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概念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PPT 课件
概念和意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介绍和重要性,探讨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污染类型及成因
细致分析不同水污染类型的来源和成因,深入理解污染的根源及影响因素。
影响和危害
深入探讨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潜在危害。
监测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仪器设备、采样与分析等,确保准确的监 测结果。
控制策略和技术
讨论水污染控制的策பைடு நூலகம்和技术,包括源控制、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 和清除污染。
水处理工艺概述
概述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面的关键信 息。
物理处理技术介绍
介绍各种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沉淀和过滤,以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
化学处理技术介绍
探讨各种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沉淀和中和,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染源治理技术介绍
讨论污染源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其在减 少污染源上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指导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要点和准则,确保高效、可靠和经济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水环境保护技术趋势
展望水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景。
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
对比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其效果、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技术选择提 供参考。
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突发事件
介绍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关键策略和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指为了保护水资源、全面减少和防治水污染、维护人民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和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下文将从水污染的来源、治理方式、技术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介绍。

水污染的来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等。

这些污染源大量排放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和防治水污染。

水污染的治理方式水污染的治理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机械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水污染治理技术,如反渗透、超滤、电化学等。

在实际中,根据水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来源以及特殊要求等不同因素,以及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实际情况的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

水污染治理技术机械物理法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和力学方法,将污染物与水体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格栅、沉淀池、曝气池、吸附、纤维毡过滤等。

其中,格栅、沉淀池等是少污水量、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染物易沉淀等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化学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与水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发生物化变化并沉淀下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如氯化铁、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常用药剂能有效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

生物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和吸收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常用的微生物有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等。

大多数生物法是以微生物滤池为基础的,如活性污泥法、生物匀浆池法、接触氧化法等。

新型治理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应用了渗透压与半透膜分离技术,对水进行膜分离、过滤等处理,达到高效净化水体的目的。

超滤技术也是以半透膜为中心,把分子量在100至1,000纳米之间的物质和水分离,处理剩下来的水体具有水质高、污染物的去除率高等特点。

电化学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从水体中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细菌等,这种技术能达到一定的去除率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种治理水环境的综合工程,它旨在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意义、方法以及工程实践的一些经验。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概念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涉及到水质、水体、环境等多个领域。

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污水处理、水质监测、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除了能够减少水污染的排放,还能够恢复和改善受污染的水体,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意义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水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对于各个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污染控制工程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是保障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的关键,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方法1.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污水处理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多种技术。

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和治理要求,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提供水环境的实时数据和趋势信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水质监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

3. 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预防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规范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活动,建立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手段,保护水源不受污染,从源头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人工矿化水
是在纯水中加了某些微 量元素,使其某一微量 元素达到天然矿泉水的 限量值。
5、安全饮用水(safe drinking water)
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
6、废水(wastewater)
亦称污水。在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中, 净水被使用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 要发生变化,其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 染,称之。
•我国水资源特点
1总量不少 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 位。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
/m3
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
2、 时空分布不均匀
时间: 丰 平 枯水期
空间: 南多北少
东南占国土面积53%, 占93%淡水资源
西北占国土面积47%, 仅拥有7%淡水资源
水的社会循环
给水工程 (用水) 排水工程 (废水) 雨水 生活用水设备 排水管网 地 面 或 取 输水管 净 地 水 化 下 站 厂 水 源 污水处理厂 排放渠 自 然 给 水 管 网 静 水 站 水
接续系统
生产用水设备(2) 直流系统(1)
体 或 土 直流系统(2) 壤
生产用水设备(1)
废水处理从厂
城市中的污水分类
城市污水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被污染的雨水 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其他污染水
• 生活污水: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用过的, 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 工业废水: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 排放的水 • 被污染的雨水:初降雨水,由于冲涮了地 表上的各种污物,所以污染很 严重,需要处理 • 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其他污染水,包括渗 流和流入
脱 水
稳 定
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 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主 体设备(构筑物)及工艺设计等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 • 结合课程实验、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 节,使学生具备从事水污染防治工程设计、 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生 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

1.水体: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指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水及其水中的悬浮物、底泥、水中生物等2.水污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而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3.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水排入受纳水体后,污染物质在受纳水体中浓度自然下降的现象4.水体的耗氧与复氧:污水排入受纳水体后,水中的污染物增加,同时水中微生物得到增殖,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也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称为耗氧。

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氧也溶入水中,称为复氧5.污水的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法7.污水生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8.BOD: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9.COD: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1.活性污泥法: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化处理方法2.生物膜法:依靠固着于固体介质表面的微生物来净化有机物3.厌氧消化: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生物脱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铵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6.混凝: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使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聚集成较粗大的颗粒而沉淀,得以与水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7.反渗透: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只能透过溶剂,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8.污泥调理:破坏污泥的胶态结构,较少泥水间的亲和力,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9.污泥稳定:采取措施降低有机物含量或使其暂时不产生分解的过程1.污泥生物稳定:在人工条件下加速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无机物或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过程2.污泥化学稳定:采用化学药剂杀死微生物,是有机物在短期内不致腐败的过程3.污泥脱水: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80%-85%以下的操作4.污泥干化:将脱水污泥的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到50%-65%以下的操作6.沉淀: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5.A/O工艺:是一种有回流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流程,其中前置反硝化在缺氧池中进行,硝化在好氧池中进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染是指不容易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渗漏等。

