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非经典——兼论两种类型大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老师必读书目

小学语文老师必读书目语文教师修养要目01.《接受反应论》,金元浦,山东教育出版社,。
02.《语用研习与语文教学》,王建华,浙江大学出版社,年版.03.《中国叙事学》,杨义,人民出版社,年版。
04.《美辞论》,李廷扬,贵州教育出版社,年版。
05.《经典常谈》朱自清,北京出版社,年版。
06.《语文窃笑》,吕叔湘,当代世界出版社,年版。
07.《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08.《谈美书简》,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09.《美学四讲》,李泽厚,三联书店,年版。
10.《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年版。
1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年版12.《文心雕龙谈疏》,王元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3.《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14.《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年版。
15.《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年版。
16.《文章作法》,夏丐尊、刘薰宇,中华书局,年版。
17.《文话七十二讲》,夏丏尊、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18.《文章讲话》,夏丏尊、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19.《怎样写作》,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20.《语文随笔》,叶圣陶,中华书局,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举要01.《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2.《课程理论》,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03.《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04.《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5.《语文课程改革研究》,郑国民著,北师大出版社,年版。
06.《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7.《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韩雪屏着,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8.《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09.《语文言意论》,李维鼎着,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
10.《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潘新和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年版。
20世纪前期语文经典课文的特征——兼论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

王明建如果把“经典”简单的理解为能被处于不同时空的大多数所认同的品质,那么,不同时空的大多数语文教科书共有的课文就可称为是经典课文。
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应该能为解决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问题提供启发。
20世纪前期的语文教科书具有编者多为大家名宿和种类异彩纷呈的特点,分析总结这一时期经典课文的特征应该更利于教科书选文标准问题的解答。
20世纪前期的经典课文是通过对容纳20世纪前期107套457册1902人所作的20316篇课文的MicrosoftOfficeAccess数据库的检索得出的。
这些经典课文主要有:袁枚的《祭妹文》、黄淳耀的《李龙眠画罗汉记》、魏学洢的《核舟记》、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宋起凤的《核工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陶潜的《桃花源记》、朱自清的《背影》与《荷塘月色》、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夏之蓉的《沈云英传》、姚鼐的《登泰山记》、魏禧的《大铁椎传》、薛福成的《观巴黎油画记》、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楔子》、程敏政的《夜渡两关记》等。
从这些课文的文本本身来看,它们在以下方面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主客观交融的艺术描写这些经典课文对人对事或对物的描写,既能再现对象本身的原始、丰富、多样和复杂,又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执着、思想乃至体温。
它们以融情于景、寓情于事、借物显意、叙议相间的手法,实现了文本的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和言之有文,描绘出一幅幅呈现生命律动的感动人感染人的图画。
如在以人为描写对象的课文中,《背影》把作者一次次的自嘲和流泪交融于对父亲的“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的描写之中。
《祭妹文》《先妣事略》《祭十二郎文》突破了传统祭文谀扬矫饰、词藻情浮的描写风格,突出于回忆琐细中流露依恋不舍的真情。
其中,《祭妹文》对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的“呜呼”式介绍,奠定了全文凄切哀婉、悲怆怨恨的基调;通过对“同捉蟋蟀”“并肩读书”“椅裳悲恸”和“扶案而出”等细节的描写,使读者感同身受了作者的“一日未死,则一日未能忘”。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精品】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采于网,整于己,用于民2021年5月12日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本站按:以下是本站收集的一百多种大学语文教材的简单信息,虽然只占教材总数(1400余种)十分之一,但按市面上流行的数目算,当占一半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大多为各校自销)。
