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鲁拉油的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营养物质比较

合集下载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饲料中常用的油脂饲料中添加的油脂通常常用的植物油脂有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椰子油和棕桐油等。

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一般为C18和更短链的脂肪酸,仅含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或n-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虽然有些植物可合成C20或更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大多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如芥酸如22:In-9)或神经酸(C24:In®。

植物油脂还包括一些其他植物油脂产品,如磷脂(大豆磷脂、菜油磷脂)等。

大豆油脱胶过程中的复合磷脂产品为大豆磷脂,含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甘油三酯和少量的生育醇、糖昔.色素等。

菜油磷脂是菜油精炼时的副产品,也称油脚。

在饲料中添加磷脂类可提供必需脂肪酸、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及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动物油脂常见的有牛油、猪油、禽油和鱼油等。

不同于畜禽油脂中含有高比例饱和脂肪酸,鱼油富含四烯酸、五烯酸和六烯酸,多为液态或半融化状态。

动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因动物种类、采食的饲粮、年龄和性别而存在小幅的差异。

出于动物伦理以及疫病防控的原因,配制畜禽饲粮应避免使用同种动物单细胞油脂是指来自于可食用微生物如酵母、真菌和海藻的油脂。

据估算,It精炼酵母油的生产成本为80(Γ1000美元,与动植物油相比没有经济效益优势。

因此,单细胞油脂商业化开发转向了动植物油脂中含量极低、且人和动物必需的花生四烯酸(ARA,C20:4n-6)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口-3)的生产领域中。

海洋微生物具有从头合成DHA和大量积累这种脂肪酸的能力,并经食物链转移到鱼油中,但是海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可能进入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成为鱼油安全食用的潜在威胁。

英国政府委托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鱼油中存在二喂英和多氯联苯,并建议每周使用油性鱼不超过1次。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及环境保护署也提出孕妇应限制摄入油性鱼。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令狐文艳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

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

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常用之油炸油。

07、花生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花生油因为含有特别的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

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可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不同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

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

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10、橄榄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7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2%。

具有较高稳定抗氧化成份与抗热性,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

几种基础油的效果及适用范围比较

几种基础油的效果及适用范围比较

几种常见基础油的介绍:甜杏仁油Sweet Almond Oil成分:维生素A、B1、B2、B6、E、蛋白质、脂肪酸特质:淡黄色,味道很轻柔,有润滑性但非常清爽,是中性不油腻的基础油。

最温和的基础油,具有良好的亲肤性,连最娇嫩的婴儿也可以使用。

含有高营养素的特质,是很好的滋润和混合油。

适合婴儿、干性、皱纹、粉刺以及敏感性肌肤使用。

小麦胚芽油Wheat germ Oil成分:蛋白质、泛酸、维生素A、D、E、B1、B2、B6及矿物质,如钙、磷、铁、锌、镁等。

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油酸、亚麻脂肪酸、油酸和卵磷脂。

特质:淡黄色,天然的防腐剂。

调节内分泌,保护皮肤细胞,防止色斑、黑斑及色素沉着;抗氧化作用,减少过氧化脂质生成,促进皮肤保湿功能,使皮肤润泽;促进新陈代谢和皮肤更新,抗皱、防皱、防皮肤老化。

荷荷芭油Jojoba Oil成分: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似胶原蛋白、植物蜡。

特质:呈黄色,萃取荷荷芭豆,非常滋润、无任何味道,且油脂较轻滑,似脂腺分泌的油脂,荷荷芭是一种沙漠植物,如南加州、亚利桑那州、以色列、澳洲等地生产,具有高度稳定性、耐强光,高温而保持结构不变,是可以久藏的油。

葡萄籽油Grapeseed Oil成分: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B1、B3、B5、C、F、叶绿素、脂肪酸、果糖、葡萄糖、矿物质、钾、磷、镁、钙和葡萄多酚。

