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数组函数的运用(excel函数)
Excel高级函数之数组公式的高级应用

Excel高级函数之数组公式的高级应用在Excel中,数组公式是一种强大的计算工具,它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进行复杂的运算。
本文将介绍数组公式的高级应用,让你更好地掌握Excel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一、数组公式简介数组公式是一种特殊的Excel公式,它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数值,并返回一个结果。
数组公式具有以下特点:1. 数组公式可以处理一维或多维数据。
通过数组公式,你可以使用多个数据范围进行计算,获得更全面的结果。
2. 数组公式可以进行复杂的运算。
使用数组公式,你可以进行求和、求平均值、排序等操作,甚至可以进行矩阵运算和统计分析。
3. 数组公式具有强大的灵活性。
你可以通过修改数据范围或调整公式的参数来实现不同的计算目标。
二、数组公式的基本用法1. 输入数组公式在使用数组公式之前,首先要了解如何正确输入它们。
输入数组公式的方法有两种:(1) 使用Ctrl+Shift+Enter组合键输入。
当你在输入数组公式时,按下Ctrl+Shift+Enter,Excel会自动在公式周围添加大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数组公式。
(2) 使用函数助手输入。
在输入公式时,你可以使用函数助手来选择要使用的数组函数,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数组公式。
2. 数组公式的基本函数Excel提供了许多数组函数,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数组函数及其功能:(1) SUM函数:对指定的数值范围进行求和。
(2) AVERAGE函数:对指定的数值范围进行求平均值。
(3) MAX函数:对指定的数值范围求最大值。
(4) MIN函数:对指定的数值范围求最小值。
(5) IF函数:根据指定条件进行判断,并返回相应结果。
三、数组公式的高级应用1. 多条件汇总使用数组公式可以轻松实现多条件下的数据汇总。
比如,你可以使用SUMIFS函数来对满足多个条件的数值进行求和,并将结果返回给一个单元格。
2. 动态数组数组公式还可以用于创建动态数组。
通过在公式中使用函数如OFFSET、INDEX、MATCH等,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数据范围,实现动态查询和分析。
Excel公式的数组函数介绍

Excel公式的数组函数介绍Excel是一款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办公软件,它提供了众多强大的功能和工具。
其中,数组函数是Excel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数组函数,我们可以对一系列数据进行统一的操作和计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Excel公式中的一些常用数组函数,并通过示例演示其使用方法和效果。
1. SUM函数SUM函数是Excel中最基础的数组函数之一,它用于对一系列数值进行求和计算。
例如,我们有一列数据A1:A5,我们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这些数据的总和。
示例:```=SUM(A1:A5)```2. AVERAGE函数AVERAGE函数用于计算一系列数值的平均值。
与SUM函数类似,我们可以通过指定数据范围来使用AVERAGE函数。
示例:```=AVERAGE(A1:A5)```3. MAX和MIN函数MAX函数用于寻找一列数值中的最大值,而MIN函数则用于寻找最小值。
我们可以通过指定数据范围来使用这两个函数。
示例:```=MAX(A1:A5)=MIN(A1:A5)```4. COUNT函数COUNT函数用于计算一系列数值的个数,包括数字、文本和逻辑值。
它通常用于统计数据范围中的非空单元格数。
示例:```=COUNT(A1:A5)```5. IF函数IF函数是一个常用的逻辑函数,它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返回不同的结果。
在数组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IF函数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条件判断和操作。
示例:```=IF(A1:A5>10, "大于10", "小于等于10")```6. VLOOKUP函数VLOOKUP函数用于在指定的数据范围中查找特定值,并返回与之对应的值。
它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非常实用。
示例:```=VLOOKUP("苹果", A1:C5, 2, FALSE)```7. INDEX和MATCH函数INDEX和MATCH函数通常配合使用,用于根据指定的行和列索引从数据范围中返回值。
excel 动态数组函数