本站对这一百多种教材作了分类,首先是一分为二,一类为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也就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一切专业的教材。
这一类教材按其编写体例,又可分为十小类,如下,无须赘言。
另一大类为专用型教材,即在教材中(通常在封面上)注明为某某专业(或专项)使用的教材。
大致又分为四小类。
如下,亦不赘言。
按说专用型教材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不是要编成专业教材,而是应该是适用特定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事实上有没有做到,大家自己看吧。
第一部分: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287种1.人文主题29种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书待查)-徐中玉(人文主题)1996-6(人文主题)2001-6(人文主题)2005-5(人文主题)2005-6(人文主题)2005-6(人文主题+语言文字、文艺理论)2005-6(人文主题)2005-8(人文主题)2005-10(人文主题)2005-11(人文主题)2006-8(人文主题)2006-9(人文主题)2006-9(人文主题)2007-2(人文主题)2007-7(人文主题)2007-8(人文主题+口语、应用写作)2008-42008-5(人文主题与文体交叉)2008-82008-102008-11(人文主题+应用写作)2008-12(人文主题)2009-7(人文主题)2009-7(人文主题)2009-82010-2人文主题(宋园园) 2010.3 人文、文化(人文主题)2010-3 人文主题附:(人文主题)2.文学史 35种文章,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文学史谭帆文学史06.8 文学史3.文化专题6种(文化专题)(文化专题)(文化专题)(文化+汉语)1936 文化4.文选类41种 1948 文选1953文选(文选)(文选)85-8 文选类(美文)文选,83年(文选)(文选)(文选)(文选类)(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论) (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选)文学文学文选文选文选1982.5 文选85-8 文选5.文体类33种1943,8 (经史子集)文体与题材85-8 诗词散文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 (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歌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记叙诗歌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85-8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写作) (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文化)(抒情论说记叙应用)(抒情状物叙事论理说明应用) (议论记叙诗词小说)(记叙议论说明+文学+应用写作)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韵文论说文记叙文诗词小说实用文艺术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85-8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2008年9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6.写作/ 应用写作26种(词语、描写、叙述、抒情等)2007-4文学+应用文09-886-122010.3(写作类)附:7.母语主题/文章/语言15种(文章)(母语主题)(母语主题)2010.3 母语+文学2011.8 母语(文章学)(好文章)(美文)(美文) 注:这两种美文教材选文完整相同,是否信息有误?(语言语法、鉴赏写作)(语词、叙述、描写等)2007.7 汉语、文学、应用文2010.3 汉语8.综合类14种(高教司组编:语言、文学、文体、文选)(阅读、表达)(文体+演讲、应用文)(应用写作+文学欣赏)(语言、应用写作、文学鉴赏)(史论、作品、鉴赏、技能)(现代汉语、逻辑、中国文学、应用写作) (文选+应用写作)(现代汉语、应用写作、文学鉴赏)(文学史+应用写作+口才)07.7 (综合:语文常识,文学,应用文)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艺术类+应用文单篇鉴赏、比较鉴赏、新媒介作品鉴赏9.其它3种(比较文学)2011.4 读经1943.8 经史子集。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文学常识1、《先秦诸子语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通常叫做“先秦诸子”。
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圣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解释为仁者爱人,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将仁的原则施于政治,他主张为政以德。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亚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提出“民贵君轻”说。
荀子(名况,约前313-前23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道家老子(名聃),损有余而不不足。
墨家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主张兼爱非攻。
2、《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大约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3、《十五从军征》。
本篇原载《乐府诗集》中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又名《紫骝马歌》。
4、《移居》。
陶渊明。
据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笺注陶渊明集》。
陶渊明原居柴桑县紫桑里。