含有人体必备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亚麻酸。

特质:淡黄色或淡绿色,无味;细致、清爽不油腻,最大产地在中国。

最易吸收的基础油,适合油性肌肤,最常见的身体按摩基础油。

葡萄籽油对皮肤起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促进胶原蛋白形成适度交联,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预防皮肤“过度交联”,从而也就阻止了皮肤皱纹和囊泡的出现,保持皮肤的柔润光滑。

酪梨油Avocado Oil成分: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A、、E以及卵磷脂特质:甜甜的水果香,带有油脂感及果实的味道,味较重、颜色偏绿,并不适合单独使用,主产于美洲赤道地区。

动植物油化学名称

动植物油化学名称

动植物油化学名称动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油脂。

它们除了用于烹饪外,还可用来制作许多化学制品。

今天,我们将介绍动植物油的化学名称。

动植物油的化学名称,按照它们的成分不同而有所不同。

主要包括脂肪酸、甘油醇、乳脂醇、棕榈酸酯、棕榈醇和植物甾醇等。

脂肪酸是动植物油中最常见的成分,其化学名称为脂肪族酸(Fatty Acids)。

它们可被分为三大类:极性脂肪酸(Saturated fat)、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和亚油酸(Essential Fatty Acids,简称EFA)。

极性脂肪酸更常见,主要指的是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鲸蜡酸(Cetyl acid)和癸酸(Decanoic acid)。

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指油酸(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ic acid),而EFA一般指鱼油中的亚油酸(Omega-3)。

甘油醇(Glycerol)是动植物油中的另外一类组分,其主要作用是使油脂更加平滑顺滑,增加质地,改善食物口感。

乳脂醇(Lactylates)是另一类常见的成分,它们能够抑制乳化,增加油脂的稳定性和耐受性,以及防止氧化变质,延长油脂的保质期。

棕榈酸酯(Palm esters)也是常见的成分,主要由棕榈酸和棕榈醇(Palmitoleic acid)组成,是极性脂肪酸的重要源。

它们主要用于减脂发酵,减少油质软化,提供滋润口感和防氧化。

植物甾醇(Phytosterols)是一类植物油的成分,它们主要从植物油中提取而来,如大豆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等。

它们具有减少脂质氧化和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生成等作用,可被作为有益的植物油成分。

以上就是有关动植物油的化学名称的相关介绍,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各不相同,每一种油的功效也不一样。

此外,为了确保油脂的安全性,使用前应先进行化学检测,以确定其中所含的成分和量合适。

总之,动植物油的化学名称是复杂的,如果想了解它们的含义,最好是先熟悉每一种油的成分及其特性,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它们。

西点烘焙中各类乳脂油脂介绍rl(可编辑)

西点烘焙中各类乳脂油脂介绍rl(可编辑)

