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有两种,选一下吧。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

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鸦片战争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领土、 *** 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三、清 *** 的变化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结构:一、运动的兴起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 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事件: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 *** 对峙)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3. 《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元,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此,本文将就《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自商、周、秦等朝代之后,中国进入了大分裂时期,直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建立起了初步的一统的而强有力的中央王朝。

在唐朝的时期,通过积极的改革举措,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而随着唐朝的衰落,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将中国又拖入了一次大分裂时期。

随着宋朝的建立,政治稳定,国家发展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后来元、明、清等王朝的起点。

二、农业生产与商业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是以种植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农村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农业生产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商业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铜钱至今仍是中国货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明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三、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极其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明的交流,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古代的教育和科学,如儒、道、佛三教、医学、艺术、史学、文学等领域,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宽了中国文化的范式和模式,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奠定了基础。

四、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封建专制和官僚主义制度是主要的政治体制,但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进程中,经过了不断变更和改革的进程。

自北方民族的入侵,以及由内部的中央和地方力量的博弈,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士人文化的发展,等等,均为中国历史政治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总之,《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通常也是人们理解中国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的历史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展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各地的世家豪族削弱,并实行郡县制以统一全国政权。

2. 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比如推行县制,设立郡县,实行郡县制和郡县制的同时又设置了郡县长官,推行县官为吏政制等措施。

3. 秦朝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对统一度量衡的统一规定,对语言文字的统一,对制度的统一,对制度的求稳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措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上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接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完善。

6. 汉朝建立后,主要推行了分封制度,设立了地方官员,推行官职等级制,并设立简化的吏部制度。

7. 汉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以及吏治从事政治活动的社会地位和上层士大夫在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地位,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二、秦汉时期社会的变迁1. 秦朝统一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大规模的征战导致了农田荒废,农民生活变得艰难,使农民逃亡而基乡…采取了措施,加强了中央的统一统治,增强了国家的力量,推行了统一的的货币,规定份内和市舶制度,并实行土地私有制,图卂星星称制,这些措施保证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也为后来的东汉朝的政治制度铺平了道路。

2. 汉朝是一个向历史上为中心发展的国家,政府在特定的领域内为集中和吏治从事统为的统一,这五浪占主数据了手中最为权力部的政治活动,尊尚之最为重要的是重要。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远因:北洋政府欺内媚外、日本加紧侵华
原 思想: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因 近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时间:1919.5.4
四 经 中心:北京——上海
爱 国

主力:学生——工人阶级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初步胜利 表现
运 动

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世界资本主义开展阶段和程度密切相关 由一国到多国
3、历列史强观侵〔华革目命史的观 获取全最球大史经济观利益现代化史观 文
4、明侵史华观表现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5、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 资本输出为主;政治 瓜分中国—以华治华
?辛丑条约? 〔110周年
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程度大大加 深了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
近 2、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 代 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
鸦片战争后开放 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
中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 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国 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 近代城市的兴起

过渡的转折点
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谢谢!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中国主权、领土遭到破坏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场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
2、社会矛盾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以及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繁荣。

以下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为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者为商汤。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纷争不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繁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中国的疆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的封建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四、其他重要知识点。

除了上述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外,本单元还学习了其他重要的知识点,如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变革、思想文化的繁荣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单元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以及其他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网络结构】:【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③图示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专题总结】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国、法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 日本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的程度加深──《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不平等条约简表(1)
条约
签订时间 备注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843年 《虎门条约》 1843年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 开埠最多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
1901年
赔款最多
近代不平等条约简表(2)
条 约 内 容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天津条约》 无 巨额白银 十口通商 略 《北京条约》 九龙司 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天津 略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等
二亿两白银 四口通商 略 《辛丑条约》

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


3、割占中国领土:《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

4、镇压中国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 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
1、民主革命的基本历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民主革命纲领的演变:天国方案-资产积极共和国方案-社会主义方案。

3、国共关系的变化: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发展、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发动武装起义、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关系再次破裂。

【附表】: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简表
时间
性质
历次列强侵华战争中的反侵略斗争 1840—1945
各阶层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义和团运动 1900年高潮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
1911—1912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简表
时期
时间
备注
中共创建时期 1919—1924 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北伐战争时期 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③、解放战争简表
阶段
时间
要点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全面内战爆发,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阶段 1947.6—1948.9 土地改革,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 三大战役
走向胜利阶段
1949.2—1949.9
北平和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追歼残敌
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简表 历史阶段
主要矛盾
国共关系 统一战线 中共领导军队 北伐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和北洋
军阀的矛盾 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第一次对抗
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民族矛盾
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第二次对抗
解放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