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情况简介
陈仓区情况简介

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陈仓区位于陕西省西部,西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相邻,东经106°18′24″—107°34′58″,北纬34°7′24″—34°44′38″之间。
南依秦岭与太白、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陇县、千阳、风翔县接壤,西沿渭水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清水县隔河相望,东与岐山县相连,三面环围宝鸡市全台区、渭滨二区,东西长约119.49公里,南北宽约67.78公里。
2、气候特征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地貌由山、塬、川组成。
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年降水量701毫米。
二、区位交通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和西宝高速公路(G30)、西宝北、中、南线穿境而过,距咸阳国际机场130公里、省城西安150公里,城内路网呈现“七纵五横”框架,交通便利。
三、资源状况1、旅游资源宝鸡市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西端,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沿渭水,东连岐山,川原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西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互为补充,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旅游产业配置日趋完善,已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游客接待框架。
全区现有国家3A级景区一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三星级旅游宾馆饭店2家,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
全区共有各类景点及旅游资源26处。
国家3A级景区姜子牙钓鱼台集姜太公隐居垂钓、文王访贤,古文化、古遗址、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山峰、溪水、瀑布、奇石等自然山水的自然景观于一体,久负盛名;西镇吴山自古以来被历代皇帝视为镇国靖朝之灵山,是吴姓氏族的发源地。
景区奇山怪石、飞瀑流泉随处可见,形成了融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秀、青城之幽的独特景致,享有“二华同高,五峰挺秀”之美称;与钓鱼台一河之隔的潘溪宫因道教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在这修道长达六年之久而有“中国西部第一道场”的美誉,是著名的“宝鸡八景”之一;西山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著称。
宝鸡地区有趣的地名及故事

宝鸡地区有趣的地名及故事地名,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凝聚了当地的人文、地理、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
宝鸡,这座位于陕西省西部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地名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有趣的地名,它们背后蕴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宝鸡地区那些有趣的地名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陈仓(今宝鸡市陈仓区)陈仓,古称“暗渡陈仓”,因韩信“暗渡陈仓”的故事而闻名。
相传,楚汉争霸时期,韩信为了避开敌人的视线,率领大军绕道陈仓,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关中。
从此,陈仓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地名,流传至今。
二、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凤翔,因“凤凰翔集”的传说而得名。
相传,古代这里风景秀丽,凤凰曾在此翔集,故得名凤翔。
凤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三、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扶风,古称“美阳”,因境内有扶风山而得名。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因境内有扶风山,故以为名。
”扶风县历史悠久,是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眉县(今宝鸡市眉县)眉县,因境内有眉坞山而得名。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是秦始皇的故里。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五、太白山(位于宝鸡市眉县与太白县交界处)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因山顶终年积雪,被称为“太白积雪”。
太白山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太白金星下凡”、“杨贵妃避暑”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六、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区,是我国唯一一座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珍品,展示了宝鸡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总结:宝鸡地区的地名及故事,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瑰宝。
它们见证了宝鸡地区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街道统计

