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炮制技术》PPT--第一章-绪论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的目的也多样化了,开 始从减少副作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 的炮制而同时注重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中药材的炮制 ppt课件

Company Logo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净选工序 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大,如川乌,它“大辛,大 热”,为“大毒之品”,炮制后才能使用; 常用炮制方法为浸、漂、蒸、煮等,从而降低 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Company Logo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Company Logo
四、水火共制
煮:是将药材与水或其他液体或其他药材共煮。
清水煮:用于含淀粉多的药材,一般用适量的水,将药材煮到内部无白心,如白 芍等。 酒煮:先将酒为药材吸收,然后放人锅中加水煮,以煮干为度,如何首乌,也可 与酒水同煮至干。
醋制:方法同上,如香附子等。 用豆腐同制:如乌头、甘遂等;珍珠与豆腐同制可 以去污,称“炙珍珠”。
Company Logo
川乌:炮制过程是将所含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 碱(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碱:苯甲 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胺, 继续水解则转变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 中乌头胺、次乌头胺。
Company Logo
何首乌:生品含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衍生物, 炮制后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同时 还原糖含量增高,故制首乌无通便作用,而滋补力 更明显。 蓼科大黄生品泻下,熟大黄抗菌作用增强。
Company Logo
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来拌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将药材熏黄。麸炒后可 矫臭、健胃及减低副作用,如枳壳、白术等。
3)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皆显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材的燥性,如沙参、党 参等。
Company Logo
4.烫 烫的温度较高,一般 200~ 300℃。先将洁 净的砂或其他辅料加热,加入药材,烫至泡酥。 常见的有:
中药炮制技术PPT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第一章 绪 论
炮制理论、工艺、
区
别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系 孙立艳 讲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炮制前后
GAP ?
原药材
炮制技术
炮制前
GAP
饮片
炮制 后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制剂?
制剂前后
饮片
中药制剂技术
制剂前
GMP
汤剂 散剂 注射剂
制剂 后
GMP ?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1中药炮制学第一章绪论

4.地方特色的《炮制规范》:全国各省、市、自治 区、直辖市大多制订了具有具有传统性、地域性、 经验性的中药炮制地方标准,作为各地饮片生产、 经销部门的执行依据。
33
《药典》与《炮制规范》对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起到指导监督作用。
在炮制生产中逐步推行机械化,实行规范化生产。 2007年12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 使用的药品。
中医用药的特点:复方& 炮制 饮片 VS 成药: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加
减的要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传统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
色泽:标准品系列、标准色度盘、浸出液色度检测; 气味:电子鼻、气相色谱
增补新的质量标准
基础:杂质限度、浸出物限量、有毒/有效成分、重金 属含量、农药残留量
特色:制炭得率、发酵黄曲霉限量等
多指标综合评价:
饮片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末; 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成分、毒性成分;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溶剂残留量、辅料残留量。
《种杏仙方》4卷(1577)、 《万病回春》8卷(1587)、 明·李时珍《本草《纲复目明》眼:方18外92科种神药验,全33书0种》有6卷“修 (1591)、《云林神彀》 治”,20多种炮制(方15法91。)、《鲁府禁方》4卷 明龚廷贤(明朝内((府1156大9145御))医、、)《《小寿《儿世寿推保世拿元保》方元1脉0》卷全:书对》 炮制方法理论进3行卷论(述16:04“)炒。以缓其性,泡以剖
33
《药典》与《炮制规范》对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起到指导监督作用。
在炮制生产中逐步推行机械化,实行规范化生产。 2007年12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 使用的药品。
中医用药的特点:复方& 炮制 饮片 VS 成药: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加
减的要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传统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
色泽:标准品系列、标准色度盘、浸出液色度检测; 气味:电子鼻、气相色谱
增补新的质量标准
基础:杂质限度、浸出物限量、有毒/有效成分、重金 属含量、农药残留量
特色:制炭得率、发酵黄曲霉限量等
多指标综合评价:
饮片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末; 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成分、毒性成分;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溶剂残留量、辅料残留量。
《种杏仙方》4卷(1577)、 《万病回春》8卷(1587)、 明·李时珍《本草《纲复目明》眼:方18外92科种神药验,全33书0种》有6卷“修 (1591)、《云林神彀》 治”,20多种炮制(方15法91。)、《鲁府禁方》4卷 明龚廷贤(明朝内((府1156大9145御))医、、)《《小寿《儿世寿推保世拿元保》方元1脉0》卷全:书对》 炮制方法理论进3行卷论(述16:04“)炒。以缓其性,泡以剖
中药炮制ppt课件

