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陶艺基础泥条成型法共24页
陶艺教案-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

一、陶艺教案-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艺泥条盘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对陶艺的兴趣和认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陶艺泥条盘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使泥条盘筑的作品整齐、美观、牢固。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陶土、陶艺机、泥条刀等。
2. 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和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
3.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相应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陶艺泥条盘筑基本技巧介绍(45分钟)1. 导入:教师展示陶艺作品,引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陶艺泥条盘筑的基本技巧,包括泥条的制作、盘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泥条盘筑作品,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简单的泥条盘筑练习。
第二节: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45分钟)1. 讲解:教师讲解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包括作品的布局、结构设计和装饰技巧。
2.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复杂的泥条盘筑作品,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3.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复杂的泥条盘筑练习。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泥条盘筑作品,要求整齐、美观、牢固。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作品质量等方面,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
九、评价方式:1. 学生作品的质量,包括整齐度、美观度和牢固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十、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陶艺创作。
2. 学生可以参加陶艺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学生可以深入研究陶艺的历史和文化,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六、陶艺教案-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续)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陶艺泥条盘筑的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作品。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泥条盘筑 全国通用

泥条盘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陶艺风格特点和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体会陶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通过图片欣赏,视频演示,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步的陶艺造型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的操作方法,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一件有自己风格特点的陶艺作品。
3、通过图片欣赏,把学生带入陶艺的天地里,去感受陶艺作品的美,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法塑造一件陶艺作品,感受陶艺文化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创意出一件自己的作品。
教学内容分析:陶艺课在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孩子在捏、揉、搓、拉泥巴时,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是手、眼、脑共同协调互动的过程,能更好的促使智力发展;制作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陶艺还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
一件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和制作,通过塑型、上釉、烧制等过程,让孩子们慢慢地静下心来,平稳情绪,收获喜悦和快乐,从而塑造健全而优良的性格。
因此我校2018年建了陶艺室,从四年级开设陶艺课,这是四年级孩子们的第一节陶艺课。
初步感知陶艺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以后创作陶艺作品做铺垫。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通过欣赏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激发对陶艺的求知欲,分析了解陶艺的表现形式及美感特征二、从抽象艺术具体到作品塑造切入重点1. 陶艺是集绘画、书法、雕塑、装饰、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孩子们理解这个“综合艺术”是抽象的,很难理解,但是艺术表现形式在作品上,具体到陶艺作品孩子们就好理解了。
陶艺的艺术表现——陶艺作品,那怎么样才能做成一件陶艺作品呢?引出陶艺作品的成型方法2.陶艺作品的成型方法:通过观看PPT图片学习四种方法,手捏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法拉坯法这是常用的四种方法,(学校陶艺室有这四种方法的相应陶艺工具),简单介绍手捏法(孩子们有小时玩泥的经验易掌握),泥板法和拉坯法放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实践掌握,泥条盘筑法是这节课的重点。
《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思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陶艺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手工艺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这门课有着强烈兴趣,让学生自行构思,不拘时空地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泥”中,缓解了平日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借制陶玩泥来陶冶自己,营造乐园,丰富生活。
他们在制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样,使小陶迷们在艺教实践活动中磨练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稚嫩与纯朴之美,浓缩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学生在陶艺课程结束后,还想留下来继续“玩泥”,可见艺术美却能陶冶人的性情。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
而陶艺这一活动能让学生陶艺教育实践的内涵丰富,涉及文化、艺术、历史、化学、物理、数学和设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在河北峰峰,陶瓷制作已经是花开遍地,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民间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
从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
今天,峰峰的陶瓷艺人把古老的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质瓷等数十种新产品,创造了手彩、雕金、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技法,磁州窑陶瓷艺品享誉世界。
在中国·峰峰首届磁州窑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的磁州窑专家和陶瓷艺术、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陶瓷艺术、旅游产业、国际传媒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一、实施过程:1.组织落实:教导处发动初一、初二学生报名;并落实时间。
2.确立陶艺学习内容、形式3.活动材料、工具、场地的规划及组织落实4.陶艺成果的存放与展示二、教育目标:1.要求学生通过陶艺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陶艺教案-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

陶艺教案-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成型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泥条的均匀分布和结构的稳定性。
三、教学准备:1. 陶艺泥料、陶艺工具、工作台、烤箱等。
2. 示范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陶艺作品,引导学生对陶艺产生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2. 讲解:介绍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示范:演示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学生展示作品,评价彼此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陶艺泥条盘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3. 反思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增加更多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
4. 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泥料和工具进行陶艺创作,拓展创作思路。
2. 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展览或工作室,了解陶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3. 开展陶艺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心。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个陶艺泥条盘筑作品,要求结构稳定、线条流畅。
2. 写一篇关于陶艺创作的心得体会,分享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八、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结构、线条、泥色等方面的表现。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运用陶艺泥条盘筑制作方法创作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如花盆、碗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陶艺基础---泥条成型法