2.水质指标:常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合的使用用途。

3.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选、沉淀、过滤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包括凝聚剂加入、氧化剂投加、酸碱中和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4.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

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悬浮物、悬浮沉降物、溶解物等;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5.水污染控制方法: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两种方法。

源头防治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的措施,如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管理等;终端治理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后采取的措施,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等。

6.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其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和河流断面监测等。

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各种类型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的最大限度规定。

工业和农业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保护水体水质。

8.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

9.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是对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

这些损失包括水资源损失、水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相关行业损失等。

10.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p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进水
曝气系统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图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基本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三、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四、三级处理的对象和主要方法
1.三级处理处理对象 进一步去除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质、磷、氮等能够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质。以及某种特殊的污染物 质,如除铁、除锰、除氟等。
0.05)
0.1)
0.2)
0.2
0.5
1.0
1.5
2.0
0.01
1.0
1.0
1.0
1.0
0.05
1.0
1.0
2.0
2.0
1.0
1.0
1.0
1.5
1.5
0.01
0.01
0.01
0.02
0.02
0.05
0.05
0.05
0.1
0.1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1.该水域的水质标准如何确定? 2.如何计算确定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及控制工程
二、水体的水质标准
p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 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1.标准分级
① 排入Ⅲ类水域和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已经建成的深圳市甘坑人工湿地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沉淀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实用价值和实用功能的现象。

水体污染物:造成水体的水质、底质、生物质等质量恶化或形成水体污染的各种物质或能量。

水体污染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

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后总量减少,受污染部分部分地或完全地回复原状。

水体所具备的上述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与挥发;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生物净化:微生物、水生动植物)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固体污染物(单位体积的水中所含质量或浊度);需氧污染物(BOD COD TOC TOD等表示);有毒污染物(质量浓度);营养污染物,(单位体积水中含氮和磷的总质量);生物污染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感官污染物(色泽和色度,臭和味);酸碱污染物(常用PH值,浓度高时也用sw z 碱或酸的质量分数);油类污染物(质量浓度);热污染(用温度)。

水质: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三个方面。

水质指标:是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表示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结果以氧(O2)的mg/L表示。

它反映了有氧条件下,水中可生降解的有机物的量。

化学需氧量(COD):一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在外加强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O2的mg/L表示。

反映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常用氧化剂为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BOD/COD的应用——废水可生化性的判断,当BOD5/ COD > 0.3时,可生化处理;当BOD5/ COD 值在0.25~0.3 时,难生化处理;当BOD5/ COD<0.25 时,不宜生化处理。

按原理不同,污水处理方法分类:①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态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

举例: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虑截留法等。

②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分离、去除污水中呈溶解、胶体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

举例:化学混凝法、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等。

③物理化学处理法:通过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污水中溶解、胶体态的污染物质的方法。

举例: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气浮、膜分离法等。

④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态以及微细悬浮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物质的方法。

举例:好氧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

污水处理系统:由污水单元处理构筑物合理配置的污水处理综合体系。

也叫污水处理流程。

按污水处理程度分类:一级处理:也叫初级处理或机械处理,主要处理对象:较大的悬浮物,常用的分离设备: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出水:难以达标排放。

条件许可时,可排放于水体或用于污水灌溉;二级处理: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

主要用各种生物处理法,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水可达标排放。

也叫生化处理或生物处理;三级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目的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后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或影响回用水水质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所用处理法:生物脱氮法,化学混凝法,砂滤,化学除磷,离子交换,电渗析等。

谈判能够过处理,BOD5能从20-30g/L 降至5mg/L以下,能去除大部分的氮和磷,出水可回用。

均化法:尽量减少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和水质波动的过程,其构筑物称为均化池或调节池。

均化的目的:废水的流量和污染物的含量是随时间变化的。

减少和控制废水水质及流量的波动,为后续处理提供最佳条件。

调节池分类:均量池,均质池,均化池。

调节池的位置:因为调节池的最佳位置将随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的特性和集水系统不同而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认真对比后确定。

一般是把调节池设置在初级处理之后其它处理之前,这样可以减少污泥和浮渣的问题。

如果把调节池设在初级处理之前,就必须考虑设置足够的混合和搅拌设备以防止固体沉淀,同时应设置曝气设备以防止产生气味。

水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是设置废水调节池。

分类:在线(线内)调节,离线(线外)调节。

水质调节: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的水质比较均匀。

调节方式:①利用外加动力(如空气搅拌、水泵循环)而进行的强制调节;②利用差流方式使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废水进行自身水力混合。