excel 动态数组函数Excel动态数组函数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各种数据分析和计算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Excel动态数组函数,并通过实例演示它们的用法和优势。
一、FILTER函数FILTER函数是Excel中的一种动态数组函数,它能够根据指定的条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
通过FILTER函数,我们可以轻松地筛选出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而无需手动筛选或使用复杂的公式。
例如,我们有一个包含学生姓名和分数的数据表,我们想要筛选出分数大于90的学生。
我们可以使用FILTER函数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在一个空白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FILTER(分数列>90, 学生姓名列)其中,分数列是指分数所在的列,学生姓名列是指学生姓名所在的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筛选出所有分数大于90的学生姓名。
二、SORT函数SORT函数是Excel中的另一种动态数组函数,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排序。
与传统的排序方法相比,SORT函数可以实现更灵活和高效的排序操作。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学生姓名和分数的数据表,我们想要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排序。
我们可以使用SORT函数来实现这个功能。
在一个空白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SORT(分数列, -1)其中,分数列是指分数所在的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学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得到排序后的学生列表。
三、UNIQUE函数UNIQUE函数是Excel中的另一种动态数组函数,它可以帮助我们去除重复的数据。
通过UNIQUE函数,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数据表中的唯一值,并去除重复的数值。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学生姓名的数据表,其中有一些学生的姓名重复出现。
我们想要找出所有的唯一姓名,并去除重复的姓名。
我们可以使用UNIQUE函数来实现这个功能。
在一个空白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UNIQUE(学生姓名列)其中,学生姓名列是指学生姓名所在的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所有的唯一姓名,并去除重复的姓名。
Excel中的数组函数和矩阵运算的混合应用技巧

Excel中的数组函数和矩阵运算的混合应用技巧在Excel中,数组函数和矩阵运算是非常强大的功能,可以大大简化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Excel中使用数组函数和矩阵运算的混合应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一、数组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在Excel中,数组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可以对一个范围内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返回一个结果数组。
常见的数组函数包括SUM、AVERAGE、MAX、MIN等。
使用数组函数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公式前面加上大括号"{}",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键即可。
这样,Excel会自动将公式应用到整个范围内,并返回一个结果数组。
例如,如果要计算A1到A10这个范围内的数值之和,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UM(A1:A10)}二、矩阵运算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矩阵运算是一种对矩阵进行计算和处理的方法。
在Excel中,可以使用矩阵运算的函数包括MMULT、TRANSPOSE、MINVERSE等。
MMULT函数可以用于矩阵相乘的计算,TRANSPOSE函数可以用于矩阵转置,MINVERSE函数可以用于矩阵求逆等。
使用矩阵运算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需要计算的矩阵作为函数的参数输入即可。
例如,如果要计算两个矩阵A和B的乘积,则可以使用如下公式:=MMULT(A,B)三、数组函数和矩阵运算的混合应用技巧1. 在数组函数中使用矩阵运算在数组函数中,可以使用矩阵运算对数组进行处理和计算。
