课程选题 , 做到 与时俱进 ; ( 2 ) 授 予学生
善, 这为建设更完善 、 更高 水平 的课程 设计 奠定 了坚实 基础 。
( 2 ) 在 长期 的科 研 、 生产 实践 中 , 积 累了大量 真实可 靠 的基 础
工程设计和施工资料 。现有 的优 势有 : ( 1 ) 在近几年高速铁 路
时解答 。 二、 教 学 改 革 的 总 目标
、
现 状 分 析
通过调研 , 对《 基础 工程》 课程设 计建设 基本 现状综述 如 下: 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 1 ) 现 有《 基础工 程》 课程设 计从设 计 内容 和要求 、 课程设计组 织到 成绩评 定 与考核 标准都 比较 完
北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北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各类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掌握基础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初步设计和计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具备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提升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基础工程专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从事工程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大一、大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工程力学基础:涵盖力学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材料力学性能等,为学习基础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3. 土力学基础:讲解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土压力等,为分析基础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4. 基础工程设计: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工艺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学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熟悉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了解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计算和工程分析能力,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模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对工程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意识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力学:物体静力学、物体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材料力学: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如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破坏形态及强度设计。
3.结构力学:梁、板、壳等常见工程结构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4.工程图纸:建筑图纸、结构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5.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了解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以及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工程案例和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
材料:C30混凝土、C1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 类型:柱下独立基础(外柱)、柱下双柱矩形联合基础(内柱)二、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关于不冻胀土基础埋深的规定和设计任务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基础尽量浅埋的原则,取基础埋置深度为1.4m (从室外地面算起)。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的持力层为粉质粘土,e=0.828<0.85,l I =0.52<0.85,查表2-5得 ηd=1.6,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0.45m ,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d f f m d ak a 3205.085.185.18.1885.01816.12805.0=-⨯⨯+⨯⨯+=-+=γηA.外柱独立基础设计四A .确定A 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 初步确定外柱基础底面尺寸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初步增大20%,214.7625.12032017802.12.1m d f F A G a K =⨯-⨯=-=γ ,取基地长短边之比5.1==b l n ,即,m nb l mn A b 3.32.2====,则取b=2.5m ,m l 5.3=,275.8m l b A =⨯=, 因b=2.5m<3m ,故a f 无需做宽度修正。
验算荷载偏心距e基底处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064625.15.35.220178011=⨯⨯⨯+=+基底处总力矩:m KN h V M M K K K ⋅=⨯+=⨯+=4.2588.04822011(假设基础高度为0.8m) 偏心距:m G F M e K K K 125.020644.25811==+=<m l 67.06=(可以)③验算基底最大压力max k Pkpaf kpa l e blG F P a KK k 3842.12865.3125.0615.35.220646111max =<=⎪⎭⎫⎝⎛⨯+⨯=⎪⎭⎫ ⎝⎛++=(可以)④验算k P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3202365.35.2206411=<=⨯=+=(可以)则外柱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b=2.5m ,l =3.5m 。
