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_05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_05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过滤式油分离器靠过滤网处流向改变、降速和过滤网的过 滤作用将油滴分离出来。
五、集油器
又称为放油器,是由钢板制成的筒状容器,其上设有进 油管、放油管、出气管、压力表接管以及液位计等,结构形 式如图。它只适用于氨制冷系统中,用于收集和存放从油分 离器、冷凝器、储液器以及蒸发器等设备中分离出来的润滑 油,再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由集油器排出制冷系统。
第三节 控制机构
(一)蒸发压力调节阀
图5-36 直动型蒸发压力调节阀结构图 1-密封帽;2-垫片;3-调节螺母;4-主弹 簧;5-阀体;6-平衡波纹管;7-阀板; 8-阀座;9-阻尼装置;10-压力表接头; 11-盖帽;12-垫片;13-插入物
图 5-37 控制型蒸发压力调节器
(二)压缩机吸气压力调节阀
二、气液分离器
作用:① 分离低压蒸汽中的液滴,防止制冷压缩机湿冲程; ② 防止制冷剂蒸汽进入蒸发器中,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位置:设置在蒸发器与压缩机回汽管之间。
三、过滤器和干燥器
过滤器用于清除制冷剂中的机械杂质,如金属屑、焊渣、 氧化皮等。它分气体过滤器和液体过滤器两种。
干燥器只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因为氟利昂不溶于 水或仅有限地溶解,系统中制冷剂含水量过多,会引起制 冷剂分解,金属腐蚀,并产生污垢和使润滑油乳化等。
七、安全装置
(一)安全阀
(二)熔塞
一旦压力容器出现意外事故时,容器内压力骤然升高, 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熔塞中的低熔点 合金即熔化,容器中的制冷剂排入大气,从而达到保护设备 及人身安全的目的。
(三)紧急泄氨器
如图为其结构示意图。氨液从正 顶部进入,给水从壳体上部侧面进入。 当出现意外紧急情况时,可将给水管 的进水阀与氨液泄出阀开启,使大量 水与氨液混合,形成稀氨水排入下水 道,以防引起严重事故。

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四 节流机构上课讲义

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四 节流机构上课讲义

化,而进入制冷压缩机,引起湿压缩甚至冲缸事故;
或因供液不足,致使蒸发器的传热面积未充分
发挥作用,引起制冷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制冷能力
下降。
二、节流器的布置位置 节流器通常布置在向蒸发器、中冷器、空气分离器、
低压循环贮液器或氨液分离器等设备的供液管路上。 三、节流器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由于节流机构有控制进入蒸发器制冷剂流量的功能, 也称为流量控制机构;又由于高压液态制冷剂流
对于大型的制冷装置及蒸发器阻力较大的场合, 由于蒸发器出口处的压力比进口处下降较大,若使用 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将增加阀门的静装配过热度, 相应减少了阀门的工作过热度,导致热力膨胀阀供液 不足或根本不能开启,影响蒸发器的工作。对于蒸发 器管路较长,或是多组蒸发器装有分液器时,应采用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经此部件后,节流降压膨胀为湿蒸气,故也称为节流 阀或膨胀阀。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式 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等。
一、手动膨胀阀
手动膨胀阀又称节流阀或调节阀。手动膨胀阀的 结构与普通截止阀相似,与截止阀的主要区别是阀芯 为针形锥体或带V形缺口的锥形,如图所示。
Hale Waihona Puke 手动节流阀 1—手轮;2—阀体;3—阀芯;4—阀杆
三、热力膨胀阀 热力膨胀阀与浮球膨胀阀不同的是:它是靠控制
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蒸气的过热度来自动控制蒸发器 的供液量,同时起节流降压作用。
热力膨胀阀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即非满液式蒸 发器中)。
主要由 阀体:金属膜片、阀座、阀芯、旋转弹簧座[螺钉] 感温包+毛细管 组成。
热力膨胀阀按传力零件的结构可分为薄膜式和波纹 管式两类;根据膜片下部的气体压力不同可分为内 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和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若膜片 下部的气体压力为膨胀阀节流后的制冷剂压力称为 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若膜片下部的气体压力为蒸 发器出口的制冷剂压力称为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节流、膨胀制冷原理