街道名称长度类型安装数量西关南街307米立式大牌6陈仓中路557米立式大牌10权家巷303米立式大牌6东大街 1.27公里立式大牌26业校巷159米立式大牌4北大街613米立式大牌12坡亚路 1.1公里墙面小牌44富一路227米墙面小牌10富二路206米墙面小牌10富三路200米墙面小牌10富四路207米墙面小牌6富五路130米墙面小牌8富六路254米墙面小牌8富气路250米墙面小牌8富八路250米墙面小牌10新村路500米墙面小牌20环村路 1.1公里墙面小牌44新固路 2.9公里墙面小牌120通石路9.1公里立式大牌180高新大道9.32公里立式大牌180西大街1000米立式大牌20昌盛路1公里立式大牌20高王路 5.5公里墙面小牌220卧龙寺大桥 1.388公里立式大牌26平安路 1.5公里立式大牌30姬金路 3.2公里墙面小牌128西青路 2.98公里墙面小牌120育才路 1.159公里立式大牌24文兴路 1.282公里立式大牌26人民街750米立式大牌14甘风路 3.92公里立式大牌78寨张路 3.183公里立式大牌62凤凰大桥 1.032公里立式大牌20平安路 1.425公里立式大牌28陈仓商业步行街297米立式大牌6人民路 1.7公里立式大牌32文广东路650米墙面小牌26聚富街500米墙面小牌20高亚路489米墙面小牌20油政路 1.3公里墙面小牌52长青路320米墙面小牌12平安街187米墙面小牌8青年街308米墙面小牌12和心街300米墙面小牌12虢一路 2.5公里墙面小牌100西刘大道870米墙面小牌18职中路530米墙面小牌22迎宾路694米立式大牌14虢洞路 3.2公里立式大牌64法士特大桥935米立式大牌20西宝高跨桥600米立式大牌12阳平镇商业步行街100米立式大牌2慈安桥500米墙面小牌2周原大道3公里墙面小牌60学养大道106米墙面小牌2朱家岭4号大桥100米立式大牌2朱家岭3号大桥110米立式大牌2虢亚路 3.669公里墙面小牌144。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是一个知名的故事。
它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当时刘邦刚刚建立了汉朝,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改变了一些地名,以期能够消除一些旧有的传统观念,让人们接受新政权的统治。
陈仓是一个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县城,当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人烟稀少,经济发展缓慢。
刘邦为了提升这个地方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将其改名为宝鸡。
这个改名的举措并非简单地换了一个名字,而是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宝鸡是刘邦的出生地,他希望通过这个举措来彰显他对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人民的关怀。
这样一来,他可以借助情感纽带来增强人们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宝鸡的音韵与“宝”字相近,寓意着富贵和繁荣。
刘邦希望通过改名,将自己的政权与这些美好的寓意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形象,让人们对他寄予厚望。
宝鸡在地理位置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刘邦希望通过改名,吸引更多的商贾和人口流入这个地方,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
改名后的宝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
这也验证了刘邦当初的决策是明智的。
宝鸡的发展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它成为了汉朝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于汉朝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变更,更是一个政治决策的体现。
通过改名,刘邦成功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这个地方的印象,提升了宝鸡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个典故不仅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在政治决策中,合理利用符号和象征意义,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名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个城市形象和文化的载体。
如今的宝鸡已经成为了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和青铜器,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古时候,陈仓是一个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的一个城市。
在古代,陈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因为它位于陕西平原和关中平原之间的咽喉要道上。
陈仓是秦朝时期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之一。
然而,陈仓的名字在后来的历史中发生了改变,改为了宝鸡。
关于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流传至今。
据说在秦朝时,秦始皇帝派遣大将军李斯前往陈仓,负责修筑陈仓道路,以便秦军可以迅速调动兵力。
李斯是秦朝一位非常聪明和有才华的官员,他非常重视这项任务,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李斯在修筑陈仓道路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陈仓这个地名的问题。
他认为,陈仓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其名字应该更具有军事和战略意义,以彰显秦朝强大的军事实力。
于是,他决定将陈仓这个名字改为宝鸡。
宝鸡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它与陈仓一样,位于陕西平原和关中平原之间,是一个交通要道。
而宝鸡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意义更加丰富。
宝鸡的“宝”字,代表着宝贵和珍贵,象征着陈仓的重要性和价值;而“鸡”字,则意味着战争和军事。
改名为宝鸡后,陈仓这个地方的地位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李斯将陈仓改名为宝鸡后,这个名字很快在秦朝的领导层和军队中传开,成为了一个新的名字。
宝鸡这个名字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成为了陈仓的新名字。
改名后的宝鸡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
宝鸡这个名字传承至今,成为了陕西省宝鸡市的名称。
陈仓改名宝鸡的典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在城市命名上的智慧和思考。
通过改变一个地名,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命运,进而推动地方的发展和繁荣。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个象征和代表。
