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 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 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杨学明1,2,姚金保1,2,姚国才1,2,钱存鸣2(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要 宁麦13系采用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并被江苏省确定为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

关键词 小麦品种;宁麦13;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3-10638-01基金项目 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0-0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6110402、6110512)。

作者简介 杨学明(197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6-131 选育目的宁麦13(原名宁9系选、宁007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号原始群体中经系统选择育成。

宁麦9号具有分蘖成穗数较多、结实率高、穗粒数较多、赤霉病轻、抗梭条花叶病、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等特点;但该品种存在茎秆偏软、抗倒性偏弱、籽粒偏小、千粒重较低等不足之处。

宁麦9号是采用集团选择法育成的品种,在其育成初期的原始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剩余变异,因而针对宁麦9号的弱点,期望在其原始群体中选拔出保留其优点,且抗倒性增强、千粒重提高、产量潜力更大的新品种。

2 选育经过1997年5月在宁麦9号原始群体中选择了20000个单穗,经考种发现230个籽粒明显大于宁麦9号的变异单穗,于当年秋天穗行播种,以宁麦9号为对照。

选择出株高低于宁麦9号、千粒重高的优异穗行18个,分别种成穗系。

1999年对18个穗系继续选择,有2个穗系旗叶宽度比宁麦9号宽、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强,选择其中优异单株,经考种,选择千粒重高的单株399株,当年秋播种成株系。

“宁麦1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 0 / g土 壤 。 0 mg k
25 .%;每穗总粒 数分别增 加 4 3 . 、 . 粒 ;每穗实粒 数 . 、15 0 1
实 产 分 别 增 加 1 3 4 0 . 、8 .k 3 . 、1 8 8 7 9 g,增 幅 分 别 为 2 .%、 52
种 , 6 7 本苗以 8 2 每 6m 基 ~1 万为宜;土壤肥 力 中等 的 田块 ,
收 稿 日期 :2 0 —1 —1 09 2 3
半半半 木木木半 木牛木 半车卡幸 率章术 幸卓半砷 牢木木 木事 木木砷 丰木木 术木木 术牛 斗车枣 木牛 水牛木 半半半 幸羊车木 半 半 车半半 年木木 母木木半 术 半 年木宰 宰枣 木半年术 木牛卓 章半 年牛木 木奉 乖牛木宰 幸掌术 木章宰宰 幸幸牛幸 母木 木枣 木 宰 【 【
纯氮 1 ~lk 五 氧化二磷 和氧化钾各 7 k 氮、 、 5 8 g、 ~9 g, 磷 钾
比例 为 2 l 1 遵 循 “ 期 足 肥 促 早 发 , 期 控 氮肥 保 品 质 ” : :。 前 后 的施 肥 原 则 。 氮 肥 运 筹 基 肥 占 7% , 蘖 肥 占 l%, 节 孕 0 分 5 拔
表2 栽后2 d植株性状考察结果 0
2 .%、1 .%。经方差分 析 ,水稻产量与禾丰 氮钾 硅镁肥 05 66 的施用量呈显 著正相关 (= .0 7)( r 0 9 8 见表 4 。 )
表 4 产 量 及 其 结 构
氮 钾 硅 镁 肥 能 延 缓 绿 叶 衰 老 , 片 上 举 , 别 是 剑 叶 的 夹 角 叶 特
上海 业科技
2 1—2 00
“ 宁麦 l " 小麦 优 质高 产 栽培 技 术 3
葛跃 武 ( 苏省 如 皋市如 城镇 农技 站 江 26 0 ) 2 5 0

洪泽岔河小麦品种宁麦13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洪泽岔河小麦品种宁麦13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宁麦13是一种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充分发挥宁麦13的产量潜力,提高其品质,本文旨在分析宁麦13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当前,全球小麦种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病虫害等。

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小麦品质,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宁麦13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其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提高小麦生产效益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宁麦13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的实现方法。

一、宁麦13的生物学特性宁麦13的麦穗呈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半角质。

平均亩穗数为31.5万穗,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9.3g。

这些特征使得宁麦13在同类小麦品种中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在品质方面,宁麦13的品质特性在不同的品质检测中心得到了认可。

南京财经大学粮油食品检测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3的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商业部饼干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

宁麦13的抗病性也有一定的优势,它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

尽管对抗病性的评价不是特别高,但在适宜的农业实践和种植条件下,它仍可以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状。

