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降脂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血症的机理探讨

高脂 血症 是指血 液 中一 种或 多种脂 质的含量 超过 正常高 限 ,多见 于 中年 以上人 群 。 中医 学 并无 高脂 血 症病名 ,其病 证属“痰湿 ”、“血 瘀 ”范 畴 ,其 症状 多 包括 在“眩晕 ”、“头 痛”、“胸痹”等 疾病 的病变 过程 。如徐春 甫《古今 医案》有 云 :“肥人 眩 晕 ,气 虚有 痰 ;瘦 人 眩晕 , 血虚有火 ”。《朱 丹 溪 心 法 ·头 痛》亦 云 :“头痛 多 主 于 痰 ,痛甚 者火 多。” 1 茵陈五 苓散 治疗 高脂血 症的 中医理论基 础
3 茵陈五苓 散治疗 高脂血 症 临床研 究 康 氏 采用 茵 陈五苓散 加味 (茵 陈 、泽 泻 、猪 苓 、桂
枝 、白术 、山楂 、茯苓 、丹 参 )治疗 高 脂血 症 30例 ,并设 西药 (口服 烟酸 肌 醇酯 片 )对 照 组 30例进 行 观察 。结 果 治疗组 30例 中 ,显效 17例 ,有 效 9例 ,无 效 4例 ,总 有效 率为 86.67% ;对 照组 30例 中 ,显 效 l1例 ,有 效 8 例 ,无效 l1例 ,总有效 率为 63.33%。两组 比较有显著 性 差异 (P<0.01),且 治疗组 降低 TCH和 TG作用 明显 优 于对照组 。阎氏H 用茵 陈五苓散 治疗原 发性 高脂血 症 80例 ,并设 3O例应 用 藻 酸 双酯 钠 进 行 治疗 的志愿 者 为对照组 。结果 表 明,茵 陈五 苓 散 治疗 原 发性 高脂 血 症 ,在 降低甘 油三酯及 胆 固醇方 面优 于对 照组 (P< 0.01)。喻 氏 以 茵 陈 五 苓 散 治 疗 高 脂 蛋 白 血 症 30 例 ,同期采 用绞股 蓝 总甙胶囊 作对 照治疗 30例 。结果 显 示茵 陈五苓散 治疗组 30例 中 ,显 效 19例 (63.3%), 有 效 9例 ,无 效 2例 ,总有效 率 93.3% ;绞 股 蓝总甙 对 照 组 30例 中 ,显 效 6例 (20.0%),有 效 20例 ,无 效 4 例 ,总有 效 率 86.7%。两 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P< 0.01)。 4 总 结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康庆伟;阎姝【摘要】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名方,不仅具有保肝利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还具有保护胰腺组织、调节血脂、降血糖、抗炎镇痛、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茵陈蒿汤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473-475)【关键词】茵陈蒿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者】康庆伟;阎姝【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名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茵陈蒿、栀子、大黄三味药组成,历代名医都将其作为治疗黄疽的首选[1],常用剂量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该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橘色、小便黄赤、大便不畅、胸腹胀闷、口渴、苔黄腻、脉弦滑数者。
