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存储器系统 微机原理 第2版 课后答案.doc
微机原理答案(第二版)

习题答案1-1解释和区别下列名词术语。
(1). 微处理器μP,微计算机μC,微处理器系统μPS。
(5). 位、字节、字和双字。
(7). RAM和ROM(8). I/O接口和I/O设备。
(9). 芯片总线、片总线、内总线和外总线。
答:(1). 把CPU的复杂电路,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作在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半导体芯片上,这种集成电路叫微处理器μP。
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RAM、ROM,I/O接口及有关辅助电路组成的微型化的主计算机装置称为微计算机μC。
微处理器为核心构成的专用系统称为微处理器系统μPS。
(5)一个二进制的位称作位、8个相邻二进制位称作字节、2个字节称作字,2个字(4个字节)称作双字。
(7)能进行随即读写操作的存储器称作RAM。
只读存储器叫ROM。
(8)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称作I/O接口,通过I/O接口接入的外部设备如监视器,键盘、鼠标称作I/O设备。
(9)位于CPU芯片内部,用来实现CPU内部各功能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号的传递的总线叫芯片总线。
片总线是微计算机主板或单板微计算机上以CPU芯片为核心,芯片与芯片间连接的总线。
内总线指微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插件板之间的连接的总线。
如IBM PC 的PC总线,PC-XT总线,PCI、ISA总线等等。
外总线用于系统之间的连接,完成系统与系统之间通信的总线。
如RS-232,IEE488、USB等等。
1-6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BCD数(1)124.625(6)268.875解:(1)124=01111100B=7CH,0.625×16=10,所以0.625=0.AH=0.1010B∴124.625=7C.AH=01111100.1010B=000100100100.011000100101BCD(2)268=256+12=100001100B=10CH,0.875×16=14,∴0.875=0.EH=0.1110B.∴268.875=10C.EH=100001100.111B=001001101000.100001110101BCD1-7 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出下列十进制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https://img.taocdn.com/s3/m/8f97f71f6bd97f192279e9a6.png)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 填空:(1) (1234)10=( )2=( )16(2) (34.6875)10=( )2=( )16(3) (271.33)10=( )2=( )16(4) (101011001001)2=( )10=( )16(5) (1AB.E)16=( )10=( )2(6) (10101010.0111)2=( )10=( )16【解】(1) (1234)10=( 10011010010 )2=( 4D2 )16(2) (34.6875)10=( 100010.1011 )2=( 22.B )16(3) (271.33)10=( 100001111.010101 )2=( 10F.54 )16(4) (101011001001)2=( 2761 )10=( AC9 )16(5) (1AB.E)16=( 427.875 )10=(110101011.111 )2(6) (10101010.0111)2=( 170.4375 )10=( AA.7 )164. 已知X=36,Y=-136,Z=-1250,请写出X、Y、Z的16位原码、反码和补码。
【解】[X]原=0000 0000 0010 0100[Y]原=1000 0000 1000 1000[Z]原=1000 0100 1110 0010[X]反=0000 0000 0010 0100[Y]反=1111 1111 0111 0111[Z]反=1111 1011 0001 1101[X]补=0000 0000 0010 0100[Y]补=1111 1111 0111 1000[Z]补=1111 1011 0001 11105. 已知[X]补=01010101B,[Y]补=10101010B,[Z]补=1000111111111111B,求X、Y、Z及X+Y、Y-Z 的十进制值为多少?【解】Y-Z运算时Y需要扩展符号位X=85Y=-86Z=-28673X+Y=01010101B+10101010B=11111111B=-1Y-Z=11111111 10101010B-10001111 11111111B=11111111 10101010B+01110000 00000001B=0110 1111 1010 1011B=285877. 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为8421BCD码:(1) 8609 (2) 5254 (3) 2730 (4) 2998【解】 (1)1000 0110 0000 1001(2)0101 0010 0101 0100(3)0010 0111 0011 0000(4)0010 1001 1001 10008. 将下列8421BCD码表示为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1) 01111001 (2) 001010000101 (3) 011000000111 (4) 010*********【解】(1)79,1001111B(2)285,100011101B(3)607,1001011111B(4)590,1001001110B9. 将下列数值或字符串表示为相应的ASCII码:(1) 51 (2) 7FH (3) C6H (4) Computer (5) how are you?【解】(1)0110101 0110001(2)0110111 1100110 1101000(3)1100011 0110110 1101000(4)1100011 1101111 1101101 1110000 1110101 1110100 1100101 1110010(5)1101000 1101111 1110111 0100000 1100001 1110010 1100101 0100000 1111001 1101111 1110101 011111112. 微型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解】微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微机原理第二版答案

