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政策就是按规则进行的。如果决策者在事件发生时根据其判断并选择当时 看来合适的政策,政策就是按相机抉择进行的。 • 前者决策者的行为受到规则的约束,后者则不受任何约束,可自行优化各个时点 上的选择。
相机抉择=主动性;有规则≠被动性
• 关于规则与相机抉择的讨论不同于关于主动与被动 政策的讨论。政策可以根据规则实施,但既可以是 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EAS*
E*
P*
E2 EAS1
P1 P0
EAS0 E0 E1 AD1
AD0
0
Y
Y
经济政策的无效
10
卢卡斯理论的核心:理性预期
• 第一,它强调预期的作用,特别是理性预期的作用。经济当事人无法确知未 来,因而不得不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测或预期,来制定计划,进行决策。如 果这些预期是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当事人就会尽可能好的利用所有可以得到 的信息,得出可能是最好的预测。
wk.baidu.com
的规则问题;第三节讨论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些新进
展。
2
第一节 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所谓主动性政策就是政府运用财政与货币等政策 工具,逆经济风向行事,熨平经济波动以使经济平稳 发展。
而被动性政策则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的本 质上的稳定性,政府的干预常常会造成和加剧经济波 动,所以应尽可能的少干预,依靠自动稳定机制来保 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其理由是:

• 被动性政策的拥护者认为,由于时滞的存在,经济稳定政策几乎是不可能成 功的。实际上,稳定经济的努力经常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对经济的稳定 产生副作用,有时是火上浇油,有时是落井下石。
5
自动稳定器
❖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 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 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如税收(累进收入税)、转移 支付、、失业救济金等。
• 一、政策效果滞后 • 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
以及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运行, 因而政策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 汽车与轮船的差别:宏观经济更像轮船
• 时滞有三种:识别时滞、行动时滞和生效时滞。
• 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加在一起,合称内部时滞,它是一国政府机构内部形成一项 经济政策所需的时间。就财政政策而言,行动时滞尤其漫长,长达一两年以上是 常有的事。生效时滞又称外部时滞,是指一项政策从形成之后到对经济活动产生 影响所用的时间。生效时滞更显著的揭示出货币政策的弱点,普遍认为货币政策 的生效时滞至少六个月以上。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常常是经济学家争论异常激烈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 特性以及政府应当通过其政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从来就是众说纷纭。
• 两种对立的观点: 1、宏观经济运行经常处于波动中,经济政策应该“见风使舵”,平抑波动,维
持稳定。 2、宏观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自以为是”的经济政策反而破坏了这种稳定性,
❖ “自动稳定器”可以被看作不存在内部时滞的宏观经济政策。
6
自动稳定器的机制
❖ 经济萧条时期(转移支付,失业救济):
Y TR↑ C ↑ AE↑ Y ↑
❖ 经济繁荣期间(税收,累进税):
Y ↑ T ↑ TR C AE Y
7
•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 由于时滞的存在,这就要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能够精确的预测未来的经济运行情 况。
1、马克思:生产相对过剩,对私有制进行革命;2、凯恩斯:私人需求不足,应 该增加财政支出;3、弗里德曼:货币紧缩,应该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 折中的方案:有限制地干预。
13
第二节 有规则和无规则
• 经济学家争论的第二个题目是经济政策应该根据规则实施还是相机抉择进行。 • 如果决策者事前宣布如何对各种经济情况做出反应,并承诺完全遵循这种宣布,
• 两项规则的比较: 规则1: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3%; 规则2: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3%+(失业率-6%)
明显地,规则1属于被动性规则;规则2属于主动性规则
15
为什么要有规则?
(一)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
• 经济政策如果完全交给决策者相机抉择,极有可能 导致经济政策的滥用,这是因为:①经济政策制定 者的不称职,“庸医害人”;②政治家的机会主义 行为,“政治经济周期”。
• 经济预测与天气预报的比较。
9
• 三、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
• 1975年,卢卡斯发表《关于使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 政策评估的批判》的论文,提出理性预期理论,对 稳定经济政策进行了批评:人们的预期会对经济政 策作出反应,并对经济政策形成反作用,从而抵消 经济政策的效果。
P
LAS
经济政策取向应该是“无为而治”,少干预。
• 在本章中,我们把争论的问题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采取主动姿态,还是被 动姿态(是否需要干预);
第二、政策制定者是自由地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 相机行事,还是应当遵循某些既定的规则(怎样干 预)。

第一节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原则:主
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第二节讨论宏观经济政策
• 不幸的是,尽管经济学家为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想尽了办法,运用一系 列的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但经济运行的趋势依然难以准确的预测。
• 因此人们试图通过经济预测以消除政策时滞的努力是徒劳的,主动性政策的弊端 无从避免。
• 1930年经济萧条,2008年上半年从紧货币政策,股市6000点的崩盘,失业率 的预测等。
• 第二,它坚持市场立即出清,即价格是灵活富有弹性的。
11

与古典理论的不同,理性预期理论的中心含义在
于:人们的预期不可能总是正确,但他们不会犯系统性的
错误。卢卡斯模型与古典模型都预言了政策无关性
(policy irrlevance),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在长期内都不影响均衡的收入水平。但卢卡斯模型容许短
暂的偏离充分就业。但是这种偏离是预期错误的结果,它
的持续时间和错误持续的时间一样长,而预期错误总是不
会持续太久。理性预期理论也暗含了这样的结论:政策要
想起作用必须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但长此以往,人们对
政策反应就成为了问题,进而造成经济混乱。
结论:主动还是被动(干预还是不干预)?
• 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家的争论不休。 • 1930年大萧条的原因至今也没有完全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