随着中药的不断研究,开发与利用,茵陈蒿汤不仅在保护肝脏,改善其纤维化,利胆和心血管方面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还在保护胰腺组织,解热、镇痛消炎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抗癌的作用,因此其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1 药理作用茵陈蒿汤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既能保护肝脏功能,增加胆汁排泄,调节血脂、降低血糖,还具有保护胰腺组织,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临床也已经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扩展到其它领域。
1.1 保肝作用茵陈蒿汤具有肝脏保护功能,可以使肝脏细胞膜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使损伤的肝细胞及时修复和再生,使肝脏的解毒功能进一步加强。
同时茵陈蒿汤还可以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来抑制肝纤维化。
徐国萍等[2]认为,茵陈蒿汤对损伤的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保护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损伤,机制可能与茵陈蒿汤能够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茵陈的古今临床应用

茵 陈具有 明显 的化瘀止血 、活血止痛的功效。《 东北药 植志》:“ 破血下胀 ,下血 止痛 ,产后余 疾 ,止金疮 血 ,心 腹痛 下 气 ,水 胀血 气 ,通 妇人 经 脉 ,瘕结 ,止霍 乱 下 泻 , dJ尿血 。 《 州本 草》 载 ,茵陈 ,研末 ,泡酒 服 ,每次 ,L ” 泉 至二钱 ,每 天一次 ,服 三到 四次 ,治疗 跌 打损伤 ,瘀 血 作痛 。 《 闽东本 草》 记 载 ,茵 陈草五钱 ,开水 炖 ,加 冬蜜 冲 ,日J -次 ,治疗血淋 ,小腹胀痛。 i " l l
一
参考文献
[ ]周 现武 ,崔德广 ,李继红 ,等. 味茵陈蒿汤治疗 急性黄疽型 肝炎 22 1 加 , 3 例 [] J.陕西中医 , 08 9 () 7 — 9 20 ,2 1 : 8 7 . [ ]曹永之 .中药 内外合 用治疗湿热 血瘀型湿疹 3 2 0例 [ ] 中医药学报 , J.
郑州 4 00 50 8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河南
【 关键词】 茵陈 ;功效 ;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1 8 17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7— 57 (02 3 03 0 0 0 81 21 )O — 06- 1
茵 陈为菊科植 物滨 蒿或茵 陈蒿干 燥地 上部分 。主产于 菌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对 痢疾杆 菌 、溶血性 链球 菌 、肺炎 陕西 、山西 、安徽等地 ,春季幼 苗高 6~l c 时采 收或秋 双球菌 、白喉杆菌 、牛 型及人 型结核 杆菌等 也有一定 的抑 Om 季花蕾长成 时采 割 ,除去杂 质及 老茎 ,晒干 而成 。春 季采 制作用。茵陈挥发油在试 管 内能抑制 皮肤病 原性 真菌 的生 收 的习称 “ 绵茵陈”,秋季采 收的 习称 “ 茵陈蒿 ” ,历来 以 长 ,其抗真菌有效成分为茵陈炔酮 。 “ 清湿热 ,退黄疸 ”为主要功效 ,故为治黄疸之要药。随着 3 利胆 排 石 茵陈具有清热 利胆 、利尿排 石之 功效 。刘 强 以 自拟金 对茵 陈临床应用 及药理 作用研 究 的不 断深 入 ,目前不 仅用 钱茵陈汤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4 0例 ,效果 显著 。处方 :绵 茵 于黄疸 ,还用 于湿 疮 瘙痒 、中毒 性 肝 炎 、急 慢性 胆 囊 炎 、 胆石症 、小便 不利 、高血 压 、高血 脂症 、原 性真 菌皮 肤病 陈 3 g 0 ,金钱草 3 g 0 ,槟榔 1g 5 ,栀 子 l g O ,厚朴 1 g 2 ,炒扁 等疾病 的治疗 ,兹概述如下 。 豆 1g 5 ,枳壳 lg O ,柴胡 lg O ,白芍 lg 郁金 lg O, O ,甘草 6 。 g 结果 :治 愈 2 1例 ,有 效 l 6例 ,无 效 3例 ,总 有 效 率 1 利湿退黄 25 4 J 2例 ,基 本 茵 陈苦泄下 降 ,性寒 清热 ,擅 长清 肝胆 胃肠湿 热 ,使 9 . %_ 。许靖 以加 味茵 陈蒿 汤 治疗 胆 石症 4 O 5 0 5,川楝 子 l , 0 之从小便 而出 ,为治 疗黄 疸 之要 药 。 《 神农 本 草经 》 日: 方 :茵陈 2 ,栀子 1 ,金钱草 3 ,海金沙 1 5 0 ,随证加减运用 ,加入猪胆汁 5 l m “ 主风湿寒热邪气 ,热结 黄疸 。 《 ” 名医别录》 通身 发黄 , :“ 白芍 l ,枳壳 l ,甘草 6 2例患 者 小便不利 ,除头痛 ,去伏瘕 。 本草经疏》 ”《 :茵陈 ,其主风 混合均匀 ,每天 1剂 ,疗程 1个月 。结果 显示 :4 6例 ( 19 %) 6. 0 ,好 转 1 3例 (0 9 %) 3 . 5 ,无效 3例 湿寒 热 ,邪 气 热结 ,黄疸 ,通身 发 黄 ,小便 不 利及 头 热 , 治愈 2 (. 4 ) 7 1% ,总有 效率 为 9 . 6 。现代 研究 表 明 ,茵 陈 28% 皆湿热 在阳明、太 阴所生病也 。苦 寒能燥湿 除热 ,湿 热去 , 则诸证 自退 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 伤寒论》 载茵陈蒿 确有利胆 ,促进胆 汁分泌 ,增加 胆 汁中胆酸 和胆 红素排 出 汤 ,茵 陈用量 9 g 0 ,先煮茵陈 ,内栀子 、大黄煮取三升 ,分 的作用 。 三服 ,治身 目发 黄 ,小便 短赤之 阳黄证 。 《 生宝鉴 ・ 卫 补 4 清热利尿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 、通利小便 的功效 。《 本草述钩元》: 遗 》载茵 陈四逆 汤 ,方 用茵 陈 10 ,与 附 子、干姜 配 用 , 8g 小便不 利及赤 涩者 ,乃湿兼 热甚 ,大 都始 于 胃,次及 脾 , 治疗脾 胃寒 湿 ,脾 阳不运之 阴黄 。现代 医家在 前人 的用药 “ ” 滇南 本草》 “ : 利 经 验上 ,承古 拓新 ,对此 有所 发展 。周现 武等 用茵 陈蒿汤 更次及 肾,自微而甚 ,皆茵陈之对 治。 《 ”《 :“ 加 味治疗 急性 黄疸 型肝炎 2 2例 ,取得 了 良好的治疗 效果 。 小便 ……消水肿。 上海 常用中草药》 清热利 尿。治小 3 便短赤 ,黄疸 ,肝炎。 ”现代研究证 明 , 茵陈 的水 浸液、精 治疗初 、中期用 I 号方 :茵陈 6 g 0 ,栀子 、黄芩 、茯苓 、车 制浓缩浸液 以及 6 ,7一二 甲氧基香豆精 对犬 均表现利 尿作 前 草 、丹参 、郁金 、赤芍 各 1g 5 ,生大 黄 lg ( O 后下 ) ,板 蓝根 、金钱 草各 3 g 0 ,焦三仙各 2 g 0 ,甘草 9 。恢 复期用 Ⅱ g 用 ;茵陈挥发油对 中毒性 肝炎之 家兔能 使尿 量增加 ,尿 色 号方 :茵 陈 2 g 0 ,栀子 9 ,茯苓 3 g g 0 ,党参 lg O ,板 蓝 根 、 由黄 变 清 。 