酒炙 醋炙 蜜炙 姜炙
将药物加入黄酒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至黄色。
将药物加入蜂蜜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煅烧至红透,取出 晾凉。
暗煅
将药物置于密闭容器中,用高温使其 煅烧至酥脆。
蒸法
清蒸
醋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蒸至熟透。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米醋,蒸 至熟透。
炮制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器具选择
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器具,如锅、罐、炉等。
使用方法
确保器具干净、无油污,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避免器具损坏或药材污染。
炮制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水质
选用纯净水或软水进行炮制,避免使用硬水或含有杂质的水。
处理方法
对水质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确保水质清洁、无异味。
酒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黄酒,蒸 至熟透。
煮法
水煮
将药物放入水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醋煮
将药物放入醋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蜜煮
将药物放入蜜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煨法
面粉煨
将药物与面粉拌匀后加水搅拌成团,再烤至金黄色。
纸煨
将药物用纸包裹后埋入热炭中煨至纸黄。
04
个人卫生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
勤换工作服等。
设备卫生
炮制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 保无残留物和污垢。
原料卫生
中药原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不得使用变质、腐烂的原料
。
炮制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减少废弃物排放
中药炮制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
分类
中药炮制学PPT精品课程讲义

30
雷公炮炙十七法
• 4. 炙 a.《五十二病方》之“炙蚕卵”及“炙梓叶”,是将药 物置于近火处烤黄。
• 明《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 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 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性升 ,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21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生姜 • 干姜 • 煨姜 • 炮姜 发表散寒 回阳救逆 暖脾止泻 温经止血 肺 心 胃脾 脾
11
• 李时珍:《本草纲目》 修治
12
第二部炮制专书:《炮炙大法》
• 明代,缪希雍,439种 • 总结出雷公炮炙十七法
13
4.中药炮制技术扩大应用时期
• 第三部炮制专书:《修事指南》 • 清代,张仲岩,232种
14
名词解释
米泔水—第二遍洗米水 汤洗—热水洗 燔制—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苦酒—醋 呚咀—春秋战国时代切制的饮片 浆水—熟炊粟米,趁热投瓷缸中,浸五、六朝 , 渐酸,生白花,色白类浆,故名 • 作蘖—发芽法 • 作豉—发酵法 • 作曲—发酵法 • • • • • •
22
• 醋炙入肝经 • 蜜炙入脾经 • 盐炙入肾经
23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 • • • • • • • •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1.保证药物的净度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副作用 3.改变或缓和药性 4.增强疗效,扩大用药范围 5.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6.利于贮存,保证药效 7.便于调剂制剂 8.矫味,便于服用
24
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 1.增加溶解度 • 2.降低毒性
• 3.注意生物碱流失,遇热活性降低
中药炮制ppt课件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 成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 用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
3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 雷 南北朝刘 300 炮炙 学攴 宋时代 种 论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 创建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 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
7
中药炮制基本概念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 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的目的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3增强药物疗效 • 4便于调剂和制剂 •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
8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运用七情合和的 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 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达到缓 和或转变性能之目的。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
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
制入肝”,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
止呕,故入胃经。
.
14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 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 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 生行熟止:生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熟品偏于 收敛、止血、止泻(牡丹皮:生-活血化瘀 制炭止血)
.
12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味。(栀子苦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 用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
3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 雷 南北朝刘 300 炮炙 学攴 宋时代 种 论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 创建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 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
7
中药炮制基本概念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 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的目的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3增强药物疗效 • 4便于调剂和制剂 •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
8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运用七情合和的 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 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达到缓 和或转变性能之目的。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
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
制入肝”,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
止呕,故入胃经。
.
14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 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 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 生行熟止:生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熟品偏于 收敛、止血、止泻(牡丹皮:生-活血化瘀 制炭止血)
.
12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味。(栀子苦
中药炮制技术课件第一章绪论

