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油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方案范文

合集下载

全国油菜五大主推技术

全国油菜五大主推技术

全国油菜五大主推技术一、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1.选择良品,集中连片。

选用高产、多抗、高油的双低油菜品种,以村、乡镇等集中连片种植,禁止插花种植非优质油菜品种。

2.适时育苗,培育壮苗。

选择土壤肥沃、灌排方便、前茬非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左右。

精细整地,开沟作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亩施硼肥0.5公斤。

3.开好三沟,精细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开沟做畦,施好基肥。

旱地一般畦宽2-3米,稻田一般畦宽1.5-2米,沟宽20-25厘米,沟深20-30厘米,田块较大时要开好中沟,做到“三沟”配套。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苗龄30-35天开始移栽,一般每亩6000-10000株。

5.配方施肥,必施硼肥。

前茬收获后要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大田总施肥量每亩折纯氮为12.5-15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5-7公斤。

6.防治田间病虫草害。

苗床期间,应重点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该技术适宜于整个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二、双低油菜稻田板茬免耕移栽技术1.培育壮苗。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灌排方便的旱地或早中稻茬口进行育苗。

苗床及大田比一般为1∶5左右。

2.开沟覆厢。

水稻收割前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适度湿润。

水稻收获后立即挖好“三沟”。

3.化学除草。

4.抢墒移栽。

施足基肥、适期早栽、保证移栽质量。

5.大田管理。

板茬移栽油菜根系浅、土壤易板结,后期易早衰,因此要早管促早发稳长。

冬前要做好中耕松土、壅根,增施越冬肥,早施、重施薹肥促春发,后期适当补施叶面肥,防止早衰。

该技术适宜于整个长江流域的大部地区。

三、双低油菜少免耕套直播技术1.品种选用。

选用耐迟播、发苗快、株型紧凑、耐密植、抗病抗倒性强、产量潜力大的双低油菜品种。

2.造墒备播。

直播油菜关键技术在于一播全苗、齐苗、匀苗。

3.施足基肥。

要求提前施用基肥和种肥,基肥约占总施肥量的30%-40%。

4.适期早播。

一般比育苗移栽油菜推迟7-10天播种。

粮食高产示范实施方案

粮食高产示范实施方案

粮食高产示范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农业部门提出了粮食高产示范实
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示范推广,引领全国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粮食高产稳产。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粮食高产示范实施方案将重点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这包括选用优质种子,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科学植保等一系列种植技术。

通过示范田地,向农民展示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引导农民进行模仿学习,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其次,该方案将加大对示范田地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农药
等农资支持,帮助农民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科学种植技术。

同时,还将加大对示范田地的技术指导力度,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示范田地进行定期指导,解决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效果。

此外,粮食高产示范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开展农技培训、
举办科技示范会等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科学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示范实施,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最后,该方案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示范田地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示
范田地的持续示范效果。

同时,还将建立示范田地效益分析机制,及时总结示范效果,向农民展示科学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粮食高产示范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农业部门、科研
机构、农民等多方合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目标。

希望广大农民能够积极参与示范实施,共同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

水稻品种推广实施方案

水稻品种推广实施方案

水稻品种推广实施方案一、背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不同地区对水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推广适合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广目标。

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推广优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满足不同地区对粮食的需求。

2. 改善水稻品质,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改善水稻的口感、外观等品质指标,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推广策略。

1. 种植示范,在各地设立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展示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技术和效果,吸引周边农民前来学习。

2. 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对优质水稻品种的认知度。

3. 政策支持,加大对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补贴种子、提供技术培训、优惠贷款等,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

四、推广措施。

1. 建立品种推广示范站,在各地设立水稻品种推广示范站,展示各类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吸引农民前来学习和参观。

2. 举办培训会议,定期举办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种植者分享经验,提高农民对优质水稻品种的认知和种植技术水平。

3. 推广优质种子,向农民免费或者优惠提供优质水稻种子,确保农民能够获得良好的种植材料。

4. 建立收购渠道,建立优质水稻品种的收购渠道,保障农民种植的水稻有销路,增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五、推广效果评估。

1. 产量提高,通过对推广地区水稻产量进行监测和统计,评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对产量的提升效果。

2. 品质改善,对推广地区水稻的口感、外观等品质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对品质的改善效果。

3. 农民收入增加,对推广地区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的收入进行调查和统计,评估推广效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油料作物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 目标任务