3.2设(DS)=6000H,(ES)=2000H,(SS)=1500H,(Si)=00A0H,(BX)=0800H,(BP)=1200H,数据变量VAR为0050H. 请分别指出下列各条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它的物理地址是多少?(1) MOV AX,BX (2) MOV DL,80H(3) MOV AX, VAR (4) MOV AX,VAR[BX][SI](5) MOV AL,‘B' (6) MOV DI, ES: [BX](7) MOV DX,[BP] (8) MOV BX,20H[BX]解: (1)寄存器寻址。
因源操作数是寄存器,故寄存器BX就是操作数的地址.(2)立即寻址。
操作数80H存放于代码段中指令码MOV之后。
(3)直接寻址。
(4)基址一变址一相对寻址.操作数的物理地址=(DS) × 16+(SI)+(BX)+VAR= 60000H+00A0H+0800H+0050H=608F0H(5)立即寻址(6)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的物理地址 = (ES) × 16+(BX)= 20000H+0800H = 20800H(7)寄存器间接寻址。
操作数的物理地址= (SS) × 16+(BP)= 15000H+1200H= 16200H(8)寄存器相对寻址.操作数的物理地址=(DS) × 16+(BX)+20H= 60000H+0800H+20H= 60820H3.3 假设(DS)= 212AH,(CS)= 0200H,(IP)= 1200H,(BX)= 0500H,位移量DATA=40H,(217A0H) =2300H,(217E0H)=0400H,(217E2H) =9000H 试确定下列转移指令的转移地址.(1) JMP BX(2) JMP WORD PTR[BX](3) JMP DWORD PTR[BX+DATA]解:转移指令分为段内转移和段间转移,根据其寻址方式的不同,又有段内的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以及段间的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地址。
微机原理第二版答案

微机原理第二版答案微机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内容。
在学习微机原理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习题和练习题的答案可能会感到困惑。
本文将针对微机原理第二版的习题和练习题,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的知识。
1. 什么是微机原理?微机原理是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学习微机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微机原理第二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微机原理第二版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和编程、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总线、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等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是学习微机原理的重点内容。
3. 为什么要学习微机原理?学习微机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我们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微机原理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了微机原理的知识可以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
4. 微机原理第二版的习题和练习题答案。
以下是微机原理第二版的部分习题和练习题答案,供大家参考:习题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
答案,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习题2,什么是中央处理器?答案,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运算。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习题3,简述存储器层次结构。
答案,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是按照访问速度和容量逐级递减的。
微机原理-第6章(2)

四.扩展存储器设计
Note:8086 CPU同8088 CPU一样,也有20条地址总线,其寻 8086 CPU同 CPU一样 也有20条地址总线, 一样, 20条地址总线 址能力达1MB。不同之处是8086 数据总线是16位的, 16位的 址能力达1MB。不同之处是8086 CPU 数据总线是16位的, 与8086 CPU对应的1MB存储空间可分为两个512kB(524 288 CPU对应的1MB存储空间可分为两个512kB(524 对应的 存储空间可分为两个512 B)的存储体。其中一个存储体由奇地址的存储单元(高字节) B)的存储体。其中一个存储体由奇地址的存储单元(高字节) 的存储体 奇地址的存储单元 组成,另一个存储体由偶地址的存储单元(低字节)组成。 组成,另一个存储体由偶地址的存储单元(低字节)组成。 偶地址的存储单元 前者称为奇地址的存储体,后者称为偶地址的存储体。 前者称为奇地址的存储体,后者称为偶地址的存储体。
≈
0
≈ ≈
0 0
0
0
0
0
0
0
0 1…1
作片外寻址的高位不变地址线全部 参加了译码,这种译码方法称为全 参加了译码,这种译码方法称为全 地址译码方法 方法。 地址译码方法。
片外寻址
四.扩展存储器设计
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A0 X 0 0 0 0 0 0 0 0 0 0…0
4KB 00000H 00FFFH
≈
●
模块1 模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1章作业答案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区别是什么?微处理器是将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部设备构成,而微型计算机系统则是微型计算机与管理、维护计算机硬件以及支持应用的软件相结合的系统。