例如,如果要对一个数组进行转置操作,可以使用TRANSPOSE函数。
假设有一个10行1列的数组,存储在A1:A10范围内,如果要对该数组进行转置操作,可以使用如下公式:{=TRANSPOSE(A1:A10)}2. 在矩阵运算中使用数组函数在矩阵运算中,也可以使用数组函数对矩阵进行处理和计算。
例如,如果要对一个矩阵进行求和操作,可以使用SUM函数。
Excel中数组函数的运用(excel函数)

Excel中数组公式非常有用,尤其在不能使用工作表函数直接得到结果时,数组公式显得特别重要,它可建立产生多值或对一组值而不是单个值进行操作的公式。
输入数组公式首先必须选择用来存放结果的单元格区域(可以是一个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然后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锁定数组公式,Excel将在公式两边自动加上花括号“{}”。
注意:不要自己键入花括号,否则,Excel认为输入的是一个正文标签。
编辑或删除数组公式编辑数组公式时,须选取数组区域并且激活编辑栏,公式两边的花括号将消失,然后编辑公式,最后按Ctrl+Shift+Enter键。
选取数组公式所占有的区域后,按Delete键即可删除数组公式。
下面介绍几个使用数组公式的例子。
1、有如图所示的工作表,需分别计算出两个班的男女生人数。
单元格B22中的公式为:=SUM((A2:A20="一1班")*(D2:D20="男")),再按Ctrl+Shift+Enter键。
这个数组公式创建了一个条件求和,若在A2:A20中出现值“一1班”,则返回一个逻辑值“true”,值为“1”,若D2:D20中出现值“男”,也返回一个逻辑值“true”,值为“1”,则数组公式将与其相对应的值相乘并累加,若是1*1=1,则加1,若是其他就返回1*0=0或是0*1=0,则累加零。
(虽然数组A2:A20和D2:D20均在工作表中,但其相乘的数组A2:A20和D2:D20不在工作表中,因此必须使用数组公式)。
求女生一1班的女生人数也是一样,把公式改为:=SUM((A2:A20="一1班")*(D2:D20="女")),当然,要是求一2班或是其它班级的男女生数也是一样的道理,请大家自己领会。
2、在统计考试成绩的时候,有可能要统计出90—100分、80—89分、70—79分等各分数段的人数,并计算出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比,这时也要利用数组公式更方便。
EXCEL函数用法及注意事项

1、函数名称:SUM
使用条件: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
使用格式:SUM(NO1,NO2……)
参数说明:,NO2……代表需要计算的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区域)等。
应用举例:如图1所示,在D1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D2:D11),确认后即可求出数学的总分。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是简单条件的数据统计其实也可以用公式来实现,如可以用公式“=SUMIF (7)”来实现,当然也可以使用分类汇总命令来实现。但对于复杂条件的数据统计用公式就显得有些难度了,特别是对于不熟悉函数的同事,而用“条件求和”功能则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我们的统计需求。
注意事项:
如:公式“=IF(C2>=85,"A",IF(C2>=70,"B",IF(C2>=60,"C",IF(C2<60,"D"))))”,其中第二个IF语句同时也是第一个IF语句的参数,也就是不满足“C2>=85”这个条件所返回的值。同样,第三个IF语句是第二个IF语句的参数,以此类推。例如,若第一个逻辑判断表达式C2>=85成立,则公式所在单元格被赋值“A”;如果第一个逻辑判断表达式C2>=85不成立,则计算第二个IF语句“IF(C2>=70”;以此类推直至计算结束,该函数广泛用于需要进行逻辑判断的场合。
参数说明:Range代表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为指定条件(表达式);Sum_Range代表需要计算的数值所在的单元格区域。
应用举例:如图1所示,在D1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C2:C11,"男",D2:D11),确认后即可求出“男”生的数学成绩和。
Excel高级函数之数组公式的应用

Excel高级函数之数组公式的应用数组公式是Excel中一种强大的高级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更加高效和灵活。
它们可以用于计算、汇总和分析数据,并且可以在一个单元格中同时处理多个数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组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它们的应用。
一、SUM函数的数组公式应用SUM函数是Excel中用于求和的常见函数,但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列数据的总和时,通常需要手动选取这些数据范围。