五A 、外柱基础结构设计采用C3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查表得,2236043.1mm N f mm N f y t ==,垫层采用C10混凝土,厚度为100mm ,每边伸出基础100mm 。
①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kpa bl F P k j 6.2745.35.235.1178035.11=⨯⨯==净偏心距m F M e k k 145.017804.25810===基底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kpa kpal e bl F P P k j j 4.2069.342)5.3145.061(6.274)61(35.101min max =⨯±⨯=⨯±=②基础高度⒈柱边截面取h=800mm mm h 7500=,则m b m h b c 5.2275.025.020=<=⨯+=+,因偏心受压,用公式()002007.02222h h b f h b b b h a l P c t hp cc j ⨯+≤⎥⎥⎦⎤⎢⎢⎣⎡⎪⎭⎫ ⎝⎛---⎪⎭⎫ ⎝⎛--β来计算,计算时j P 取max j P ,hp β取1.0(基础高度小于800mm )。
该是左边:KNh b b b h a l P c c j 5.62175.025.025.25.275.025.025.39.34222222200max =⎥⎥⎦⎤⎢⎢⎣⎡⎪⎭⎫ ⎝⎛---⨯⎪⎭⎫⎝⎛--⨯=⎥⎥⎦⎤⎢⎢⎣⎡⎪⎭⎫ ⎝⎛---⎪⎭⎫ ⎝⎛--该式右边:()()KNKN h h b f c t hp 5.62193875.075.05.014300.17.07.000>=⨯+⨯⨯⨯=+β (可以)基础分两级:下阶mm h mm h 350400011==,取m b m l 3.18.111==⒉变阶处截面m b m h b 5.2235.023.12011=<=⨯+=+冲切力: KNh b b b h l l P j 40735.023.125.25.235.028.125.39.342222222011011max =⎥⎥⎦⎤⎢⎢⎣⎡⎪⎭⎫ ⎝⎛---⨯⎪⎭⎫⎝⎛--⨯=⎥⎥⎦⎤⎢⎢⎣⎡⎪⎭⎫ ⎝⎛---⎪⎭⎫ ⎝⎛--抗冲切力: ()()KNKN h h b f t hp 40757835.035.03.114300.17.07.001011>=⨯+⨯⨯⨯=+β (可以)③配筋计算计算基础长边方向的弯矩设计值I -I 截面()()kpaP P l a l P P j j cj j 4.2844.2069.3425.325.05.34.2062min max min =-⨯⨯++=-++=I ()()()[]()()()[]()mKN a l b P P b b P P M c j j c j j ⋅=-⨯⨯++⨯⨯+=--+++=I I I 3.6745.05.35.24.284-9.3425.05.224.2849.342481248122max max )(2609.27747503609.0103.6749.0mm h f M A y s =⨯⨯⨯==I IIII -III 截面()kpa P jIII 8.3094.2069.3425.328.15.34.206=-⨯⨯++=()()()[]()()()()[]()mKN l l b P P b b P P M jIII j jIII j III ⋅=-⨯⨯-++⨯⨯+=--+++=2.2728.15.35.28.3099.3428.15.228.3099.3424812481221max 1max260124003503609.0102.2729.0mm h f M A y III sIII =⨯⨯⨯==比较sI A 和sIII A ,应按sI A 配筋,现于2.5m 宽度范围内配14C 16@160,s A =28142m m 。
II -II 截面mKN a l b b p M c c j II ⋅=+⨯⨯-⨯⨯=+-=3.343)8.15.32()5.05.2(6.274241)2()(241222606.1443)16750(3609.0103.3439.0mm h f M A y II sII =-⨯⨯⨯==IV -IV 截面mKN l l b b p M j IV ⋅=+⨯⨯-⨯⨯=+-=145)8.15.32()3.15.2(6.274241)2()(241212126011340)16350(3609.0101459.0mm h f M A y IV sIV=-⨯⨯⨯==比较sI A 和sIII A ,应按sI A 配筋配筋,现于 3.5m 宽度范围内配20C 10@160,21572mm A s =。
B 、内柱双柱矩形联合基础设计四B 、确定内柱联合基础底面尺寸①计算基底形心位置及基础底面长度 对柱的中心取矩,由01=∑M 得:m F l F x k k 2.124.222120===,取25.11=l (131l 至132l ),m l 9.4)25.12.1(2=+⨯=。
②计算基础底面宽度(荷载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m d f l F F b G a K K 2.2)625.120320(9.42156022=⨯-⨯=-+=γ,取b=2.3m五B 、内柱基础结构设计①计算基础内力 净反力设计值:m KN b kpa bl F F P pj k k j 51.8593.27.3737.3739.43.235.12156022=⨯==⨯⨯⨯=+=由剪力和弯矩计算结果绘出V 、M 图如下:②基础高度计算取h=500mm ,mm 4500 h⒈受冲切承载力验算由柱冲切破坏椎体形状可知,两柱均为四面冲切,且两柱受力和构造均相同,取柱2冲切破坏椎体底面边缘处截面I -I 进行验算。
KN F l 5.13735.0245.05.0245.07.37335.11560=+⨯⨯+⨯⨯-⨯=)()( m U m 8.34)45.05.0(=⨯+=l m t hp F KN h U f >=⨯⨯⨯⨯=7.171145.08.314300.17.07.00β(可以)⒉受剪承载力验算取柱2冲切破坏椎体底面边缘处截面I -I 为计算截面,该截面的剪力设计值为:KN V 3.43045.025.03.27.3731032=+⨯⨯-=)(V KN bh f t h >=⨯⨯⨯⨯=0.103645.03.214300.17.07.00β(可以)③配筋计算⒈纵向配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柱间无负弯矩,最大正弯矩取M=671.5m KN ⋅,所需钢筋面积为:266.46054503609.0105.617mm A s =⨯⨯⨯=,则基础顶面按构造要求配置C 10@200,基础底面配置16C 20@120,=s A 50262m m ,其中五根通长布置。
⒉横向配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柱1与柱2构造受力均相同,取柱2进行研究,柱2处等效梁宽为:m h a c 175.145.05.15.05.10=⨯+=+m KN b b b F M c k ⋅=⎪⎭⎫ ⎝⎛-⨯⨯=⎪⎭⎫ ⎝⎛-⨯=37125.03.23.2210621221222 269.2662)20450(3609.010371mm A s =-⨯⨯⨯=折成每米板宽内的配筋面积为2662.9÷1.175=2266.3m mm 2。
现于内柱基础底面等效梁宽区段内配9C 20@120(m mm A s 22827=),其他区段按构造要求配置C 10@200,基础顶面需按构造配置 10@200横向钢筋。
六、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详见施工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