节流、膨胀制冷原理

节流膨胀效应1. 实际气体的节流,通常把高压流体经管道中的小孔后压力显著降低的过程称为节流,如图1所示。

节流前的状态参数为p1、T1、U1,节流后的状态参数为P2、T2、U2。

图1节流过程(焦耳-汤姆逊效应)节流孔径越小,则局部阻力越大,节流前后的压力变化(P1-P2)也越大。

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调节,通常用调节阀代替固定节流孔。

从能量转换的观点看。

由于气体经过节流阀小孔时,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因此节流过程可以近似看作绝热过程。

因为节流时有摩擦力损失,所以节流过程是不可逆的。

气体在节流时,既无能量输出,也无能量输入,所以气体节流前后的能量保持不变,即节流前后的焓值相等h1=h2。

这是节流过程的基本特点。

理想气体的焓值只是温度的函数,因而理想气体节流前后的温度是不变的。

而实际气体的焓值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所以实际气体节流后的温度是发生变化的。

这种现象称做节流效应(焦耳-汤姆逊效应)。

它分为微分节流效应和积分节流效应。

微分节流效应是指气体节流时温度的变化(ΔT)与压力降(ΔP)所成比例关系,即ΔT=d hΔΔP或d h=(ΔT/ΔP)h(1-14)d h称为微分节流效应,即气流在节流时压力降为无限小时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微分节流效应一般用实验方法求得,几种常用气体的微分节流效应如表所示。

对于空气及氧气,当接近于标准状态的温度范围及压力在100个大气压以下进行试验得到如下经验公式 d h=(a-bp)(273/T)2(1-15)空气 a=2.73×10-3, b=0.0895×10-6氧气 a=3.19×10-3, b=0.884×10-6表1-1几种常用气体在0℃及98kpa时的微分节流效应气体名称dh气体名称dh(℃/at)(10-3K/Pa)(℃/at)(10-3K/Pa)空气氧氮+0.27+0.31+0.26+2.75+0.31+2.65二氧化碳氢氦+1.30–0.03-0. 0596+13.26–3.06–6.082. 转换温度从表1-1中的数值可以看出,空气、氧气、氮等气体的d h 为正值,节流后温度降低;而氢、氦等气体的d h 却是负值的,节流后温度要上升。

制冷四大部件工作原理

制冷四大部件工作原理

制冷四大部件工作原理制冷四大部件是制冷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包括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

这四个部件的共同作用是将热量从室内或系统内部传递到室外或系统外部,实现制冷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四部件的工作原理。

一、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的“心脏”,它主要的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使其进入高温高压状态。

压缩机可分为往复式压缩机和螺杆式压缩机两种。

往复式压缩机是一种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将制冷剂吸入压缩室并进行压缩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相当简单,当某一缸内活塞运动到死点时,从吸气口吸入低温低压制冷剂,随后活塞向另外一端移动,将制冷剂压缩。

螺杆式压缩机则是通过螺杆的旋转,将制冷剂进行压缩。

二、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吸热器”,它的作用是将室内或系统内部的热量吸收,使制冷剂从液态变成气态。

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制冷剂经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当它在蒸发器内蒸发时,它将吸收蒸发器内的热量,并将制冷剂自身的温度降低。

三、冷凝器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放热器”,它的作用是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通过传热的方式,导出到室外或系统外部。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传热器散发热量,并在冷凝器内冷却成为液态。

四、节流阀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的“控制器”,其作用是通过调节制冷剂在节流阀内的流量和压力,使制冷剂能够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切换。

在制冷系统中,调节节流阀可以实现了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快速蒸发和在冷凝器中的快速冷凝。

节流阀中一般使用的是毛细管或者是膜板节流阀。

以上便是制冷四大部件的工作原理,这四部件的协调合作,用于完成制冷的整个过程。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各制冷技术,可以通过相关咨询或书籍进行了解。

简述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简述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简述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空调制冷系统是现代家庭和商业场所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它们能够在炎热的夏季为我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些设备。

1. 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是制冷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组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这些部件的作用是将制冷剂(通常是氟利昂)从低温区域传输到高温区域,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系统的“心脏”,其作用是将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当气体被压缩时,其温度也会升高。