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所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风格平易自然,和谐优美,有《陶渊明集》传世。
5、《山水诗三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与孟浩然同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为“王孟”。
有《王右丞集》。
6、《燕歌行》。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
高适,字达夫,擅长七言歌行,诗风悲壮。
有《高常侍集》。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有《李太白集》。
8、《兵车行》。
兵车行,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品被誉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9、《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试论 两种文学主流教材的异同比较

试论两种文学主流教材的异同比较按照学界的一般定义,比较文学是指除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外的又一种文学研究途径。
简单来说就是把对多种文学理论、多种文学批评和多种文学史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并探讨其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可以说比较文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固有的开放性和多方位属性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条世外桃源般新的路径,这也成为了1998年教育部将比较文学设置为文学专业本科生基础必修课程的重要契机之一。
同时,比较文学在学科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材,其中尤以乐黛云先生主编的《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最为知名,这也是本人将其二者作为比较研究的重要原因。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是由乐黛云先生主编,第一版于2003年8月印刷,并作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为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学量身定制的一本教材。
此书部分材料取自于《比较文学原理》、《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和《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在对“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的学问”这一深刻内涵有所传承的同时,做到了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普适性要求。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相较于《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的亮点或者说是优势得益于乐黛云先生的加盟编写,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乐黛云先生在教材编写中尽量考虑到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动态发展要求,尽力在透彻的讲解比较文学的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其更符合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理解程度。
这样的亮点在全书是有多处体现的,如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和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就通过富有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帮助读者明确的知晓了比较文学研究是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以及不同的文明之间的。
从某种维度上来说,正是由于乐黛云先生担任主编《比较文学简明教程》才能准确生动的将比较文学的精华展现在每一个汉语言学子面前,这是此书相较于其他教材存在亮点的必然。
中文系各专业必读书目汇总

中文系各专业必读书目汇总古代汉语一、理论方法类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81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0年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二、材料释读类(必读其中一种)(一)甲骨金文类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 中华书局出版1979-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15年(二)战国简牍类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1-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12年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陆)》,中西书局2010-2017年(三)秦汉魏晋简帛石刻类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贰)》文物出版社1985、2010年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中华书局2014年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书局2008年(四)经典专书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现代汉语(一)语法学、语用学研究方向(共10种)1.叶蜚声、徐通锵 2010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邵敬敏主编2005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或者更新版本)3.朱德熙 2004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4.