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常识知多少?精华语句看这里!

合集下载

儒家语录精华100句

儒家语录精华100句

儒家语录精华100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子曰:“直哉史鱼则!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过快则躁,过慢则颓。

古之君子,得志则泽被于民,不得志则修身于世。

达,则专心于儒家,骎骎然以快制动;穷,则醉心于道家,翩翩然以慢求静。

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尚书周官》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论语》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名言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

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

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儒家经典相关知识介绍

儒家经典相关知识介绍

儒家经典相关知识介绍儒家经典相关知识介绍导语: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儒家经典相关知识介绍,欢迎大家参考!儒家经典有哪些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

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

十三经是指:《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

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儒家经典的地位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值得谨记的儒家经典语录50句

值得谨记的儒家经典语录50句

值得谨记的儒家经典语录50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意图,在于鲜明崇高的品德,在于使人们清除旧习,在于到达善的最高境地。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正人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笃,便是说不要自己诈骗自己,象讨厌难闻气味那样讨厌凶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相同喜爱仁慈,这样才干说心安理得,所以正人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慎重。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正人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能够润饰房子,品德能够润饰身心,胸怀广大能够使身心舒坦,所以正人必定要做到意念诚笃。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害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秧苗的旺盛。

)5、正人有诸已,然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干要求他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旺盛的桃树开着艳丽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天伦之乐。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方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爱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符合法度,叫做和。

到达中和,六合就各居自己的方位,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他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他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喜好学习挨近才智,尽力行善挨近仁德,知道羞耻就挨近英勇。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工作,有预备就能成功,没预备就会失利。

)11、博学之,详细询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翔实地探求,慎重地考虑,清楚地区分,忠实地履行。

)12、六合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意外。

六合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儒家知识点总结

儒家知识点总结

儒家知识点总结儒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通常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

仁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观念,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在儒家看来,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实现仁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二、礼礼是儒家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在儒家看来,礼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一种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正确行为方式。

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孔子曾经说过:“子不语怪、力、乱、贪”,即为人处事要遵循礼仪,不可表现出怪异、粗暴、无序、贪婪的行为。

三、忠在儒家思想中,忠是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

孔子曾说:“忠信之道,不可以已之于贫”。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于儒家来说,忠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只有忠诚才能成为一个诚实守信之人。

四、孝孝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种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怀。

在儒家看来,孝敬父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五、慎独慎独是指在独处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言辞,对自己的言行非常慎重。

在儒家看来,慎独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六、敬畏敬畏是指尊重一切生命,尊敬宇宙万物。

在儒家看来,敬畏是一种对生命的尊敬和爱护,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七、中庸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应该保持心境的平和与谦逊。

在儒家看来,中庸是一种正确的处事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与谦逊。

八、修身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在儒家看来,人们要先修身,然后齐家,而后治国。

修身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基础,只有修身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九、立德立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儒家看来,人们要首先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要有正确的品德修养,然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儒家经典名句关于读书

儒家经典名句关于读书

儒家经典名句关于读书1. 儒家经典语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13.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14.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15.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16.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7.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18.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19.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0.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21.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2.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23.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24.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25.直不犯祸,和不害义。

26.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27.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8.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29.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30.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31.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32.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3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儒家知识点总结图

儒家知识点总结图
5.儒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提出了全面的教育理念,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识,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儒家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师道尊严,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对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
6.儒家的礼仪文化
儒家重视礼仪文化,认为礼仪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秩序的基础,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和规范。儒家礼仪思想还包括了家族仪式、宗教仪式等一系列传统的礼仪规范。
7.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制度、家庭观念、教育理念、宗教风俗等各个方面。
8.儒家思想对当代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儒家思想的关怀人文、悼亲友、治政以德、教育行为礼等价值观与当代的道德建设、教育改革、社会和谐等方面紧密相关。
儒家知识点总结图
1.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以“仁”为本,求人类的思想与品德的完善,以及国家治理的正确途径。后来,这一思想被孟子、荀子等一系列学者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儒家学派。
2.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关爱;“义”是追求公平和正义;“礼”是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遵守;“智”是追求知识和智慧,以及理性的运用;“信”是尊重和信任他人,以及诚实与守信。
9.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儒家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判和反思,其中包括对儒家思想的等级观念、性别观念、思想教条等方面的批判与反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10.儒家思想的国际影响
儒家思想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儒家推崇的人文关怀、道德原则、礼仪规范、政治理想等理念,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和政治家的关注和借鉴。