油料作物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 目标任务

油料作物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目标任务一、目标任务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料作物新品种,并通过有效的推广策略,使这些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提升我国油料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育种技术研发:我们将致力于研究和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现代育种手段,以实现对油料作物遗传改良的高效、精准操作。

2. 新品种培育:结合我国各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我们将选育出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油料作物新品种,如高油酸花生产种、低芥酸油菜品种等,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油料作物的需求。

3. 抗逆性研究:针对我国油料作物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干旱、盐碱等问题,我们将加强抗逆性状的遗传研究和新品种的培育,提高油料作物的抗性,保障生产的稳定。

4. 新品种推广: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向农民推广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推动新品种的产业化发展。

二、实施方案1. 成立由育种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的新品种研发与推广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2. 建立完善的科研与推广体系,包括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环节,确保育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理念,提高我国油料作物育种的整体水平。

4. 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扩大新品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1. 培育出10个以上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料作物新品种,提高我国油料作物的国际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为我国油料作物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水稻品种推广工作方案

水稻品种推广工作方案

水稻品种推广工作方案为引导农民选用良种,充分发挥良种对农业增产增效的根底作用,加快粮食作物良种推广步伐,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促进我市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规定,经科学试验示范和评议筛选,特推介我市年主要农作物水稻主导品种。

一、工作目标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更换率20%,水稻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今年市推水稻主导品种13个,推广面积稳定在84%以上。

其中,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要求早稻达84%以上,中稻和一晚达83%以上,二晚达86%以上。

二、主导品种介绍1、早稻主导品种介绍(1)株两优4024生育期110.2天。

株高100厘米。

一般亩产538.5公斤。

较易落粒。

3月下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2.5公斤,16.5×20厘米栽插规格。

重点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宜在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

(2)湘丰优402生育期113.5天,株高90.3厘米,一般亩产500公斤,3月2530日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20公斤。

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

栽插规格为5寸×6寸。

重点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病虫害的防治。

宜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3)潭两优83生育期1.4天,株高82.7厘米。

一般亩产502公斤。

3月底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

栽插规格16.7×20厘米,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4)陆两优996生育期111天,株高95.1厘米。

一般亩产530公斤。

3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

16.5×20厘米栽插,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5)优I1501生育期107.7天,株高79厘米,一般亩产450公斤。

3月下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公斤,栽插规格5寸×6寸。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指推广应用那些在当地具有较高适应性和推广潜力的农作物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主推适宜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的优质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则是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以评估推广效果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就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以及对这一实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背景和意义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背景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意义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意义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品种选择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农业主导品种的甄选和推广对象的确定。

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取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品种进行主推。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方式技术推广方式包括示范推广、种子培育、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农民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另外,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推广效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推广效果应该得到客观评估。

主要考察指标包括作物产量增加情况、品质改善情况、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等。

只有经过实际验证的有效推广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改进措施根据实际推广效果和农民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推广措施。

粮油生产发展工作方案计划方案.doc

粮油生产发展工作方案计划方案.doc

一、指导思想围绕稳定生产总量,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粮油生产总体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先进栽培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

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活动。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惠粮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着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努力提高粮油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粮油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2009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91.5万吨,争取200万吨,其中肥东县68万吨,肥西县58万吨,长丰县60万吨,四个区5.5万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综合优质率达到80%以上。

全市油料作物产量达34.4万吨,争取36万吨,其中肥东县13.5万吨,肥西县8万吨,长丰县6.5万吨。

主要粮油作物的目标任务:水稻: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加快超级稻品种推广,力争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大幅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

2009年计划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95万亩,单产达517.6公斤/亩,较上年提高4%,总产达到152.7万吨,较上年提高3.5%,优质率达80%,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小麦: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四防”(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要求,大力推广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控为主要内容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大力抓好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

计划全年小麦面积76.4万亩,单产力争达360公斤/亩,较上年提高3%,总产达到27.5万吨,比上年提高1.5%,优质率达78%,较上年提高3个。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油产量成为当务之急。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旨在通过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集成种植模式,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从而提升我国粮油生产能力。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1. 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实现粮油产量的稳定增长。

2. 提升粮油规模种植主体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3. 促进粮油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任务1. 集成推广粮油作物关键技术模式。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其参与单产提升行动。