宝鸡陈仓旅游景点

宝鸡陈仓旅游景点
宝鸡陈仓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景点:
1. 宝鸡陈仓博物馆:馆内陈列展示了陈仓区的历史文物和藏品,让游客了解该区域的悠久历史。
2. 贾湖旅游度假区:这是一个以湖泊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拥有美丽的湖泊和周边的自然景观,是放松和游玩的好去处。
3. 张骞故居: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的故居保存较为完好,游客可以参观了解张骞的历史贡献。
4. 陈仓灵河景区:这里是陈仓区境内的一条山涧河流,沿河两岸有美丽的风景和众多的文化古迹,如草堂古槐、灵仙台等。
5. 灞源湖:灞源湖位于陈仓区东南部,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周围环境优美,是一个适合休闲垂钓和观光的好地方。
6. 兴隆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寺内有古老的佛殿和精美的佛像,是宝鸡陈仓区重要的宗教文化景点。
7. 玉兔山:位于陈仓区北部,是一座以玉兔仙境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这里有奇特的岩石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以上只是宝鸡陈仓旅游景点中的一部分,这里还有许多其他的值得一游的地方,如岐山国家森林公园、岐山悬空寺等。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适合自己的景点进行游览。
陈仓区

陈仓区陈仓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中部,是宝鸡市的一个新兴的城市区。
这个区域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素有“陕西明珠”之称。
陈仓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这里有许多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和感受。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陈仓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载,早在战国时期,陈仓就是秦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变迁,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历史第一镇”、“陕西第一古镇”的乾陵古镇。
这里有众多古老而宏伟的古建筑,如乾陵、乾坤寺、丈八沟城,以及著名的历史陈列馆等。
这些历史遗迹和建筑物都体现了古代陈仓人民的智慧和建设水平,也是对陈仓历史文化的生动诠释。
二、秀美的自然风光陈仓区位于秦岭南麓,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
这里有宛如画卷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
春天,桃花、梨花、李花竞相绽放,河流水面碧波荡漾;夏天,山间气温适宜,是避暑胜地,也是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秋天,枫叶红彤彤,金黄色的丰收季节,农田里的稻谷金黄一片;冬天,白雪皑皑,山脉被覆盖着银装素裹。
这里的自然风光不仅美不胜收,而且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和享受。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陈仓区除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喜欢唱歌、跳舞、吹拉弹唱等艺术表演。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陈仓会举办盛大的“三月三”民俗文化节,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届时,你可以欣赏到精彩的传统表演,品尝到地道的陈仓美食,还可以参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舞火龙、糖画、剪纸等。
这些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陈仓区的骄傲。
四、发展潜力巨大陈仓区作为宝鸡市的一个新兴城市区,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为陈仓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新城区的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完善,陈仓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旅游、文化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宝鸡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181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78万,其中市区常驻人口91.5万,流动人口8万。
宝鸡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
全市平均海拔618m(1985年数据)。
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
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2010年)。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
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
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
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宝鸡是炎帝故里,市区南郊清姜河古称姜水,是炎帝部落发祥壮大的地方。
东南的蒙峪相传是炎帝诞生的地方。
蒙峪以南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相传埋有炎帝所用的衣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陈仓区位于陕西省西部,西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相邻,东经106°18′24″—107°34′58″,北纬34°7′24″—34°44′38″之间。
南依秦岭与太白、凤县毗邻,北靠陇山余脉与陇县、千阳、风翔县接壤,西沿渭水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清水县隔河相望,东与岐山县相连,三面环围宝鸡市全台区、渭滨二区,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
