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上)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

写作特点
(四)运用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以增强说理的力量。
1、比喻句——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说 明冉有、季路辅佐季氏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 这一比喻有双重语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 龟玉。“虎兕出于柙”比作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 中”比作颛臾被消灭,这是一层语意。第二层语意是将冉 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出于柙”行凶, “龟玉毁于椟中”,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 含义丰富,非常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冉有曰:“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课文第一段结构
首先交代了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 后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起此事。 后孔子陈述了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
①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②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 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 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 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朱熹《论语集注》
课文第二段结构
冉有、季路推脱责任。 孔子进行反驳。
①先是引用周任的话。 ②然后运用两个比喻反驳冉有和季路的错误。
第三段课文结构
冉有、季路表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丘也闻……既来之则安之。” 季路、冉有违背了这些原则。 孔子指出了季氏“忧”之所在。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 • 大学语文实际应用 • 大学语文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学 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 化素养。
特点
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 性等特点,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 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
大学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 审美能力。具体案例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 族》中的乡土文化表达、余华的《活着》中
的生命意义探索等。
外国文学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知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传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化认知。具体案例包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 历史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现代人困境等。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总结词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是大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 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有《哈 姆雷特》、《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拓宽视 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状况。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人 文情怀。
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
《大学语文》(蒋雪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概观》等。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
02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经》选读
比较文学研究前沿动态关注
01
比较文学理论创新
关注比较文学理论的新发展,如跨文化比较、文学人类学、生态批评等

02
跨文化对话与互译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对话与互译,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和影响。
03
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关系研究
关注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探讨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07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探讨
唐宋诗词背景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词创作达到巅 峰。
重要作家及作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代诗人,苏轼、 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 品如《将进酒》、《春望》、《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等。
代表性文体
唐诗、宋词。
创作技巧探讨
意象运用、意境营造、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 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01
03 02
《楚辞》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 飞》等,表现了汉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爱情婚姻观念。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第一讲远古神话教学重点1、关于神话2、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3、了解并掌握希腊神话的异同4、《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成就分别有哪些5、掌握《世代如落叶》以及《西西州的神话》的中心远古文学:原始歌谣、远古神话为什么要了解神话《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每个民族的精神都可以看作是该民族文化的精神原型,它以朦胧的朴素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

各种神话所反映和面对的问题是普遍性的,然而它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互不相同。

正是从这些殊异的回答中,我们可以追寻到各种文化最初的分野。

1、内容是关于神或神化了的英雄的故事2、以记叙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人叙事3、具有浪主义风格——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神话的分类:创世、始祖、洪水、战争、英雄、爱情、发明创造;中国、外国……评析:思想内容:首先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折射了先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艺术特点:首先,语言简练、质朴、篇幅短小精悍;词语以单音节为主、句子整齐而富有变化;音韵和谐、便于传诵;其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有形象。

古希腊神话(一)神族(二)古希腊神话产生的原因首先古希腊神话也起源于对自然力的崇拜。

通过简单的类比,把自然物拟人化,认为“人死为鬼,树木成精;顽石能思,鸟善会语;物无不神,无鬼不灵。

”;其次还反映了人类氏族社会的发展。

如阿玛宗人的神话、俄狄浦斯的神话标志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另方面还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取材于历史故事。

例如特亚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神话故事。

(三)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荷马史诗》以及别奥提亚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作与日子》和《神谱》。

诸神起源普罗米修斯阿耳哥船的英雄们(伊阿宋和美狄亚)忒修斯俄狄普斯杀父娶母七雄攻忒拜特洛伊战争俄底修斯……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1)从外貌特征来看,神皆具有人兽杂糅的形体特征。

从性格特征来看,中国神话的发展过程不是单纯的美化,而是伦理化,中国神比人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行。

大学语文第二版ppt课件

大学语文第二版ppt课件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口语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诵、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沟通技巧培养
大学语文还涉及沟通技巧的培养,教会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情感。
05 大学语文的评估 与考核
评估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新性,以及 小组讨论的表现等。
写作方法与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叙述、描写 、议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写作实践与评改
通过写作实践和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在 实际操作中锻炼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 提升。
03 大学语文的教学 方法
课堂讲解
讲解内容
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作品背景、文 学风格、语言特色等。
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公 共场合的发言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
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提 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 逻辑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 。
跨文化交际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提高学生在国际 交流中的语言应用水平。
写作技巧
写作基础知识
教授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范,包括文体、结 构、语言等方面,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 础。
THANKS
感谢观看
大学语文第二版
目录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 大学语文的实践应用 • 大学语文的评估与考核 • 大学语文的未来发展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针对非中文专业大学 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 养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
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和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19
颜回与过劳死
20
范仲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断 齑 画 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在其中。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新 程中,有 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原意】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 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 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1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
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55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
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 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56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
43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
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44
文章结构: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大学语文01秋天的况味课件