拦截法: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保护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格栅:是由一组(或多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撒谎能够,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质。

格栅的种类:(1)按形状分:平面格栅(筛网呈平面)、曲面格栅(筛网呈弧状)(2)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 (3)按筛余物清理方式分:普通格栅,人工清理栅渣;机械格栅,机械清理。

格栅的作用:用以去除污水中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进行。

其去除效果一般以不堵塞提升水泵和水处理厂站的处理设备为原则。

筛网作用:用来去除废水中的较小颗粒、短纤维等固形物。

重力分离法:是依靠废水中悬浮物密度与水密度不同这一特点来分离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的方法。

分为:1.沉降法或沉淀法:去除对象(可以除去的污染物)—悬浮物(SS);2.上浮法——隔油法:去除油类物质,包括浮油和乳化油沉淀过程的类型:(根据颗粒的大小,凝聚性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1.自由沉淀的特点(沉砂池)1.发生条件: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性时发生的。

2.特征: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和尺寸,也不互相粘合,各自独立地完成沉降过程。

颗粒的沉降速度在经一定的沉降时间后保持不变。

3.现象:实验时可观察到水是从上到下逐步变清的。

2.絮凝沉淀的特点1.发生条件:固体浓度也不高,但具有凝聚性是发生的。

2.特征:在沉降的过程中,颗粒互相碰撞、粘合,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而沉降;沉降的过程中颗粒的尺寸不断变化;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变化的。

3.现象:水也是逐渐变清的,但可观察到颗粒的絮凝现象。

3.区域沉淀的特点1.发生条件:废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

2.特征: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存在的干扰,沉速有所降低,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

3.现象:水与颗粒群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沉降的过程实际上是该界面下沉的过程。

4.压缩沉淀的特点1.发生条件: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很高时发生的。

2.特征:此时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

3.现象:粒群与水间有明显界面,但颗粒群部分比成层沉降时密集,界面的沉降速度很慢。

自由沉降速度:斯托克斯公式,提高颗粒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温度升高有利于沉降。

理想沉淀池的条件:(1)进出水均匀分布到整个横断面,悬浮物在流入区沿水深均匀分布;(2)悬浮物在沉淀区等速下沉;(3)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的水平分速等于水流速度,水流是稳定的;(4)悬浮物落到池底污泥区,即认为已被除去,不再浮起。

沉淀池的去除效率:沉淀池的去除效率与颗粒沉速或沉淀池的表米娜负荷有关,而与池深无关。

Q/A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之为表面负荷,用q表示,单位为:m3/(m2•h)或m3/(m2•s)。

理想沉淀池是由进口域,沉淀区域,出口域和污泥区域四个部分组成。

沉淀池的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降区是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缓冲区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间歇式(工作过程:进水,静置,排水。

污水中可沉悬浮物在静置时完成沉淀过程)和连续式(污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入和排除的,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淀是在流过水池时完成的)竖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竖流沉淀池内,水流水平分速为零,在静水中沉速为u0的颗粒在池内的实际沉速为u0与水上升流速v的矢量和(u0-v),颗粒被分离的条件为u0>v,而u0≤v的颗粒始终不能沉底,因而其沉降效率与具有相同表面负荷的平流沉淀池相比减小了,但对于具有絮凝性的悬浮颗粒,则发生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又有被去除的可能。

适用于小流量污水中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

平流式沉淀池:流入装置,流出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和排泥装置组成。

辐流式沉淀池:构造:由进水管、出水管、沉淀区、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

污水从池中心进入,沿半径方向呈辐射状流向池周,经溢流堰或淹没孔口汇入集水槽排出。

沉于池底泥渣,由安装于衍架底部的刮板以螺线形轨迹刮入泥斗,再借静压或污泥泵排出。

水力特征:废水的流速由大向小变化。

缺点:中心进水口处流速较大,且呈紊流,容易影响初期沉降效果。

预曝气沉淀池、向心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横向流斜板沉淀池、同向流斜板~ 、逆向流斜板~)传统沉淀池的缺点:去除效率不高;体积太大占地面积大。

改进:从原水水质和沉淀池的结构两方面。

斜板(管)沉淀池的构造:斜流式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而构成。

它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

优点: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等。

缺点:排泥困难,易堵,不耐冲击负荷。

沉砂池工作原理: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智能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沉砂池作用:用以分离废水中比重较大的砂粒、灰渣等无机固体颗粒,使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和阻塞,同时也减轻沉淀池的无机负荷,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便于排放输送。

工作原理: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类型:平流式,曝气,多尔,钟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构造: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以及沉砂斗组成。

曝气沉砂池:原理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一般流速0.1m/s),同时在池的横断上产生旋转流动(旋转流速0.4m/s ),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

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淘洗于水中,获得较为洁净的沉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