然而,使用数组公式可以简化这个过程。
例如,我们有一列数据,分别是A1到A10,并且我们想要求和这些数据,可以输入以下公式并用Ctrl+Shift+Enter键组合来确认:=SUM(A1:A10)这样,Excel会自动将这个公式应用到整个范围,并计算出结果。
二、AVERAGE函数的数组公式应用AVERAGE函数是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的函数。
可以通过数组公式来快速计算多个数值的平均值。
例如,我们有一列数据,分别是B1到B10,并且我们想要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可以输入以下公式并用Ctrl+Shift+Enter键组合来确认:=AVERAGE(B1:B10)这样,Excel会自动将这个公式应用到整个范围,并计算出结果。
三、VLOOKUP函数的数组公式应用VLOOKUP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用于在一个区域中查找某个特定的数值,并返回相应的数值或信息。
通常,我们使用VLOOKUP函数只能返回第一个匹配的数值,但通过使用数组公式,我们可以找到所有匹配的数值。
例如,我们有一个表格,其中包含了一列数据和另外一列对应的数值,我们想要查找某个特定的数值并返回相应的数值,可以输入以下公式并用Ctrl+Shift+Enter键组合来确认:=IFERROR(INDEX($B$1:$B$10,SMALL(IF($A$1:$A$10=D1,ROW($ A$1:$A$10)-MIN(ROW($A$1:$A$10))+1),ROW(A1))),"")其中,D1是要查找的数值,$A$1:$A$10是要查找的范围,$B$1:$B$10是对应的数值范围。
Excel中的数组公式技巧与应用实例

Excel中的数组公式技巧与应用实例Excel作为一款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Excel中,数组公式是一种强大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和进行复杂计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Excel中的数组公式技巧,并结合实际应用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数组公式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在Excel中,数组公式是一种特殊的公式,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值,并返回一个结果数组。
与普通公式不同的是,数组公式需要使用Ctrl+Shift+Enter组合键来确认输入,而不是单纯的回车键。
数组公式的语法如下:{=函数名(参数1, 参数2, …)}其中,花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数组公式,等号=表示这是一个公式,函数名表示要执行的函数,参数1、参数2等表示函数的输入参数。
二、数组公式的常用技巧1. 数组公式的自动填充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数组公式的自动填充功能来快速生成多个结果。
只需选中一个单元格,输入数组公式,然后按住Ctrl+Shift+Enter组合键,再拖动选中的单元格,就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结果数组。
2. 数组公式的条件计算数组公式还可以结合条件函数,如IF、SUMIF等,进行条件计算。
通过设置条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计算。
3. 数组公式的多维计算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数组公式进行多维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将多个数组公式嵌套在一起,实现对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复杂计算和分析。
三、数组公式的应用实例1. 求和函数的数组公式应用假设我们有一列数据A1:A10,我们要求这些数据的和。
我们可以使用数组公式来实现,输入如下公式:{=SUM(A1:A10)}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即可得到结果。
2. 条件计算的数组公式应用假设我们有一列数据A1:A10,我们要统计其中大于10的数字的个数。
我们可以使用数组公式结合COUNTIF函数来实现,输入如下公式:{=COUNTIF(A1:A10,">10")}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即可得到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中数组公式非常有用,尤其在不能使用工作表函数直接得到结果时,数组公式显得特别重要,它可建立产生多值或对一组值而不是单个值进行操作的公式。
输入数组公式首先必须选择用来存放结果的单元格区域(可以是一个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然后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锁定数组公式,Excel将在公式两边自动加上花括号“{}”。