1.2 CPU的内部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应该具备哪些主要功能?CPU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可编程逻辑阵列和标志寄存器等寄存器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控制计算机按照程序的规定自动运行。
1.3 采用总线结构的微型计算机有哪些优点?采用总线结构可以扩大数据传送的灵活性,减少连线。
此外,总线可以标准化,易于兼容和工业化生产。
1.4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和数据?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部分总线,就要靠信号的时序来区分。
通常在读写数据时,总是先输出地址,过一段时间再读或写数据。
1.8 给定一个模型,如何用累加器实现15×15的程序?LD A。
15LD H。
15LOOP: ADD A。
15DEC HJP NZ。
LOOPHALT第2章作业答案2.1 IA-32结构微处理器直至Pentium 4,有哪几种?IA-32结构微处理器有、、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和Pentium 4.2.6 IA-32结构微处理器有哪几种操作模式?IA-32结构支持保护模式、实地址模式和系统管理模式三种操作模式。
操作模式决定了哪些指令和结构特性可以访问。
2.8 IA-32结构微处理器的地址空间是如何形成的?由段寄存器确定的段基地址与各种寻址方式确定的有效地址相加形成了线性地址。
微机原理习题集答案

第1章 概述1.电子计算机主要由.电子计算机主要由 运算器运算器 、 控制器控制器 、 存储器存储器 、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 和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 等五部分组成。
等五部分组成。
等五部分组成。
2. 运算器运算器 和 控制器控制器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被称作CPU CPU。
3.总线按其功能可分.总线按其功能可分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 、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 和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 三种不同类型的总线。
三种不同类型的总线。
4.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总线称为.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总线称为 系统总线(或通信总线)系统总线(或通信总线) ;用于连接微型机系统内各插件板的总线称为系统内总线(板级总线) ; CPU 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为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为 内部总线内部总线 。
5.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所共同遵循的工作原理是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所共同遵循的工作原理是 程序存储程序存储 和 程序控制程序控制 的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
这种原理又称这种原理又称为 冯·诺依曼型冯·诺依曼型 原理。
原理。
第3章 微处理器及其结构1.8086/8088 CPU 执行指令中所需操作数地址由执行指令中所需操作数地址由 EU EU EU 计算出计算出计算出 16 16 16 位偏移量部分送位偏移量部分送位偏移量部分送 BIU BIU BIU ,由,由,由 BIU BIU BIU 最后最后形成一个形成一个 20 20 20 位的内存单元物理地址。
位的内存单元物理地址。
2.8086/8088 CPU CPU在总线周期的在总线周期的在总线周期的T1 T1 T1 时刻,用时刻,用时刻,用A19/S6A19/S6A19/S6~~A16/S3 A16/S3 输出输出输出 20 20 20 位地址信息的最高位地址信息的最高位地址信息的最高 4 4 4 位,而在位,而在其他时钟周期,则输出其他时钟周期,则输出 状态状态 信息。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2篇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微机原理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解答习题,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技能,同时也能发现知识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加强练习。
以下是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1. 请简述微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微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控制中心,负责数据的处理和指令的执行;内存是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包括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总线是连接中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的通道,用于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递。
2. 什么是存储器的地址空间?答:存储器的地址空间是计算机可寻址的存储单元的集合。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用于在存储器中定位该存储单元。
地址空间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寻址的最大存储容量。
常见的存储器地址空间包括物理地址空间和逻辑地址空间。
物理地址空间是实际存在的存储单元的集合,由硬件决定;逻辑地址空间是程序员或操作系统所见到的地址空间,它可以比物理地址空间大或小,具体取决于使用的地址转换机制。