鲜奶油或者淡奶油Whipping Cream或者简称鲜奶淡奶就是cream音译作忌廉奶粉制作面包时加入奶粉可以增加香味面包配方中的奶粉和水可以用牛奶来代替牛奶牛奶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也是烘焙中用到最多的液体原料它常用来取代水即具有营养价值又可以提高蛋糕或西点品质其功用有1调整面糊浓度2增加蛋糕内的水分让组织更细致3牛奶中的乳糖可增加外表色泽口感及香味可以用奶粉浓缩牛奶冲兑而不影响效果全脂低脂脱脂牛奶都可以又称乳酪干酪音译为芝士起司是牛奶经过浓缩发酵保存了大多数营养物质而得到奶酪奶酪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统称有成百上千个具体的种类就像我们说的酒有黄酒白酒红酒啤酒果酒米酒酒糟酒酿干红干白生啤扎啤干啤茅台老窖哞哞晕了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在烘焙中比较常用到的几种奶酪1奶油奶酪cream cheese音译做忌廉芝士是最常用到的奶酪它是鲜奶经过细菌分解所产生的奶酪及凝乳处理所制成的奶油乳酪在开封后极容易吸收其它味道而腐坏所以要尽早食用奶油乳酪是乳酪蛋糕中不可缺少重要材料2马士卡彭奶酪Mascarpone cheese产生于意大利的新鲜乳酪是一种将新鲜牛奶发酵凝结继而去除部份水分后所形成的新鲜乳酪其固形物中乳酪脂肪成分80软硬程度介于鲜奶油与奶油乳酪之间带有轻微的甜味及浓郁的口感马士卡彭奶酪是制作提拉米苏的主要材料3莫苏里拉奶酪Mozzarella Cheese马苏里拉奶酪Mozzarella是意大利坎帕尼亚那不勒斯地方产的一种淡味奶酪其成品色泽淡黄含乳脂50经过高温烘焙后奶酪会溶化拉丝所以是制作披萨的重要材料4帕玛森奶酪Parmesan Cheese一种意大利硬奶酪经多年成熟干燥而成色淡黄具有强烈的水果味道一般超市中有盒装或铁罐装的粉末状帕玛森奶酪出售帕玛森奶酪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擦成碎屑作为意式面食汤及其他菜肴的调味品还能制成精美的甜食日常炒菜用的色拉油融化的黄油融化的麦淇淋都是液态油液态油用于制作海绵蛋糕和戚风蛋糕靠泡打粉或者打发蛋液产生气泡时能够使蛋糕更细腻美味液态油要在蛋液打发面糊拌匀之后加入如果油量过多不能与蛋液和面糊融合就会沉淀在底部使蛋糕分层而且过量的油会破坏已经产生的泡沫在制作面包比萨饼坯靠酵母发酵产生气泡时软化的黄油或者色拉油必须在面团揉好后再加入否则会妨碍面粉吸收水份形成筋度在制作泡芙苏打饼干时用到融化的黄油或者麦淇淋也可以用色拉油代替把猪板油切成块空锅翻炒就会熬出一锅透明的猪油温度过高或者翻炒太久油色发褐同时剩下一些干渣猪油冷却之后是白色固体可以在冰箱里冷冻保存当然现在超市里几乎买不到猪板油甚至大块肥肉需要到菜市场的肉摊特别预定价钱只好随人家要了我是5块钱一斤买的能熬七两油吧猪油的熔点非常低室温下很软因此起酥效果是最好的中式点心中大多用猪油比如豆沙酥桃酥口感和味道都别有特色黄油黄油就是butter音译为白脱又叫牛油牛油一般不指牛肉熬的油因为牛肉熬的油难以食用有的配方里写作奶油黄油是从牛奶或者鲜奶油中提取出来的脂肪牛奶中只溶于油而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都包含在黄油中被提炼出来了市场上卖的黄油中有的添加了食盐配方中融化或软化的黄油相当于液体油黄油软化之后直接涂在面包或馒头上也非常好吃可以撒上一些糖固体黄油加糖打发后颜色变浅体积增大其中裹入大量细小气泡奶油蛋糕曲奇就是靠打发的黄油产生疏松的口感做派皮和蛋挞皮时碎成小块的固体黄油与面粉夹杂在一起而不是均匀混合揉成团烘烤后黄油化开因此面皮酥脆易碎裂做千层饼时黄油直接用作裹入油叠成面皮和黄油交替成层烘烤后黄油化开面皮就分出很多酥层麦淇淋也叫做玛琪琳麦淇淋是margarin的音译是人造黄油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与色拉油类似经过氢化降低不饱和度成为固态的脂肪再加入香精就成为外观味道都很像黄油的人造黄油麦淇淋的价格要比黄油低有的麦淇淋也添加了食盐理论上麦淇淋是可以完全替代黄油的但实际上由于麦淇淋味道不如天然黄油香醇熔点略低因此一般只用来做起酥的裹入油玛琪琳又称乳玛琳雅玛琳或人造奶油为植物油加氢化加奶油香味固体状可以是块状也可以是片状一般用来涂抹在吐司上的玛琪琳又叫 Soft Margarine 或是 Unhydrogenated Margarine熔点较低约38C左右含水量也较高并不适合用于西点制作而适于西点制作的玛琪琳Hydrogenated Margarine熔点较高约41C左右酥油指的是一种藏族特有的食品也用于藏族特有的酥油雕塑由牦牛牛羊奶制成与烘焙无关起酥油和一般的酥油或是44C以上是油脂类里熔点最高的所以做出的点心口感最好最初起酥油就指猪油后来用氢化植物油或少数其他动植物油脂制成的起酥油消费量大大超过猪油根据油的来源可分为动物或植物起酥油部分氢化或全氢化起酥油乳化或非乳化起酥油根据用途和功能性可分为面包用糕点用糖霜用和煎炸用起酥油根据物理形态可分为塑性流体和粉状起酥油即所谓"粉末油脂"起酥油和人造奶油外表有些近似但不能作为一类人造奶油一般含水份约20它是餐桌用油即直接食用含有较多添加素色素风味剂等国外市场上起酥油的品种很多按以上分类再加以系列化例如油脂氢化的程度塑性的大小充气率稠度或粘度粉末的含油率等等可是在国内市场上并未见到国产的多种品种食品工业对此尚未提出多种或特种要求所以在这方面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粉末性起酥油国内已有生产都是微胶囊型含油量20-80。

