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16课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4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24张PPT)
中日民族
(3)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共产党 配 合 支 持 国民党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人民战争路线) 建立根据地 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 影 响: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单 纯靠政府和军队)大兵团作战 节 淞沪会战 片面 节 太原会战 正面战场 败 抗战 徐州会战 退 路线 武汉会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
义勇军进行曲
视频1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历史地位。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侵华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及其附属 岛屿、澎湖列岛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历 史 地 位
从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看
第一次完全胜利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世界范围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2.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 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3.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 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4.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 着日 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 被牵制 在中国战场上。 5.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 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 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ppt课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是怎样进行全民族抗 战的?
•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日本全面侵 华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 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 2.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37年8月, 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 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此后,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 日的前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在地陕甘宁 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第16课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 1.背景 东北三省 • (1)“九一八”事变:中国 _________沦为日本 的殖民地。 华北地区 • (2)华北事变:________日趋殖民地化,民族 卢沟桥 危机加深。 全面侵华战争 北平 •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 天津 平城和________,或称“七七事变”。日本 ______________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
• 2.实现 •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 止内战,组成 ________________战线,全国 抗日民族统一 军民奋起抗战。
• 3.概况 1937 ________ • (1)中共的敌后战场抗战:①路线: 年秋,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 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 __________ 全面抗战 路线。②作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 抗日根据地 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 ______________,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 前线。
• 2.中国远征军 • (1)背景:1942年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侵 云南 入我国______。 滇缅公路 • (2)目的:确保 __________这条国际交通线。 缅甸 • (3)战况:①中国远征军救出被日军在 ______ 英美 包围的英军七千多人。② 1945年年初,在 侵缅日军 ______ 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 __________。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PPT课件

(1840——1919——1949)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性质 任务 领导 主力 结果 阶级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前途 指导思 想
反帝 资产 人民 资产阶 资本 西方资 反封 阶级 群众 级共和 主义 产阶级 建 国 社会 政治学 说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建 的国家 社会
释放,罢免,拒签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党成立准备思 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思考: 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从鸦 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 《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丑条约》 签订,均未引起大规模的国内反抗 斗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这 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其间必有其 深刻的社会原因…
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国 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黑暗, 使阶级矛盾加深。
国 内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无产阶级(工人为主)
时间
中心 主力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口号
方式 结果罢课,罢工Fra bibliotek罢市被捕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英国:①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化大生产。

②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坚船利炮。

④殖民扩张。

⑤工业文明。

中国: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生产。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③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④闭关锁国。

⑤农业文明。

中国与英国的对比鸦片战争(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29日)鸦片走私的危害:①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②加剧了政治腐败。

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④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引发统治危机《南京条约》: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接受协定关税。

④开放五口通商。

后来英法美又通过《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影响:①主权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②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自然经济瓦解。

③开创与外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新例,闭关锁国被打破,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④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爆发战争的原因:①直接:虎门销烟。

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获得原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58年;1860年8月到10月)原因:①直接:要求修约被拒;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②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林则徐:最早提出。

将有关西洋各国的知识收集汇译成《四洲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意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但局限于军事、科技学习,传统的夷夏观念并未转变,对战后应走上何种道路未作出规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始 2、潘家峪惨案
超过30万
3、“七三一”细菌部队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 1927年 • 1927-1936年
日本侵华历史:
• • • • • • • • • • 1874年 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 扩张到东北 1914-1915(一战期间) 对德宣战,占领山东,提出 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上海) 1945年 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2、全民族团结抗战:
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9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⑵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⑶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四大会战
地道战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淞沪会战:1937.8-11月 太原会战:1937年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 徐州会战:1938年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武汉会战:1938年
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彭德怀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1940年
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3、日本法西斯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21张PPT)













本 全
日本侵华步骤 局部 全面
面 侵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பைடு நூலகம்








2、 日 本 侵 华 的 原 因
根本原因:日摆本脱资困本境主的义对发策展的困境和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
谋已久)
现实原因: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
膨胀
有 利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 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暴行之一: 屠杀中国百姓
暴 1941年1月25日 行 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死难者1200余人 之 二
暴 行 之 三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2、国际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3、日本方面: 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
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抗日战争道义和物质等方面 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 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与中 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为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而冒险开辟驼峰 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 伤的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导和宣传中国抗战 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为中国抗战胜利付出过心血 的外国军事顾问及其他方面人士,更不会忘记在中国东 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课件

•1937年8月,西北的中共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战争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国 民党政府和军队) 原因:两党的阶级本质和立场不同
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挥的八路 军115师首战日寇于平型关告捷,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 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的台 儿庄大战,阻止了日军的迅猛 进攻
百团大战
(1)目的: 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 (2)时间、地域、指挥者 1940年 (4)意义: 华北 彭德怀
其不足。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学习延伸】: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 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行为,你 怎么看这个问题?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 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 、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 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 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 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 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 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 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思考: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了 哪些滔天罪行?
(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二)、潘家峪惨案:1941年 (三)、七三一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
南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日 日本侵略 京 军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长谷寿 军在南京进行 血腥屠杀后, 夫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抢 大 将数以万计的 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据远东 屠 被杀者尸体抛 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 入江中,顺流 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杀 漂走,企图掩 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总共有三十万人丧生。 盖其暴行。左 场 在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 下图是日本的 民宅、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 景 村濑守保当时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日军少尉向井、 在下关江边拍 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这就 野田在南京紫金山下进行杀人竞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 之 摄的日军抛尸 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 为题进行报道,称向井已杀了 106 人,野田杀了 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 100人,所以胜负难分,他们还要以杀满150个中国人为目标比赛下去。 灭迹的照片。 一 这是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对此事报道的影印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3:“梁君说无论什么人,有他的自由,不许他人侵犯,这话本来极是。 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法国在欧 战初起的时候有个极有名的社会党领袖,因为主张平和,给群众打死,后 来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问题。这种事情实例不知有多少。 ——知非:《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每周评论》第22号1919年5月18
资产
阶级 民主 共和
失 败

