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三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一、诗歌鉴赏(35分)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效果。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

②箬笠:。

③蓑衣:。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2.(15分)阅读冲浪。

下面的诗是诗人范成大所写,读一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①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②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③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成熟后金黄色,味酸,可食。

②篱落:篱笆。

③蛱蝶:蝴蝶的一类,翅赤黄色,有黑纹。

(1)诗中前两行描写的景物有、、、。

显示了乡村里蔬菜鲜果粮油作物的现象。

(2)诗中后两行描写的景物有、、,写出了夏日天长,篱笆墙外无人过,蜻蜓和蝴蝶在的现象。

(3)这首诗描写的画面上只要,而不见人,与课文«四时田园杂兴»中所描写的场景构成了鲜明的。

(4)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田园的诗句,摘几句写上去。

〔1〕〔2〕3.(8分)诵读«渔歌子»,完成练习。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词中首句点明的时间是。

从词句〝〞中可以看出地点在。

(2)词中后一句写出了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那悠闲自得的神态,从词句〝〞可以看出来。

(3)词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鹭,箬笠,蓑衣。

我们犹如看到了一幅颜色的图画。

4.(8分)课外拓展。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穷水尽又一村。

萧鼓跟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假定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陶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填空。

〔填字母〕«游山西村»是一首〔A.诗 B.词〕,〝游山西村〞是〔A.标题 B.词牌名〕;«如梦令»是一首〔A.诗 B.词〕,〝如梦令〞是〔A.标题 B.词牌名〕。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当堂达标题班级姓名一、比一比,再组词,烟()闭()耕()膀()咽()闲()耘()傍()衷()塞()须()若()蓑()赛()烦()箬()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了《渔歌子》。

词的一、二两句写景,三、四句刻画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悠闲自在的乐趣。

2.《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3.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是在__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_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 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4.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5.我能从“,。

”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三、判断题。

1.《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

()2.“箬笠”和“蓑衣”指的是同一种东西。

()四、理解词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蓑衣:归:句意:参考答案:一、烟(烟雾)闭(闭塞)耕(耕织)膀(膀胱)咽(咽喉)闲(悠闲)耘(耕耘)傍(傍晚)衷(衷心)塞(堵塞)须(必须)若(倘若)蓑(蓑衣)赛(比赛)烦(烦恼)箬(箬笠)二、1.渔翁冒雨垂钓生活2.词。

3.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4.悠闲自在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三、1.√ 2.×四、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织成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归:回家。

句意:江上一位老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_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_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_人教版新课标生:“箬”是翘舌音。

生:“蓑”字也是平舌音师:谁来把整首词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词,教师指导正音)师:“箬笠”和“蓑衣”是两种事物,谁能在图上找到这两种东西?学生有的指着书本插图回答,有的指着课件示意。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师:老师刚才介绍了,这是一首——生:词。

师: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所配的乐曲就叫“词牌”。

渔歌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

(板书:词牌名)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笔记。

(学生做笔记)师:有谁发现这首词与我们平常学习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词句)生:不是每一行的字数都相同生:这首词第三行和其它几行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生:第三行字数更少,少了一个字。

师:观察得挺仔细的(课件出示第三句用红色突出)师:我们平常学的古诗,每句的字数都相同,很整齐;词的句子却可以有长有短,所以词又称长短句。

三、再读诗词,读出节奏美。

师: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整首词,师辅以手势,配乐范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好听吗?生:好听!师:好在哪?看着大屏幕,你认为老师读出了什么特点。

生:画小节线的地方老师停顿了。

生:下面画横线的字,老师拖得很长。

师: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试一试吗?2、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细读诗词,赏词中画。

1、想象画面,说词中画。

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

我读这首词的时候眼前就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物。

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词中有西塞山。

生:还有一行行的白鹭。

生:鳜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师:还有吗?生:还有盛开的朵朵桃花。

生:最后一句还写了斜风细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一课一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1 《古诗词三首》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公(xǘ)杂.兴(zá)老翁B.卧剥.(bō)清平乐.(lè)锄头C.住宿.(xiǔ)茅.草(máo)希少D.亡赖.(lài)篱.笆(lí)屋檐二、查字典填空。

“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疏”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清除阻塞,使畅通;②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跟“密”相对。

在“篱落疏疏”中“疏”字应选第种解释,在“疏通”中“疏”字应选第种解释。

三、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四时田园杂兴.() A.高兴。

B.开始。

C.兴趣、兴致。

2.树头新绿未成阴.() A.树荫。

B.黑暗。

C.背面。

3.最喜小儿亡赖..() A.不务正业。

B.顽皮、淘气。

C.耍赖。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反映农村夏季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2.《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逐蝴蝶嬉戏场面的诗句是“,。

”3.《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写三个儿子活动场面的句子是“,。

,。

”五、(原创题)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翻译。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A.白天长了,篱落没人经过,大家都躲在家中乘凉,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B.白天长了,篱笆也变得越来越长了,只有蜻蜓和蛱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C.白天长了,篱笆旁没人经过,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A.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躺着剥莲蓬吃。