五种功能性油脂介绍

五种功能性油脂介绍

五种功能性油脂介绍1.小麦胚芽油wheat germ oil小麦胚芽油是以小麦胚芽为原料经过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制取的一种谷物胚芽油。

它集中了小麦的营养精华,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甘八碳醇及多种生理活性组分。

维生素E含量为植物油之冠,已被公认为一种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功能性油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营养学家誉为天然维生素E的仓库。

维生素E,α、β、γ、δ四种类型全具备,生理活性效能是合成维生素E的30倍,易被人体吸收。

在体内防止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细胞膜,抑制自由基,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缓机体衰老,改善肝功能,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应用于人类抗衰老的抗氧化剂。

能预防和辅助治疗一些中老年疾病,如心脏病、脑中风、心肌梗塞、高血脂、动脉硬化、肺气肿、更年期障碍、贫血、肌肉营养不良等。

小麦胚芽油中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以上,仅亚油酸的含量就占到55%以上。

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2.葡萄籽油grape seed oil葡萄籽油是由葡萄种子经亚临界低温萃取精制而成的纯天然制品,呈漂亮而自然的淡黄色或淡绿色。

葡萄籽油的主要成份是亚油酸与原花青素,亚油酸含量达70%以上。

亚油酸可以抵抗自由基,抗老化,帮助吸收维生素C和E,强化循环系统的弹性,降低紫外线的伤害,保护肌肤中的胶原蛋白,改善静脉肿胀与水肿,预防黑色素沉淀。

原花青素有保护血管弹性,保护肌肤免于紫外线的荼毒,预防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破坏,使肌肤保持应有的弹性及张力,避免皮肤下垂及皱纹产生。

渗透力强,清爽不油腻,极易被皮肤吸收,任何肤质均适用。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为人体所不能合成的脂肪酸。

同时,葡萄籽油还能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和血压,其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均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及营养学家的充分肯定。

各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

各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

各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的油营养不同,不能绝对的说哪一种好。

单一的吃一种油长期来看并不好。

从这个角度来将调和油就比较均衡。

但是那种便宜的调和油其实主要成分还是大豆油。

所以如果是便宜的调和油肯定是不如花生油好了。

真正的花生油成本价都在60-70元,是比较高的,所以那种便宜的花生油也不是真正的花生油。

今天就介绍一下几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特点。

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

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

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

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

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

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 48.4%,花生酸0.4-1.2%。

油脂的种类及作用

油脂的种类及作用

油脂的种类及作用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油脂不仅为食物提供能量,还对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脂的种类及其作用。

