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见病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健康宣教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宁。
2、停止进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油煎、辛辣、浓茶、咖啡等。
3、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尤其是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戒烟,戒酒。
因为烟酒可延迟胃炎和溃疡的愈合。
5、进餐应有规律,牛乳和豆乳不宜进食过多,因为此类食物较易引起胀气。
6、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
并应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
7、胃镜检查能及早正确诊断各类型胃炎及溃疡病的病变,更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操作时虽然有瞬时的恶心难受,但完全可以承受的,患者应予配合与支持。
脂肪肝1、导致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长期饮食营养不合理所致,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致肥胖,随之有50%可伴有脂肪肝。
其次是代谢疾病,其中以长期饮酒所致的酒精中毒为多见。
患肝炎后由于营养过于丰富亦有造成一过性脂肪肝。
2、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过程,除酒精性脂肪肝外,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去除脂肪肝的病因后可使脂肪肝消失。
3、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有益于脂肪肝的食物主要有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胡萝卜、山楂、无花果等,此外应进食适量脂肪和糖类,全忌脂肪和高糖饮食是目前饮食习惯常见的二种误导。
4、戒烈性酒是酒精性脂肪肝唯一治疗方法。
5、运动锻炼以减肥,降甘油三脂药物可以应用。
肝硬化与脉门高压症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肝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
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和全身各系统受累的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肝癌。
1. 我国常见引起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原因是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酒精性,应积极治疗和去除原发病因(如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
2. 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选择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
3. 戒烟,禁忌饮酒及含酒精饮料,注意劳逸结合。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引言消化内科是专门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科室,对于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消化内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健康教育措施。
什么是消化内科?消化内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专科,主要关注人体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胃、肠、肝、胆和脾等器官。
这些器官负责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出废物等重要功能。
常见疾病及预防1. 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胃灼热感和消化不良。
预防胃溃疡的方法包括:- 饮食要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控制应激和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2. 肝炎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性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不同类型。
预防肝炎的措施包括:- 打乙肝疫苗;- 避免注射和共用注射器;-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痛、恶心和呕吐。
预防胆囊炎的方法包括:- 饮食要健康,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 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肥胖。
消化内科的健康教育消化内科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人们对消化系统健康的认识,并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康教育内容:1. 饮食指导消化内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一般建议:- 饮食要均衡,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大量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 减少饮食中的盐分和糖分。
2. 生活习惯调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健康,如吸烟、酗酒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消化内科的健康教育会强调:- 戒烟限酒;- 定时定量进餐;-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预防传染病由于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消化系统传播,消化内科的健康教育还包括:- 打疫苗预防传染病,如乙肝疫苗;- 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器具;-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4. 注重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肠胃炎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肠胃炎健康宣教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肠胃炎,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肠胃炎指的是胃和小肠的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肠胃炎通常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而慢性肠胃炎通常与长期的胃肠道问题,如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有关。
以下是一些肠胃炎健康宣教的内容,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肠胃炎的预防和治疗。
一、了解肠胃炎的症状和原因:1.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胃痛、恶心和腹痛等。
2.慢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胃酸过多、食欲不振、胃灼热感和消化不良等。
3.肠胃炎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长期的胃肠道问题等。
二、预防肠胃炎的方法:1.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洗手、避免与患有肠胃炎的人接触以及注意食物的卫生情况等。
2.饮食要规律健康,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少喝咖啡和饮料含糖量高的饮品。
3.保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加强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肠胃炎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三、肠胃炎的治疗方法:1.在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中,暂时停止进食固体食物,改为进食流质食物或大量饮用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了解肠胃炎的症状和推荐的药物,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物等进行治疗。
2.慢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食用不良食物,改善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症状。
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会使用抗酸药、抗胃酸药等进行治疗。
四、饮食宣教:1.合理饮食是预防和治疗肠胃炎的重要环节。
建议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2.避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辣椒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和增加胃酸分泌。
3.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含糖饮品,以减少肠胃炎的发生。
4.注意进食速度,咀嚼充分,避免大量进食和过度饮食,以减轻胃肠负担。
5.饮食要规律,不要过度饮食或过度节食,以保持胃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的健康宣教,人们可以了解及时预防和治疗肠胃炎的方法,保持胃肠道的健康。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胃痛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胃痛健康宣教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病症,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胃痛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消化系统问题、食物不良反应、应激等。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胃痛病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胃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是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上的损伤或溃疡,常常由于胃酸和胃液的过多产生引起。
溃疡通常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胃灼热感和便血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胃溃疡,我们需要小心饮食,特别是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和酒精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减少应激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少溃疡的发生。