吕叔湘 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5.张斌 1999 《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6.陆俭明、沈阳2004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7.何兆熊 2000 《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比]耶夫·维索尔伦著,钱冠连、霍永寿译2003 《语用学诠释》,清华大学出版社9.沈家煊 2004 《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0.[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著,彭利贞等译 2009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二)汉语语音和音系学研究方向(共10种)1.赵元任1980 《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2.[美]萨丕尔1985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商务印书馆3.叶蜚声、徐通锵 2010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4.邵敬敏主编2005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或者更新版本)5.罗常培、王均2002 《普通语音学纲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6.李新魁 1991 《中古音》,商务印书馆。
经典性抑或时代性: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辨析

语、 理 化 生等 其 他 各 门课 程 , 所 以选 择 哪 些 经典 或 经
.
吼 一
学 科 教 学
’
2 0 1 3 年 第8 期 暂代教育科学
典 的哪 些部 分 作 为教 材 内容 成 为语 文教材 选 文 的难 教 育使语 文教材 在很 大程 度上 丧失 了它 的教 育属 性 。 题。解释②所指的经典为宗教教义 , 宗教教义在 中国 1 ' 9 9 7 年 《 北京文学》 刊文认 为, 中小学语文教育已是 历 史 上从来 没有成 为教 育 的主流 ( 教会 办 学从 来没 有 “ 学 生 的桎 梏 、 语文 的扭 曲 、 文 学 的悲哀 ” , 从 而 引发 了
樊 华 强,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 教 育学 博 士
。 。 。 》 ” 》
界 的研 究 成 果 , 问题 是 , 中 国文 化在 悠 久 的 历 史长 河
中积 累了 无数 的经典 ( 权 威 性 的著 作 ) , 而 我们 的教材 容量有限 , 语 文 教 育 尽管 是 基 础 教 育 中 的基 础 , 但 仍
倡导 , 教 材 编审 、 发行 体 制改 革 力度 的加 大 , 语 文教 材 传 统 。 朱 自清 先生 针对 这 些不 同 的主张提 出了 比较 中 在 中等 以上教 育 里 , 应把 经典 作 为 “ 一 个必 建 设取 得 了 很 大 的成 绩 , 出现 了 多种 版 本 、 多 样 风格 肯 的意 见 :
《 现代汉语词典》 对“ 经典” 的解释是 : ①指传统 的 博览~ 。 ② 泛 指各 宗教 宣扬 教 义 的 性 为规 范 , 亦或 是 很 好 地 整合 两 者 的 要 求 , 不 同 的 人 具 有权 威性 的 著作 : 对 此有 不 同的 回答 , 不 同的 教 材版 本 也作 出了不 尽 相 根本性著作 。 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 马列主义一 著作 I 同的诠释 。 传 统语 文教 育在 相 当长 的时 间 内都是 以 四 作家 。朱自清先生对经典 的理解是属于解释① 的情
试论 两种文学主 流教材的异同比较

试论两种文学主流教材的异同比较自1998年教育部将比较文学设置为文学专业本科生基础必修课程以后,比较文学在学科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材,其中尤以乐黛云先生主编的《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最为知名。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两种文学主流教材的异同,明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表现差异,我将从全书的组织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影响范围等方面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比较。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是由乐黛云先生主编,第一版于2003年8月印刷,并作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为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学量身定制的一本教材。
作为一本面向“广大学生和一般读者”的比较文学教材,此书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对“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的学问”这一深刻内涵有所传承的同时,做到了语言简明通俗和内容丰富全面的和谐统一,满足了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普适性要求。
从组织结构上来看,《比较文学简明教程》是按照由浅至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进行编排的。
在书本的十三个章节中,前两章开门见山的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学习比较文学的积极意义所在;第三、四章通过法、美、俄苏以及钱钟书《管锥篇》的简单举例,阐述了比较文学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第五、六章侧重于从差别、类同、流变、接受、交流和影响等诸多方面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如通过诠释循环、过度诠释和双向过渡等方法讲解了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第八、九、十章从诗歌、小说、戏剧和文类对中西方的比较文学进行了比较,论证了西方比较文艺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余下章节则在比较学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做了重点介绍,让读者直观的看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与比较文学的内在联系。