白术 、郁 金 、丹 参 、当归 各 1g 5 ,陈皮 9 ,五 味子 9 ,甘 5 解 表 散 寒 g g 茵陈具有解表散寒 的功效。 《 贵州草 药》: “ 表 ,散 解 草 6 。治疗结果显效 16例 ,好转 3 g 9 2例 ,无效 4例 ,总有 效 率为 9 . %E 。现代研究证 明 ,茵 陈有显著 的保肝作用 , 83 1 ] 寒热 ,利湿祛风 。 ”现代研究 表 明,茵陈 蒿汤 、蒿陈浸 剂对 家兔人工发热有解 热作用 。茵陈水 煎剂对 人型结 核菌 有抑 对 甲、乙型肝炎 ,黄疸 型肝炎 ,有显著 的疗效 。 制作用 。 2 解毒疗疮 茵陈具有解 毒疗 疮之 功。 《 本经逢 原》: “ 陈一种生 茵 子如铃者 ,名山茵 陈 ,又名 角蒿 ,其 味苦辛 小毒 ,专于杀 虫 ,治 口齿疮绝 胜。 《 ” 医学入 门》 “ 陈消遍 身疮 疖。 : 茵 ” 《 植物名实 图考》 “ : 茵陈 ,治饱 胀 ,顺气化 痰 ,发诸 毒。 ” 《 本草再新》 ……利湿 消肿 ,疗疮火诸毒 。 :“ ”现代临床 常 用茵陈治疗湿热 内蕴 之风瘙瘾 疹 、湿疮 瘙痒 、足胫 跗肿及 湿疮流水之病。曹永之采 用 中药 内外 合用 治疗湿热 血瘀 型 湿疹 3 ,E服药处方 :茵陈 1g 0例 l 5 ,丹参 2 g 5 ,生地 、黄精 各 lg O ,苦参 5 ,每天 1剂 ,疗程 2周 ;外用 湿 疹膏 :苦 g 参 、黄柏 、艾叶各 5 g 0 ,将其水煎浓浸膏兑人乳膏 1 号基 质 中,装 盒 备用 ,涂 患处 ,每 天 3次。结 果 显示 :治 愈 2 5 例 , 转 4例 , 效 l ,总有效 率为 9.% L。宁娟 等 好 无 例 67 2 J 用茵陈蒿汤 加减 治 疗湿 热 型湿 疹 5 6例 ,方药 组 成 :茵 陈 1g 5 ,炒山栀 lg O ,大黄 9 ,粉革解 1g g 5 ,生苡仁 3g 0 ,车前 子 1g 2 ,土茯 苓 3g 0 ,生 甘 草 9 。治 疗 结 果 显 示 :显 效 5 g 例 ,有效 1 ,无 效 6例 ,总有效 率为 8 .9 3。据 报 O例 92 %L J 道 ,茵 陈 ,煎汤 口服或 漱 口,治疗 口腔 溃疡 ,疗 效 显著 。 现代研究证 明,茵 陈 的挥 发油 ,在试 管 内对金 黄色葡 萄球
降脂汤降低脂蛋白(a)的临床研究

表 1 2组治疗前后 L ( )T 、 G及 L L—C变化比较 P a 、CT D
i
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 P <0 0 ・ .5
由表 1 见 , 可 2组治疗后 L ( ) T T P a 、C、G及 L L—C均 D 较本 组治疗前降低 ( <0 0 ) P .5 。2组 治疗后 比较 差异 无 统计 学意义 ( 0 0 )2组疗效相 当。 P> . 5 ,
L L—C变 化 。 D
观察 2组 治 疗 前 后 L a 、 C、 G及 P( ) T T 应用 S S 3 0统计软 件进行统 计处 P S1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mm LL 低密度脂 蛋 白胆 固 醇 ( D o/ , L L—C ( . 8±1 1 ) ) 41 .6 m oL m l 。对 照组 6 / 0例 , 2 男 1例 , 3 女 9例 ; 龄 2 年 9~7 7 岁, 平均 (0 7±1 . ) ; 程 1~ 5. 98 岁 病 3年 , 平均 1 5年 ; P . L
1 资 料 与 方 法
甚或瘦痛 、 困倦 思睡 、 舌苔腻或舌质有瘀点为主证者 。 14 1 治疗组 .. 予降脂汤 。药物组成 : 柴胡 1 , 5g 白芍药
1 , 5g枳壳 1 , Og 泽泻 1 , 0g甘草 6g 茵 陈 1 , , 5g 葛根 1 。 5g 日 1剂 , 水煎 2次取汁 10mL 分早 、 2次服。 0 , 晚 14 2 对照组 ..
