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2.1荒漠化的防治 (共34张PPT)

2.1荒漠化的防治 (共34张PPT)
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草原
结论: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由 水分条件 的差异而形成的
2、表现为自东向西,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的不 同,降水随之减少,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形 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 干旱(基本条件)、 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 风力强劲(动力因素)
(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以防为主
对策——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 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 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主要治沙植物
木麻黄
狼尾草
外围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 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一起, 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荒漠化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 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沙丘)
石质荒漠化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被破坏,而
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 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 石质 荒漠化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 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 治区、贵州省等。
四 、 后 段 时 间工作 ,希望各 位班主 任从以 下几个 方面入 手,进一 步提好 班务工 作。 1、 查 缺 补 漏 ,记好 班务工 作
中国是 全球荒 漠化面 积大, 分布广, 危害严 重的国 家之一
一,荒漠化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 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 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1: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1: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 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 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 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 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 投资开发。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ppt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ppt

03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
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利工程, 调节水资源分布,增加荒漠地 区植被覆盖率和土壤含水量。
梯田工程
在适宜的荒漠地区修建梯田, 改善土壤质地和水源条件,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防风固沙工程
通过设置防护林、草方格等防 风固沙工程,阻挡风沙侵蚀,
保护荒漠地区生态环境。
生物措施
*维吾尔自治区在荒漠化防治中,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包括生态修复、农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保护利用、植被恢复 等。
治理成果
经过多年的治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 90年代的8.3万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5.3万平方公里,治理 效果比较显著。
05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生态保护和恢复
甘肃省荒漠化防治案例
采取措施
甘肃省在荒漠化防治中,加强了沙化土地治理,采取封禁保护、植被恢复、生态 修复等措施进行治理。
治理成果
经过多年的治理,甘肃省的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的11.5万平方公里下降 到目前的8.1万平方公里,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势头。
*维吾尔自治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采取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
荒漠化防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生态文 明、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目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缓或逆转荒漠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退化土地的恢复和治理
恢复植被
通过恢复自然植被,提高土壤 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促进土
01
02
03
植被恢复

2.1-荒漠化的防治ppt

2.1-荒漠化的防治ppt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 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 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 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 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 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精盐品课分件 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 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 尘暴多发区;图6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 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回答下列问题(2006年高考文综第36题)
沙尘暴活动路径
强沙尘暴多发区
塔里木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精品课件
西北地区地形
西部
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内陆
盆地
东部 贺
高原
特征
地形 区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兰 辽阔坦荡
被描述为“三山夹两 盆”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 里木盆地
山 内蒙古高原
精品课件
2)自然特征 ——干旱为主
位 置 深居内陆

山地、高
形 原阻隔
水汽难 以到达
干旱
气候
河流
地貌
植被
生产
大陆性强、 多内流 干燥少雨、 河、河 日照强烈、 流稀少、 风力强盛 欠发育
精品课件
P20活动
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 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 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 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 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 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 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 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 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 个草场的毁灭。

课件2:2.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课件2:2.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区 措施
绿 洲 地
外围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 措施区
缺 水 源地Βιβλιοθήκη 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西 干旱内陆区
海陆 位置
牧区草原
东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省柴灶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于 防 治 荒
态系统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读图思考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位 深居内陆 置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地 山地、高原阻隔 形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 长城以北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沙漠(荒漠)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过度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1:2.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1:2.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答案 (1)B (2)C
互动探究区 主学习区开 本
关专 动探究区 题
栏 我检测区 目
课时2
自我检测区
课时2
主学习区开 本 关专
动探究区 题 栏
我检测区 目
1.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 D)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总结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 北地区的中部
坏。因此
()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
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 以
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
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
“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自我检测区
课时2
主学习区开 本 关专
自主学习区