宁麦13的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也值得一提。

它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

这一结果表明,宁麦13对于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此外,宁麦13的产量和品质特性还表现在它的亩产量和容重等方面,2004年和2005年的测定混合样分析结果表明,其容重为790g/L和798g/L,蛋白质含量为12.50%和12.44%,湿面筋为27.1%和25.8%,沉降值为36.2mL和35.7mL,吸水率为59.4%和58.9%,稳定时间为5.7分钟和6.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为295E.U.和278E.U.,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宁麦13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优势。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3的选育与应用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3的选育与应用
选( 后编号为宁 07 ) 0 8 推荐参加江苏省淮南弱筋小
麦 新 品种 区域试 验 ,0 3— 0 4年 参加 生产试 验 。 20 20
2 特征特 性
年度 , 平均产量 3 60 g67 分别 比两对照增 6 .0k/ 6 m , 产 1.7 和 2 6 % , 1 4 1% .3 居 1个 参试 品 种 的第 一 位 。 两年平均产量 3 90 g67 位于所有参试品种 7 .0k/6 m ,
22 抗性及经济学特征 . 22 1 子粒品质优 .. 经南京财经大学粮油食品检 测 中心分析 , 其容重为 75gL 粗蛋 白含量1.% , 9 / , 09
员会审定 , 并正式定名 , 该品种 已申请品种权保护 。
1 选 育经过
湿面筋含量 2 . % , 12 干面筋含量 7 3 , . % 降落值 42 4
年, 为对 宁麦 9号 进行 进一 步提 纯复壮 , 宁麦 9号 在
繁殖 田中选择 2万个典 型穗 , 经室 内考 种发 现有 20个单穗子粒明显较 大且饱满 , 当年秋播单独 3 于
将其种成穗行。19 9 8年从这些优异穗行中选择 1 8
到商业部优质饼干小麦的各项指标 。 22 2 抗逆性强 经 江苏省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 护 .. 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 , 宁麦 1 高抗梭条花叶病 , 3 中
维普资讯

3 一 6
江苏农业科学
20 年第 5 06 期
优质高产小新 品种 宁麦 1 3的选 育与应用
钱存呜 , 杨学明, 国才, 姚 姚金保 , 周朝飞, 王立明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 究所 , 江苏南 京 20 1 ) 10 4
关键词 : 小麦 ;新品种 ; 选育 ;特征特性 ; 栽培

宁麦13和扬麦19哪个更适合安徽沿江地区种植

宁麦13和扬麦19哪个更适合安徽沿江地区种植

THANKS
感谢观看
种植环境
安徽沿江地区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小麦。
建议
根据品种特点和种植环境,建议安徽沿江地区种植宁麦13和扬麦19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并注意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田间管 理措施。
对安徽沿江地区种植宁麦13和扬麦19的建议
选种
选择适合安徽沿江地区气候条件和土 壤特点的小麦品种,如宁麦13和扬麦 19。
收获与贮藏
在小麦成熟后及时收获,并采取适当 的贮藏方法,以保证小麦品质和口感 。
02 01
05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 的种植密度,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 。
03
科学施肥
根据小麦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促进小 麦生长。
04
病虫害防治
定期观察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 采取防治措施,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收益对比
单产对比
在安徽沿江地区,扬麦19的单产高于宁麦13,因此扬麦19的收益也相应较高。
价格对比
扬麦19的价格略高于宁麦13,这也使得扬麦19的收益相对较高。
投资回报率对比
投资回报率
由于扬麦19的单产和价格均高于宁麦13 ,因此扬麦19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应较高 。
VS
风险与收益平衡
虽然扬麦19的收益较高,但两种小麦在 生长和收割过程中的风险也相似,因此投 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情 况来选择种植哪种小麦。
05
CATALOGUE
市场前景预测
市场对两种品种的需求趋势
宁麦13
近年来,由于宁麦13的产量高、品质优良,市场对宁麦13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安徽沿江地 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宁麦13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宁麦13小麦超高产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

宁麦13小麦超高产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

宁麦13小麦超高产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作者:韩国路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3期摘要综述了宁麦13小麦攻关田基本情况,总结了其超高产生育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宁麦13;超高产;攻关;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56-02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9号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弱筋小麦品种,具有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品质达弱筋指标、高产、稳产等特点[1]。

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503),2006年通过国建农作物品种审定[2]。

2007开始引进示范种植,逐渐成为高邮市的主导品种之一,2011—2014年种植面积占该市小麦种植面积的40%~50%。

大面积生产中一般产量为6.0 t/hm2,高产田块可达到7.5 t/hm2。

2014年高邮市宁麦13高产创建攻关方采用穴播方式,播种量37.5 kg/hm2,最终有效穗数492.0万穗/hm2,穗粒数50.5粒,千粒重43.2 g。

1 攻关田宁麦13基本情况宁麦13攻关田位于三垛镇春生村珠湖农场,面积1.2 hm2,土壤类型为乌沙土,有机质含量1%~2%,全氮0.10%~0.15%,速效磷10~20 mg/kg,速效钾50~100 mg/kg。