儒家学派文学常识

儒家学派文学常识

儒家学派文学常识
1. 儒家学派那可是大名鼎鼎啊!孔子你们知道吧,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耀眼!他有好多超级厉害的思想呢。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好像你不想别人对你做的事,你也别对别人做呀,多浅显易懂又深刻的道理啊!
2. 儒家还强调“仁”呢,这不就跟我们想要对周围人好、关心他们是一样的嘛!就像朋友间的相互关爱一样自然。

孟子也很厉害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不就是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嘛,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道理呀!
3. 儒家特别注重教育,这不就是给我们指明成长之路嘛!“有教无类”多棒啊,这就好像不论是谁,都有接受教育成长的机会,跟阳光平等照耀每个人一样呀!
4. 儒家的礼也很重要呀,懂礼貌、守规矩,就像我们出门遵守交通规则一样,那能让一切都井井有条的呀!你看“克己复礼”,不就是让我们约束自己变得更好嘛,多有意思!
5. 儒家学说影响深远啊,简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隐形力量一样!“吾日三省吾身”,这不就是让我们多反思自己,跟照镜子看看自己哪里不对一个样呀!
6. 还有“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的能有新收获,这不就跟我们回头看自己的经历能得到新感悟一样嘛!那可真是太实用啦!
7. 儒家学派培养了那么多优秀人才,不就像个大宝藏一样嘛!很多人都从
中学到了很多智慧呀,我们不也能从中受益无穷嘛!
8. 儒家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多多去了解它呀,它真的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一样呢!。

儒家知识点总结归纳

儒家知识点总结归纳

儒家知识点总结归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其核心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这些价值观念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着伦理、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对儒家思想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一、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儒家论述的重点。

仁的具体内涵包括:爱人、善行、和谐、博爱。

儒家认为,仁是人性的本质,是人们之间应有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了仁的基本原则,即不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因此,儒家倡导人们要以仁心待人,体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从而实现和谐相处。

二、义义是儒家思想的另一核心价值观念,包括忠、孝、敬、悌等。

忠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孝是对父母的敬重,敬是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悌是对兄长的敬重。

这些价值观念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对于塑造和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三、礼礼是儒家思想强调的重要概念,包括社会礼仪和人际交往。

儒家认为,礼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并约束人的私欲,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曾说:“君子之於小人也,犹匹夫之彷徨,匹夫之於君子也,犹濤之於渊”。

这句话表明,礼可以约束人的言行,使人们遵循规范,实现和谐共处。

四、智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修养品德和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

儒家认为,要实现仁、义、礼等核心价值观念,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包括道德智慧、学识智慧和处世智慧等。

只有拥有智慧,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真相,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实现和谐共处。

五、信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

信包括诚信、守信、真诚等概念。

儒家认为,人们应该言行一致,说话要算数,做事要诚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人们之间的信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儒家思想,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
儒家常识知多少?精华语句看这里!
来源江门中公教育
儒家,又称儒学思想,儒家最初指的是丧葬冠婚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内在以仁恕,外在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以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

为方便考生第一时间全面备考,中公教育小编特此进行了整理汇总,助您公考之路一臂之力!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
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
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
和睦相处。

”)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

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
17、礼之用,和为贵。

——摘《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摘《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摘《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摘《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