3.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单产提升行动提供保障。

4. 建立健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长效机制。

三、实施范围和主体(一)实施范围1. 选择粮食主产区和油料主产区作为项目实施重点区域。

2. 在实施区域内,优先选择粮油规模种植主体。

(二)实施主体1. 规模化种植大户。

2. 家庭农场。

3. 农民专业合作社。

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关键技术模式(一)水稻1. 集中育秧。

2. 机械插秧。

3. 侧深施肥。

4. 一喷多促。

(二)小麦1. 机械匀播。

2. 配方施肥。

3. 一喷三防。

(三)玉米1. 精播增密。

2. 配方施肥。

3. 病虫害防治。

(四)油料作物1. 油菜:双低油菜种植技术、油菜机收技术。

2. 大豆:大豆高产创建技术、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一)政策支持1. 优化土地政策,保障粮油种植面积。

2.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

3. 优化农业信贷政策,为粮油规模种植主体提供金融支持。

(二)资金投入1. 设立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项目专项资金。

2.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粮油产业,推动产业发展。

六、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三)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粮油规模种植主体的种植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粮油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方案
概述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技
术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粮油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效率,农业科研人员不断钻研和创新,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推广主导品种的种植和生产技术方案。

本文将针对主要粮油作物的主导品种,介绍其主推技术方案。

主要粮油作物
水稻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
食作物之一。

其中,南方水稻以盈米饱粒、品质优良闻名,是国内外市场的主要需求品种。

南方水稻的主导品种有“三叉三品”(云南大杂3、云南大杂4、永伟优80、永伟优89、永伟优90、永伟优92)、汕优7、汕优9、广优9等。

对于南方水稻主导品种的种植和生产,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田土处理
•深厚耕耘:将土层深翻30~35厘米,使土质疏松。

•施肥:在翻耕后施入腐熟有机肥和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种前耕耘:在种子带上盘里进行耕耘,埋深4~5厘米,覆土后压实土壤。

育苗
•种子浸种:将种子置于水中浸泡,使其吸足水分,容易发芽。

•细胞苗代: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使水稻苗生长得更快、更健壮。

•规范管理:适时进行定时定量的灌溉和喷雾,注意保温和保湿,控制病虫害。

栽培管理
•掌握节水技术:适当减少灌溉量,增加灌溉次数,给予适度肥水供应。

•控制秧苗密度:南方水稻每亩栽培量应以60~80万株为适宜。

•进行保护性剪枝:清除多余、柔弱、向内生长的杂枝,使水稻生长平衡。

大豆
大豆是我国优良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提供动物蛋白和人类食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其中,北方大豆以主食用大豆、菜用大豆(豆腐渣豆)、粉用大豆(黄豆)等主导品种为主,南方大豆以菜用大豆(豆腐渣豆)为主。

对于主导品种的种植和生产,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处理
•在中性或微酸的土壤里种植。

•深翻耕种:将土层深翻30~35厘米,增加土壤通气性。

•喜碱性:大豆对土壤的PH值要求在6.5~7.5。

•施基肥:在播种前适当施入有机肥、磷、钾肥等。

育苗
•种子浸种:将种子置于水中浸泡,使其吸足水分,容易发芽。

•着重管理幼苗:定时浇水,使土壤保持适度湿度,注意保暖防寒。

栽培管理
•定时定量灌溉:大豆灌溉需量巨大,且需彻底。

•控制密度:根据品种选用适宜密度,每亩种植12~15万棵大豆。

•控制施肥量:按品种、土质、季节的不同,量化调整化肥的用量。

玉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蛋鸡、肉鸡、肉猪、肉牛、乳牛、奶山羊、肉羊等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原料。

其中,常规玉米、复合玉米、优质玉米等是比较常见的主导品种。

对于主导品种的种植和生产,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壤处理
•化肥施用:种植玉米之前,需要施入足够的有机肥、磷肥、钾肥等。

•深翻耕种:将土壤深翻30~35厘米,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排水性。

•播种前田园整理:深耕后,整平有序,避免中心高、四周低,未来植物生长不平衡。

育苗
•种子选用:选用种质良好、繁殖适宜的种子进行育苗。

•施肥保温:营养丰富的肥料,如有机肥等可以增加泥土高温。

•水分管理:苗床保持适度湿润,避免浮苗、缺水、过施肥等情况。

栽培管理
•控制密度:玉米每亩种植量以5万~7万株为宜。

•追肥技巧:需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及地块条件进行调整,一般4~5次追肥为适宜。

•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地域及其气候,选用防治主要病害及虫害,病虫药剂不能超量使用。

结语
以上是针对主要粮油作物的主导品种所推广的种植和生产
技术方案。

通过科学种植技术与现代化种植设施的运用,可以提高粮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国家的稳定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