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学实验

合集下载

少儿科学实验DOC

少儿科学实验DOC

趣味儿童科学小实验(2012-02-10 20:40: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育儿一)会发出声音的绳子动物和人会发出声音,汽车.电视会发出声音,可是,你听过绳子也会发出声音吗?工具百宝箱:一根细且坚固的绳子,一个有二个孔的大纽扣。

游戏:把绳子穿过纽扣孔,在末端打结,把纽扣放在绳子中间。

把纽扣二端的绳子,各套在二只手的食指上,转动纽扣几次,向着你或往外转皆可,但要保持同一方向。

当绳子绕成一团时,分开手,把绳子拉紧,然后将手收拢再分开。

拉紧,放开交互进行,直到绳子解开为止。

纽扣转得很快,并会扭转到相反方向,这个过程中你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游戏中的科学:纽扣的快速旋转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嗡嗡的声音。

(三)水球魔音在气球内灌上水,它就能清晰的给你传音,听起来好象水球自己在发出奇怪的声音。

真的非常好玩,你不想试一试吗?工具百宝箱:二只气球,水,二根细线。

游戏:吹起一只气球,用细线把口扎好。

将第二只气球的吹嘴套进水龙头,慢慢的注入水,当这只气球的大小跟第一只差不多时,停止注水,用细线将口扎好。

将二只气球放在桌上,用手指弹叩桌面。

用耳朵贴着二只气球仔细倾听弹叩声音,会发现盛水的气球能传出比较清晰的声音。

游戏中的科学:声音能传到我们的耳朵中是因为我们周围的空气受到了声波的振动。

空气中含有很多微细的分子,分子和分子之间相隔着一定的距离。

由于水分子之间相隔的距离要小的多,因此,它们传送声波的振动要容易的多,因此,水球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八)亲眼目睹声音声音都是被听到的,难道它还能被看到吗?下边的游戏能让你清清楚楚的看到声音的运动....声波工具八宝箱:一个空易拉罐,一只气球,一把剪刀,二根橡皮筋,一面小镜子,胶水。

游戏:去掉易拉罐的二端,注意罐子开口的锐利边缘,避免被刮伤。

把气球吹大套在罐子的一端,用橡皮筋把气球扎紧。

用胶水把镜子粘在气球上。

把做好的东西放在阳光能照射到镜子的地方,移动罐子,直到反射的光线投射到墙壁上。

少儿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少儿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少儿科学实验活动方案科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孩子们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实验,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适合少儿的科学实验活动方案,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实验一:水的密度实验材料:碗、水、食盐、橡皮球、玻璃块、塑料球步骤:1. 在一个碗里倒入一些水,并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2. 拿一个橡皮球和一个玻璃球,放入碗里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 将橡皮球和玻璃球取出,用手捏成小球状,再次放入碗里。

4. 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二:静电实验材料:毛巾、塑料勺子、小纸片、电灯泡步骤:1. 用毛巾摩擦塑料勺子,使其带电。

2. 将勺子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变化。

3. 将勺子靠近电灯泡,观察电灯泡是否会亮起。

4. 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三:蜡烛上升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瓶子、水步骤:1. 将蜡烛立在瓶子底部,并点燃蜡烛。

2. 在瓶口附近放一会儿,等待蜡烛暖气使瓶子内部温度上升。

3. 将瓶子放入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4. 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四:彩色花朵实验材料:白色鲜花(如百合花)、食用色素、小瓶、剪刀步骤:1. 将白色鲜花放入小瓶中的清水里。

2. 在不同的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3. 将每个小瓶的花朵茎部剪成45度倾斜,确保水分能够顺利吸收。

4. 将花朵放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中,观察花朵的变化。

5. 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五:泡泡实验材料:洗碗液、水杯、吸管、食盐、糖、小勺步骤:1. 将洗碗液倒入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用一小勺食盐加入水杯中,搅拌均匀。

3. 用一小勺糖加入水杯中,搅拌均匀。

4. 用吸管吹大气泡,观察三种液体制成的泡泡有何区别。

5. 记录下观察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领略科学实验的魅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会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小衔接认识科学实验