胃酸逆流也是引起胃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胃酸和胃液逆流进入食管,会引起胃酸逆流病症,如胃痛、灼热感和酸味等。
为了预防和缓解胃酸逆流,我们需要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
例如,避免大餐和晚餐后立即躺下,可以减少胃酸逆流的发生。
另外,合理的饮食控制也是减少胃酸逆流的重要手段。
胃炎是胃痛的另一种常见病因。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通常由于长期饮食不当、烟酒过多、应激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胃炎常常导致胃痛、反酸、食欲不振和恶心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胃炎,我们需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适度的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应激可以帮助减少胃炎的发生。
对于正在经历胃痛的人来说,有一些自我处理技巧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例如,可以尝试暖水袋敷在胃部,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放松肌肉。
此外,人们还可以试试喝一杯温水、舒缓的草药茶或服用一些非处方药物,如胃肠道抗酸药物来缓解胃痛。
总之,胃痛是一种常见但影响生活质量的病症。
根据不同的病因,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适当的药物治疗来预防和缓解胃痛。
如果胃痛持续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消化内科健康教育1·什么是消化内科●消化内科是一门专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学科。
●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
2·常见消化内科疾病及预防2·1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发炎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
●饮食应保持规律,避免过度饮酒和吃辛辣食物。
●注意生活细节,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2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上形成的溃疡病变。
●饮食方面,应避免吃过冷、过热、过辣、过硬、过酸等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以减少胃酸的分泌。
2·3 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炎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
●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性肝炎的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在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4 胆结石●胆结石是胆囊或胆管中存在的固体物质。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应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3·消化内科常见检查项目3·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通过插入一根灵活的管子,观察胃部和食道的内部情况。
●可以发现胃黏膜上的病变,如溃疡、炎症等。
3·2 肠道镜检查●肠道镜检查分为结肠镜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检查。
●可以检查大肠和小肠的内部情况,发现病变如息肉、炎症等。
3·3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
●可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病变程度。
4·法律名词及注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运作规范进行规定。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的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规范。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人体器官移植的管理和使用。
5·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图表和表格,请参阅附件。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术后胃健康宣教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术后胃健康宣教在消化内科中,术后胃健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术后胃健康的管理对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术后胃健康宣教内容。
一、饮食宣教:1.饮食原则:术后胃健康的饮食原则包括清淡、易消化、多次进食、少量多餐。
患者应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引发不适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饮食的多样性,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禁忌食物:术后胃健康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食物,如含咖啡因的饮料、碳酸饮料、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生冷食物等。
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不适。
3.小口进食: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细嚼慢咽,尤其是吃硬质食物时更要注意。
患者可以选择软食或者流质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避免过饱: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饭量,避免过饱。
过饱会增加胃的负担,导致胃排空功能受损,影响胃健康。
二、运动宣教:1.适量运动: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坚持适量的运动。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有效促进胃的蠕动,加快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
2.避免剧烈运动: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剧烈运动会增加胃的负担,导致胃疼痛和不适。
三、生活习惯宣教:1.保持规律作息: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保持规律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规律的作息可以保持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律,有助于胃健康的恢复。
2.避免吸烟和酗酒: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坚决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吸烟和酗酒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病的风险。
四、药物使用宣教:1.按医嘱服药: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药物的使用。
患者需要清楚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或者错过服药时间。
2.避免乱用药:术后胃健康的患者应该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和胃药。
滥用药物不仅不能有效改善症状,还会使胃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加重胃健康问题。
以上就是术后胃健康的常见宣教内容。
术后胃健康的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内容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内容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化系统基本知识: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2. 健康饮食建议:指导患者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包括合理搭配膳食,避免高油脂、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等纤维素的摄入量,以及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衡营养。
3. 消化系统疾病预防: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肝炎等,并讲述预防措施,如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太烫、太凉的食物,避免酗酒、烟草等不良生活习惯。
4.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和管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强调定期检查和遵循医嘱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消化系统疾病。
5.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提醒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锻炼身体,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保持心情愉快等,以维护整体健康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6. 个人卫生和疾病预防:介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
饭前便后漱口等,以及如何预防消化道传染病,如肠病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等,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不安全水源。
7. 解答常见问题和疑虑:提供平时患者常见问题的解答,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以及一些误解和疑虑,如是否需要常规胃镜检查、胃肠道感染的传播途径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应注意使用易于理解、生动形象的语言,加深患者对消化内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
胃炎病人需知:
1、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嗜酒者应戒酒。
2、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不洁净的瓜果,餐具使用前后均应清洗,洗碗布要保持,清洁,干燥。
3、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或胃粘膜保护剂。
4、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愤怒、忧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二、如何让消化性溃疡远离自己?