B.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吃。

C.小儿子是个无赖,经常偷偷地在溪边剥莲蓬吃。

六、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金黄、、、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三首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3.古诗三首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试题一、诗歌鉴赏(35分)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

②箬笠:。

③蓑衣:。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2.(15分)阅读冲浪。

下面的诗是诗人范成大所写,读一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①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②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③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成熟后金黄色,味酸,可食。

②篱落:篱笆。

③蛱蝶:蝴蝶的一类,翅赤黄色,有黑纹。

(1)诗中前两行描写的景物有、、、。

显示了乡村里蔬菜鲜果粮油作物的景象。

(2)诗中后两行描写的景物有、、,写出了夏日天长,篱笆墙外无人过,蜻蜓和蝴蝶在的景象。

(3)这首诗描写的画面上只有,而不见人,与课文《四时田园杂兴》中所描写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

(4)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田园的诗句,摘几句写下来。

(1)(2)3.(8分)诵读《渔歌子》,完成练习。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词中首句点明的时间是。

从词句“”中可以看出地点在。

(2)词中后一句写出了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那悠闲自得的神态,从词句“”可以看出来。

(3)词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鹭,箬笠,蓑衣。

我们犹如看到了一幅色彩的图画。

4.(8分)课外拓展。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填空。

(填字母)《游山西村》是一首(A.诗 B.词),“游山西村”是(A.题目 B.词牌名);《如梦令》是一首(A.诗 B.词),“如梦令”是(A.题目 B.词牌名)。

(2)《游山西村》中能用“绝处逢生”一次概括的诗句是:,。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23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23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1. 带着问题来读书。

(1)《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____代诗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描写了________时节景色。

(2)《乡村四月》中的“四”指________,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四时”指________。

(3)“渔歌子”是________名,《渔歌子》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

2. 生字注音我最棒。

3. 我能查字典填空。

(1)“耘”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是________。

(2)“绩”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②功业;成果。

诗中选用第________种解释。

“绩麻”和诗中“________”一词相对,都指农业劳动。

4.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绿遍山原白满川。

“川”的意思是()A.河流B.平地C.山冈(2)才了蚕桑又插田。

“了”的意思是________A.明了 B.结束(3)童孙未解供耕织。

“供”的意思是________A.提供 B.从事。

5. 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回答问题。

(1)《渔歌子》中描写老翁悠闲垂钓的诗句是:________。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句点明时间正在________季,地点在________。

6. 下面说法正确的有(1)(2)(1)《渔歌子》这首诗描写了青山、白鹭、桃花、鳜鱼等景物。

________(2)《渔歌子》《西江月》《蝶恋花》都是词牌名。

________。

7. 《古诗词三首》语段阅读。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背诵古诗,并默写。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________与________,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________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包括《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1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 sāi 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 ) 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五、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白满川:诗句的意思是: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傍:诗句的意思是: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诗句的意思是:六、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写的。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水乡(季节)特有的景色。

后两句写。

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

后两句中,儿童“ ”,表现了他们的。

3.唐朝诗人写了《渔歌子》。

词的一、二两句写景,三、四句刻画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乐趣。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所写。

( )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1.古诗词三首 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1.古诗词三首 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1.古诗词三首1.(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业考)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亡赖(wáng)稀疏(shū)B.剥莲蓬(bō)杂兴(xìng)C.杂草(zá)茅檐(zhān)D.清平乐(yuè)住宿(shù)2.字词练习。

(1)选字组词。

【篱离】()开()笆()落别()【赖懒】偷()()皮()惰无()(2)给加粗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未成阴(阴凉树荫)杂兴(兴致高兴)锄豆溪东(锄豆苗为豆苗锄草)3.下列诗词句展现了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请在括号中填写句中的儿童正在做的事情。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宿新市徐公店》的诗题断句如下:宿/新市/徐公/店。

()(2)“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跑”。

()(3)“吴音”的意思是吴地的方言。

()5.(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业考)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①从词语“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时的景色。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②这两句诗出自_______朝诗人_____的《___________》。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蜻蜒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①用“○”将句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季南方农村景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特点。

②诗人范成大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歌特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当堂达标题
班级姓名
一、比一比,再组词,
烟()闭()耕()膀()
咽()闲()耘()傍()
衷()塞()须()若()
蓑()赛()烦()箬()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了《渔歌子》。

词的一、二两句写景,三、四句刻画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悠闲自在的乐趣。

2.《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3.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是在__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_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 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
___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4.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5.我能从“,。

”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三、判断题。

1.《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

()
2.“箬笠”和“蓑衣”指的是同一种东西。

()
四、理解词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
蓑衣:
归:
句意:
参考答案:
一、烟(烟雾)闭(闭塞)耕(耕织)膀(膀胱)
咽(咽喉)闲(悠闲)耘(耕耘)傍(傍晚)
衷(衷心)塞(堵塞)须(必须)若(倘若)
蓑(蓑衣)赛(比赛)烦(烦恼)箬(箬笠)
二、1.渔翁冒雨垂钓生活2.词。

3.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4.悠闲自在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三、1.√ 2.×
四、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织成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归:回家。

句意:江上一位老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