幼儿园小衔接认识科学实验

幼儿园小衔接认识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小衔接认识科学实验的实例,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幼儿有效地参与其中。

一、实验1:探索材料的吸水性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让幼儿了解材料的性质。

实验材料:洗碗布、纸巾、布条、海绵、棉花、红糖等。

实验过程:1. 将洗碗布、纸巾、布条、海绵、棉花和红糖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2. 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

3. 引导幼儿思考吸水性能的原因,并让他们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幼儿发现,洗碗布、纸巾和海绵有较好的吸水性能,而布条、棉花和红糖的吸水性能较差。

二、实验2: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土壤、盆栽、水、种子(例如小麦、豌豆等)。

实验过程:1. 将土壤装入盆栽中,将种子撒在土壤上,并浇水。

2. 每天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

3. 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问他们为什么幼苗要生长。

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根系逐渐扩展。

三、实验3:探究颜色的混合实验目的: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水,让幼儿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

实验材料: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实验过程:1. 幼儿分别取一小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2. 让幼儿将两种、三种不同颜色的水进行混合。

3. 引导幼儿观察混合后颜色的变化,并提问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结果:当红色和黄色混合时,得到橙色;当红色和蓝色混合时,得到紫色;当黄色和蓝色混合时,得到绿色。

当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时,得到棕色。

通过以上实验,幼儿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变化。

教师在引导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此外,为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并确保实验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幼儿科学实验

幼儿科学实验

幼儿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幼儿可以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幼儿开展的简单科学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幼儿可以了解一些基础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浮力与沉力材料:一个大水盆、几个已经筛洗干净的石子、一块小木板、一块塑料泡沫步骤:1. 将大水盆装满水。

2. 分别将石子、小木板和塑料泡沫放入水中观察结果。

结果解释:石子是沉重的,沉入水中;小木板比石子轻一些,部分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是轻的,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物体在水中受到了两种力的作用:浮力和沉力。

石子的沉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入水中;小木板的沉力等于浮力,所以部分沉入水中;而塑料泡沫的浮力大于沉力,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水与油的分层材料:一杯水、一小碗油、食用色素、搅拌棒步骤:1. 将一杯水倒入一个高透明度的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 将一小碗油倒入杯中,观察结果。

结果解释:水和油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在混合时会发生分层现象。

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水在底部,油在上层。

这是因为物质的密度不同导致的。

幼儿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液体的分层现象,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差异。

实验三:颜色混合材料:几个空的透明杯子、水、食用色素或水彩颜料步骤:1. 将几个透明杯子排成一排,并将每个杯子装满一定量的水。

2. 在不同的杯子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或水彩颜料。

3. 将两个颜色不同的杯子倒入一个空杯子中,观察结果。

结果解释:当两种颜色的液体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

幼儿可以通过这个实验观察和体验颜色的混合现象,初步了解颜色的基本原理。

实验四:生长水花染色材料:几朵新鲜的白色鲜花、食用色素、水步骤:1. 准备几杯带有不同颜色的水。

(可用食用色素将水染成红色、蓝色等)2. 将每杯染过色的水倒入一个容器中。

3. 将鲜花插入不同颜色的水中。

4. 观察几天后,观察鲜花的变化。

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适合小学生

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适合小学生

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适合小学生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经历和探索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为了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适合小学生。

1. 彩虹牛奶实验材料:一杯牛奶、食用色素、洗洁精、棉签、盐步骤:1) 将牛奶倒入浅盘中;2) 在牛奶的各个位置滴上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3) 取棉签蘸取洗洁精;4) 将蘸满洗洁精的棉签轻轻触摸牛奶中的一个食用色素点;5) 观察洗洁精与食用色素的反应。

解释:牛奶中的脂肪与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形成有趣的彩虹图案。

这个实验能够让孩子们观察到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气球火箭实验材料:一个塑料气球、一根吸管、胶带、纸卷步骤:1) 在气球的一端打一个小口;2) 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小口;3) 用胶带将吸管与气球固定在一起;4) 将纸卷卷起,作为火箭的形状;5) 将纸卷放在吸管的一端;6) 用嘴对着气球的口吹气,火箭就会因为气压而飞起来。