大学语文01秋天的况味课件

哲理思考
对人生的思考
秋天的况味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描绘, 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 秋天的景色,引发出对生命、时光、 意义等方面的哲理思考。
人生况味的表达
人生启示
秋天的况味所蕴含的哲理思考能够给 读者带来人生启示,使读者在思考中 获得对人生的领悟和启迪。
文中通过秋天这个特定的时节,表达 出人生的况味,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和悲欢离合。
文章对秋天的景色和氛围的描绘十分细腻,使人仿佛 置身其中。
富有情感
语言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语言运用
1 2
比喻手法
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人的情感和特 征。
3
排比手法
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使文章 更具表现力。
拟人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事物人 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行 为。在《秋天的况味》中,作者 运用了拟人手法来描绘秋天和其 带来的感受。例如,“那树上一 颗颗的果实,分明是秋天的笑 容”,这里将秋天拟人化,赋予 了秋天人的表情——笑容。
拟人的运用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 形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 验。在《秋天的况味》中,作者 通过拟人手法将秋天描绘得栩栩 如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 秋天的美丽和韵味。
徐志摩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然、人生等方面,表现了对自由、爱情和生命的热爱。他的作品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秋天的况味》是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当时,他身处异国他乡,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引发了他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篇作品中,徐志摩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 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景 色与内心的感受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ppt课件

