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三科下知识点一、身边材料1.咱们身边常用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有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材料有不同(特性)和不同(用途)。

2. 材料分类原则不同,分类成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像塑料、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咱们穿衣服中,有一某些是由化学纤维制成,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如何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运用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2.塑料长处: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缺陷: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导致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备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长处?有什么局限性?长处: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局限性:导致白色污染。

5.你结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需要,因而人们运用某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涉及某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人造材料具备良好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寻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 田间塑料大棚重要是人们运用了塑料保温性。

9.汽车轮胎和皮鞋鞋底都是由橡胶做,夏天拖鞋大某些是塑料做。

10.通惯用塑料做电线外皮,这阐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镜片是用塑料制成。

12.近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纳米材料。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玻璃是怎样加工的?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6、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7、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8、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9、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1、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13、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4、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5、减少对“白色污染”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6、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8、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通过科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有趣的主题,如生活中的物质、空气和水、天气和季节等,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而令人着迷的科学世界吧。

第一章生活中的物质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物质的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将了解物质的分类,比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牢固地占据空间的物质,比如书桌、椅子等。

液体是可以流动的物质,比如水和汤。

气体是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比如空气。

我们还将学习物质的特性,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测试物质的特性,进一步认识物质。

第二章空气和水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了解空气和水这两种重要的物质。

首先,我们将学习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空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的主要成分。

我们将了解空气对于生物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验感受气压对物体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水的特性和功能。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水的独特性质,如透明、可溶于许多物质等。

第三章天气和季节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我们将了解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还将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如春夏秋冬的区别。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如何预测天气。

第四章安全教育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关键的事项,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我们将学习交通安全、火灾安全、防溺水等基本知识,并了解如何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通过学习安全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学习,我们将建立起对科学的基础认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我们将学会如何观察、实验和探索自然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科学知识点

一、身边的材料1.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成为物品。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有的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或合成得到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塑料(石油)、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都是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腈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8.玻璃是怎样加工成的? 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熔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废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防弹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玻璃是怎样加工的?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6、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7、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8、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9、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1、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13、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4、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5、减少对“白色污染”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6、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8、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不能取代天然材料,因为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为原料加工成的。

冀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冀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填空第14课1.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湖面被风吹起了波浪……这都是由于(风)的存在。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空气变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第15课1.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作气温,(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在一天内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3.在测量时,要仔细观察气温计的(量程)与(刻度)。

4.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米。

5.观测气温的活动步骤为:制订计划,确定(观测地点)、(开始时间)、观测时间间隔、(观测人)。

6.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夜晚)气温较低。

第16课1.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更加科学地描述或预报天气,气象学家设计了很多形象的(气象符号)。

2.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3.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4.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将天气划分为:晴、多云、阴。

5.根据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将天气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包括(北风)、(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

比如,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

按照风的速度,人们将风分为(18)级。

7.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第17课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2.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3.我国不同地区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

4.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

冀三科下知识点一、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像塑料、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优点: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不足:造成白色污染。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 田间塑料大棚主要是人们利用了塑料的保温性。

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10.通常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这说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的镜片是用塑料制成的。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天气变化1、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大)向上流动,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域,由于空气具有流动性,(高气压)区域的空气会向(低气压)区域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2、风向,指的是风(来)的方向,比如,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风向分为8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按照风的速度,人们将风分为(18)级。

3、(帆船)和(风车)都是利用了风的作用。

4、风车怎样才能提起更重的物体?答:减小轴的摩擦力;不考虑风面大小时,风车做得更大。

5、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在一天内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6、(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减小沙尘暴的危害。

7、(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8、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刻度)。

9、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1.5)米。

10、测量同一个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记录数据,观察气温变化,制定计划,确定(观测地点)(开始时间)、(观测时间间隔)、(观测人)。

按计划观测气温,将数据填在记录单中。

11、一天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午)气温较高,(早晨、下午和晚上)气温较低,连续几天进行观测,得到的气温变化规律会更准确。

12、我国青藏高原早晨和晚上温度较低,人们将藏袍的(两只)袖子都穿着,中午温度升高时,只穿(一只)袖子,将右臂的袖子脱下,甚至两只袖子都脱下扎在腰间。

13、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14、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15、(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工具。

16、描写天气变化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17、“今天很热”描述的是天气,“全年都比较热”描述的是气候。

18、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19、一般来说,一个地区长时间的(例如一年内)气温和降水量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填空第14课1.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湖面被风吹起了波浪……这都是由于(风)的存在。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空气变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第15课1.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作气温,(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在一天内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3.在测量时,要仔细观察气温计的(量程)与(刻度)。

4.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

5.观测气温的活动步骤为:制订计划,确定(观测地点)、(开始时间)、观测时间间隔、(观测人)。

6.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夜晚)气温较低。

第16课1.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更加科学地描述或预报天气,气象学家设计了很多形象的(气象符号)。

2.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3.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4.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将天气划分为:晴、多云、阴。

5.根据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将天气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包括(北风)、(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

比如,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

按照风的速度,人们将风分为(18)级。

7.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第17课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2.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3.我国不同地区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

4.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5.哈尔滨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

海口的气候特征是: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降水丰富)。

6.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7.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18课1.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干旱)等。

3.(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

大风会损坏甚至摧毁(房屋)、破坏庄稼等。

暴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4.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生活设施)等。

