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温馨提示:反复阅读教材P107---117【第二环节:预习展示重要知识点记忆活动】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2、工业革命的时间、实质和最早发生的行业:(1)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2)实质:代替(3)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业。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飞梭:发明者凯伊;(2)珍妮纺纱机:发明者;(3)改良蒸汽机:研制者;(4)轮船: 1807年美国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5)火车: 1814 年英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原因及标 19 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电磁感应现象: 1831 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至19世纪70年代初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

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时代跨入了。

(2)电话: 1876 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

(3)电报:19世纪 90 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

(4)内燃机: 1883 ,德国人戴姆斯发明汽油机; 1892 ,德国人狄塞尔发明汽油机。

(5)汽车: 1885 年,德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1896 年,美国人发明四轮汽车。

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_学习指导

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_学习指导

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_学习指导解题中要避免“五种错”,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

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

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以方便大家参考。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及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与1785年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发生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勐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这一技术革新的发明及应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的范畴,具有广泛的规模,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它是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它不仅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和军事战略,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希望大家可以学会中考历史考点三次工业革命.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六: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十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专题十四: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五:“三农”问题……………………………………………………专题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七:世界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
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结合;2、许多发明成就都出自英国,一枝 国家发生(美德),百花齐放;
独秀 3、从轻工业开始
3、从重工业开始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 1、生产力——生产力迅猛发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 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 的狂潮。
2、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附: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主要 成就
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 初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垄断组织出现
一方面,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 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类似于结盟) 主要表现:大垄断企业和大财团出现:各种大王、跨国公司 基本形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在整个工 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 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3)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 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重庆中考试题研究历史:工业革命

重庆中考试题研究历史:工业革命

特 (1)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点 (2)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缓慢;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1)积极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 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014重庆B卷14题] ,直接导致了工 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 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 影 业革命后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 响 (2)消极影响: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 污染等问题,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残酷的剥削和 掠夺,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西方社会日 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879 年
1885 年
1903 年
主题研究——中考考点精讲
主题概括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突飞猛进,人类进入崭新 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 合,造就了便捷化的“电气时代”。 (1)政治上,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为资 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 最终确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在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 翻地覆的变化,促使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主题研究——中考考点精讲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五 世界近代史
第二学习主题 工业革命
首页
目录
尾页
“珍妮 纺纱 机” 的发 明
瓦特成 功改良 蒸汽机
富尔顿建 造“克莱 蒙”号汽

史蒂芬 孙发明 “旅行 者”号
机车
爱迪生发 明碳丝灯

汽车研 制成功
飞机试飞 成功
1765 年
1769 年
1807 年
1814 年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国别史·美国篇(附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国别史·美国篇(附思维导图)

中考专题复习国别史·美国篇一、美国历史思维导图二、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在美国、德国发生。

(二)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三)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四)10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五)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璐的制造技术。

【生产力巨大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

四、“一战”与美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国做生意。

(二)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力量。

(三)一战后,美国是巴黎和会操纵国之一。

但由于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参加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实现其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目标,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五、两次大战之间:(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二)1929—1933年,美国率先爆发经济大危机。

这场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三)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实施新政(即罗斯福当新政)。

1、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中心内容:调整工业。

3、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5、作用:(1)经济缓慢复苏。

(2)增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3)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效仿。

(4)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6)局限性: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未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六、“二战”与美国:(一)战前: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下历史《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网络】【阶段特征】总述: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特征:两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西方逐步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为了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列强陆续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活动。

【考点精析】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九上第20课)一、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二、最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三、首先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四、重大发明(一)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二)蒸汽机的改进:1.时间、人物:18世纪中期,_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2.应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_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影响: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使早期以_水作动力的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_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五、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六、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七、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知识拓展】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局稳定。

(2)市场: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最终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空前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总体概述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

到19世纪上半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两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考热点链接:
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中考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有大题出现。

常结合近代科学技术发
展史上的三个阶段(三次科技革命)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还可以中外历史的联系。

总之,因为本单元内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影响非常重大,在考试中考察它的影响的可能较大。

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运用比较方法来进行复习:
四、中考试题回放:
(2005年河北中考文综样卷)世界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据此回答31--32题。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
A、瓦特改进蒸汽机
B、火车、轮船的出现
C、电话、电报的发明
D、飞机的出现
32、第二次工业革命
A、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大机器生产完全代替工场手工业
D、使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解析:从题型上看,属于“一拖N型”的选择题。

考察的内容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成果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31 题考查识记内容,综合各选项来看,B项是工业革命在其他领域里的扩展,C、D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领域,只有A项是正确的。

32 题是一个要求组全题干、并且符合背景提示要求的题目,增加了难度,考察了能力。

A项中的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C项虽然符合背景提示的要求,但又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D项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因此,只能是B项正确,它既符合背景提示要求,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正确答案B
(2005年河北省试题)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
术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察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

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每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史实,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C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现领域。

只有D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

正确答案为D
五、模拟实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关系上的革命,其准确的含义是
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也因此形成
C.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D.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B.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C.掠夺和积累了大量资金
D.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商品需求量增加
3.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有:
①火车②汽车③汽船④飞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飞梭
C.改良蒸汽机
D.蒸汽机车
5.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段话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谴责了英、法两国对外进行殖民战争
6.19世纪80年代促使飞机和汽车研制成功的重要发明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石油提炼法的发明
7.在1895年,从英国伦敦到曼彻斯特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②汽车③轮船④飞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无关的是
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坐飞机旅游
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创制的新交通工具中没有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电车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是
A.内燃机的发明
B.轮船制造成功
C.发电机制造成功
D.电力机车研制成功
二、材料分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英国为例,生铁产量1740年为1.7万吨,1800年增至25万吨;棉花加工量1764年380万磅,1789年增至3240万磅。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

——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变革?
(2)材料二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场变革对社会阶级关系带来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

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举出一到两个例子来说明。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
回答:
(1)材料一、二的共识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国际间的竞争?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做?
三、问答题
14.为什么说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你或你的家庭带来了哪些好处?对此你有何感想?
六、参考答案
一、1——10题:.D ADCB CACAA
11.(1)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

12.(1)爱迪生、西门子、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等;(2)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3)如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13.(1)是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2)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这又往往取决于教育与人才的竞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与文化知识,努力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14.第一问:从“通过交通工具的创制(如汽车、飞机),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等来分析说明;第二问:如电视机、收录机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等减轻了人们的家务劳动等;第三问:从“围绕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作为学生应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技为社会做贡献的观念”等方面来谈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