一、植物油1.橄榄油:橄榄油是一种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例如油酸。

适量食用橄榄油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花生油:花生油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胆固醇、维护心血管健康有益。

3.大豆油:大豆油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和亚油酸,对降低胆固醇、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有益。

4.芝麻油:芝麻油富含亚麻酸、芝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保持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

5.核桃油:核桃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对心脑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二、动物油1.牛油:牛油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适量摄取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益。

2.猪油:猪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组成,适量摄入有助于增强体力、提供能量。

3. 鱼油:鱼油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4.鸡油:鸡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

三、其他油脂1.黄油:黄油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适量食用有助于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香味。

2.椰子油:椰子油含有大量的中链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提高能量水平和体力,还可以保护皮肤健康。

3.葵花籽油:葵花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有保护心脏健康、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4.酱油:酱油是一种通过发酵制成的调味品,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

油脂在人类饮食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食物提供能量:油脂是高能量的食物成分,为人体提供热量和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油脂中的脂肪酸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3.促进脑功能: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脑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脂肪酸的供应。

适量的油脂摄入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表1可知,马鲁拉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丰富,为86.22%,其油酸含量高达76.9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3.38%。

所测橄榄油油酸含量为67.39%。

葵花籽油与玉米油都是高亚油酸的植物油,其含量分别为61.38%和51.19%。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具有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抗氧化、抗癌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紫苏籽油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1.98%,亚麻籽油中亚麻酸含量为48.55%,亚麻酸也是人体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这两
种高亚麻酸含量的植物油可作为补充亚麻酸的功能性油脂。

花生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为丰富,为63.59%,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06%,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液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2.2马鲁拉油与市售6种植物油的理化性质比较
马鲁拉油和市售6种植物油的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马鲁拉油皂化值(KOH)为191.5mg/g,酸值(KOH)为1.3mg/g,碘值(I)为64.2g/100g,过氧化值为1.6meq/kg。

马鲁拉油的过氧化值较市售6种植物油的低,氧化稳定性好。

马鲁拉油的酸值较市售6种植物油的高,这与其提取工艺有关,实验中马鲁拉油仅经索氏提取法提取,而市售植物油在精炼过程中经脱酸处理,酸值较低。

马鲁拉油和橄榄油均为高油酸油脂,与其他植物油相比,碘值较低。

2.3马鲁拉油与市售6种植物油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马鲁拉油和市售6种植物油样品中角鲨烯、维生素E和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橄榄油角鲨烯含量高达383mg/100g,是公认的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的油脂。

马鲁拉油中角鲨烯含量为2.5mg/100g。

在马鲁拉油中未检测出维生素E。

根据文献报道,伯尔硬胡桃中维生素E含量随果实的
成熟而逐渐下降,待果实完全成熟时,维生素E含量降为零。

实验所用种子采自6月份的南部非洲(相当于北半球11月底前后的季节)完全成熟后自然掉落的伯尔硬胡桃,因此未检出维生素E。

3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马鲁拉油与市售6种植物油进行了脂肪酸组
成和含量的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马鲁拉油与橄榄油脂肪酸组成接近。

马鲁拉油和橄榄油均以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6.94%和67.39%。

且马鲁拉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单不饱和的油酸含量高于橄榄油。

因此,马鲁拉油是一种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或更佳的新型植物油。

经理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马鲁拉油氧化稳定性较好。

马鲁拉油中维生素E含量随果实成熟而逐渐下降,因此在提取马鲁拉油时应注意种子的采收时间。

综合评价,马鲁拉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而且伯尔硬胡桃是南部非洲广泛分布的乔木树种,且抗旱、抗盐碱及耐瘠薄能力强,可成为一种极具推广、深入开发和利用价值的优质天然植物油料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