3. 简述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
答: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包括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指令的执行是指根据程序中的指令,按照特定的指令集进行操作,包括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
数据的处理是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和逻辑操作,生成相应的结果。
除了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外,中央处理器还负责控制系统的运行,包括控制信号的发出和时序的控制,以确保各个组成部分协调工作。
4. 什么是总线?答:总线是微机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递的通道。
它可以看作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公共通道。
总线通常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存储器系统本章主要讨论内存储器系统,在介绍三类典型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讲述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与微处理器的接口技术。
6.1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8088的存储器组织;存储芯片的片选方法(全译码、部分译码、线选);存储器的扩展方法(位扩展、字节容量扩展)。
主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如下:6.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知识1.SRAM、DRAM、EPROM和ROM的区别RAM的特点是存储器中信息能读能写,且对存储器中任一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所需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RAM中信息在关机后立即消失。
根据是否采用刷新技术,又可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
SRAM是利用半导体触发器的两个稳定状态表示“1”和“0”;DRAM是利用MOS管的栅极对其衬间的分布电容来保存信息,以存储电荷的多少,即电容端电压的高低来表示“1”和“0”;ROM的特点是用户在使用时只能读出其中信息,不能修改和写入新的信息;EPROM可由用户自行写入程序和数据,写入后的内容可由紫外线照射擦除,然后再重新写入新的内容,EPROM可多次擦除,多次写入。
一般工作条件下,EPROM 是只读的。
2.导体存储器芯片的主要性能指标(1)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以存储单元的总位数表示,通常也用存储器的地址寄存器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来表示。
(2)存储速度:有关存储器的存储速度主要有两个时间参数:TA:访问时间(Access Time),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TMC:存储周期(Memory Cycle),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
(3)存储器的可靠性:用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来衡量。
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
(4)性能/价格比: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性能主要包括存储容量、存储速度和可靠性。
3.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4.存储器的数据组织计算机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的一次存放或取出内存储器的数据称为“存储字”,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特别是微机系统中,内存储器一般都是以字节为单位编址,即一个存储地址对应一个8位存储单元(位)。
一个16位的存储字占两个连续的8位存储单元。
Intel80x86系统中,16位存储字或32位存储字的地址是2个或4个存储单元中最低端的存储单元中的地址,而此最低端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16位或32位字中最低8位。
6.1.2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及典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1.RAM芯片6116的外特性6116为2K×8位容量的SRAM芯片,片内有16K存储单元,有11条地址线A10~A0用来寻址2K(2048)个地址;8条数据线I/O1~I/O8,字长8位,2048个地址中的每一个地址对应8个存储单元(位),以8条数据线来实现8位数据的读写;3条控制线分别是片选信号、写允许信号和输出允许信号。
6116的芯片控制信号I/O引脚方式H X X 高阻未选中L L H D OUT 读出L X L D IN 写入注:X为任意。
为有效电平是6116能工作的必要条件,相当于使芯片工作的开门信号。
在有效的条件下,决定6116读或者写的主要条件是。
为低电平时写入6116,为高电平,且为低电平时,从6116读出。
2.DRAM芯片2164的外特性2164为64×1位容量的DRAM芯片,芯片内部有16条地址线,用来寻址64K个地址;1条数据线。
64个地址中的每一地址对应1个存储单元,从1条数据线上实现1位数据的读写。
要实现8位数据传输,必须采用8个2164芯片,由此可组成64KB的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2164芯片的外部引脚只有8条地址线(A7~A0),片内有地址锁存器,可利用2条控制线(行地址选通)和(列地址选通),先由将8位行地址送到片内行地址锁存器,然后由将后送入的8位列地址送到片内列地址锁存器。
而数据线只有2条,一条是输入D IN,一条是输出D OUT。
