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技术领域、子领域和研究方向分类

合集下载

全国专业技术职称分类

全国专业技术职称分类

全国专业技术职称分类概述全国专业技术职称是我国用于评定高级技术人才的系统性评价制度,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激励和选拔制度之一。

自1985年实施以来,该制度不断涵盖的技术领域也不断扩展,已经成为中国职称评审体系中规模最大、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部分。

本文将对全国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分类介绍。

分类根据《全国职称评审委员会关于发布〈全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全国专业技术职称包含以下几类: 1. 工程技术领域:分为外语、物理、化学、材料、测绘、水利水电、机械、农业、民航、石油石化、电力、信息、轻工、建筑、核工业、交通等16个领域,涵盖各种工程学科; 2. 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农业科学、农业工程、植物保护、兽医、水产养殖等学科; 3. 医学领域:包括临床、药学、口腔医学等学科; 4. 经济领域:包括经济、金融、财务等学科; 5. 教育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等学科; 6. 法律领域:包括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 7. 学术研究类: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等学科; 8. 文艺类:包括文学、艺术等学科; 9. 新闻出版类:包括新闻与传播学、出版学等学科; 10. 公共事务类:包括统计、计算机、图书馆等学科; 11. 体育类: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学科。

以上分类是按照评审委员会的通知进行的。

从实际评审的角度来看,每个分类下的具体职称评审标准都有所不同。

评审标准全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是用于评估职称申请者在某一领域内技术水平和工作表现的一套标准。

这些标准是由相关专家和职业人士根据行业标准、高校教材、工作经验等制定而成,具体评价标准因职称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工程技术领域为例,全国职称评审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包括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及各评职称职务的特定评价标准。

其中,上述16个子领域都有特定的职务名称和评价标准。

比如在测绘工程领域,博士研究生应具备测量和制图宏观分析能力、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前沿技术掌握能力、创新研究能力以及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名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而中级职称翻译人员应具备熟练的语言文字能力、精通翻译学基本理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译文以及理解和翻译涉密文件的能力,提名为中级翻译专业技术职务。

ipc专利分类法

ipc专利分类法

ipc专利分类法
IPC(国际专利分类)是一种标准化的分类系统,用于对专利申请和授予的技术领域进行分类。

IPC分类法是根据专利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对专利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

IPC分类法分为八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多个领域和子领域。

这些部分包括:
1. A部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2. B部分:工作技术领域
3. C部分:化学科学和冶金领域
4. D部分:纺织和造纸领域
5. E部分:固定建筑物领域
6. F部分:机械工程和照明领域
7. G部分:物理学领域
8. H部分:电学领域
每个IPC分类都由一个字母和一个数位组成。

字母表示该分类所属的部分,数位表示该分类的具体领域和子领域。

IPC分类法的使用有助于对专利技术进行集中和系统化的管理和检索,方便技术人员和专利申请人查找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

同时,IPC分类法也被用于专利统计、技术趋势分析和专利文献的组织和索引。

专利分类 c12q

专利分类 c12q

专利分类c12q摘要:一、介绍专利分类C12Q1.概念与作用2.涉及领域二、C12Q 的具体内容1.主要技术领域2.子领域划分3.与其他分类的关联三、C12Q 在我国的应用1.专利申请与审查2.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3.助力企业与研究机构四、C12Q 在全球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驱动力2.各国研究热点3.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一、介绍专利分类C12Q专利分类C12Q,是指国际专利分类(IPC)中的一个分类,主要涉及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医疗技术等领域。

C12Q 作为专利分类的一种,有助于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为科研人员、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有益的信息参考。

二、C12Q 的具体内容1.主要技术领域C12Q 包括的主要技术领域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组织培养、生物制药、药物输送系统、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医疗仪器等。

2.子领域划分C12Q 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领域,如C12Q001(基因工程)、C12Q002(细胞工程)、C12Q003(蛋白质工程)等,共计25 个子领域。

3.与其他分类的关联C12Q 与其他专利分类如C07(有机化学)、C11(药物化学)、C13(微生物学)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和发展趋势。

三、C12Q 在我国的应用1.专利申请与审查在我国,C12Q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类,对于相关专利的申请和审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C12Q 的指引,可以更好地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和激励。