这个高温高压气体随后进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散热器散发热量,从而冷却并凝结成高压液体。

这个过程中,热量被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使得环境温度略微升高。

高压液体随后通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被放松成低压气体,同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这个过程导致蒸发器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低压气体随后通过压缩机,再次被压缩成高压气体,从而开始新的制冷循环。

2. 空气循环系统除了制冷循环系统外,空调制冷系统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的作用是将室内空气吸入空调设备中,并通过制冷循环系统冷却后再排出。

空气循环系统包括风扇、过滤器和空气处理器。

风扇的作用是将室内空气吸入设备中,并将冷空气排出。

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卫生。

空气处理器则通过制冷循环系统将室内空气冷却,并通过风扇将冷空气排出。

3. 温度控制系统空调制冷系统还包括一个温度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监测室内温度,并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制冷效果。

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制冷系统会启动制冷循环并将冷空气排出。

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制冷系统会停止制冷循环,并停止排出冷空气。

温度控制系统通常由一个控制面板和一个温度传感器组成。

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温度和其他参数,从而控制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及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及工作原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节流是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可缺少的四个主意过程之一。

节流机构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为蒸发压力;二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的数量。

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式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以及阻流式膨胀阀(毛细管)等。

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使高压液态制冷剂受迫流过一个小过流截面,产生合适的局部阻力损失(或者沿程损失),使制冷剂压力骤降,与此同时一部份液态制冷剂汽化,吸收潜热,使节流后的制冷剂成为低压低温状态。

一、手动节流阀手动膨胀阀和普通的截止阀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阀芯的结构与阀杆的罗纹形式。

通常截止阀的阀芯为一平头,阀杆为普通罗纹,所以它只能控制管路的通断和粗略地调节流量,难以调整在一个适当的过流截面积上以产生恰当的节流作用。

而节流阀的阀芯为针型锥体或者带缺口的锥体,阀杆为细牙罗纹,所以当转动手轮时,阀芯挪移的距离不大,过流截面积可以较准确、方便地调整。

节流阀的开启度的大小是根据蒸发器负荷的变化而调节,通常开启度为手轮的 1/8 至1/4 周,不能超过一周。

否则,开启度过大,会失去膨胀作用。

因此它不能随蒸发器热负荷的变动而灵敏地自动适应调节,几乎全凭经验结合系统中的反应进行手工操作。

目前它只装设于氨制冷装置中,在氟利昂制冷装置中,广泛使用热力膨胀阀进行自动调节。

二、浮球节流阀1、浮球节流阀的工作原理浮球节流阀是一种自动调节的节流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钢制浮球为启闭阀门的动力, *浮球随液面高低在浮球室中升降,控制一小阀门开启度的大小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液量,同时起节流作用的。

当容器内液面降低时,浮球下降,节流孔自行开大,供液量增加;反之,当容器内液面上升时,浮球上升,节流孔自行关小,供液量减少。

待液面升至规定高度时,节流孔被关闭,保证容器不会发生超液或者缺液的现象。

节流制冷原理

节流制冷原理

节流制冷原理节流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其原理是通过使流体在流经节流装置时发生节流过程,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节流制冷原理被广泛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节流制冷的工作原理。

在节流制冷系统中,流体(通常是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时会发生节流过程。

当流体通过节流装置时,其压力会突然降低,从而使流体的温度也会下降。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原理,当流体在节流过程中压力下降时,其温度也会相应下降。

因此,通过控制节流装置的大小和流体的流速,可以实现对流体温度的控制,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其次,节流制冷具有一些特点和优势。

首先,节流制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和操作。

其次,节流制冷系统制冷效果稳定,温度控制精度高,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制冷需求。

此外,节流制冷系统还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制冷效果。

因此,节流制冷在工业制冷、空调制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节流制冷系统通常与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组件配合使用,构成完整的制冷系统。

其中,蒸发器用于吸收热量并使流体蒸发,压缩机用于提高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冷凝器用于散热并使流体冷凝。