开始实践吧
谢谢观看!
泥条成型法
又称泥条盘筑法,它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制作陶器的成型 方法。泥条盘筑成型的方法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成型方法所 能做出的各种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造型,表现力极强。
泥条盘筑法?
运用泥条构筑成型的方法
想一想:
泥条盘筑法使用的最基本的泥条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呢?
搓
在搓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走进陶艺
——大黄集镇毕寨小学 邓琰琰
一、陶艺
陶瓷艺术,俗称“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陶瓷这个由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所 产生的景物而表现,可以永久保存,她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传统 文化的延伸和蜕变,是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陶艺的三要素:泥、水和火,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们最亲近的朋
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
二、陶艺与中国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陶艺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约1万年前就已经 产生。在这近万年的历史中,留下了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例如被列入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
兵马俑
唐三彩
三、陶艺的制作方法
主要有:捏制成型法、 泥板成型法、 泥条成型法、 翻模成型法、 拉胚成型法等。
粗细不均匀?凹凸不平?
手掌心 均匀用力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陶艺作品可以说是净化心灵的过程,通过 欣赏高雅的作品可以让人精神愉悦。
欣赏艺术家作品:
欣赏艺术家作品:
欣赏艺术家作品:
陶艺作为土与火的艺术,展现出稚拙、淳朴的美感。它最 初源于生活,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又高于生活。它创造性地把自然 界以及生活中的物象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美感。
陶艺的成型技法

F 将作品内壁泥条和泥条间 用手或工具抹平、压紧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
G 一边向上盘筑,一 边抹平内壁
H 盘筑过程中的外形变化
I 盘筑过程
第5页/共71页
J 盘筑过程完成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
K 用泥条点缀外形
L 更多的点缀,使作品具有 韵律感和节奏变化
第6页/共71页
M(中国)李阳 烧制好 的泥条盘筑作品
第二节 泥板成型
图163G 表面刻画及点缀装饰
图163H 烧制好的泥板棱角成型作品
第17页/共71页
第二节 泥板成型
2. 卷筒形成型法。将设计好的卷筒造型计算出高与宽的延伸尺寸。把已经制好的 泥板切割成相应尺寸的形状,待干燥到有比较好的站定性时,用手将泥板托住,竖 立起来,利用泥的柔软性和可塑性将泥板卷成简状。用篦刀或锯条刮毛泥板黏结面, 涂上泥浆或水,增加黏结度。将黏结面合上,用手轻轻按压。然后根据造型需要采 取捏、按、压等手法调整外形,井作表面装饰,直至卷简成型工艺完成。(图164A-H)
第29页/共71页
第三节 捏塑成型
图178A(前面步骤同捏塑成型) 将一二段做外形处理
图178B再黏结第三段并进行 外形调整
第30页/共71页
第三节 捏塑成型
图178C 最后做一些点缀 装饰,直至最后完成
图178D烧制后的捏塑黏结成型作品 第31页/共71页
第三节 捏塑成型
捏塑成型的挂意事项: (1) 泥料不宜过干或过湿,过干可塑性弱,易开裂,过湿黏手,易变形。 (2) 手工捏塑时尽量保持坯体厚薄一致,防止收缩或烧制时变形。 (3) 手工捏塑的特点就是手工的自然味十足,在黏结时注意不要损伤表面的
第14页/共71页
第二节 泥板成型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泥条盘筑法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泥条盘筑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条盘筑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能够通过泥条盘筑法制作简单的器物,如杯子、碗、盘子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泥条盘筑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制作简单的器物,如杯子、碗、盘子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器物。
2.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泥条2.水3.工具(刀、粘合剂、刷子等)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泥条盘筑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器物。
2.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组内合作完成课程设计。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需要制作的器物类型并决定样式、大小、形状和颜色。
3.学生动手制作器物,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器物的质量。
4.学生制作的器物完成后,进行展示,讲解器物的特点,其中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用途等等。
3.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技巧和经验应用到其他方面,如课程设计、科技创新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实践效果和成果。
2.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课程难度与学生水平的匹配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在制作器物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使用刀具时要注意手部安全。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如洗手等。
3.学生在制作前应该计划好所需材料和工具,准备充分。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者技术工作者到学校开展相关技能和创新的科技竞赛,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
九、教学反思通过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技能和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教育和发掘学生的潜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些方面。
陶艺教学案例——泥条盘筑成型法

陶艺教学案例——泥条盘筑成型法主题选定1、陶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陶土制作、烧制的初步技术,它不仅可以制作实用的器具,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在人们对文化与精神生活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的今天,掌握一定的陶艺知识,了解、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不但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2、玩泥是人的天性,而泥巴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双手的捏塑把玩,可以创作出各种让人心动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它展现自我,表达自我。
泥条盘筑是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方法简单易学,表现力强,在造型的空间大小上所受限制也较少,所以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3、中小学生之前对陶艺了解不多,在陶艺方面的经验和动手能力并不强,所以在该学段的教学中,选用泥条盘筑成型为教学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造型随意性较强,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意空间,所以选择了泥条盘筑成型为教学内容。
4、当今教育倡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陶土的可变和可塑性,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实施目标1、认识陶艺的制作工具,初步了解陶艺风格特点和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体会陶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通过图片欣赏,视频演示,教师演示,小组研讨等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步的陶艺造型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一件有自己风格特点的陶艺作品。
3、通过对陶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
通过图片欣赏,把学生带入陶艺的天地里,去感受陶艺作品的美,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的热情。
实施方案:把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三个课时内连续进行。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我国陶艺的悠久文化历史,了解陶艺造型的几种简单方法,并学习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设计和表现一件有新意,有特点的陶艺作品。
第一阶段:欣赏分析作品,体会陶艺形式美,学习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