1、生活要规律,避免劳累。
2、溃疡病的发作期应注意休息,疼痛剧烈合并出血时要卧床。
3、树立乐观情绪,消除焦虑。
4、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吃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并保证摄足量的维生素素类及蛋白质。
忌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酒、咖啡、酸辣、油煎、豆类食物、浓缩果汁。
5、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强的松、阿斯匹林、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脂激素。
三、诱发胃癌的因素?
1、环境因素与饮食因素:长期服用霉变食品、咸菜、烟熏及腌制鱼、肉以及高食品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2、遗传因素:胃癌有家族性聚集的倾向。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类致癌原。
4、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宁。
2、停止进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油煎、辛辣、浓茶、咖啡等。
3、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尤其是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戒烟,戒酒。
因为烟酒可延迟胃炎和溃疡的愈合。
5、进餐应有规律,牛乳和豆乳不宜进食过多,因为此类食物较易引起胀气。
6、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
并应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
7、胃镜检查能及早正确诊断各类型胃炎及溃疡病的病变,更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操作时虽然有瞬时的恶心难受,但完全可以承受的,患者应予合作和配合。
脂肪肝
1、导致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长期饮食营养不合理所致,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致肥胖,随之有50%可伴有脂肪肝。
其次是代谢疾病,其中以长期饮酒所致的酒精中毒为多见。
患肝炎后由于营养过于丰富亦有造成一过性脂肪肝。
2、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过程,除酒精性脂肪肝外,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去除脂肪肝的病因后可使脂肪肝消失。
3、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有益于脂肪肝的食物主要有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胡萝卜、山楂、无花果等,此外应进食适量脂肪和糖类,全忌脂肪和高糖饮食是目前饮食习惯常见的二种误导。
4、戒烈性酒是酒精性脂肪肝唯一治疗方法。
5、运动锻炼以减肥,降甘油三脂药物可以应用。
病毒性肝炎
1. 早诊断,早治疗。
2. 吃住、生活用品要与健康人分开,餐具要定时消毒,患病期间减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服用保肝药,中药、西药均可。
漱洗、刮面用具要专用,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3. 重型肝炎需住院以保证绝对卧床休息,中、轻型肝炎适当休息,可在门诊治疗,至肝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仍需要休息3~6个月。
4. 不吸烟,不饮酒,不过度疲劳,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恢复期逐渐增加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爬山等。
5.饮食要营养丰富、新鲜、易于消化,如鸭肉、瘦肉、鱼、豆制品、新鲜蔬菜、瓜果,少吃海中蟹、虾及无鳞鱼类;不宜进食过多糖分,以免导致肝性糖
尿病。
6.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以中、西药物治疗,药物不宜过多,避免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7.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有关指标等,以及肝脏B超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治疗,需终生随访。
一旦出现疲乏、厌食或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8. 乙型肝炎可酌情隔离至HBeAg阴转,丙型肝炎隔离至HCV-RNA阴转。
9. 凡HBsAg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都应在分娩后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同时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BVIgG(HBIG)注射,并避免母乳喂养。
10. 血清病毒指标阳性者,不能献血,避免从事饮食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工作。
11. 乙肝三对阴性者,应进行疫苗接种。
肝硬化与脉门高压症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肝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
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和全身各系统受累的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肝癌。
1. 我国常见引起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原因是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酒精性,应积极治疗和去除原发病因(如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
2. 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选择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
3. 戒烟,禁忌饮酒及含酒精饮料,注意劳逸结合。
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 避免应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及不洁血制品。
5.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有关指标等,以及肝脏B超检查,每隔1~2年必须做食道吞钡X线或胃镜检查,以了解是否有门脉高压症的存在,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治疗。
需终生随访。
6. 有消化道出血的门脉高压症病人或脾肿大致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选择较为复杂,应由医生决定。
7. 适当使用护肝药物,慎用或忌用加重肝脏功能负担的药物。
8. 肝功能处于失代偿期或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应住院治疗。
慢性肠炎
1.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乐观。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可促使本病症状加剧。
2.避免不良饮食刺激,如过冷、过硬、过分粗糙的食物。
3.少食富含粗纤维蛋白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腹胀
4.以稀水便为主的腹泻,可试用一些止泻药物;以脓血便为主的腹泻,应用抗菌素。
5.慢性肠炎久治不愈或病情发生变化,如大便出现脓血,腹胀腹痛加剧,或出现发热,进行性贫血,消瘦等症状,都应进一步检查,尤其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求进一步确认,排除恶性病变。
胃息肉如何才会癌变
不少人做胃镜检查发现长有息肉,他们常产生这样的疑惑:胃息肉这种病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
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
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1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仅少数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长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
腺瘤性息肉虽说容易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电切术将息肉切除。
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
此外,要加强自我保健,把住吃喝这一关,尽量不给胃加重负担。
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将胃癌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