通过这些组件的配合和工作,节流制冷系统能够实现对空气、水或其他流体的制冷效果。

总的来说,节流制冷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冷方式,其工作原理清晰,应用特点明显。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节流制冷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节流制冷原理,为实际的制冷系统设计和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制冷系统4大部件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4大部件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4大部件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的四大部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1.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通过压缩制冷剂气体,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压缩机通过回收制冷剂的低压低温气体,然后通过内部的活塞或旋转式机械将其压缩。

2. 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它接收高温高压气体,并将其放松成低温低压的气体。

蒸发器中的制冷剂通过与外部环境空气或水接触,从而吸收外部热量,使得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从高温气体转变为低温气体。

这个过程会产生蒸发的冷却效应。

3. 冷凝器: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它接收蒸发器中释放出来的低温低压气体,并将其冷却并压缩成高温高压液体。

冷凝器通过与冷却介质(通常是环境空气或水)接触,使制冷剂在冷却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传导给外部环境。

4. 节流装置:节流装置通常是一个阀门或喷嘴,用于控制制冷剂从高压状态向低压状态过渡。

当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时,其压力和温度会急剧下降,从而实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压力差,将制冷剂从液体转变为蒸汽,并加热或冷却所需空间。

这四个部件通过协同工作,实现了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空调、冰箱、冷库等应用中的冷却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及工作原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节流机构节流是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可缺少的四个主意过程之一。

节流机构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为蒸发压力;二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的数量。

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式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以及阻流式膨胀阀(毛细管)等。

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使高压液态制冷剂受迫流过一个小过流截面,产生合适的局部阻力损失(或沿程损失),使制冷剂压力骤降,与此同时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吸收潜热,使节流后的制冷剂成为低压低温状态。

一、手动节流阀手动膨胀阀和普通的截止阀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阀芯的结构与阀杆的螺纹形式。

通常截止阀的阀芯为一平头,阀杆为普通螺纹,所以它只能控制管路的通断和粗略地调节流量,难以调整在一个适当的过流截面积上以产生恰当的节流作用。

而节流阀的阀芯为针型锥体或带缺口的锥体,阀杆为细牙螺纹,所以当转动手轮时,阀芯移动的距离不大,过流截面积可以较准确、方便地调整。

节流阀的开启度的大小是根据蒸发器负荷的变化而调节,通常开启度为手轮的1/8至1/4周,不能超过一周。

否则,开启度过大,会失去膨胀作用。

因此它不能随蒸发器热负荷的变动而灵敏地自动适应调节,几乎全凭经验结合系统中的反应进行手工操作。

目前它只装设于氨制冷装置中,在氟利昂制冷装置中,广泛使用热力膨胀阀进行自动调节。

二、浮球节流阀1、浮球节流阀的工作原理浮球节流阀是一种自动调节的节流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钢制浮球为启闭阀门的动力,*浮球随液面高低在浮球室中升降,控制一小阀门开启度的大小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液量,同时起节流作用的。

当容器内液面降低时,浮球下降,节流孔自行开大,供液量增加;反之,当容器内液面上升时,浮球上升,节流孔自行关小,供液量减少。

待液面升至规定高度时,节流孔被关闭,保证容器不会发生超液或缺液的现象。

2、浮球节流阀的结构型式与安装要求浮球节流阀是用于具有自由液面的蒸发器,液体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供液量的自动调节。

在氨制冷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是一种低压浮球阀。

低压浮球阀按液体在其中流通的方式,有直通式和非直通式两种。

直通浮球节流阀的特点是,进入容器的全部液体制冷剂首先通过阀孔进入浮球室,然后再进入容器。

因此,结构和安装比较简单,但浮球室的液面波动大。

非直通式浮球节流阀的特点是,阀座装在浮球室外,经节流后的制冷剂不需要通过浮球室而沿管道直接进入容器。

因此,浮球室的液面较平稳,但其结构与安装均较复杂。

目前我国冷冻机厂生产的浮球节流阀都是这种非直通式的。

这种浮球节流阀的结构是由壳体、浮球、杠杆、阀座、平衡管、阀芯和盖等组成。

浮球节流阀在安装时的要求是浮球室的气体平衡管应接在筒身上,而不应接在液体分离器的吸气管上。

液体平衡管不应接在液体分离器与蒸发器之间的供液管上,也不应接在低压循环贮液筒的氨泵吸液管上,以免浮球室内液面波动过大。

蒸发器中的液体往往呈气泡沸腾状态,致使气液混合物的密度显着降低,造成蒸发器中的实际液面要高于浮球室的液面,因此将浮球节流阀安装到蒸发器上时,最好把浮球节流阀适当降低一些。