2.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C12Q 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方向。

通过分析C12Q 的专利数据,可以发现技术创新的热点领域和产业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助力企业与研究机构C12Q 为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了解C12Q 的专利分布,有助于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市场,以及研究机构确定研究方向、提高研发水平。

国际专利分类表

国际专利分类表

国际专利分类表国际专利分类表是按照专利技术领域进行分类整理的一种体系,全球范围内普遍应用。

本文将介绍国际专利分类表的详细内容,包括分类表的结构、内容和应用。

一、国际专利分类表的结构国际专利分类表由“分类”、“子分类”、“组”、“子组”四个级别构成。

1. 分类:表示技术领域的最高级别,由数字表示,例如A、B等。

2. 子分类:表示技术领域的更细分级别,由字母表示,例如A01、A02等。

3. 组:表示技术领域中更细分的一个集合,由数字或字母表示,例如A01B、A01C等。

4. 子组:表示技术领域中更细分的一个集合,由数字或字母表示,例如A01B1、A01C1等。

二、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容国际专利分类表根据专利技术领域将专利进行分类,每个分类对应着相应的技术领域。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详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领域描述:对每个技术领域进行描述,包括技术的定义、设计原理和应用范围等。

2. 分类号码:分为分类、子分类、组、子组四个级别,每个专利均被分配了唯一的分类号码。

3. 官方语言:目前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其他语言版本均为翻译版本。

4. 代码序列: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代码序列,用于描述专利的技术领域和分类号码。

5. 对应关系:根据技术领域的不同,每个技术领域均对应着相应的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多个分类号码。

三、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应用国际专利分类表是专利技术领域的分类系统,其应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利检索:在进行专利检索时,可以通过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分类号码来快速定位相关专利。

2. 技术分类:在研究某个技术领域时,可以通过国际专利分类表了解相关技术的分类情况。

3. 专利分析:在进行专利分析时,可以通过对专利的分类进行分析,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

4. 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时需要对专利进行分类,申请人可以通过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分类号码进行分类。

总之,《国际专利分类表》是对专利技术进行系统分类和整理,为专利申请、检索和分析提供了一套标准体系,是专利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基础。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广义的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情感与人工意志三个方面。

一、研究方向1.问题求解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大成就是发展了能够求解难题的下棋(如国际象棋)程序。

在下棋程序中应用的某些技术,如向前看几步,并把困难的问题分成一些比较容易的子问题,发展成为搜索和问题归约这样的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今天的计算机程序能够下锦标赛水平的各种方盘棋、十五子棋和国际象棋。

另一种问题求解程序把各种数学公式符号汇编在一起,其性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并正在为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应用。

有些程序甚至还能够用经验来改善其性能。

2.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持久的子领域之一。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方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大型数据库中的有关事实上,留意可信的证明,并在出现新信息时适时修正这些证明。

对数学中臆测的定理寻找一个证明或反证,确实称得上是一项智能任务。

为此不仅需要有根据假设进行演绎的能力,而且需要某些直觉技巧。

1976年7月,美国的阿佩尔(K.Appel)等人合作解决了长达124年之久的难题--四色定理。

他们用三台大型计算机,花去1200小时CPU时间,并对中间结果进行人为反复修改500多处。

四色定理的成功证明曾轰动计算机界。

3.自然语言理解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也是人工智能的早期研究领域之一,已经编写出能够从内部数据库回答用英语提出的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和建立内部数据库,能够把句子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执行用英语给出的指令和获取知识等。

国际专利分类表

国际专利分类表

国际专利分类表第一篇:国际专利分类表(一)导语:国际专利分类表是世界上通用的专利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把所有的技术领域和学科分成了几百个类别,从而方便专利申请者进行检索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国际专利分类表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分类类别。

第一类:化学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的化学领域的技术,如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应用,以及医药品的制造等。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溶液的制造、催化剂、化学反应器、电解池等。

第二类:机械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机械制造相关的领域,如机床、各种工具、发动机以及其它的机械设备。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车辆制造、飞机相关技术、水力机械等。

第三类:电子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与电子相关的技术,如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电器元件的制造、通讯技术等。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等。