2、气候特征
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地貌由山、塬、川组成。
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年降水量701毫米。
二、区位交通
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和(G30)、西宝北、中、南线穿境而过,距130公里、省城150公里,城内路网呈现“七纵五横”框架,交通便利。
三、资源状况
1、旅游资源
宝鸡市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西端,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沿渭水,东连岐山,川原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西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互为补充,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旅游产业配置日趋完善,已基本
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业体系和游客接待框架。
全区现有国家3A级景区一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三星级旅游宾馆饭店2家,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
全区共有各类景点及旅游资源26处。
国家3A级景区姜子牙钓鱼台集姜太公隐居垂钓、文王访贤,古文化、古遗址、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山峰、溪水、瀑布、奇石等自然山水的自然景观于一体,久负盛名;西镇吴山自古以来被历代皇帝视为镇国靖朝之灵山,是吴姓氏族的发源地。
景区奇山怪石、飞瀑流泉随处可见,形成了融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秀、青城之幽的独特景致,享有“二华同高,五峰挺秀”之美称;与钓鱼台一河之隔的潘溪宫因道教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在这修道长达六年之久而有“中国西部第一道场”的美誉,是著名的“宝鸡八景”之一;西山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著称。
大水川草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森林茂密,草场广阔,风景如画;灵宝峡状如巨壁逼空,势如柱天,气吞日月,雄伟壮观;安坪自然风光四季如画,农特产品品种繁多,名贵药材遍地丛生,野生植物屡见不鲜;九龙山地势险峻,山清水秀,九峰汇集,相依相抱,状如莲花盛开,又似九龙腾空,山水林木崖峰窟洞各有天地,无一雷同,美不胜收。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陈仓区委,区政府做出了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的重大决策。
以姜子牙钓鱼台旅游风景区为龙头,以吴山开发为重点,以周秦汉唐文化深层次发掘为主线,以一点三线为目标的旅游发展框架已具雏形。
在川原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以关中旅游环线为依托,钓鱼台景区为龙头,以点带面,将磨性山、南昌宫、禅龙寺、潘溪宫几个景点有机组合,化零为整,形成合力,整体打造,突出人文历史和道教文化这一亮点。
陈仓区西山地区既是绿水青山、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健康美食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
西部山区地处陇山耕作区腹地,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植被覆盖率高,是天然氧吧和休闲观光的绝佳之地。
在西山旅游资源的整合中,区委、区政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自然风光为背景,以西山文化、西山民俗和西山文物古迹为依托,计划开通宝鸡---县功---香泉---坪头---宝鸡的西山旅游环线,将西山开发建设成融观光、休闲、度假,避暑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通过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打响集观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山地生态旅游、古镇古村旅游等多种旅游活动于一身的“中国宝鸡西山游”的旅游品牌。
2、农牧业资源
陈仓区有耕地70万亩,天然草场万亩,气候温润,光照充足,适宜牧草种植及畜禽繁殖、生产,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1985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秸秆养牛示范县(区);陕西省奶畜、商品猪、秦川牛、笼养鸡基地;宝鸡市畜牧产业化示范区、肉羊产业开发基地,是陕西省畜牧大区之一。
近年来,陈仓区畜牧局以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城乡市场供应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方式,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效益引导和产业化运作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全区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快速扩大,品种结构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渐合理。
2010年,全区规模养殖场户973个、有资质的良种繁育场22个、专业合作社49个、畜禽交易市场5个,出栏大家畜、生猪、羊、家禽万头、55万头、万只,386万只。
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和万吨。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四、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陈仓区辖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332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0万,总面积2580平方公里。
分为川道、塬区和西部山区三大板块。
渭河川道地区有虢镇、东关、千渭3个街道办事处和阳平、千河、磻溪、天王、钓渭5个镇,辖139个村;渭北塬区有周原、慕仪、贾村3个镇,辖63个村;西部山区地处秦岭北麓与陇山支脉的交错地带,土地总面积1707平方公里,辖县功、新街、坪头、拓石、凤阁岭、赤沙、香泉7个镇130个行政村。
2、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