浮球节流阀的管路系统中一般应装置液体过滤器(采用250孔/cm2的钢丝网),以保证进入浮球阀内的液体无杂质,避免阀门堵塞。

此外还要装设旁路手动节流阀,以便在浮球节流阀发生故障或清洗过滤器时仍可继续供液。

三、热力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是氟利昂制冷装置中根据吸入蒸气的过热程度来调节进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量,同时将液体由冷凝压力节流降压到蒸发压力的。

热力膨胀阀的型式很多,但在结构上大致相同。

按膨胀阀中感应机构动力室中传力零件的结构不同,可分为薄膜式和波纹管式两种;按使用条件不同,又可分为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

目前常用的小型氟利昂热力膨胀阀多为薄膜式内平衡热力膨胀阀。

1、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一般都由阀体、阀座、阀针、调节杆座、调节杆、弹簧、过滤器、传动杆、感温包、毛细管、气箱盖和感应薄膜等组成。

感温包里灌注氟利昂或其它易挥发的液体,把它紧固在蒸发器出口的回气管上,用以感受回气的温度变化;毛细管是用直径很细的铜管制成,其作用是将感温包内由于温度的变化而造成的压力变化传递到动力室的波纹薄膜上去。

波纹薄膜是由很薄的~0.2mm)合金片冲压而成,断面呈波浪形,能有2~3mm的位移变形。

波纹薄膜由于动力室中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通过其下方的传动杆传递到阀针上,使阀针随着传动杆的上下移动而一起移动,以控制阀孔的开启度。

调节杆的作用是在系统调试运转中,用以调整弹簧的压紧程度来调整膨胀阀的开启过热度的,系统正常工作后不可随意调节且应拧上调节杆座上的帽罩,以防止制冷剂从填料处泄漏。

过滤网安装在膨胀阀的进液端,用以过滤制冷剂中的异物,防止阀孔堵塞。

至于其工作原理,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热力膨胀阀工作时波纹薄膜的受力情况。

金属波纹薄膜受有三种力的作用,在膜片的上方,为感温包中液体(与其感受到的温度相对应的)的饱和压力P对膜片产生的向下推力P,在膜片的下方,受阀座后面与蒸发器相通的低压液体对膜片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P0(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和弹簧的张力W的作用。

此外还有活动零件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构成的作用力,因为其值甚小,在分析时可以忽略不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即满足P=P0+W时,膜片不动,则阀口处于一定的开启度。

而当其中任何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则阀口的开启度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直到建立新的平衡为止。

当外界情况改变,如由于供液不足或热负荷增大,引起蒸发器的回气过热度增大时,则感温包感受到的温度也升高,饱和压力P也就增大,因此形成:P >P0+W,这样就会导至膜片下移,使阀口开启度增大,制冷剂的流量也就增大,直至供液量与蒸发量相等时达到另一平衡。

反之,若由于供液过多或热负荷减少,引起蒸发器的回气过热度减小,使感温包感受到的温度也降低时,则饱和压力P也就减小,因此形成:P<P0+W,这样就会导至膜片上移,使阀口开启度减小,制冷剂的供液量也就减少,直至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为此。

热力膨胀阀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与回气过热度相关的P力的变化来调节阀口的开启度的,从而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实现自动调节。

另外,从上述关系也可看出,调节不同的弹簧张力W,便能获得使阀口开启的不同过热度。

与调定的弹簧张力W相对应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称为静装配过热度(又称关闭过热度)。

一般希望蒸发器的过热度维持在3~5℃的范围内。

2、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外平衡热力膨胀阀与内平衡热力膨胀阀在结构上略有不同,其不同处是感应薄膜下部空间与膨胀阀出口互不相通,而且通过一根小口径的平衡管与蒸发器出口相连。