第四类:摄影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与摄影相关的技术,如相机设计、胶片制造、图像处理等。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照相机解决方案、暗房设备、扩印设备等。

第五类:纺织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与纺织相关的技术,如纱线的制造、各种纺织品的生产、服装设计等。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织物制造、纺织印刷等。

第六类:建筑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与建筑和土木工程相关的技术,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等。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建筑结构的预制件制造、海洋工程等。

第七类:音视频领域该分类包括了所有与音视频技术相关的技术,如音乐制作、影视制作、音响系统设计等。

该分类下的子类别包括了音频设备、视频设备等。

第二篇:国际专利分类表(二)导语:国际专利分类表是专门为专利检索和管理而创立的专利分类系统。

本文将介绍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另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化学、机械、电子、摄影、纺织和建筑领域的一些子分类。

第一类:化学领域1.1 溶剂制造处理1.2 催化剂1.3 泵及压缩机1.4 化学反应器1.5 电解池1.6 金属与塑料结合第二类:机械领域2.1 机床设计及制造2.2 燃料发动机2.3 车辆制造2.4 飞机及船舶2.5 水力机械第三类:电子领域3.1 电路设计3.2 计算机技术3.3 数字信号处理3.4 半导体材料3.5 通讯技术第四类:摄影领域4.1 相机设计4.2 胶卷及胶片制造4.3 暗房设备4.4 照片扩印设备第五类:纺织领域5.1 织物制造5.2 纱线生产5.3 纺织材料及制品5.4 服装设计第六类:建筑领域6.1 建筑设计6.2 建筑结构与构件6.3 土木工程设计6.4 建筑材料制造第七类:音视频领域7.1 音频设备7.2 视频设备7.3 音乐制作7.4 影视制作第三篇:国际专利分类表(三)导语:国际专利分类表是一套专门用于专利检索和分类的统一分类系统,适用于所有技术领域。

科研项目分类

科研项目分类

科研项目分类科研项目分类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类的过程,旨在匡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好地管理和组织科研工作。

科研项目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进行,例如按照学科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

一、按照学科领域分类1. 自然科学类项目: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例如,研究新材料的物理性质、探索新药物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等。

2. 工程技术类项目: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建造工程、信息技术等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项目。

例如,开辟新型机器人技术、设计高效的电路板、研究可持续建造材料等。

3. 医学与健康类项目:包括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研究项目。

例如,研究新型药物的疗效、开辟医疗设备、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等。

4. 社会科学类项目: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例如,研究经济增长模式、探索人类行为心理机制、改进教育方法等。

5. 文化与艺术类项目: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文化与艺术领域的研究项目。

例如,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探索艺术形式的演变等。

二、按照研究目的分类1. 基础研究项目:旨在扩展对某一领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例如,研究某种物质的基本性质、探索某种生物的进化机制等。

2. 应用研究项目:旨在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例如,开辟新型医疗设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等。

三、按照研究方法分类1. 实验研究项目: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观察和数据采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来验证研究假设。

例如,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试验来研究材料的特性、通过对受试者进行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等。

2. 理论研究项目:通过文献研究、模型构建和理论推导等方法,对某一领域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例如,通过数学模型来研究某种物理现象、通过文献分析来探讨某一社会问题等。

3. 调查研究项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采集大量的实证数据,分析和解释现象和问题。

国科发火[2008]36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国科发火[2008]36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以下称《认定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印发给你们。

为确保认定管理工作高效、规范,根据《认定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现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称《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科技、财政、税务部门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配合,及时成立认定管理机构,共同做好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二、2007年底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内、外已按原认定办法认定的仍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依然有效,但在按《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重新认定合格后方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企业可提前按《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申请重新认定,亦可在资格到期后申请重新认定。

三、对原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税优惠未期满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立并按《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各地应配备骨干人员,保障认定工作所需经费,及时对本地区在认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二OO八年七月八日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专业收集精品文档=============================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称《认定办法》)和《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称《重点领域》)的规定,为明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中各相关单位的职责,确定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费用归集标准,明晰各指标内涵及其测度方法,确保认定管理工作规范、高效地开展,特制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称《工作指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广播电视 1.5.1
技术产品
1.5.2
1.5.3
1.5.4
1.5.5
1 电子信息
1.5.6 1.5.7
1.5.8
1.5.9
1.5.10
1.5.11
1.5.12
1.6 电子元器 1.6.1

