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W社区为例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独居老人服务的个案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独居老人服务的个案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独居老人服务的个案研究作者:张亚萍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10期张亚萍/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具有很多专业理念和助人方法,可以有效介入社区独居老人个案服务。

本文以天津市和平区C社区独居的王姨为个案研究对象,以优势视角理论及社会支持理论为支撑,社工在个案服务中关注案主的内在力量与优势资源,着重挖掘案主自身潜能并帮助其认识自身优势,从而解决案主已有或潜在的问题;同时,协助案主链接社区、社会相关资源,补充和拓展支持网络,着重帮助案主学习建立及使用社会支持网络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同时挖掘其潜能,并提高案主的自我认同感,达到“助人自助”的社工服务目的。

关键词: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区独居老人;社工介入一、案例陈述社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转介了解案主情况。

案主王姨(化名)今年61岁,因为老伴去世而搬到C社区。

案主与老伴感情深厚,老伴的离去带给案主很深的伤痛,为避免触景生情搬到新社区。

同时,案主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初到陌生环境,对社区居民及周围环境不熟悉,面临社区融入的问题;二是案主身患残疾——肢体二级残疾,对身体衰弱的恐惧与无助,加上不想拖累儿子一家的执念,生活中面临很多困难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协助案主更好地生活;三是案主因为老伴的离世,严重影响了心理状态,但缺乏宣泄情绪的途径;四是案主儿子因为工作繁忙,案主孙女由其外公外婆照顾很少陪伴在其身边,而案主由于身体原因与朋辈群体联系较少,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二、问题预估与介入目标(一)主要问题1.日常生活需求案主因身患残疾,日常生活不便且其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关注与帮助。

据社工了解,案主家因为卫生间漏水没有及时维修,导致其数天没办法正常使用,对其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2.情绪疏导需求社工通过访谈了解到案主与其老伴感情很好,相互扶持多年,案主老伴的离去对其身心均造成了很大打击,每每提及老伴她都难掩悲痛,多次泪流满面。

个案工作介入缓解城市独居老人孤独感研究

个案工作介入缓解城市独居老人孤独感研究

个案工作介入缓解城市独居老人孤独感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3T01:58:33.33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0期作者:万仕强[导读] 独居老人,顾名思义,是独自居住生活的老人。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过去几代人在一起居住的家庭模式。

万仕强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消防大队安徽省芜湖市241000摘要:独居老人,顾名思义,是独自居住生活的老人。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过去几代人在一起居住的家庭模式。

同时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由空间”的要求较高,独居老人自然而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本文结合安徽省芜湖市S社区中的W案例,从认知行为理论和增能理论出发,旨在帮助社区独居老人建构社区支持网络,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丰富其文化娱乐生活,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案工作城市社区独居老人孤独感 Abstract: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as the name suggests, are old people living alon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family size has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odel of several generations living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require their own "free space", so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case of W in the S community in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starting from cognitive behavior theory and empowerment theory, and aims to help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in the community construct a community support network, provide them with necessary resources, enrich their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life,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case work, urban community, elderly living alone ,loneliness 一、研究意义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独居老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关心和照顾。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主要取向包括举办福利机构、设立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餐桌和食堂、建立医疗保健机构、活动中心、婚介所、学校、人才市场,以及提供法律援助和庇护服务等。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相距甚远,存在观念认识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差、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和志愿者队伍不足等问题。

2、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老年人的需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必须走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的道路。

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需要得到充分认识。

只有以发展的观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目前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存在观念认识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差、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和志愿者队伍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推动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社会实践也需要经历初创、发展并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时,我们首先应该立足现实,在充分考虑愿望与效果统一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既不能盲目超前搞理想化的大而全模式,又不能以困难多等为由畏手畏脚。

我们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而又实实在在地为老年朋友解决实际需求。

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点取向是如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社区内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得到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相关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与探讨

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与探讨

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与探讨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社区养老中,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社区养老服务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多种服务,能够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社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社区养老服务的定义社区养老服务是指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文化、娱乐等需求的一种服务。