前茬作物为水稻,统一稻秸秆机械半全量还田旋耕,10月30日人工穴播后镇压。

攻关田播种量37.5kg/hm2,基本苗97.35万根/hm2。

2014年6月5日,由江苏省农委组织扬大农学院、省农科院、省作栽站等小麦专家对攻关田进行实割见产验收,扣除杂质和水分,折合标准原粮,0.20 hm2攻关田小麦产量10 398.00 kg/hm2,刷新了江苏省淮南麦区单产新纪录。

2 攻关田宁麦13超高产生育特性2.1 产量结构攻关田10月30日播种,播种量37.5 kg/hm2,株行距0.17 m×0.12 m,密度51.0万穴/hm2,基本苗97.35万根/hm2。

宁麦13小麦超高产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宁麦13小麦超高产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9 0 0万 ~ 9 7 5万 株/ h m , 成穗数 5 2 5万~ 6 0 0万 穗/ h m 。 四 是 抗
试验 田安 排 在 盐城 市 大 丰 区 刘庄 镇 民 主 村 基 地 进 行 , 供试地为黏性土壤 , 土地平整 、 肥力均 匀、 排灌方便 、 形 状 规整 , 前茬 为水 稻 ; 有机 质 含量 为 2 1 . 7 g / k g , 全氮 含 量 为 1 _ 3 7
1 - 3 核 心 栽 培 技 术

是适 期 早播 。 宁麦 1 3于 1 1月 4日及 时播 种 。 二 是精
量播种。 提 高播 种 质量 , 确保基本苗 2 2 5万 株/ h m 2 左右 , 苗 齐 苗壮 。 三是 测 土配 方施 肥 。 高效 施肥 , 小群 体壮 个 体 , 协调 个体与群体 的矛盾 , 越冬 苗 4 5 0万~ 5 2 5万 株/ h m , 高 峰 苗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地 概 况
( 占总 氮量 的 4 0 %~ 5 % , 0 总施磷 的 5 0 %, 总施钾 的 3 %~ 0 5 0 %) 。 拔节 掌握在 倒三 叶期 , 施氮 量 占 2 0 %~ 2 5 %, 以复 合 肥 为 宜 。 孕穗 肥 在剑 叶 露尖 至破 口期施 用 , 施氮 占 1 5 %~ 2 0 %。 具体施肥 方案 : 基肥 施三元 复合肥 4 5 0 k g / h m2 +尿 素 1 5 0 k g / h m , 拔 节肥 施 三 元复 合 肥 2 2 5 k g / h m + 尿素 7 5 k g / h m 、
剂 的使 用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0 1 4年 、 2 0 1 5年 试 验设 置 2个 处 理 , 分 别 为 稻 秸 秆 全

弱筋小麦宁麦13密度和肥效试验初报

弱筋小麦宁麦13密度和肥效试验初报

弱筋小麦宁麦13密度和肥效试验初报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弱筋小麦宁麦13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和施肥规律,结果表明:密度为225万苗/hm2,施纯氮210kg/hm2、五氧化二磷120kg/hm2、氧化钾120kg/hm2,且氮肥、磷肥、钾肥的基肥与追肥比分别以7∶3、5∶5、7∶3,对提高产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弱筋小麦;宁麦13;密度;肥效;产量为寻求不同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弱筋小麦宁麦13产量的影响,探讨该品种在海安县种植的适宜密度和施肥规律,特进行本试验。

1试验基本情况1.1试验设计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225万株/hm2和270万株/hm2等3个水平,分别以A、B、C表示;氮肥运筹方式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5:1:4、6:1:3、7:1:2等3个水平,分别以1、2、3表示。

一生施纯氮210kg/hm2,五氧化二磷120 kg/hm2,氧化钾120kg/hm2。

磷肥基肥和追肥比为5:5,钾肥基肥和追肥比为7:3,追肥时间为五至七叶期。

小区面积为12m2,裂区设计,重复3次。

1.2试验实施试验于2005~2006年在胡集镇实施,土质沙壤,地力均衡,供试品种为宁麦13,采用人工条播,播期为2005年10月30日,11月11日出苗,于2006年1月10日追施平衡肥,1月15日(五叶一心期)追施磷肥、钾肥,3月3日施拔节肥。