解释:吹气进入气球的同时,气球会将气体释放到吸管和纸卷中,形成向下的推力,而相反的反作用力会使火箭向上飞起来。

孩子们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到力的作用原理。

3. 瞬间冰实验材料:纯净水、冰块、冷冻盐、普通盐步骤:1) 取两个杯子,分别加入等量的纯净水;2) 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放入冰块;3) 在另一个杯子中放入相同大小的普通盐和冷冻盐;4) 观察两杯水中冰块的融化速度。

解释:冰的融化速度与溶解物的种类有关。

普通盐可以降低水的冰点,而冷冻盐对降低水的冰点更加有效。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溶解物对冰的融化速度有影响。

4. 手电筒实验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纸、一本书步骤:1) 打开手电筒;2) 将手电筒的光线调至最亮;3) 将纸张放在手电筒的光线上方;4) 用手捂住手电筒的底部;5) 调整纸张的位置,观察纸上的光斑。

少儿科学实验――小手电课件

少儿科学实验――小手电课件

少儿科学实验――小手电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少儿科学实验教材,章节为《小手电的制作》。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构造、掌握手电筒制作的基本步骤、学习简单电路原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构造,认识各种电子元件;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手电筒制作的基本步骤;3.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电路原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制作的基本步骤、简单电路原理;难点:电子元件的识别与焊接、电路的连接与调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样品、电子元件、电路图、实验台、焊接工具;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手电筒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其构造,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手电筒的制作步骤,介绍简单电路原理。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电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手电筒制作,进行电路连接与调试。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手电筒,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手电筒制作步骤、简单电路原理、电子元件识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并写一篇制作过程的说明书。

答案:请参照教材中的制作步骤,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 作业题目:分析手电筒制作过程中的难点,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制作经历,分析难点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对电子元件的识别和焊接技巧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手电筒制作的更多可能性,如太阳能手电筒、充电手电筒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手电筒的构造:手电筒由灯泡、电池、开关、螺丝等部件组成。

其中,灯泡是发光部分,电池为灯泡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螺丝用于固定各个部件。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活动探究方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活动探究方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活动探究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玻璃瓶、食用油、醋、小苏打粉
2.纸杯、彩色水、白醋
3.干净的玻璃杯、白色棉线、食盐、水
三、活动过程:
1.瓶中小火山:将玻璃瓶倒置在桌面上,先在瓶口上覆盖一层油,然后倒入一些醋和小苏打粉。

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和冒烟。

2.彩色水层:将纸杯中倒入一些彩色水,然后在另一个干净的玻璃杯中倒入一些白醋。

将纸杯倒置放在玻璃杯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彩色水会逐渐向上倒入玻璃杯。

3.移山倒海:将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加一小勺食盐搅拌均匀。

用白色棉线固定住玻璃杯的底部,然后用手握住绳子上端,迅速上下晃动几次,观察纸巾的变化。

四、活动总结:
1.通过瓶中小火山的实验,幼儿能够观察和了解醋和小苏打粉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培养他们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彩色水层的实验,幼儿能够观察和了解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通过移山倒海的实验,幼儿能够观察和了解水的压力传递,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活动,幼儿园小小科学家们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还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从小就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儿科学3级( 随风飞舞)--制作说明

少儿科学3级( 随风飞舞)--制作说明

《XND-S3-12 随风飞舞》制作说明
一、实验操作步骤:
1.排列:把随风飞舞所需的器材排列好,以便制作时需要。

2.固定横骨:将一根竹条横跨中骨与左右两边的竹条固定好,让风筝面舒展开。

3.绑提线:将风筝线绑在风筝中间三角布的圆孔里,方便风筝起飞。

4.风筝面描绘:根据风筝面的图案,适当涂上颜色。

二、注意事项:
1.固定拉线时,要调整拉线的位置,使风筝能够向上飞。

2.风筝面描绘环节,可以让孩子尽情发挥。

3.尽量选择有风,但风不太大的春天进行放风筝活动。

场地要开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