注意:不要自己键入花括号,否则,Excel认为输入的是一个正文标签。
编辑或删除数组公式编辑数组公式时,须选取数组区域并且激活编辑栏,公式两边的花括号将消失,然后编辑公式,最后按Ctrl+Shift+Enter键。
选取数组公式所占有的区域后,按Delete键即可删除数组公式。
下面介绍几个使用数组公式的例子。
1、有如图所示的工作表,需分别计算出两个班的男女生人数。
单元格B22中的公式为:=SUM((A2:A20="一1班")*(D2:D20="男")),再按Ctrl+Shift+Enter键。
这个数组公式创建了一个条件求和,若在A2:A20中出现值“一1班”,则返回一个逻辑值“true”,值为“1”,若D2:D20中出现值“男”,也返回一个逻辑值“true”,值为“1”,则数组公式将与其相对应的值相乘并累加,若是1*1=1,则加1,若是其他就返回1*0=0或是0*1=0,则累加零。
(虽然数组A2:A20和D2:D20均在工作表中,但其相乘的数组A2:A20和D2:D20不在工作表中,因此必须使用数组公式)。
求女生一1班的女生人数也是一样,把公式改为:=SUM((A2:A20="一1班")*(D2:D20="女")),当然,要是求一2班或是其它班级的男女生数也是一样的道理,请大家自己领会。
2、在统计考试成绩的时候,有可能要统计出90—100分、80—89分、70—79分等各分数段的人数,并计算出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比,这时也要利用数组公式更方便。
同样以下面的工作表作为例子:要求出分数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
在B24中输入一个数组公式:=SUM((E2:E20>=70)*(E2:E20<=80)) ,再按Ctrl+Shift+Enter键。
这个数组公式也创建一个条件求和,若是E2:E20当中的成绩>=70并且E2:E20当中的成绩<=80,返回1*1=1,sum就累加1,反之1*0=0或是0*1=0,就累加0。
如图:3、求及格人数或是优秀人数的时候,单科的往往比较简单,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行了。
但是要求双科的及格人数或是双科的优秀人数,就要用数组函数才能做到了。
同样以上面的工作表为例,计算出语文、数学双科的优秀人数。
在B25中输入数组公式:=SUM((E2:E20>=80)*(F2:F20>=80)),再按Ctrl+Shift+Enter键。
在这个公式中,若是E2:E20和F2:F20中的两个值都满足>=80(大于或等于80),则返回一个值1*1=1,sum 就累加1,要是两列中有一个不能满足>=80(大于或等于80),则返回1*0=0或是0*1=0,就累加0。
如图:当然,这是两个班的双科优秀人数,要是只求一个班的,则要再加一个条件,使数组公式改为:=SUM((E2:E20>=80)*(F2:F20>=80)*(A2:A20=“一1班”)),求一2班的则要把后面的“一1班”改为“一2班”,其它的情况下大家应该能灵活运用。
求双科及格人数如图:------------------------------------------------------------------------------------------------------------------------------------------------------------------------数组就是单元的集合或是一组处理的值集合。
可以写一个数组公式,即输入一个单个的公式,它执行多个输入的操作并产生多个结果——每个结果显示在一个单元中。
数组公式可以看成是有多重数值的公式。
与单值公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结果。
一个数组公式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单元。
数组的元素可多达6500个。
7.12.1 了解数组首先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数组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可以从图7-35中看到,在“B”列中的数据为销售量,在“C”列中的数据是销售单价,要求计算出每种产品的销售额和总的销售金额,一般的做法是计算出每种产品的销售额,然后再计算出总的销售额。
但是如果我们改用数组,就可以只键入一个公式来完成这些运算。
输入数组公式的步骤为:选定要存入公式的单元格,在本例中我们选择“D4”单元格。
输入公式=SUM(B2:B4*C2:C4),但不要按下[Enter]键(输入公式的方法和输入普通的公式一样)。
按下[Shift]+[Ctrl]+[Enter]键。
我们就会看到在公式外面加上了一对大括号“{}”,如图7-36所示。
在单元格“D”中的公式“=SUM(B2:B4*C2:C4)”, 表示“B2: B4”范围内的每一个单元格和“C2:C4”内相对应的单元格相乘,也就是把每个地区的销售量和销售单价相乘,相乘的结果共有3个数字,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地区的销售额,而“SUM”函数将这些销售额相加,就得到了总的销售额。
下面我们再以使用数组计算3种产品的销售额为例,来说明如何产生多个计算结果。