成熟期在5月31日,6月2日收获,其他栽培措施与大面积弱筋小麦管理相似。

2结果与分析2.1茎蘖动态冬前(2005年12月20日)考察,各处理茎蘖苗变化在334.5~496.5万苗/hm2,其中,密度C茎蘖苗超过450万苗/hm2,密度A的茎蘖苗最低,为300万苗/hm2左右。

单株带蘖以密度B最多,平均0.72个,分别比A、C两种密度多0.06个、0.1个,同一密度中,施肥水平以7:1:2单株分蘖最高,5:1:4最少。

越冬期(2006年1月20日)考察,茎蘖苗变化在594~915万苗/hm2之间,密度C位居前列,单株分蘖仍以密度B居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

介绍了宁麦13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宁麦13;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小麦是江苏省粮食作物第二大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hm2以上,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6.8%,总产约1 000万t,约占全国的7.5%。

宁麦1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具有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品质达弱筋指标、高产、稳产等特点[1]。

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品种[2]。

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宁麦13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株高约为85 cm,株型较紧凑,分蘖及成穗数高,一般有效穗数为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穗纺锤型。

籽粒为红粒、粉质,长芒、白壳。

千粒重约为40 g,容重为790~800 g/L。

经南京财经大学粮油食品检测中心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3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商业部饼干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GB/T17893-1999)[3]。

宁麦13感叶锈病、纹枯病轻,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耐湿、耐肥、抗倒性较好,其中抗倒性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58和宁麦9号。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结果
宁麦13参加江苏省淮南片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5 68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和宁麦9号分别增产12.63%和3.13%,居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 350.5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14%。

宁麦13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4—2005年平均产量为6 313.6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79%,居第1位;2005—200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鄂、皖、苏、浙4个省平均产量为6 000.1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2.31%;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为6 655.50 kg/hm2,较对照豫麦18增产19.5%[4]。

2.2 示范种植表现
江苏盐城、南通、泰州和扬州等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宁麦13大面积种植的产量约为6 000 kg/hm2,高产片区(田块)可达7 500 kg/hm2,小部分高产场圃千亩连片丰产方产量高达8 250~9 000 kg/hm2。

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位于东台市,2006年种植宁麦13面积达676 hm2,平均产量达7 500~8 250 kg/hm2[1]。

扬州市江都区2010—2011年种植面积不断攀升,扬州等市宁麦13种植面积占弱筋小麦面积30%以上,2012年由于气候原因,长江下游小麦生长区大面积暴发小麦赤霉病,但宁麦13受到影响很小,江都区富民镇2个种田大户种植的宁麦13共80 hm2,产量达7 290 kg/hm2。

3 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植株较矮,株高为80~85 cm,比较抗倒伏;加之其为穗、粒、重兼顾并以穗粒数为主的品种,因此其栽培策略是适当密植,以较高的密度配以较多的肥料,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5]。

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大面积生产在争壮苗越冬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播期播种,一般应考虑当地秋播季节的天气和茬口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播期。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宁麦13,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

宁麦13大面积生产要达到6 000~6 750 kg/hm2的产量指标,需有效穗数达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千粒重为38~42 g。

因此,要求基本苗达180万~225万根/hm2,越冬苗达600万~675万根/hm2,高峰苗控制在900万根/hm2以上,成穗达450万穗/hm2以上。

3.2 加强肥水管理
宁麦13产量水平要达到6 000~6 750 kg/hm2,需施纯氮18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90~120 kg/hm2、氧化钾90~120 kg/hm2。

弱筋小麦宁麦13的施肥原则为节氮增磷钾、氮肥前移,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中期控氮强茎秆、后期施氮促大穗。

同时为合理调控群体,全生育期节氮、增磷、增钾保品质。

基肥∶追肥为7∶3,其中追肥中分蘖肥∶拔节孕穗肥为1∶1。

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强化沟系畅通是确保品质和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重点是防止明涝暗渍,确保群体健康。

3.3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病情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拔节期要防治好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白粉病,同时及时防治赤霉病和蚜虫,部分地区注意防治好叶锈病。

为控制杂草蔓延,及时搞好化学除草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等.宁麦13号小麦大面积生产条件下的肥料运筹和适宜密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4):16-18.
[2] 徐培根,孙亚军,仲卫华,等.弱筋小麦宁麦1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64.
[3] 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等.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8,10640.
[4] 陈船福,陆建平,黄小东,等.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3号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18):98-99.
[5] 葛跃武.“宁麦1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