第二章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一)社区养老服务现状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区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居家养老、医疗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与此同时,在社区养老服务中,也涉及到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家庭与社区各方面的力量。

(二)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1.资源不足。

很多社区养老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和合适的场地;2.服务品质不高。

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服务品质不过关;3.人员不足。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够合理;4.管理不足。

管理与服务不配套,管理工作落后;5.政策不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政策支持不够明确,不能有效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社区养老服务的解决思路(一)改善资源,提高服务品质社区养老机构应该加大投入,改善自身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品质。

同时,社区养老服务可以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来扩大资源,增强服务品质。

(二)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招聘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职业国家培训技术培训等,需要加强。

(三)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市场化机制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引入社会力量,增加社区养老机构的数量与服务品质。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和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完善制度,规范服务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72岁,妻子于2008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接连生病,几年后因车祸离世,儿媳和孙女在甲地生活,服务对象独自一人居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服务对象深受打击,把自己封在家里,不外出与人交流,不愿意接触身边人,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里看向窗外发呆,身体状况愈发下降,许多病症都接踵而来。

二、分析预估:1.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在妻子和独子的去世后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非常悲痛,不愿意出门面对别人,也不愿意跟外人交谈,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

2.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儿媳和孙女住在了太仓,离他居住地较远,因为孩子的学业繁忙,不能经常来探望他。

3.生活方面: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导致各方面都很不便利,例如测血压、检查煤气表、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分类药品、标注药品信息等,需要有人帮助,但又不想麻烦他人。

三、理论支持: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社工通过社会环境理论,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悲伤情绪,教服务对象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查看药品日期、将药品分类等日常生活问题。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供心理需求、生活照顾等服务,逐步改善缓解服务对象悲伤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内心,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分目标:①陪伴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聊天,缓解其悲伤情绪。

②倾听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经历,更进一步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怀与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③教授服务对象如何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查看药品日期、药品分类、标注药品信息等生活的部分难题。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独居老人日常照顾问题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独居老人日常照顾问题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独居老人日常照顾问题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可以对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情感、信息、物质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对于农
村独居老人而言,他们面临着日常照顾问题,如生活自理、医疗保
健和社交支持等问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抑郁、孤独等不利后果。

针对农村独居老人日常照顾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
社会支持现状和影响因素:
1. 情感支持:独居老人缺乏家庭成员的陪伴和关注,需要社区
居民和志愿者的情感关怀,这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满意度具
有积极作用。

2. 物质支持:农村独居老人受到贫困和匮乏的影响,需要社会
资金和物资援助,如养老服务和医疗援助等,以提高其健康和生活
质量。

3. 信息支持:农村独居老人缺乏信息渠道,需要社会组织和志
愿者的帮助,提供健康知识、生活技能等信息,以满足老人的认知
和学习需求。

4. 社交支持:农村独居老人面临着社交孤立和孤独的问题,需
要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的社交支持,建立社交网络,以增强老人的社
交参与和归属感。

从影响因素方面来看,农村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受到居住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关系和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农村独
居老人日常照顾问题时,需结合上述因素,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和老人需求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独居老人研究报告

独居老人研究报告

独居老人研究报告
独居老人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独居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

独居老人通常指的是年龄较大且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由于生活方式和社会变迁等原因,独居老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独居老人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独居老人的情况:
1. 社交孤立:独居老人缺乏家庭成员和亲友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

2. 健康问题:独居老人更容易忽视身体健康,缺乏社会支持和照顾,容易面临长期疾病和严重病痛。

3. 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日常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4. 安全问题:独居老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遭遇抢劫、骗局等安全问题。

解决方案:
1. 家庭和社会关怀:鼓励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独居老人的情况,并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关怀。