社会
主义 成 社会 功
本课小结:
背景

国际 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国内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 爱 国
运 动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知里坐是的谁• 是喊爱什了么一国人声、,打我,进们我觉们步得一、坐涌汽而理车上的,性人汽、大车概狼民挨狈打而主不逃、算,冤我科枉们。不学这知个道运汽动车
由学生掀起,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是爱国的热情表现。其组 织是颇为民主的,在另一方面,学生们的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对旧 有的不能一律满意,乃欢迎外来的新的思潮,诸如政治学说、经济理 论、文学、艺术的思想。

A、保B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 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 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应予以变更。中 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 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 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以中国公道,中 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 青青青春明暗 李
节 春春春之,而 大
选 之之之我为向进 钊
) 宇人国,人光前 号
…… ——
宙类家创类明而 召
,,建造,勿 青
《 青青青幸为顾 年
青 春 》
春春春福世后 : 之之之,界, 地民家以进背
球族庭青文黑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
中国代表团除了(对巴黎和会)提出说帖而外,并由顾维钧在会议席 上表示意见。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1949)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新民 主主 义革

任务
性质
领导 阶级
主力
反帝 反封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 产 阶 级
人 民 群 众
反帝 反封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无 产 阶 级
人 民 群 众
指导
思想
三 民 主 义
马克 思主

前途 结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斗争精神 领导阶级 群众基础 主力军
不彻底地、妥协地
资产阶级 不广泛
资产阶级
彻底地、不妥协地
知识分子
广泛 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110年)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 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
一 五四运动背景
1.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民国族;矛盾加深 2.国内: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阶裁级混矛盾战加。深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根迅本原速因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4)拒绝和约签字
A、(1)(2)(3) B、(1)(4)
C、(1)(3)(4) D、(1)(2)(3)(4)
练习
3、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 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政治问题分别指”
( B)
A、上海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五四运动、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上海学生运动、五四运动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18日
材料2:“我们人类现在既已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国家和法律也应 该跟着我们人类往一条路上走。那些道德上承认,法律上不承认的话,是野 蛮时代的法律,专以维持秩序作目的的……这种法律观,单是救济人治弊的, 在现在的国家内,实在没有什么功用。
——北京《晨报》:《学生事件和国家法律问题》1919年5月18日
顾维钧曰:仅关数百万人的太平洋属岛问题各位即如此尽力,至于青 岛问题关系四万万人民的大问题,本全权之责任亦极重,今试述其大纲原 则: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 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青岛完 全为中国领土,当不容有丝毫损失。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 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租借与德国,起因于教案 问题。德国以武力要挟强请,迫不得已而为,已属世界周知之事。如就地 势论之,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胶济铁 路与津浦铁路相接,可直达首都,于国防上中国亦断然不容他国之争执。 以文化言,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山东以 二万五千英方里之狭地,容三千六百万之居民,人民即已稠密,竞存已属 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实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 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本全 权认为交还青岛为公正圆满之一条件,若本会舍此采用他法,则本全权不 得不认为谬误。……本全权绝对主张大会应斟酌胶州租借地及其他权利之 处置,尊重中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之根本权利,且相信中国,有和平之 诚意。
——转引自《北洋背景是 (C )
A、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B、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
D、巴黎和会重新分割中国的山东。
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B )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废除二十一条
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对内: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外:五四运动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三 五四精神的内涵
材料1:《我参加了五四运动》——梁实秋:我那时候在清华学校 读书,我们列队进城受到盛大欢迎。这时候有一辆汽车驶了过来,不

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 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 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 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 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 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1)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2)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3)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4)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与主权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 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 利
国事如此,无心整 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 贴出的告示
二 五四运动经过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 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 生阶释段;工人中心商界主罢力工不及斗五争日形,式 而曹初、步章胜、利陆 第1去9(19一。—、1阶69”—、1段93年《)上北思6海京月考学2:4为日联什学以告么初生后同五步,胞四的北游 示运书胜京动行 威利》外最?1交后9部1能9接1释 2贼取年..连北免放职得6洋去电被务月军三捕;告阀个1学代2被卖生表日迫国;团: 第19国一长19二、内事)阶6、局请自段3势陆行紧 总 决上张 长 定海, ( 。人 注……民:工 阶当要外人 级时求交国拒部内“运签长三公动,陆众罢征政团”祥府体,压以3在中力.及中和国极某国约代大代些上表,表签省团签拒字份绝。团字的
3.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3 二 五四运动经过
4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 了声援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
1
口号?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 于被免职。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 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街头讲演的学生
五四运动时期 上海南京路五 良 子,知君、姊等半教四腔其年热妹以血,来存师之焉训国否其耻乎徒纪?,念如毋,有忘至存此今也国芳市仍,耻斋街有请纪一门景交念线告日口之其。的罢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讲话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 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 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 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 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 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