1.6.21.6.3Fra bibliotek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 信息安全 1.7.1
第 2 页,共 7 页
专家技术领域、子领域和研究方向分类
2.1 生物技术 2.1.5
2.1.6
2.1.7
2.2 化学药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3 中药
2.3.1
2 生物、医药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4 其它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研究方向
系统软件 嵌入式软件 中间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件开发工具软件 软件测试工具软件 信息安全软件 数据仓库及决策支持软件(含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等) CAD平台软件 仿真软件 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含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输入、输出、编辑等) 机器翻译软件 教育软件(含远程教育) 财务、税务、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应用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 企业管理软件(含ERP、CRM、SCM等) 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电子商务软件 互联网应用软件 网络管理支持软件 无线电频谱及台站管理系统软件 支撑软件 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软件 图形、图像软件 电子政务软件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 集成电路封装 光电子器件及模块制造 厚膜电路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设计软件工具开发 集成电路测试 计算机整机制造 集线器 网卡网桥 路由器 以太网交换机 调制解调器 IP设备 显示设备、打印设备、存储设备 软盘、光盘等 POS系统 ATM会议系统 虚拟显示系统 网络摄像系统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图像解压缩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应用产品与系统 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专家技术领域、子领域和研究方向分类
专家技术领域、子领域和研究方向分类
领域
子领域
1.1 软件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第 1 页,共 7 页
专家技术领域、子领域和研究方向分类
1.3 网络及计 1.3.19 算机产品 1.4 通信设备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3.2.11
3.2.12
3.2.13
3.2.14
3.2.15
3.2.16
3.2.17
3.2.18
3.2.19
3.2.20
3.3 化工材料 3.3.1
发酵工程(含菌种及生产工艺、设备,分为:医药发酵类及工业发酵类) 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生物芯片 药理 药化(合成) 药代动力学 制剂 制剂辅料 毒理 平性药物 中药培育 中药药理 中药化学 中药制剂 人工合成、生物加工、天然药物 中药毒理 中药设备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 食品安全 专用分析试剂 生化药物 血液制品 核酸类药物 陶瓷材料 人工晶体材料 玻璃 炭素材料 耐火材料 金刚石材料 纳米无机材料 玻璃纤维 特种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稀土材料及应用 镁合金材料 铝合金材料 稀贵金属及产品 铜合金材料 金、银特种加工技术 焊接材料 磁性材料(永磁、铁氧体) 铸造材料 耐磨、耐蚀金属材料 合金钢 高温合金 压力加工 铁合金 粉末冶金 纳米金属材料 冶炼工艺及专用辅料 超导材料 钛合金材料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包括准晶材料) 工程塑料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3.1 无机材料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 金属材料 3.2.1
3.2.2
3.2.3
3.2.4
3.2.5
3 新材料
3.2.6 3.2.7
3.2.8
3.2.9
3.2.10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 电子信息 1.2 微电子
1.1.25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3 网络及计 1.3.1 算机产品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3.10
产品
1.7.2
1.7.3
1.7.4
1.7.5
1.8智能交通产 1.8.1

1.8.2
1.8.3
1.8.4
2.1 生物技术 2.1.1
2 生物、医药
2.1.2 2.1.3
2.1.4
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 异步转移模式宽带交换机 无线寻呼系统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及手机 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 卫星通信系统及终端 数字集群系统 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 同步数字系列(SDH)传输系统 全光网络通信技术 IP电话系统及产品 网管应用系统 中小型综合接入系统 软交换和VOIP系统 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光传输产品 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射机与接收机 光发射与接收设备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广播电视存储系统 数字电视机顶盒 数字视音频编解码设备 双向有线电视系统 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信息保护系统 电台、电视台自动化设备 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片式元器件 CRT显示器件 平板显示器件 敏感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 电真空器件、元件 光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器件 片式半导体器件 安全评估与管理类产品 安全应用类产品 安全支撑平台类产品 网络安全类产品 专用安全类产品 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系统 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 运输营运安全监控和管理系统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 诊断试剂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类药物) 酶工程(工业用酶、食品用酶、医药用酶及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