在语言特点上,《比较文学简明教程》考虑到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动态发展要求,尽力在透彻的讲解比较文学的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其更符合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不会写 ,最后解决 问题的方式只好求助于英语 的 ‘ y。 k ’”他们 以说一 口流利的英语而 自豪 ,把 e 过四级 、六级 、专业八级作 为获取毕业 证书的手 段, 把过计算 机和其它各种 等级考试作为大学生 活的主要 内容,大学语文 日益边缘化 ,它的生存 空间越来越小 ,大学语文教师往往处于 “ 弱势群
态 ;亲情 .人 生 ;爱 情 .婚 姻 ;传记 .逸事 ;怀 古. 咏史 。另外 几 章分别 是 写景 、论文 、品艺 、 中国小说 、外 国小说 从 篇 目数量上来看古代作 品多于现 当代作 品,中国作 品多于外 国作 品。从
1 7 5月 2 9 年 9 9日 《 华商 时 报》 的一 篇报 道 说 : “ 海某 高校一 位 同学有 事外 出需 要写 个便 条 , 上
体 ” 的地位 。
焦点在于课程教学 目的以及实 际教学 的效果 ,由
此引 出教材的编法、课堂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 北
京大学学报》的一篇文章指 出:校园 中弥漫着虚 无主义、公民热情 和思想深度逐渐 丧失【 ,而大 1 J 学语文这 门课 在许 多高校并不怎 么受重视 ,学生
从大学语文所选题材来看大学语文还是徘徊
典 的状 态 中徘徊 。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经典
非经典
中图分类号:G 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63 4 0( 0) 1 01一( ) 4 1 — 5 2 6 0— 1 7 8 0 0 0 3
大学语文作为一 门大学通识人文课程 已经在
全国各大高校文 、理 、工、医等学科开 设 ,成为 培养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课 程 ,在高校 起到文理渗透 、营造大学文化 氛围的作用 。近年
于经典与非经典之 间 , 教材是教师 向学生传授知
识 的媒介 ,它 把 教 师 和学 生 二者 联 系 起 来 ,从 而
把大学语文称之为 “ 高四语文” ,认 为大学语文跟
中学语文大 同小异 。本文尝试 反思 近二十年大学
语文 改革所 呈现 的趋 势 。
组成校园文化 的重要载体——课堂。很 多大学语 文编写者突 出了经典: 名篇这一部分 ,非经典文化 ( 作为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则被经典所 遮蔽 。以徐 中玉 主编的 《 大学语 文》为例 ,该 书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6 期
N , 1 06 o ,2 0
九江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 a o jj r n e i (oi c ne or l fi i ̄U i rt Sc l i c ) n ua v sy aS e
( 总第 14期 ) 3 (u O1 ) Sm N 3 4
‘ 钥匙 ’两个字怎么也想不起来 ,可寝室其余 同学
收稿 日期 :20 0—2 05—1 2 作者简 介:林 岩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 学院讲师 。 维普资讯 http://www20 年第 1 06 期
九江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内容上看更是以 “ 理想 的读者”为主 ,经典多于 非经典 。编写者在编写大学语 文教材时贯彻这样
偿失 。[ ”]
如陈洪主编 《 大学语文》 H 在确定入选篇 目的标准 J
时所说 :“ 充分考虑 2 世纪 8 年代出生 的不 同专 0 0
业大学生 的知 识结 构 和心理 需 求 ,着 眼 于 当代 性。 ”它选择了一些关系 国计民生的文章 ,有意识 地淡化了文学作品的政治性 ,凸现作品的审美 特
经 、与 r经 i J典 1非 If ▲ ,● ・ 、 t l
兼论 两种 类 型 大 学语 文教 材
林 岩
(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 学院 江西九江 320 ) 305
摘要-围绕大学语文定位及相关问题 ,教 育界的争议一直持 续不断,这些争论对于建
立一门富于变革意味 的课程 ,为非 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堂, 帮助 当代大学生欣 赏和鉴别人 类精神产品不无裨益。然而大学语文改革仍然在经典与非经
1 、大学语文定位问题 的阐释 :许 多学校开设 这门课程是为那些上 了大学而语 文基 础 比较差的 学生补课 。特别 是理工科 的学生,在应试教育 的
在编排时按题材分类 ,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是 品
格 .胸怀 ;为 政 .爱 国;社会 .民生 ;人 生 .世
束缚下 ,出现分科 、偏科 的现象 ,读写能力欠缺。
化 。正 因为如此 ,“ 少 学校 、不 少 专业 不开 大学 不 语 文 ,学 生不 喜 欢 大 学 语 文 ,最 主 要 的原 因是 大 学语 文教 材 所 选 的课 文 偏 重 于 古 文 篇 目,古文 难 学 ,而且 和 我们 的生 活离 得 太 远 ,学 了没 用 ,花 那 么多 时间和精 力 去 学 一 门 ‘ 用 ’课 好 像 得 不 没
一
说 明 了一 个 问题 :大 学 语 文 课 必 须 走 出枯 燥 、沉 闷的课 堂 ,面 对 无 限 丰 富 的社 会 生 活 。一 部 好 的
种教 育理念 ,作者 在序 言 中说 “ 所选 的作 品,
教材 , 应能鲜明地体现出编写者的教育理念。正
总求 能体现 高 尚 的理 想 、人格 和 积极 上进 的精 神” 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 、道德熏 陶、 ,“ 文学修养。 ”为什么这样?徐 中玉认为在社会转型 期间,在市场经济中产生 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 、 极端个人主义等 ,不可避免会波及到大学。为此 , 安排了一些政治、道德 、社会 、品格等为主题的 文章 ,而反映思想意识形态 的主流文化和体现精 英文化的古典文学要 比体现 大众文化 的非主流文 化享有优先的位置 。当然 ,体 现崇高理想 、人 格 和积极上进精神的作 品不能忽视 ,应该 占有一定 的比例。然而,那些 反映社会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 作品却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地再现 了当下的社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