3.EPROM芯片2732的外特性2732为4K×8位的EPROM芯片,有12条地址线A11~A0;8条数据线D7~D0;2条控制线;片选信号,用来选择需要读或者编程的芯片;输出允许信号,用来把输出数据送数据线。
信号线与编程电源V PP共用二条引线,表示为/V PP。
当2732工作于“读”方式时,/V PP接低电平;当2732工作于“编辑”方式时,/V PP接 +21V。
而引脚接低电平时,选中该存储器芯片;引脚接高电平时,该EPROM芯片处于低功耗状态。
在2732与CPU连接时,引脚同地址译码器输出相连,/V PP引脚同CPU的读引脚相连。
6.1.3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要求熟练掌握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特别是数据线的连接、控制信号线的连接、存储器的地址分配及片选问题、CPU与存储器的时序配合问题。
1.典型的3-8线译码器芯片74LS138的应用74LS138是一个专用的3-8 线译码器,在存储器接口和I/O外设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4LS138有三个输入端A、B、C。
三个控制端G1、、,以及8个输出端~。
在作为存储器接口的地址译码器中,74LS138的C、B、A通常接CPU的高位地址线中最低3位,高位地址是指向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连接后的地址线,若内存芯片有12条地址线,则CPU的A11~A0同芯片内的12条地址线相连,余下的8根地址线A19~A12,即高位地址线。
通常74LS138的C、B、A分别同高位地址线中的A14、A13与A12相连,G1、、同余下的高位地址线以及IO/、或等控制线连接。
而8个输出端~分别接8个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端(,),用来选中对应的存储器芯片。
2.采用基本门电路实现内存芯片的片选从74LS138构成的地址译码器电路可见,74LS138的输出~中某一条线同内存芯片的片选端或相连,只要内存芯片的(或)为有效低电平,则该内存芯片可处于读/写状态,而同相连的(i可以是0~7间的一个正数)有效,是在同74LS138输入端C、B、A和控制端G1、、相连的高位地址线,以及IO/、或信号线满足一定条件而实现的,这就是片选的基本原理。
据此,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门电路—“与非门”“或门”同样实现内存芯片的片选。
3.存储空间的地址分配和片选技术一个2K×8位的存储芯片在8088系统的1MB的内存总地址00000H-FFFFFH中究竟占有哪一段地址,这就是地址分配问题。
三种片选技术包括:全译码法是指系统地址总线中除用于片内寻址以外的全部高位地址线参加译码,把译码器的输出信号作为各芯片的片选信号,以实现片选。
部分译码法是将高位地址线中某几位(而不是全部)地址参加译码器译码,作为片选信号,仍用地址线低位部分直接或者通过系统总线连到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输入端实现片内寻址。
线选法是指直接用地址总线的高位地址中的某一位或几位直接作为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用地址线的低位实现对芯片的片内寻址。
4.地址重叠现象在采用部分译码法线选法实现片选时,未参加译码的高位地址线的状态可为任意,由此形成地址重叠现象。
5.动态存储器的连接(1)行地址和列地址的形成通过二选一选择器74LS158把CPU的16位地址线A15~A0分为低8位地址A7~A0(行地址)和高8位地址A15~A8(列地址)。
(2)行地址选通信号和列地址选通信号的产生能读懂和的产生电路。
该电路由两级译码电路组成,第二级译码电路由两个74LS138分别产生4个行地址选通信号(~)四个列地址选通信号(~);第一级译码是一个256×4位的ROM,用来产生第二级译码工作所需的条件。
(3)动态RAM的接口,要了解动态RAM刷新原理。
6.控制信号的连接CPU与存储器交换信息时,CPU都设有相应的控制信号,如、、IO/和READY(总线控制器提供存储器的控制信号有、、;PC总线提供存储器的控制信号有、等)。
一般可直接连至存储器的端,连接存储器的端。
如果存储器只有一根读写信号线,例如2114的,CPU的、可由外接电路组成信号,或者根据时序分析确定能否直接接至信号。
7.CPU的时序和存储器芯片的存取速度的配合问题在存储器芯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对慢速的存储器,需要CPU总线周期插入等待状态Tw,相应需设置等待信号的产生电路。
6.2 例题解析1.用1024×1位RAM芯片设计一个128KB的存储系统,问需要()片芯片组成?A.1024B.2048C.128D.256解:在组成存储器系统时,所需存储器芯片的数目可由下面的公式确定:芯片数 = 存储器系统的存储容量/芯片容量这个公式对于使用上述任何一种扩展方法所组成的存储器系统的设计都是适用的。
128KB的存储系统共含有128×1024×8个存储单位,需要1024×1位的RAM芯片共128×1024×8/(1024×1)=128×8=1024片。
所以选A。
2.用一片EPROM的芯片构成系统内存,其地址范围为F0000H~F0FFFH,无地址重叠,该内存的存储容量为()。
A.2KBB.4KBC.8KBD.16KB解:在现代计算机中,特别是微机系统中,内存储器一般都是以字节为单位编址,即一个存储地址对应一个8位存储单元。
对于本题而言根据EPROM芯片的地址范围,可计算出它的存储容量,即F0FFFH-F0000H+1=1000H=4KB。
所以选B。
3.某单元的逻辑地址为:4B09H:5678H,则该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
解:物理地址=段地址×10H+段内偏移地址=4B09H×10H+5678H=4B090H+5678H=50708H4.有一静态RAM芯片的地址线为A12~A0,数据线为D7~D0,则该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
A.2K×4位B.4KB C.8KB D.1K×4位解:该静态RAM芯片共有13条地址线(寻址能力为213),8条数据线(字长为8位),因此它的存储容量为213×8=8K×8位。
选择C。
5.简述EPRAM芯片Intel 2732A的各引脚功能。
答:2732A的存储容量为4K×8位,有12条地址线A11~A0,8条数据线O7~O0, 2条控制线中为芯片允许线,用来选择芯片;为输出允许线,用来把输出的数据送上数据线;只有当这两条控制线同时有效时,才能从输出端得到读出的数据。
6.8088 CPU与存储器芯片2716和6116的连接如图所示,请分别写出2片芯片的存储容量和地址范围(先用二进制表示,然后把无关位设置0后写出16进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