中心 实 验 室 检 测 : P a ≥3 0m / , 、 L ( ) 0 gL 肝 。 能 正常者 ; 肾功
③排除肝 、 肾功能衰竭 , 心肌梗 死 、 中急 性期 患者 ; 患 卒 ④
茵陈蒿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茵陈蒿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
剂型汤剂药物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加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主治主治湿热黄疸,症见全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桔子,腹微满,口中渴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胆道感染,蚕豆黄,高脂血症及肿瘤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用药禁忌 1.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方。
2.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用本方加减:茵陈、败酱草、金钱草、白茅根各30g,大黄、栀子、黄柏、龙胆草、郁金各12g,甘草9g。
本剂量为成人量,年龄在15岁以下者用2/3量;10岁以下用1/2量;5岁以下用1/3量。
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煎至300-900ml(按药量大小而增减)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空腹服,用药期间少进或不进油腻食物。
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247例,男156例,女91例;年龄在1-21岁以上。
根据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复查各项指标正常)判定。
结果:7日治愈者83例,15日治愈者158例,20日治愈者6例。
平均疗程为14日。
2.脂溢性皮炎:用本方加减:茵陈蒿15g,栀子10g,生大黄10g,蛇舌草15g,苦参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
每日1剂,水煎服2次。
外用苦参齿苋汤(苦参30g,马齿苋30g,硫磺粉30g,野菊花20g,百部20g),加水1kg,每日1剂,煎水作冷湿敷,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脂溢性皮炎128例。
同时设立对照组57例,口服维生素B6、B2、止痒镇静剂,外用消炎止痒去脂杀菌剂。
在185例患者中,男108例,女77例;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5.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3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进行期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结痂、糠疵样鳞屑等皮肤损害,均系单纯性脂溢性皮炎。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茵陈是一种菊科植物,有相应的药理作用。
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
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那么,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1、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
(《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2、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
(《圣济总录》茵陈汤)3、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
(《纲目》)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
甘草(炙)一两。
上为粗末。
分作四贴,水煎服。
(《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崔氏纂要方》)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
(《千金方》)10、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
上二味捣罗为散。
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
(《圣济总录》茵陈蒿散)1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
茵陈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图片

茵陈的作用与功能茵陈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茵陈的主要功能与主治情况。
功能1.改善消化功能:茵陈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和苦味成分,有助于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缓解胃部不适感。
2.降低胆固醇:茵陈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3.抗炎与镇痛:茵陈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
4.利尿消肿:茵陈含有一些利尿成分,可以帮助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缓解水肿症状。
主治茵陈的主治范围广泛,可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的治疗:1.胃痛和胃部不适:茵陈可以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和胃部不适症状。
2.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茵陈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关节炎和骨质疏松:茵陈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对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4.水肿和浮肿:茵陈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水肿和浮肿的症状。
用量茵陈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量指导:•饮片:每次3-10克,可煮水冲泡或煎煮后饮用,每天3次。