换句话说,外平衡热力膨胀阀膜片下部的制冷剂压力不是阀门节流后的蒸发压力,而是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压力。

这样可以避免蒸发器阻力损失较大时的影响,把过热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蒸发器传热面积充分利用。

内、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适用的条件不同,如果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较大,使用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时,就会造成蒸发器供液量不足,出口处气态制冷剂的过热度增大。

也就使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利用率降低,制冷量相应减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蒸发器压力损失较小时,一般使用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而压力损失较大时(当膨胀阀出口至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压力降相应的蒸发温度降低超过2~3℃时),应采用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3、安装热力膨胀阀时应注意的问题①首先应检查膨胀阀是否完好,特别注意检查感温动力机构是否泄漏。

②膨胀阀应正立式安装,不允许倒置。

③感温包安装在蒸发器的出气管上,紧贴包缠在水平无积液的管段上,外加隔热材料缠包,或插入吸气管上的感温套内。

④当水平回气管直径小于25mm时,感温包可扎在回气管项部;当水平回气管直径大于25mm时,感温包可扎在回气管下侧45°处,以防管子底部积油等因素影响感温包正确感温。

⑤外平衡膨胀阀的平衡管一般都安装在感温包后面100mm处的回气管上,并应从管顶部引出,以防润滑油进入阀内。

⑥一个系统中有多个膨胀阀时,外平衡管应接到各自蒸发器的出口。

四、毛细管在电冰箱、空调器等小型制冷设备中,常用毛细管做节流装置,它主要是*其管径和长度的大小来控制液体制冷剂的流量以使蒸发器能在适当的状况下工作。

制冷工程中一般称内径~2mm左右,长度在1~4m左右的紫钢管为毛细管。

与节流阀相比毛细管做为节流装置的优点是无运动件不会磨损不易泄漏、制造容易价格便宜、安装省事,缺点是流量小并不能随时随意进行人为调整。

在内径及长度已确定后,毛细管的流量主要受进、出口两侧即高、低压两端压力差大小的影响,与来液过冷度大小、含闪发气体多少以及管弯曲程度、盘绕圈数等也有关。

因此机组系统一定时,不能任意改变工况或更换任意规格的毛细管。

据有关实验表明,在同样工况和同样流量条件下,毛细管的长度与其内径的次方近似成正比,即L1/L2=(d1/d2)当环境温度升高或制冷剂充加量过多时,冷凝器压力变高,毛细管流量增大会使蒸发器压力及蒸发温度随之升高。

反之,当环境温度降低或制冷剂充加量不足时,冷凝器压力变低,毛细管流量减小会使蒸发器压力及蒸发温度随之降低,导致制冷量下降,甚至降不到所需的温度。

因此,采用毛细管的制冷设备,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制冷剂的充加量。

例如200L左右的电冰箱加R12量在150克左右,上下偏差不大于5克。

一般系统的首次充液量M可近似按下式确定:M=20+(克)式中:V—蒸发盘管内容积(cm3)毛细管工作原理:当有一定过冷度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毛细管后,会沿着流动方向发生压力状态变化,过冷液体随压力逐渐降低而变为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称为液相段,其压力不大且呈线性变化。

从毛细管中出现第一个气泡至毛细管末端,称为气流共存段,其饱和蒸气的含量沿流动方向逐步增加而压力呈非线性变化。

越到毛细管末端,单位长度的压力越大。

当压力降到低于其相应的饱和压力时,就要产生闪发现象,使制冷剂液体自身蒸发降温,也就是说,随着压力的降低制冷剂的温度相应降低。

制冷剂通过毛细管的流量随入口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蒸发器压力的降低而增加,在达到极限值时,其流量不再随压力的变化而增大。

通过改变毛细管的长度或内径,可以调整空调器的蒸发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可以缩短毛细管的长度或增大内径,反之,如果要降低蒸发温度,可加长毛细管或减小其内径。

在特定的工况下,毛细管与制冷剂充注量匹配,使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

且当压缩机停机后,系统内高低压力能通过毛细管迅速达到平衡,有利于压缩机的再次启动。

但,它对于制冷系统工况的变化适应性差,不能在各种情况下处于最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