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2.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气体是()A. N2B.CO2C.稀有气体D.O2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氧是物理变化D.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酒精5. 下列有关氧气制取过程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6.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D.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10 .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在A 、B 、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 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冰水混合物B .矿泉水C . 稀有气体D .______________12.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B 蔗糖的溶解C 煤的燃烧D ._____________1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来源:*中国( )教育出^版A .石蜡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B .钠 + 氯气 氯化钠C . 碳酸 二氧化碳+ 水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网]14.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点燃点燃加热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7分)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填空(填字母),A空气 B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E 水 F氧气G氮气(1) 常温下是液体的是______.(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3)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4)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______.(5)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6)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______.(7) 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17.(5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向b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a中不再加入物质,然后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问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 .实验室利用一定量双氧水制取氧气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C .加热液体D .量取液体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点时反应刚好停止B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 .b 、c 、d 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D .该装置测得空气中氧气合量为0p -p 100%p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6.加热固体氯酸钾和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C.D.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8.25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55mLNaCl溶液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两瓶N2和CO2D.用MnO2固体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8.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5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刻度处才停止。
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2.(0分)[ID:131469]下图表示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y表示的是A.生成氧气的质量B.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C.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3.(0分)[ID:131466]下列对物质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五氧化二磷是白色气体B.液氧是淡蓝色液体C.二氧化硫是无色无味气体D.高锰酸钾是黑色固体4.(0分)[ID:131458]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5.(0分)[ID:13145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铵固体B.镁在氧气中燃烧C.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完全分解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6.(0分)[ID:131517]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A解题思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不是4/5,A错误;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正确;C.工业上,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C正确;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正确。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空气成分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案:C解题思路: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B正确;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含量上升会造成气温上升,从而影响地球环境,C错误;D.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饼干在空气中受潮变软,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空气成分3.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出门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B.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停止冬季家庭供暖C.雾霾天出门戴N95防颗粒物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D.为了身体健康,不吸或少吸烟答案:B解题思路:A.少开私家车等可以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释放,减少雾霾天气,A合理;B.停止冬季家庭供暖的确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但停止冬季家庭供暖的做法不切实际,B不合理;C.雾霾天出门戴上口罩等防护用具可以减轻对人体的伤害,C合理;D.公共场所禁烟,提倡公民不吸或少吸烟可以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释放,D合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2.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A.白糖水、啤酒B.澄清石灰水、氧气C.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D.氮气、氧气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5.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前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先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长颈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长颈漏斗里盛放蒸馏水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9.如图所示的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上升10.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过氧化氢水+氧气二、填空题11.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上好课】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小题)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B。
2.(2023·长沙)2023年5月30 8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将三名航天员成功送入空间站。
下列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氦气【答案】A【解析】氧气能供给呼吸,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宜昌)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B.红糖水C.蒸馏水D.矿泉水【答案】C【解析】A、自来水中含有水、消毒剂、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红糖水中含有水、色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A.酒精灯B.水槽C.集气瓶D.锥形瓶【答案】A【解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无需酒精灯,锥形瓶是反应容器,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集气瓶和水槽。
故选A。
5.(2023·广州)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C.二氧化硫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答案】D【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故A正确;B.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B 正确;C.二氧化硫和水、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D.PM2.5是空气污染物,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D错误;故选D。
第二单元__《我们周围的空气》试题及答案

7、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 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2、(2009·兰州中考)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市今年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A .可吸入颗粒物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氮D .二氧化硫3、2004 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
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星大气中 N 2 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 N 2 的体积分数B 、火星大气中 CO 2 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 CO 2 的体积分数 CO 2N 2ArC 、火星大气中 O 2 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 O 2 的体积分数D 、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火星的大气组成4、若把江河湖泊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 21%,氮气所占的体积 小于 78%,对此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B.溶解在天然水中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百分含量相同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5、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级别0~50优I51~100良II101~200轻度污染III 201~300中度污染IV>300重度污染V2006 年 10 月 17 日,无锡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 5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无锡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 .I 级优 B .II 级 良 C .III 级 轻度污染D .V 级 重度污染6、(2009·北京中考)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A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8、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含解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含解析)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答案】C【解析】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故A正确;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故B正确;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危害更大,故C错误;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D正确。
点睛∶吸烟危害健康,尽量少吸烟或不吸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D.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c表示质子,故A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b是中子,c是质子,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选项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与原子核上,故C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a是电子,c是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4.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B. 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4.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碳+氧气二氧化碳B. 水氢气+氧气C.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 过氧化氢水+氧气5.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氧循环B. 森林的减少对氧气的循环没有影响C. 钢铁生锈也属于自然界的氧循环D. 臭氧可以自发产生,所以臭氧层空洞不需要担心6.如图所示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气含量越高硫燃烧越剧烈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D.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装入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试管口处的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C. 气体集满后,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D. 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8.下列关于空气的认知正确的是()A.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B. 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燃料10.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11.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 木炭B. 镁条C. 蜡烛D. 铁丝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倾倒液体D. 闻气体气味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 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C.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1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B.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78%C.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差1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石油C. 氧气D. 矿泉水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6.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2)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化学反应进行,其原因是。
17.已知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基本反应类型是。
(2)夹取细铁丝的仪器叫,要先把铁丝弯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3)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写一条)。
(4)某同学在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请你帮助他分析一下原因是。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2)上述装置中有错误的是。
(3)若用G装置盛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细铁丝在H装置中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6)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始终看不到复燃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
1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1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1)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______(填“B”或“C”);(2)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3)图2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有着较多用途.①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收集气体,则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②若在该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则连接病人的一端是______(选填“a”或“b”),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______(填字母).a.验证输出气体是否为氧气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20.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利用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图1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2(4)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 和______ (填字母)进行组装。
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
(3)用B装置做发生装置时,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到液面中的原因是______ 。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选择装置时填字母序号)(1)指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
(2)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若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该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改正后的目的是______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
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 ,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一点即可)。
(3)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装置应该选______ ,收集装置应该选______ 。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略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进行的考查,抓住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点是与氧的反应。
【解答】A、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正确;B、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C、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故选:A。
3.【答案】C【解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故A选项说法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选项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选项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选项错误。
4.【答案】A【解析】A中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且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C中反应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B、D中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A。
5.【答案】C【解析】解:A、氧气除了通过燃烧参与氧循环,还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缓慢氧化参与氧循环,故A错;B、森林的减少会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产生氧气的量减少,所以森林的减少对氧气的循环有影响,故B错;C、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氧气、水共同作用,所以钢铁生锈也属于自然界中氧循环,故C正确;D、氧气在放电条件下才可以转化为臭氧,故臭氧层需要保护,故D错。
故选:C。
A、根据自然界中氧循环的过程进行分析;B、根据森林的减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进行分析;C、根据钢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D、根据臭氧的产生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自然界中存在的氧循环过程。
6.【答案】D【解析】略7.【答案】B【解析】实验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A项正确;试管口处的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而不是防止冷凝水倒流,B项错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C项正确;收集完成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D 项正确。
8.【答案】B【解析】解:A、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是不能确定溶解量,得不出易溶于水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