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断完善防治措施。
04
国际合作与成功案例
国际公约与协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这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国际公约之一,旨在全球范围内防治荒 漠化,保护受影响地区的人民和经济。
《国际湿地公约》
旨在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同时也关注因湿地减少和退化导致的荒漠化问题。
成功防治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就,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态 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 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的进程。
02
03
04
科技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 感、GIS等技术,对荒漠化地
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 绿色食品等,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和就业。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进全
球荒漠化防治工作。
问题
经验分享
各国在防治荒漠化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这 些经验得以分享和传播,有助于提高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整体效果。
05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挑战 与机遇
中国荒漠化的特点与挑战
荒漠化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 约为2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28%。
分布范围广
视程度。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02
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
技术。
谢谢观看
土壤改良
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 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改善土壤质量,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3 :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课件(44张)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3 :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课件(44张)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 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 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沼气池
薪炭林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西北地区的生态 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 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 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课堂小结
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荒漠化的概念
干旱、半 干旱地区
半湿润区
人类过度 经济活动
土 地 退 化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气候变异等自 然因素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的地形

西部

高大的山系和
地形 巨大的内陆盆 贺 高 原

山脉和盆地相
3.西北地区的气候
(1)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西


不同 人类不
地区
历 汉史代以时来

合 造成的
水理资的源利活用 绿洲后向果河流
不当

上游退缩
河西走

地区
不同 历史 时期
人类不 合
理的活 动
造成的 后果
大规模移 原来的农牧界
河西走 清代以来 民开垦 线向西北推移

塔里木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不断进步, 荒漠化,也逐渐被作为一个代表全球环 境恶化的严重问题。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 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 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 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 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思考】
⑴.在图中找出沙坡头、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 河、包兰铁路。并描述沙坡头的地理位置。 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端,
滔滔的黄河和沿黄河修建的包兰铁路都从这里穿过。 ⑵.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气候分析沙坡头的地理环
境状况。冬春两季多大风,受风沙威胁严重。
⑶.沙坡头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果?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
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制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 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 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 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 2.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课时小结】 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⑴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⑵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 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 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对点演练】
发源于祁连山 的弱水经河西走廊, 最终流入内蒙古自 治区境内。下图为 “河西走廊弱水流 域简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课堂探究】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西__北__干__旱__与__半__干__旱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
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_有__较__丰__富__的__冰__雪__融__水__补__给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 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 主要有__中__上__游__用__水__过__度__(_水__资__源__利__用_不_ 当) ________、 _过__度__农__垦___、过__度__放__牧____、_过__度__樵__采__(_植__被__破__坏__)____。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_生__物__措__施__(_植__树__种__草__等__) ___、__工__程__措__施__(设__置__沙__障__等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生物固沙 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
【课堂探究】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 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目前面 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 的防治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重要措施之 一。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做到在该河流域 的水资源合理利用?
则、措施。
【课前预习】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退化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合理利用水资源
❖ 合理利用水资源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控制人口增长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避免土壤的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 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 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 环境的保护。
干旱绿洲与荒漠的演潜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 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 易而形成难。
如何调节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特别是“退耕 还林”、 “退耕还牧”?还在如何解决农、牧民的 能源问题?
这些都是涉及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的必需,短期的 经济损失和给生活带来不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 府要给农牧民一定的补贴。在此之前,农民一时想不 通也是必然的,但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 明白“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的意义。
草方格沙障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存 活。
此阅读材料介绍了苏联垦荒区的自然背景、垦荒导致的严 重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 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读图思考】
⑴.苏联垦荒区的自然背景: ①.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__干__草__原____带。 ②.气候_干__旱___,降水变率__大___。 ③._冬__春___两季多大风。 ⑵.垦荒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⑶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②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⑷治理措施: 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⑸我国治理 ①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措施和经验: ②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
本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考查了弱水 流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的与不利的), 又展示了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要考虑 对环境的保护。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的 人为原因主要是“三个过度、一个不合理”
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土壤风蚀,以及此引发的 ____黑__尘__暴_____一度十分严重。 ⑶.苏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大面积推广_土__壤__保__护__耕_作__制__度____________。 ②.推广农作物的_休__闲_轮__作__制________________。 ③.营造_农__田__防__护__林_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保留残茬,_积__雪__保__墒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