2. 社区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等服务。

3. 心理健康支持:为独居老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孤独和心理压力。

4. 增加社交互动机会:组织独居老人参加社交活动、兴趣小组等,增加他们的社交互动机会。

5. 安全保障:加强社区警务和安保力量,提高独居老人的安全感。

结论:
独居老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可以通过家庭、社会和社区的关怀与支持,以及相关政府和社区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希望通过本报告对独居老人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出有益的建议,为改善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智慧养老服
务平台”项目
该项目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一个 集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 、日常照顾、康复训练等服务,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文 化娱乐、社交互动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 神文化生活。
失败案例分析
天津市河西区“老年人日间照 料中心”项目
该项目原计划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包括餐饮、 休息、娱乐等。然而,由于缺乏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深 入了解和合理规划,该中心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 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稳定等,最终导致了 老年人的不满和抵制。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开展养老服 务项目时,必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制定合理的 服务规划,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服务质量提升
加强人员培训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 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
提升服务质量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 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建立评价机制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建立评价机制,及时了解老年人的 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服务内容。
04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质量和安全。
03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服务内容、服务质
量符合标准。
资金筹措
多渠道筹措资金
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社区 养老服务提供经费保障。
设立专项基金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资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 和运营。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用于改善社区养老服 务质量。
案例的启示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W社区为例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其次就是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因此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社会现象应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原来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

本文采用半开放性访谈对W社区的10位老人进行访谈和观察,并且结合社会支持理论出分析出研究对象存在家庭子女资金供养不足,独居老人日常社会照顾困难,社区对独居老人的精神慰藉欠缺。

W社区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总结,社会支持的主体分别为政府、家庭子女和这区;独居老人获得社会支持内容主要有资金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主体责任感不够,社会支持内容单一且难以满足独居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笔者立足W社区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将社区的独居老人放置其周边的环境中,最为一整体分析,从政府、家庭子女和社区层面,本文提出倡导性意见,最终为独居老人提供一种多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独居老人;社会支持;老龄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9)04-0000-00一、绪论1、研究背景21世纪是人口的老龄化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最显著时期,将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老人独居风险增大,独居老人问题凸显。

首先,老龄化社会中,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丧偶、离异或终身未婚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的可能性增加、处于独居的时间延长。

其次,长期低生育水平下,老年人终身生育子女数明显减少,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规模庞大,丧偶或离异老人能够与之同住的子女数量减少,老人独居可能性增加。

再次,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尤其是城乡人口流动提高了老人独居的可能性。

还有,长期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繁荣、居民住房条件总体改善,促进了亲代与子代的分居,增大了老人独居的可能性。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现代化,社会养老文化、代际居住方式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亲子分居的接受度在提升。

独居老人及其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研究结果第一,本文通过访谈和观察法。

对老人的养老状况影响因素(如表1)进行访问,最后加以概括和总结出W社区独居老人的养老情况。

表1第二,本文通过访谈大纲初步假设影响独居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初步假设的主要因素渗透到访谈大纲的主要研究问题,再通过具体的每个问题确定分析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最后总结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积极的因素给予多方位的正向强化,对于消极的因素给予负强化,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相应的倡导性政策。

本文最初假设影响独居老人对养老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表2二、W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各自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单位退休老人的退休福利存在较大差异,也就是表明老人的老年生活经济来源存在差异,由此产生不同的养老生活水平。

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和事业单位退休的独居老人经济水平要高于企业单位职工。

由此,国家政策对高龄独居老人要给予一定的高龄补贴优惠政策,达到经济上的支持。

政府在养老的资金来源支持相对,日常生活照料的支持更好,在老人的精神慰藉支持没有明显体现。

政府作为社会支持网络之一的主体,提供的社会支持内容不平衡,出现失调现象。

(二)社区支持力度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短缺中国国内社区养老服务虽然在逐渐走向成熟,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养老的观念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对社区的日常事务涉及过多,政府部门提供的养老资金不足,不太注重养老服务,社区的养老服务对象仅仅关注经济困难老人,存在社区服务资源重复与浪费。

W社区也是如此,提供的照顾服务缺乏,每个社区仅有一名专职养老服务人员,人员极度缺乏,而且服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选取的;服务对象狭窄,过多关注旅游经济。

虽然有关注困难老人养老问题,但是没能达到具体化个性化需求。

(三)家庭支持有心无力日常生活照料有心无力。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思维观念,如今家庭的支持仍然是老年人支持体系中最不可替代的部分。