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

洪涝也会污染(水源),进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灾害。

5.干旱会造成(农牧业)产量下降。

干早还会导致人畜(饮水困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冬春季节的(干早)易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6.洪涝发生时,我们应该:(1)尽量爬到(高处),看到(救援队)大声呼救;(2)不慎落水要(镇静),牢牢抓住树木)等漂浮物;(3)灾后做好防疫,预防(传染病)。

7.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1)(远离)可能有高空坠落物的地方;(2)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以及足够的(食物)、(饮水)等。

8.龙卷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常发生于(雷雨天气),虽然(影响范国)较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常会将大树连根拔起,摧毁建筑物,使成片庄稼和树木瞬间被毁。

9.沙尘暴是(干旱季节)较为常见的气象灾害。

沙尘暴会造成(交通受阻)、(火灾)等,还会(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课本习题解答第14课1.风是怎样形成的?答: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由于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扇扇子,或打开风扇吹一吹,皮肤有哪些感受?用嘴吹桌子上的一张纸,有什么现象发生?答:扇扇子,或打开风扇吹一吹,皮肤会感觉凉凉的。

用嘴吹桌子上的一张纸,纸会被吹起来,离开桌面。

3.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答: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

4.在感受风的力量实验中,怎样才能提起更重的物体?答:加大风力;调整风车迎风的角度;改进风车,使风车转动更加灵活;减小摩擦力等。

5.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又是不利的?答: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有利有弊。

利:(1)风能加快空气流通,改善环境。

(2)风能吹干衣物,晾晒粮食。

(3)风可以用作动力,推动船只航行;(4)风力可以发电;(5)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弊:(1)狂风会吹断树木,吹倒房屋,给人类造成出行困难和财产损失;(2)海上的风暴会造成船只沉没,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15课1.气温变化有规律吗?答:气温变化有规律。

2.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相同吗?测量并比较不同环境的气温。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比较合适?答:不相同。

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

3.根据你平时的感受,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答:一天中,早晨的气温低,上午气温逐渐上升,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然后气温逐渐降低,在凌晨时分达到最低。

4.晴天和阴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相同吗?答:睛天和阴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睛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昼夜温差小。

5.气温变化比较大对生活还有哪些影响?答:气温变化比较大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1)影响人们的出行:(2)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影响动植物的生长;(4)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等。

第16课1.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预报天气?怎样描述天气?答:天气预报从气温、降水量、云量、风向、风力(风速)等方面来预报天气。

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カ、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比如今天的天气是睛天,没有雨,最高温度24℃,最低温度19℃,西南风,风力级2.想一想,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答:应该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3.利用谚语描述或预测天气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答:优点:气象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帮助人们预测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足:这些谚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观察起来不便利,容易误导人们,对生活造成影响和损失。

4.请写出你积累的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答: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蜜蜂归巢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第17课1.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起“天气”和“气候”,它们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答:区别:“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

“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联系:“天气”和“气候”都是表述大气的状况,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较长时间内天气状况的概括。

2.“今天很热”描述的是天气,“全年都比较热”也是在描述天气吗? 答:“全年都比较热”描述的是气候,不是对天气的描述。

2.你的家乡一年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一年中不同时间的降水一样吗? 答:我的家乡位于我国北方,这里春季温暖,夏季气温最高,秋季凉爽,冬季的气温最低。

一年中不同时间的降水不一样,春季干旱少雨,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冬季降水也很少。

3.分析天气和气候的特点,总结天气和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1)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2)天气和气候都包括气温、风、降水量等方面内容:(3)人们的活动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不同点:(1)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2)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指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的总特征。

5.试着写出描写天气和气候的词语,看谁写得多。

答:描写天气的词语有:雨过天睛大风降温春暖花开万里无云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碧空万里风和日丽风雨交加描写气候的词语有:冬冷夏热四季如春秋高气爽寒冬腊月温暖多雨干旱少雨6.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答: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许多影响。

农民根据季节的变化安排农业生产,春季播种,秋季收获;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增减衣物,安排出行和工作;不同季节的气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寒冷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患心脑血管和呼吸道感染疾病人数增加等。

第18课1.查阅资料,总结台风、洪涝、干早有哪些危害。

答:(1)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

大风会损坏甚至推毁房屋、破坏庄稼等。

暴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2)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生活设施等。

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

洪涝也会污染水源,进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灾害。

(3)干旱会造成农牧业产量下降。

干旱还会导致人畜饮水国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冬春季节的干旱易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2.想一想,台风、洪涝、干早等给我们带来的是否都是危害?答:台风、洪涝、干早等给我们带来的不都是危害,一些气象灾害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例如台风可以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调节热量,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增加捕鱼量等好处。

3洪涝和台风即将来临或者已经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除了下面描述的防灾自救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答:(1)洪涝发生时:①尽量爬到高处,看到救接队大声呼教。

②不慎落水要镇静、牢牢抓住树木等漂浮物。

③灾后做好防,预防传染。

④如果被洪水包围无法脱身,可以尽快披打当地防汛部门电话及11911等急报警电话求援,尽量准确报告目前的大体状况、方位和所面临的险情概况。

⑤发现高压线铁塔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⑥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⑦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2)台风来临时:①远离可能有高空坠落物的地方。

②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以及足够的食物、饮水等。

③台风期间,外出行走应该一步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

④台风期间,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

4.你还知道哪些灾害?我们怎样应对灾害?答: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保持镇静,寻找安全的避难所,根据不同的灾难采用恰当的自救措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