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ppt课件
第一讲 《诗经》与中国诗歌的 起源
最新课件
1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时机成熟,可以试一次》
毫无疑问
我要这样
持续地
我做的馅饼
专注地
不眨眼地
是全天下
意味深长地
或者傻乎乎地
最好吃的
色迷迷地
盯你三分钟
如果你仍然一付
若无其事状
我的脸就会
首先红起来
——赵丽华
最新课件
2
我爱你
余秀华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小雅》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是西周衰弱了的作品,多为 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不平的情绪,活泼生动。如《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最新课件
17
3、颂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 礼的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共40篇。
最新课件
18
那风、雅、颂代表的是什么呢?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 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 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最新课件
22
其句式以四言为主(有三、五、六、八
言,但不是主导),多采用复叠式章法和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 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 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是中国诗歌的辉煌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 是铺叙;“比”是打比方;“兴”是借助其 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3)纯朴优美的语言:采用口语,使用叠 字及双声词、叠韵词。富于形象性、音乐性。
2020/5/15
7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7.效用:外交赋诗。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 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 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 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 答拜。”
(4)艺术特色:其文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 论,展现历史事件,分析史事得失,品评人
物高下,引出历史教训。文字质朴简练,文
学成就不如《左传》,但也不乏情文并茂之 作,其说理往往有条不紊而多睿智卓识。
(5)读本: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暨
2020/5/南15 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8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
张觉
2020/5/15
1
大学语文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2020/5/15
2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先秦文学 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二、史籍
(4)流传: ①春秋时孔子删定的百篇本:亡于秦。
②汉初伏生的29篇本——今文《尚书》:亡 于晋。
③汉武帝时鲁共王于孔子宅壁所得45篇—— 古文《尚书》,孔安国传:亡于唐。
④东晋元帝时梅赜所献的58篇孔传古文《尚
书》,传于今。《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
注 疏 》 即 梅 赜 所 献 的 的 58 篇 孔 传 古 文 《 尚
2020/5/15
15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全诗以乔木起兴,基本上是用比喻和暗示来完成的。 对汉水边女子的思恋,化而为广不可泳、长更无方 的一片烟水茫茫。这使得诗境拥有含蓄的画面美, 所谓味外之味,扩大了诗意的外延。
诗篇共三叠,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汉之广矣”、 “江之永矣”的主旋律反复出现,展现由失望到幻 境、到幻灭的咏叹调,有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之感。 读者也仿佛随着歌者的咏叹,进入那烟水茫茫之境: “终篇忽迭泳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 泳,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 (方玉润《诗经原始》)
盛的是什么?就是常棣开的花。那高大的是
什么?是那将帅的车驾。战车已经准备好,
四匹强壮好雄马。哪敢安闲来住下?一月三
战把敌杀。)
2020/5/15
11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荀子·大略》: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 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
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
3.产生的地域: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及湖北等地。
2020/5/15
5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4.分类:按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 “颂”。
(1)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 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
(2)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分为大 雅和小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
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1年版。
徐北文《先秦文学史》,齐鲁书社1981年版。
张志岳《先秦文学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1986年版。
2020/5/15
3
第一章 先秦文学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
先秦文学,指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 期的文学。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渊源, 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屈原与《楚辞》
2020/5/15
4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名称:原称《诗》或《诗三百》,后来尊 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共三百零四篇。
2.产生时代:周初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 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
(1)名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 又称《书》、《书经》。
(2)内容: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 记载或追述虞、夏、商、周的帝王或执政大 臣的誓词、讲话、文诰等。
(3)艺术特色:其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 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 《盘》,佶屈聱牙。”)。
2020/5/15
18
第一章 先秦文学
《诗经·小雅·鸿雁》首章:“鸿雁于飞,肃 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
哀此鳏寡。”(鸿雁飞翔在天涯,它的翅膀
响飒飒。这人出门在旅途,野外辛苦无闲暇。 想想这个受苦人,可怜这个老鳏寡。)
2020/5/15
8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 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 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 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 答拜。”
2020/5/15
22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
3.《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二部 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记 事详细完整的史书。
(1)名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又称《春秋左氏 传》。
(2)作者:司马迁说它是春秋末年鲁国人 左丘明所作,近人多认为它是战国初年鲁国 的史官根据各国史料编成的。
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
“《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
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
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 可息哉?” “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
“《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
友难,朋友焉可息哉?”
2020/5/15
10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 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 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 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诗经·小雅·采薇》第四章:“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那茂
(2)作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
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成的 史料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见。
2020/5/15
27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
(3)内容:全书共21卷,记载了西周穆王 十二年(前1012年或前951年)征伐犬戎到战国 初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智伯被灭这一历
史时期内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 越等七国的重要史实。
①善于对庞杂的史料进行剪裁,章法有条不 紊,写战争事件时常常着眼于政治问题以揭 示其胜负的原因。
②善于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和其他细节描写 来刻画人物形象。
③语言简洁生动,所记外交辞令具有简而精、 温而冰、曲而达、柔而刚的特点,具有较高 的艺术性。
2020/5/15
25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
(5)影响:对后代的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 影响很大。
《诗经·小雅·四月》首章:“四月维夏,六 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意为: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入暑日炎炎。先祖难 道不是人,怎忍使我受熬煎?)
2020/5/15
9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与公宴于棐, 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
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
(周朝的)、鲁颂(鲁国的)、商颂(商的 后代宋国的)。
5.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 实:经济、政治、爱情、劳动、征战等等。
2020/5/15
6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6.艺术特色:
(1)形式整齐而有变化:以四言为主,是 四言诗的一个高峰。入乐,多重章叠句,反 复歌唱。“章”,是指音乐上的一个段落。 押韵方式多样,于偶数句末押韵的方式对后 代影响最大。
12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诗经》
“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 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 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嵮 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 “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2020/5/15
13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书》,其序、传及25篇为伪作,孔颖达疏。
2020/5/15
19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
(5)读本:周秉钧《白话尚书》,岳麓书 社1990年版。
(6)研究: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8年版。
202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20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史籍
2.《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1)内容:为鲁国史官所编写,经孔子修 订。它实际上是简略的大事记,简要地记载 了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这242年中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重大 历史事件。
汉广
爱情诗。
写一个樵夫慕恋汉水边的女子,却又得不到她,还 幻想着迎娶姑娘时为她喂马的情景。
渴望又失望的怅惘情绪。
感情是纯朴的,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在后世诗家的解读中,《汉广》代表着一种“企慕 情境”(钱钟书《管锥篇》),也即“可见而不可 求”(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在水一方。这是 古往今来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境界。
二、史籍
5.《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1)流传与编订:该书史料原系战国时各 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向根据秦汉时 流传的《国策》、《国事》、《短长》、 《事语》、《长书》等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 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并定 名为《战国策》。后有散佚,宋代曾巩订补 重编为三十三卷,流传至今。1973年底长沙 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被定 名为《战国纵横家书》,有些内容可资参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