但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子女工作节奏加快,成年子女难以实现对年迈父母的照顾,赡养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

独居老人个人也是不愿意打搅儿女的生活,总想为子女减轻负担。

三、社会工作介入途径(一)政府政策支持系统倡导独居老人养老政策,构建独居老人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独居养老政策,在养老政策中,要将政策内容具体化,细化到每类老人的大致需求。

政策内容可以从“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具有不同特征老人制定。

考虑到每类老人的需求侧重点不一样,还要做到养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化,与每个地区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政府可以向当地的养老机构购买服务,让机构做到具体化和本土化,为每位老人的服务需要提供专业的服务,政策上倡导鼓励机构之间合作,实现资源互享。

每个机构的专业能力存在差异,政府倡导实现资源最优化,成本调节,给予机构政策补贴,从而建构独居养老服务体系。

(二)社会社区支持系统1.建立独居老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支持HN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将城乡社区老人日常照顾中心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实施。

社会工作者以W社区为平台,申请建立老年人日常照料中心,并依托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且设立养老服务热线。

利用W社区周边商家和学校资源,实现“半小时”生活、卫生、文体的服务方式;半小时服务可以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服务内容可分为老年人日托服务和上门服务,服务具体到日常的买菜、送饭、居家卫生、聊天解闷、陪同就医等免费或有偿服务。

针对独居和高龄独居的老人,政府和社区合作,可以根据老人的情况的具体情况,设定专业的评估奖励机制,有针对性地给予一定政策服务补贴,例如“独居养老服务券”。

2.成立定期探访制度,提供精神支持W社区独居老人对于精神需求比较高,比如文化娱乐、体育锻炼、自我价值实现等。

第一,社会工作者可以联合社区为独居老人建立个案管理,形成定期探访制度,对各个年龄段的独居老人的需求进行记录和分析,探访时多和老人聊天谈心,关心老人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拉近和独居老人的距离。

第二,对于那些喜欢参与社会活动的独居老人,社工要充分利用周边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定期为独居老年人组织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从而让独居老人对社区有共同的归属感。

(三)家庭支持系统增加独居老人和家人的沟通交流机会,社工要帮助制造独居老人和家人的沟通的机会,鼓励子女常回家探访。

社工多与子女强调他们对老人的重要性,说明子女仍是独居老人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向子女探讨看望的频率,看望次数的多少都影响着老年人的状态。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要懂得和老人的子女保持密切的联系,鼓励子女尽孝尽心,提高注意老人身心状况的意识。

四、结论第一,本文研究发现,W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不足,出现供需矛盾和现社会支持利用低的特点。

W社区独居老人需要的养老服务程度依次为:高质量的日常照顾需求和资金保障需求。

日常照顾中的饮食照顾、清洁卫生的清理等是独居老人急需且重要的服务。

随着年龄增加,独居老人对医疗和护理的支出增多、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降低,特别是没有子女的独居老人和经济收入偏低的老人,容易陷入医疗困难,经济保障的需求对于无子女的老人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现有的社会支持还会因为社会保障力度不足,导致现有的社会支持利用率低。

社区专业服务人力不足素质不高,家庭支持不稳定。

第二,W社区拥有丰富的学区资源,可以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但是缺乏有效的资源连接和整合。

但是现实可知,社区养老服务严重缺位,周边的学校与社区在养老服务上并无太多连接,缺少对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导致社区支持利用率低。

尤其是居住在W社区的独居老人,社区养老忽略了独居老人的特殊化需求。

第三,社会工作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具有专业的价值理念和专业优势,笔者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立足于W社区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结合社会支持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倡导政府制定针对独居老人的养老政策,为独居老人建构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社区养老模式,为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经济保障、心理抚慰建构多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1]刘雯.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基于长沙市天心区的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2.[2]苏雪梅.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对高校社区空巢老人的介入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2.[3]孙露.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居家养老服务探析——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D].南京大学:2015.[4]梁思羽.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以济南市Z社区为例[D].山东大学:2017.[5]王思斌.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J].2001(4).作者简介:徐平婷(1995.09-),女,重庆巫山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