•茵陈素丸:每次6-12粒,每天3次,饭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茵陈具有一定的药性,使用时应注意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不宜自行增减药量或超过规定用量。
茵陈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师。
总结起来,茵陈具有改善消化功能、降低胆固醇、抗炎镇痛和利尿消肿等功能,可用于治疗胃痛、高血脂、关节炎和水肿等症状和疾病。
用量应根据医师或药师的指导进行,注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茵陈五苓散减肥

茵陈五苓散减肥
茵陈五苓散中的茵陈、泽泻、白术、猪苓、桂枝等药材,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行气解郁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排除多余的湿气和痰湿;泽泻具有利水渗湿、通利小便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湿化痰的作用,能够帮助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猪苓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湿气和毒素;桂枝具有温中散寒、通阳达阴的作用,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茵陈五苓散减肥的适用人群主要是那些因湿气阻滞、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肥胖
的人群。
这些人群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水肿、体重增加等症状。
通过茵陈五苓散的调理,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恢复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茵陈五苓散减肥的方法是将药方煎煮成药汤,每日饭后温服。
在服用茵陈五苓
散期间,需要遵循一定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同时,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加速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脂肪。
总的来说,茵陈五苓散减肥是一种通过中药药方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达到减肥效果的方法。
但是在使用茵陈五苓散减肥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特点来确定剂量和疗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在减肥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方法,健康减肥,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健康的身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茵陈降脂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11T09:55:18.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10期供稿作者:李德来 (双城市双城镇人民政府卫生院双城市骨伤科医院黑龙
[导读] 我院用“茵陈降脂方”治疗44例高脂血症获得一定的近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200-01 我院用“茵陈降脂方”治疗44例高脂血症获得一定的近期疗效,现小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38例,女性6例。
年龄40~50岁16例,51~60岁 19例,60岁以上9例。
体力劳动者39例,脑力劳动者5例。
其中三分之二有烟酒嗜好史,少则5年,多则30年。
体形肥胖15例,中等19例,消瘦10例。
实验室检查结果:甘油三酯偏高40例,其中有29例>250毫克%以上;β–脂蛋白偏高34例,其中19例>700毫克%以上;胆固醇偏高39例,有23例>250毫克以上。
普遍有胸闷、心悸,伴心前区隐痛,气短乏力,其中10例心电图提示为心肌缺血,考虑为冠心可能。
中医分型痰湿内阻型16例,肝胆湿热15例,肝肾不足11例,气滞血瘀2例。
2 治疗方法
“茵陈降脂方”组成:茵陈30克、生山楂15克、生麦芽15克。
加工成口服糖浆,每瓶500毫升。
日服3次,每次30 毫升,连服2000毫升。
同时不服其他降脂药,1个月为一疗程,复查血脂1次,连服3个月。
3 近期疗效观察
40例甘油三酯(毫克%正常值<160毫克%)增高者,治疗前平均值为275毫克%,治疗后平均值为127毫克%,平均降低148毫克%。
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
39 例胆固醇(正常值<250毫克%)增高者,治疗前平均值为269 毫克%,治疗后平均值为165毫克%,平均降低104毫克%。
治疗后显效,有效22例,无效10例,加重7例。
32例β-脂蛋白(正常值<600毫克%)增高者,治疗前平均值为712毫克,治疗后平均值为506毫克%,平均降低206 毫克%。
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加重2例。
10例冠心,治疗后6例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S-T段由压低到平坦。
多数患者服药后胸闷、心悸、气短、高血压等症好转,体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 病例介绍
宫XX,男,43岁。
患高脂血症多年,甘油三酯360毫克 %,胆固醇300毫克%,β-脂蛋白900毫克%,形体胖,体重175斤,胸宇左前方经常放射痛,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缺血、缺氧,运动试验阳性,伴胸胁苦满,脉弦细,苔腻。
临床诊断:高脂血症,可疑冠心。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脾不化湿,治拟清肝胆湿热,和脾化湿祛脂。
用茵陈降脂方,连服半年后,血脂、心电图均恢复到正常值,胸闷、气短、心悸等症好转,特别是体重明显下降了45斤,自觉良好。
6 讨论
6.1据临床观察,早期高脂血症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往往表现为痰湿内阻、肝胆湿热之实证。
“茵陈降脂方”具有清肝利胆、清热化湿、醒脾祛脂作用,故适用于高脂血症早期患者,对辨证为肝肾不足或气滞血瘀的高脂血症见效欠佳。
6.2“茵陈降脂方”服后一般无特殊副作用。
服药第一周少数病员有不同程度胃部不适,胃纳减少,甚则轻度腹胀,泛恶感,至第二周逐渐适应。
这可能是山楂的酸性和茵陈的苦味对胃肠道产生轻度刺激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