其操作过程如下:(1) 选择“D2:D4”单元格区域,该区域中的每个单元格保存的销售金额。
如图7-37所示。
(2) 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B4*C2:C4”(不按[Enter]键)按下[Shift]+[Ctrl]+[Enter]”键,我们就可以从图7-38中看到执行后的结果。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D2”到“D4”的格中都会出现用大括弧“{ }”框住的函数式,这表示“D2”到“D4”被当作一个单元格来处理,所以不能对“D2”到“D4”中的任一格作任何单独处理,必须针对整个数组来处理。
7.12.2 使用数组常数我们也可以在数组中使用常数值。
这些值可以放在数组公式中使用区域引用的地方。
要在数据公式中使用数组常数,直接将该值输入到公式中并将它们放在括号里。
例如,在图7-39中,就使用了数组常数进行计算。
常数数组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
一维数组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
在一维水平数组中的元素用逗号分开。
下面是一个一维数组的例子。
例如数组:{10,20,30,40,50}。
在一维垂直数组中的元素用分号分开。
在下面的例子是一个6×1的数组,{100;200;300;400;500;600}。
对于二维数组,用逗号将一行内的元素分开,用分号将各行分开。
下一个例子是“4 ×4”的数组(由4行4列组成):{100,200,300,400;110, ……;130,230,330,440}。
注意:不可以在数组公式中使用列出常数的方法列出单元引用、名称或公式。
例如:{2*3,3*3,4*3}因为列出了多个公式,是不可用的。
{A1,B1,C1}因为列出多个引用,也是不可用的。
不过可以使用一个区域,例如{A1:C1}。
对于数组常量的内容,可由下列规则构成:数组常量可以是数字、文字、逻辑值或错误值。
数组常量中的数字,也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科学记数格式。
文字必须以双引号括住。
同一个数组常量中可以含有不同类型的值。
数组常量中的值必须是常量,不可以是公式。
数组常量不能含有货币符号、括号或百分比符号。
所输入的数组常量不得含有不同长度的行或列。
7.12.3 数组的编辑数组包含数个单元格,这些单元格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数组里的某一单元格不能单独编辑。
在编辑数组前,必须先选取整个数组。
选取数组的步骤为:(1) 选取数组中的任一单元格。
(2) 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定位”命令或者按下[F5]键,出现一个“定位”对话框。
按下“定位条件”按钮,出现一个定位条件对话框,如图7-40所示。
选择“当前数组”选项,最后按下“确定”按钮,就可以看到数组被选定了。
编辑数组的步骤为:选定要编辑的数组,移到数据编辑栏上按[F2]键或单击左键,使代表数组的括号消失,之后就可以编辑公式了。
编辑完成后,按下[Shift] +[Ctrl] + [Enter]键。
若要删除数组,其步骤为:选定要删除的数组,按[Ctrl]+[Delete]或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清除”命令。
7.12.4 数组的扩充在公式或函数中使用数组常量时,其它运算对象或参数应该和第一个数组具有相同的维数。
必要时,Microsoft Excel 会将运算对象扩展,以符合操作需要的维数。
每一个运算对象的行数必须和含有最多行的运算对象的行数一样,而列数也必须和含有最多列数对象的列数一样。
例如: = SUM({1,2,3}+{4,5,6})内的第一个数组为1×3,得到的结果为1+4、2+5和3+6的和,也就是21。
如果将公式写成= SUM({1,2,3}+4}),则第二个数据并不是数组,而是一个数值,为了要和第一个数组相加,Excel 会自动将数值扩充成1 ×3 的数组。
使用=SUM({1,2,3}+{4,4,4})做计算,得到的结果为1+4、2+4和3+4的和, 即18。
将数组公式输入单元格区域中时,所使用的维数应和这个公式计算所得数组维数相同。
这样,Microsoft Excel 才能把计算所得的数组中的每一个数值放入数组区域的一个单元格内。
如果数组公式计算所得的数组比选定的数组区域还小,则Microsoft Excel会将这个数组扩展,以便将它填入整个数组区域内。
例如:={1,2;3,4}*2扩充后的公式就会变为={1,2;3,4}*{2,2;2,2},则相应的计算结果为“2,4,6,8”。
再如:输入公式={1,2;3,4}*{2,3}扩充后的公式就会变为={1,2;3,4}*{2,3;2,3} ,则相应的计算结果为“2,6,6,12”。
如果Microsoft Excel 将一个数组扩展到可以填入比该数组公式大的区域内,而没有扩大值可用的单元格内,这样就会出现#N/A错误值。
例如:={1,2;3,4}={1,2,3} 扩充后的公式就会变为={1,2,#N/A;3,4,#N/A}*{1,2,#/A;1.2.#N/A} ,而相应的计算结果为“2,4,#N/A,4,6,#N/A”。
如果数组公式计算所得的数组比选定的数组区域还要大,则超过的值不会出现在工作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