一 、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称呼,20世纪,随着西药进入我国,相对于
西药的称谓,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 炮制
饮片 入药
采集
净制
。
切制
干燥
处理
饮片
什么是“饮片”?
•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成药。
• 药材——饮片——中成药——患者——康复。
汤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 “饮片”。 中药饮片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应用的不可缺少 的中间环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药物——火——酒——陶器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春秋战国至宋代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 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汉代---- 《神农本草经》 南北朝刘宋时期---- 《雷公炮炙论》 唐代---- 《新修本草》 宋代---- 《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药炮制技术
壹
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
学生能说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内涵;
熟悉
中药炮制的分类;
了解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本章任务
任务1:能说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 任务2:能说出中药炮制的含义。 任务3:能说出“炮炙”与“炮制”的区别。 任务4:能说出我国古代的三本炮制专著、我国第一部药典 和我国第一部成药规范。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2.金元至明代
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 元代----《汤液本草》《十药神书》 明代---- 《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 3.清代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时期。 《修事指南》 《本草纲目拾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书中记载”秫米 半夏汤“---制半 夏(毒) “口父 咀,渍酒 中”---切制。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书中记载药物应 用的炮制原则 “有毒无毒,阴 干暴干,采造时 月’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药性和功用)或质地。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4
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五十二病方》---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 ---现存记载中药炮制最早的医药文献
书中记载”炮、 炙、 燔、煅、熬、细 切”等炮制术语 及简单工艺。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 ---宋代—陈师文
炮制正式成为国家法 定制药技术标准的组 成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十药神书》---我国最早的痨瘵(结核病)专著 ---元代—葛可久
书中自序说:“此书得 自师传,在吴中治劳症, 起死者数千人”。 甲子十灰散—首次提出 炭药止血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3、相恶为制---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 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 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苍术) 4、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 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生姜制半夏)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制定,2001年修订) ---是目前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的基本法
律,同时也确立了中药饮片的法律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 ------自1963年版开始,均在其一部收载中药及中药
饮片,2005年版首次单列中药饮片,2010版大幅增加。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本草蒙筌》---炮制原理论述精湛 --明代—陈嘉谟
书中提出了炮制原则: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提出了炮制原理---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 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 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 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 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 渗骨容易脆断。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斅
书中记载茵陈应 “勿令犯火’—科学, 同时广泛应用辅料炮 制药物。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新修本草》---我国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唐代—苏敬、李勣等
该书把炮制列为法定 内容,是中药炮制受 到政府保护的开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பைடு நூலகம்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4、《中药饮片质量通则》----又称局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于1994年颁布。分两部分: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标准通则》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 行)》
下,专门研究中药
炮制理论、工艺、
区
别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
第一章 绪 论
4
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药炮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6年5月20日,中药炮制技术被国务院批准, 文化部确定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 米泔水—第二遍洗米水 ❖ 汤洗—热水洗 ❖ 燔制—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 苦酒—醋 ❖ 呚咀—春秋战国时代切制的饮片 ❖ 浆水—熟炊粟米,趁热投瓷缸中,浸五、六朝,渐酸,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中药炮制技术》PPT--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原药材
饮片
中成药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生白花,色白类浆,故名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作蘖—发芽法 作豉—发酵法 作曲—发酵法
❖ 黄鍪—土钵、土罐 ❖ 五药—草、木、虫、石、谷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 药 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大黄)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或某种炮 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盐知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5、《中药炮制规范》---地方药品标准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